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神蹟的時刻?泰國洞穴少年團的苦難LIVE秀
經過18天的等待與搜救,終於在7月10日,野豬足球隊(ทีมฟุตบอลหมูป่า)含教練共13人,全員平安離開睡美人洞穴(ถ้ำหลวง ขุนน้ำนางนอน),開始後續的醫療與心理復原路程。在這半個月的時間,洞穴所處的泰北小村莊成了國際媒體聚光之處。一但搜救隊伍從洞穴中帶來任何訊息,轉眼間就會出現在各語種的媒體平台,讓全世界的人共同心繫這13個人的生死瞬間。
一家泰國媒體將此次事件定位為「洞穴事件:全球事件」(ปรากฏการณ์ถ้ำหลวง ปรากฏการณ์โลก),正凸顯了此一地方災難事件升至國際尺度的現象。儘管泰國軍政府嚴密掌控洞穴內外的訊息流通,卻擋不住外界媒體各式各樣的外圍直播、延伸報導,進而成為一場媒體盛事。閱聽人很難區分每一篇報導資訊孰真孰假,但卻都目睹、參與、分享了這場媒體盛事。這些訊息的製造與流通會帶來什麼樣的社會效應?
▎佛教濾鏡下的報導:「為何可以撐這麼久?」
13人在洞穴受困半個月,究竟他們是如何辦到的?除了歸功野豬隊員年紀小、因平常體能訓練所以抵抗力佳、教練帶領有方以外,不僅泰國本地新聞,甚至國際媒體,都指出「冥想/禪定 」(สมาธิ)是關鍵所在。
許多報導指出,曾經當過僧侶十多年,與野豬隊員一同受困洞穴的助理教練教導他們平躺減低能量消耗,並靜坐冥想,正確處理恐慌情緒。
「冥想」在泰國上座部佛教中佔有相當重要位置,因為冥想的練習與佛教徒的終極目的——「解脫/涅槃」息息相關。邁向解脫、涅槃有數種方式,一般較為熟悉的說法是八正道(มรรคมีองค์แปด),也就是八項修行內容。其中有關於對修行的正確認知、戒律的把持,最後才是控制自己意念。冥想正是控制意念,完成八正道中最後三項內容的方式。
泰國的佛教信仰人口高達95%,雖然泰國並沒有將佛教定為國教,但佛教的影響力早已深入泰國各項社會、文化事務,銘刻在日常生活,甚至是國民教育之中。在國小階段,泰國小學生必須接受一週兩次的佛學教育,內容包含了基本佛教概念與生活道德教育。到了高中,則有更進階的課程,教授佛經中的典故與巴利語。但在所有佛教課程中,絕多數都是知識取向,甚少會到實踐層面。冥想練習多半在泰國男孩子短暫出家中才開始。
儘管冥想練習是修行的關鍵,但並不意味著其必然困難重重。正在泰國國小教授佛教課程的僧侶Shine就表示,根據僅有的報導資訊判斷,教練所教導的可能是睡姿冥想(นอนสมาธิ),保存體力並放鬆壓力。
事實上,目前還沒有任何教練親口說明關於教導隊員冥想的細節,但諸多報導已經開始強調佛教實踐在這場「世紀奇蹟」中所扮演的神奇角色,並與泰國「佛國」的印象疊合在一起。西方媒體也用「 25-year-old former monk」為題,報導教練的僧侶背景,並提到泰國人對佛教堅信不移,認為「僧侶有神聖力量保護隊員」。甚至有報導將冥想視為一種特殊方式來達成「亞洲人獨特的心靈品質」,甚至找來史丹佛大學冥想專家背書。
究竟野豬足球隊的教練與隊員在深困洞穴如何練習「冥想」?唯有等到他們在醫院休養完畢,親口對外解釋,我們才有機會得知來龍去脈。但在這之前,幾乎所有報導都「泛宗教化」地將這場洞穴受困存活傳奇,蓋上一層佛教濾鏡。
根據後續的報導,待全員康復後,野豬足球隊的隊員與教練,將在離事發處不遠的巨蠍寺(วัดพระธาตุดอยเวา)分別短期出家(บวช)13天與18天,數字代表他們的人數和從受困到順利出洞的天數,同時為因搜救行動而喪生的前泰國海軍海豹部隊成員沙曼祈福,並答謝各方的支持。可以預期,後續的相關報導,仍然會與佛教息息相關。
▎苦難的直播實境秀
從6月23日失蹤到7月2日於洞穴內被尋獲,在野豬足球隊失聯的9天5小時中,泰國媒體的報導多半集中於洞口焦慮的父母親友(焚香祈禱的畫面),以及該洞穴種種民間傳說。7月2日尋獲當下,國內外媒體大幅報導「奇蹟出現」,報導內容開始轉向傳奇色彩。
洞穴內13名成員的背景開始被逐一暴露,包含我們熟知的「會泰、緬、中、英、佤五種語言的隊員」以及「曾為僧侶的教練」;各式各樣的國際支援集中在泰北事發地點,例如素有真實世界的「鋼鐵人」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帶著高科技救難構想而來;FIFA國際足總鼓勵野豬足球隊堅持下去,邀請他們出席觀看俄羅斯總決賽……。
各大媒體與駐守洞口的志工開始一連串的追蹤報導與網路直播,將現場最新消息同步於全泰、全球。自此,野豬足球隊救援任務成為一場沒有劇本、與時間賽跑、以「世紀高難度」救難為主題的實境節目,吸引著全球觀眾。儘管泰國軍政府嚴密管控消息,但各路報導仍沸騰著群眾的同理心。
隨著7月8、9、10日陸續將受困13人救出,這項「不可能的任務」將各大媒體通路的收視率帶到最高峰。泰國的PTT"Pantip"便有網友指出,這三日媒體報導野豬足球隊救援過程的收視率遠超過世足賽的十六強賽與八強賽,在7月8日救出野豬隊首波四名成員的那一刻,Thairath News Show(ไทยรัฐนิวส์โชว์)的收視率更高達4.414;同一日,CNN也花盡當天三分之一的時間報導救援行動。網路平台如臉書、推特與Instagram瘋傳各式聲援打氣圖文,泰國皇家海軍海豹部隊的粉絲專業湧進數十萬的按讚點閱,可以說是泰國自2014軍事政變後,軍方相關最為正面的群眾反應。
在救援行動轉向樂觀後,報導內容便朝向娛樂化發展的趨勢,例如代表受困人員數的「13」與「31」成為泰國樂透的明牌;救難行動指揮官納龍薩(ณรงค์ศักดิ์ โอสถธนากร)與軍政府總理巴育都表示,未來睡美人洞穴將成為博物館與國際級旅遊景點;好萊塢電影公司Pure Flix已著手規劃將此事件改編為電影;救難隊員採訪報導中繪聲繪影地描述洞穴中的超自然現象等等;甚至是英國救難隊員與泰國翻譯員因搜救行動而相愛的浪漫故事。
儘管野豬足球隊已經全員在醫院休養中,但外界的鏡頭仍緊緊盯著他們,等待他們「分享在洞穴中受困的心路歷程」,並傳頌著泰國內部團結一致、與國際社會合作無間的佳話。實境秀仍然繼續回應觀眾的好奇與情緒,不斷將這場世紀奇蹟的效應往前推進。然而,群眾的後續視線和輿論可能會讓平安歸來的野豬足球隊,帶來更深的心理創傷。
▎不對等的災難與同情反應
然而,從野豬足球隊失蹤到全數獲救的18個日子裡,泰國還發生了其他傷亡更加慘烈的悲劇。7月5日,普吉島觀光船「鳳凰號」因惡劣天候與巨浪翻覆在泰國西南部海域,全船101名成員中不幸罹難47名,多數是中國籍遊客,是泰國近期最嚴重的旅遊意外。
儘管傷亡慘重,但在媒體的曝光與群眾的留意程度卻遠遠不及北部的野豬足球隊。相較於充滿正向、寬容、團結的洞穴搜救報導,普吉島船難事件的報導則充滿過失檢討與釐清責任歸屬。軍政府總理巴育曾將船難歸因於「船難始因於低價團」而遭到中國網民撻伐,透過副總理改口道歉。至今,罹難者遺體還有一部分在海上漂流。
同樣都是在觀光地點的災難,由自然與人為共同導致的災難,其媒體、官方與群眾反應卻截然不同。難道閱聽者的同理心有其極限嗎?亦或是我們的同理心與媒體對事件的呈現方式息息相關?奧勒岡大學的心理學家Paul Slovic在同理心研究中提出精神麻痺(psychic numbing)概念,意思是隨著災難中受害者人數的增加,我們的同情心與伸出援手意願會相對減少了。
此外,對災難的敘事方式也會改變我們的情緒反應,研究指出,故事擬人化/角色化(personification)最能牽引同情心,其次是影像,而統計資料是效果最差的。比較兩項災難的差異:普吉島船難事件教傾向單純數據報導,沉船過程快速,船體也還在打撈中,缺乏報導照片,網路上也缺乏對該事件的插畫繪製;野豬足球隊的搜救畫面、影片則廣為流傳於各大媒體,民間也樂於將畫面再製Q版插畫,帶動一連串關注、討論與分享的風氣。
再者,同情心是有限的,會因為族群、性別或階級等因素,影響我們對他人的同情心投入。然而,兒童的角色往往能突破上述的同情心限制,譬如2015年3歲敘利亞難民伏屍沙灘的照片。相較於外籍遊客,受困洞穴深處的泰國男孩們更能喚起大眾的同理心。
然而這群男孩也不全是泰國籍。包含教練,總共有三位是來自泰緬邊界少數民族的無國籍人士。經過這場事件,泰國政府表示最快會在半年內給予他們「公民身分」。而在泰緬邊境上,還有無以數計的少數民族孩童沒有國籍,缺乏完整公民權,卻在泰國國內與國際得不到如野豬足球隊的關懷與待遇。在顯著的苦難之外,我們需要多將同理的視線轉移到無法發聲的群體上。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