《東京黑洞》:飢餓與屈辱,戰後日本的亡國活地獄
很多人提到日本,第一印象總是守秩序、愛乾淨、有禮貌的民族。
的確,以神道為固有信仰的日本人,真的是以「潔淨」作為最高價值。所以他們的街道在正常狀態下常常一塵不染,尤其是進到神社寺院等觀光名勝,更是讓台灣人覺得怎麼平平是宮廟那會差這多,人家的寺社典雅清淨,我們的則是吵雜零亂兼招牌LED。
但是這個民族也不是一直都這麼潔淨,街道會那麼乾淨也是在「正常狀態」之下。如果你曾經在午夜在日本各大都市的繁華街閒逛,就可以看到滿地的垃圾和煙蒂,在「暗闇祭」這個東京數一數二的大型祭典過後,夜裏府中市的馬路可以髒到路面完全被垃圾淹沒。當然,以上說的都是日本生活裏的「非日常」,天亮之後,我們看到的還是我們印象中的那個乾淨日本。
不過既然潔淨是最高價值,那麼日本人可以追求這個價值的前提就是「生活要過得去」。飽暖當然會思淫慾,但是人如果沒有衣食足的話,還真的很難知榮辱。雖然早在江戶時代,今天的東京就已經是人口超過百萬的世界有數大城,時代劇裡的江戶也總是小巧玲瓏、還帶了一些典雅的懷古風格。
但是實際上的江戶,就像過去稱為花都的巴黎實際上充滿屎尿味一樣,今天的觀光地上野、淺草一帶,有許多地區根本是有如貧民區般的髒亂地帶。一直到明治初期,記者作家松原岩五郎的著作《最暗黒の東京》裡還可以看到破落戶聚集的日本販仔間、盲人乞食居住的髒亂空間,甚至「殘飯屋」這種專門收集軍方剩飯後、大鍋煮成像台灣「菜尾」這種底層民眾的日常。
簡單來說,日本人在行有餘力的時候才會去追求清淨的理想狀態,當生存變得困難時活下去才是最高準則,誰也管不了乾不乾淨、有沒有道德了。
《東京黑洞》其實描寫的就是另一段日本全民處於極限狀態的非常時期。1945年日本戰敗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歷史事實,但是在1947到1952年間,曾經有一段日本全國由駐日盟軍總司令部GHQ全權統治、許多朋友會忽略掉的亡國歲月。但是這段時期對許多古董收藏家來說並不陌生,因為在這五年間,連日本製品都必須打上「據日製造」(Made in Occupied Japan)這種幾近屈辱式的標記。
日本在美軍的統治下其實經過了一段混亂、屈辱、飢餓的時期。從終戰到復興前夜間的一年,就是《東京黑洞》描寫的故事背景。本片由以「勇者義彥」形象深植人心、平日就以帥氣和鏘度共存於同個身體聞名的山田孝之主演,以穿越劇方式重現那個黑市、美軍慰安婦、政經黑幕並存於東京廢墟的特殊時代。片中運用新技術,讓現代演員與真實紀錄片共演呈現劇情的敘事手法,也算是穿越劇爛梗泛濫時代裡的一股清流。
在經歷過上述的明治初期那段明明一般民眾尚未開化,由政府和菁英、知識分子們嘔血帶領全國向前,以「臥薪嘗膽」為口號、上下一心省吃儉用勉強戰勝帝俄之後,日本成為亞洲唯一的列強。
但是在為了戰時體制建設的軍部開始尾大不掉之後,昭和的日本開始出現虛胖的強權假象。在軍國主義興起的昭和初年,同時也是日本經濟大蕭條、東北地方連年凶作,饑饉到農民必須賣女兒以求全家生存的痛苦年代。
而這些慘狀,又加強了青年軍官們的愛國心和「清君側奸」意志,整個國家更向軍國化傾斜的惡性循環。海外方面,日俄戰爭爭取到的中國東北、也就是所謂的關東地區,成為軍部口中「先賢流血打下的土地」,日本這個島國雖然從關東地區獲得資源和重工業發展,卻也同時必須付出龐大成本經營當地,以維持當時大日本帝國從日本列島、連接已併入領土的朝鮮以至關東州的壯大版圖。
因為資源問題,日本終於和英美開戰。在大東亞共榮圈的美好想像和天皇為首的國體思想發揮絕大威力的年代,國民們在國家暴力和政治正確的壓迫下,成為可以為日本而死、為天皇效忠的男女老幼總體戰兵士。
在大本營發表的報喜不報憂風潮下,日本全國幾乎都為連戰連勝的大東亞戰爭如痴如狂。但是在潛意識裏,日本國民好像也感覺得到自己國家是在打腫臉充胖子和「英美鬼畜」在對抗,不然「必勝的聖戰」怎麼會打到越來越物資蕭條,然後周邊聽到親朋好友的子弟戰死消息越來越多?
一直到東京大空襲開始,燒夷彈打造出的活地獄才讓日本國民確定自己被政府和軍部的謊言欺騙多年。兩顆原子彈則是完全澆熄了日本本土決戰的意志,戰爭就在國民對於上層指導部的極度不信任中終結。
這就是《東京黑洞》想要告訴現代日本人民的悲慘時代。在終戰之後,許多人一直覺得政府一定藏了過去強迫人民為戰爭累積的物資和財富。曾經可以和英美一決雌雄的大日本帝國,怎麼可能在打敗仗之後連吃飯都成了問題?
另一方面過去強調日本是「金甌無欠」(きんおうむけつ,意旨國土不曾被侵略的完美)、從未敗給外敵的神國思想,被無條件投降的現實轟成碎片,巴結美國人、作外國生意、甚至幻想自己可以嫁去美國而和美軍交往,最後知道對方根本在本國有妻小而隨著男方離開日本變成一場空,只留下自己和幾個月後出生的混血可愛但是父不詳小寶寶,這種時代的鬧劇悲劇成為當時的主流戲碼。
而且GHQ還在港邊撈起了一批當時為了「本土決戰」準備的黃金,這批黃金最後也謠傳流入了之前被「公職追放」,也就是被下令不淮擔任公職而且入獄的過去政府官員——也就是那些誑稱日本一定會戰勝的黨政軍高層人物們。
這些高層雖然一度像是被日本淘汰了,但是GHQ要重建日本,卻也得靠這些軍國時代培養出來的國家主幹。公職追放措施隨著GHQ的統治結束也告終止,傳說中這些黃金、也就是國民的血汗們也沒有還給國民,就這樣流入了這群戰前帶領全國「聖戰」的大人們手上作為日本的重建基金。
就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日本人屈辱、髒亂地活了下來,靠著犧牲尊嚴、惡劣生活環境,甚至在新宿車站附近以美軍外流物資為商品的「闇市」(黑市)進行民生交易;今天繁華的歌舞伎町,也在這個時代留下台灣人開創當地並且致富成功的市井傳奇。
以這種精神,日本人一路挺進到十多年後的高度經濟成長奇蹟。這一代的日本人經歷了生存的嚴酷考驗,意識型態的多次翻轉。今天的日本人不必再體驗戰爭的活地獄,大家討論的也變成「用不用外面的免治馬桶」、「肯不肯和家人共用毛巾」、「在家裏會不會穿拖鞋」的幾近潔癖話題。但是面對「人生的意義」和「活著是為了什麼」這個命題,豐衣足食但卻陷入社會停滯期的日本人,似乎失去了方向。
人要用什麼樣的方式活下去?又是為了什麼活下去?或許這才是《東京黑洞》安排主角穿越遇上自己祖父的真正主題。
——蔡亦竹新書/蔡桑文化塾:從娛樂出發的日本史熱烈販售中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