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萬水千山縱橫——「香港製造」的金庸年代

2018/10/31 蔡亦竹

武俠小說家金庸於2018年10月30日於香港病逝,享壽94歲。圖為1983年金庸...
武俠小說家金庸於2018年10月30日於香港病逝,享壽94歲。圖為1983年金庸訪問台灣時所攝。 圖/聯合報系資料圖庫

金庸死了。

早在之前,網路上就有大叔(應該是吧)在抱怨說現在的大學生「是不是都不看金庸了」,言下之意是說現在年輕人看的都是一些爽書啦輕小說啦,反正最近的流行文化不像金庸作品群一樣有內涵而且引人入勝,閱讀能力一代不如一代就是了。

可是大叔你們這一代還不是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還珠樓主是誰,在台灣出生結果不知道秋風夜雨怎麼唱,號稱熱愛中華文化的還不是連項羽本紀都沒看過只知道張國榮的《霸王別姬》。

每個時代都有它代表的大眾文化。金庸代表的是一個時代,而10月30日,這個時代迎接了巨大的休止符,如此而已。體驗過那個時代的朋友,聽到這個死訊有淡淡的感傷——雖然這些感傷大部分出於對自己青春的追憶。那也很好,因為這正是一個國家的文化累積過程。真正的文化從來不能只限於廟堂之上的陽春白雪,市井之間的歡談傳承與風花雪月,有時才是形塑這個國家文化樣貌的主要原料。

金庸作品雖然影響日本社會的人數不多,卻給了日本一個偉大的次文化資產。圖為電影《笑...
金庸作品雖然影響日本社會的人數不多,卻給了日本一個偉大的次文化資產。圖為電影《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的日本版新舊封面照,日本名稱為「スウォーズマン 女神伝説の章章」(即Swordsman)。 圖/維基共享

是的,獨派朋友們先不必酸我「醒醒吧你沒有國家」了。金庸這個影響中文圈無限巨大的文創產物,可是誕生於殖民地時代的香港。在台灣自許為「自由中國」的時代,金庸這位中國人在香港這塊英國統治的土地上,寫出了他想像裏的中國古代世界。這些「時代小說」風的作品群,創下了中文世界裏把文字換成財富的最高典範。

之所以稱金庸的武俠作品為時代小說風格,在於金庸和一般奇想天外、無視歷史背景的武俠小說相比,擁有文史知識的金庸把書中人物完美地鑲嵌於中國歷史的角落片段裏,讓未必熟知中國歷史的一般讀者被拉進以大量的歷史人名和事件,以及用漢醫名詞為基礎的虛擬武功世界,所打造出的幻想大中華世界觀。這種手法實在讓我不禁連想到池波正太郎《劍客商賣》《鬼平犯科帳》,甚至是藤澤周平《隱劍鬼爪》《黃昏清兵衛》營造出的虛幻江戶時代。

雖然我個人覺得最好的金庸,是時代設定不清不楚的《笑傲江湖》就是了。

金庸在所謂華人圈的影響不待多談。而武俠小說作為華人圈的大眾娛樂代表,金庸是少數被翻譯成日文的作品之一;但說到對於日本社會的影響,大概不會高於上述日本時代小說對台灣社會的滲透度。畢竟大眾文學早在日本江戶時代就達到興盛期,後來的「講談物」(沿伸自類似「講古」腳本的小說)也成為大眾文化的基礎養分,著名出版企業《講談社》的社名,就取自於這種常以真田幸村、宮本武藏等傳奇人物為主角「日本版吳樂天」式的表演藝術。

大眾文學早在日本江戶時代就達到興盛期,後來的「講談物」(沿伸自類似「講古」腳本的...
大眾文學早在日本江戶時代就達到興盛期,後來的「講談物」(沿伸自類似「講古」腳本的小說)也成為大眾文化的基礎養分,圖為《講談一席読切》的三國演義之桃園三結義。 圖/銀光(1874)

金庸所打造出的幻想大中華世界觀,讓人不禁連想到池波正太郎、藤澤周平等作家營造出的...
金庸所打造出的幻想大中華世界觀,讓人不禁連想到池波正太郎、藤澤周平等作家營造出的虛幻江戶時代。圖為藤澤周平的《隱劍鬼爪》同名改編電影。 圖/《隠し剣 鬼の爪》劇照

日後以宮本武藏故事聞名的吉川英治,再到池波正太郎、藤澤周平和司馬遼太郎這三位被稱為成人教養娛樂的「一平二太郎」,日本一直都擁有牢不可破的國民文學傳統。所以就算是席捲中文世界的金庸,在90年代進入日本出版市場後,也只引起少數對於中國和香港文化有興趣的讀者群注目,最多是讓日本人知道有位「中文界的山田風太郎」這樣而已。

山田是另一部日本著名大眾文學作品《魔界轉生》的作者,特色是柳生十兵衛等劍客與各種神怪忍者的大亂鬥,也有不少電影和動漫畫改編;至於金庸到底該類比為日本的吉川英治、山田風太郎還是「一平二太郎」,在日本的學界也一直是個大家樂於討論的話題。

而且這些大眾作品能被接受的前提,在於讀者必須要擁有該作品所屬文化圈的基本知識和生活薰陶,就像一般台灣人不懂什麼是「同心」和「差配」、「間合」和「居合」到底在劍術裏有什麼不同一樣,日本人也很難理解什麼是「真氣」和「內力」,少林寺和武當派有信徒捐錢也就算了那五嶽劍派到底靠什麼在付伙食費的。所以不過金庸作品雖然影響日本社會的人數不多,卻給了日本一個偉大的次文化資產,這個資產後來還回銷到香港台灣讓許多肥宅們至今津津樂道。

是的,就是「亞洲天王.東方不敗」!

「流派!東方不敗!」90年代碰到瓶頸的鋼彈系列,借用了金庸和香港武俠電影的元素,...
「流派!東方不敗!」90年代碰到瓶頸的鋼彈系列,借用了金庸和香港武俠電影的元素,成為另一種在日本文化中的奇妙景觀。圖中的辮子大叔就是知名角色「Master Asia 東方不敗」。 圖/《機動武鬥傳G鋼彈》

很多人不知道,其實香港的電影娛樂文化一直在日本的小眾市場裏佔有一席之地。日本的搞笑演員岡村隆史還演過一部致敬電影叫《無問題》(モウマンタイ),用日文假名念出廣東話的「モウマンタイ」還一度成為日本的流行語,現在還是日本大叔們共通的冷笑話老梗。

結果在90年代碰到瓶頸的鋼彈系列,推出了史上最鏘的鋼彈系列作《機動武鬥傳G鋼彈》。因為製作團隊對香港流行文化的熱愛,劇裏不但出現了「笑傲江湖」、「獅王爭霸」、「風雲再起」等鋼彈名,最後主角師父的名字根本就放棄治療地直接叫「亞洲天王東方不敗」(然後劇中新香港的首相名字叫黃潤發)。

這些想也知道是受到90年代徐克新武俠影響的元素,讓開播初期的惡評如潮水般湧來,許多鋼彈粉說這是「對鋼彈的污辱」。但是隨著東方不敗(劇裏是個辮子阿北)等有趣配角的出現,讓收視率和商品販賣開始廣受好評,最後武鬥傳還成為平成鋼彈系列的代表作。這可能是金庸給日本的最大禮物,也難怪昨天金庸過世除了中國關係的研究者感嘆主流媒體沒有報導之外,推特上會有一堆日本肥宅會向大師致敬了。

金庸作品的偉大或許不在文字本身,而在於作品群沿伸出來的周邊和渲染力。 圖/台視版...
金庸作品的偉大或許不在文字本身,而在於作品群沿伸出來的周邊和渲染力。 圖/台視版《倚天屠龍記》

金庸作品的偉大或許不在文字本身,而在於作品群沿伸出來的周邊和渲染力。在那個每天和我老杯跑租書店,老杯一本武俠兒子兩本小叮噹的時代,「港劇」是影視作品的絕對正義。在鄭少秋的《楚留香》創下超高收視率的空前紀錄之後,「絕後」的就是1983年在台灣播出的《天龍八部》了。

這部連續劇雖然沒有楚留香一樣瘋狂,但卻是另一部震撼台灣觀眾的香港作品。當時收視率之高不在話下,甚至還因為作品的高人氣,讓電視劇原班人馬還拍了部電影「天龍八部大結局」在台灣上映撈錢。天龍八部在台灣上映的時候,第一季主題曲「兩忘煙水裏」和楚留香一樣國語配音,但是第二季上映時卻沒有沿用香港方面的作法而是續用主題曲,再把真正的第二季主題曲「萬水千山縱橫」放在片尾,而且是廣東話原音播出。

慘了,這首歌對當時的我來說根本神曲。

我相信對很多同年代的台灣人來說都一樣,當時的「香港」對台灣來說根本是和日本並列的夢幻先進之島,「港貨」和「日本製」一樣都是高級品的代名詞。然後當時台灣也沒幾個人知道黃霑是誰,但是就覺得這首一開始用佛教壁畫天龍八部眾畫面開頭的歌超有氣勢,然後歌詞寫得超好這樣。到現在仍然廣東話只會罵人用語的我,這首歌卻是在國小三年級就硬背硬學了起來。

《1982 天龍八部之虛竹傳奇主題曲:萬水千山縱橫》

80年代是香港大眾文化綻放耀眼光芒的時代,金庸著作群衍生的各種娛樂商品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對許多台灣人來講,講到「金庸」,或許連結的是這段帶著酸甜味道的少年回憶。

但是這個酸甜回憶是怎麼結束的?很簡單,就像港劇進台灣都要國語配音一樣,你台灣人如果讓你覺得講區區方言廣東話很帥的話,下次開始亂想怎麼台語就不帥的話那怎麼辦,明明大家都要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啊!

而且港劇的高收視率,第一「對國產戲劇不利」(還好是香港的所以說不出「殘害民族精神」),第二「妨害國民生產作息」(好喔上演時間是星期天晚上8點),結果金庸作品最強調「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結果「俠」就被「國」給禁止進口,是不是為民這就不清楚了。

左圖為1983年香港版《神鵰俠侶》的楊過(劉德華)與小龍女(陳玉蓮),右圖是19...
左圖為1983年香港版《神鵰俠侶》的楊過(劉德華)與小龍女(陳玉蓮),右圖是1984年香港版《笑傲江湖》,令狐沖(周潤發)與岳靈珊(戚美珍)。

在拙著《圖解日本人論》中曾經提到,日本哲學家梅原猛對於「國民文學」的定義是:

  • 一、不問上下老女男幼,作品受到國民廣泛喜愛
  • 二、教導國民人生的意義並給予生命上的啟示
  • 三、觀察人生的觀點絕不偏倚,並符合當代的良知良識
  • 四、具有適度的幽默和有節制的情色元素

如果以這四點來看,金庸的確不愧作為中文世界「國民作家」的地位。有很多人對於他的政治立場和作品間的差異不以為然,但是司馬遼太郎也一點都不坂本龍馬也不土方歲三,山田風太郎也不會穢土轉生之術。所以寫「俠」的金庸,我從來不會以「俠」的標準來看這位中國老人。

若以日本哲學家梅原猛對「國民文學」的定義來看,金庸的確不愧作為中文世界「國民作家...
若以日本哲學家梅原猛對「國民文學」的定義來看,金庸的確不愧作為中文世界「國民作家」的地位。 圖/聯合報系資料圖庫

至於書中的大中華思想、漢人本位、大男人主義等元素,那是以「當代」的標準來看,當然今天看起來就槽點滿檔,而且改編版的還越改越不好看。今天我們再看金庸作品,會覺得當時作者淵博的文史甚至漢醫知識值得敬佩,但是今天看錯誤百出而且硬拗力爆表,那是因為我們的知識多了,我們長大了。

面對那種「你台獨那你還用什麼中文」的攻擊,現在的我可以平心靜氣地回答「一樣看金庸你還自命中國人,結果中文運用還比我差你不該在雁門關前自盡嗎」。所以,今天這位巨匠去世了,我真的只有「謝謝、再見」這句話。

那些大中華浪漫想像曾經陪我長大。憑誰憶,意無限。

但是,我長大了,也從那些浪漫想像畢業了。別萬山,不再返。

別萬山,不再返。謝謝金庸,再見! 圖/路透社
別萬山,不再返。謝謝金庸,再見! 圖/路透社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生亦何歡,死亦何苦:武俠巨擘金庸的自我建構與解構(上)

德國現在才看到《西遊記》?中國經典的德文翻譯

《日本論》:中國「知日革命家」的懊惱經典

蔡亦竹

日本筑波大學歷史人類學博士,實踐大學應用日文系助理教授。經營YouTube頻道「蔡桑」

作者文章

到「現人神」(あらひとがみ)是日本神明在人間的化身,但這個過去曾經有過的信仰,隨...

#現人神:日本神明在人間的化身,見人如見神?

2024/11/13
もののあわれ如果硬要翻成漢文就是「物之哀」。簡單來說就是經由人的所聽、所觸、所感...

#もののあわれ:日本《源氏物語》與「物哀」美學

2024/10/30
《咒術迴戰》借用了許多宗教元素,包括這一句「無量空處」(無量空処/むりょうくうし...

#無量空處:日本《咒術迴戰》融合的宗教民俗

2024/09/29
馬鹿野郎(ばかやろー)對於台灣而言毫不陌生,口語中也可以聽到「八嘎鴨肉」的中文諧...

#馬鹿野郎:經典萬用句?日本的髒話文化史

2024/09/20
人間50年的歲月,如果跟天界相比的話有如夢幻,一旦生於世間,豈有不滅者? 題字/...

#人間五十年:織田信長改革和殞落的人生啟示錄

2024/08/23
巴黎奧運的日本馬術代表隊,將自己的隊伍暱稱取名為「初老ジャパン」(初老日本),原...

#初老ジャパン:日本奧運馬術隊「初老日本」,被跳過的人生冰河世代

2024/08/16

最新文章

薩伊德多次在《音樂的極境》中指出古典音樂名家的演出未臻理想之處,世界三大男高音之...

大牌音樂家一定讚?拒絕迷思、超越舞台的薩伊德樂評《音樂的極境》

2024/11/22
最適合人類的食物是什麼?人們長期以來一直關注這個問題。示意圖,圖為2016年7月...

21世紀的狩獵採集者生存指南:人類有「最健康」的飲食方式嗎?

2024/11/21
電影《福田村事件》於2024年11月15日,在臺灣電影院公開上映。 圖/《福田村...

《福田村事件》的再思考:日本終於看見「轉型正義」展露曙光

2024/11/15
陳永森,《獅貓八美嬌》, 1975,膠彩、紙本,70 × 124公分,私人收藏。...

名揚日本的台灣畫家陳永森:映照戰後膠彩發展的創作人生

2024/11/14
到「現人神」(あらひとがみ)是日本神明在人間的化身,但這個過去曾經有過的信仰,隨...

#現人神:日本神明在人間的化身,見人如見神?

2024/11/13
圖為美國杜蘭國家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TNPRC)的恆河猴,非本案當事猴。 圖/路...

美國「恆河猴逃逸事件」:從實驗室脫逃的猴子「所有權」歸誰?

2024/11/12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