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來互相搏克啊!(上):輸出世界的蒙古摔角

2017/12/11 島夫

「蒙古人摔角之技,世代相傳,天下無對。」  圖/歐新社
「蒙古人摔角之技,世代相傳,天下無對。」 圖/歐新社

自西元12世紀起——在蒙古帝國開始興起的時代,摔角就成為蒙古地區最流行的運動了。蒙語稱蒙古式摔角為「搏克」(bökh,有團結、持久、結實之意),包含300多種投技和摔技,原先是游牧民族為了在戰場上近身攻擊對方小腿,致使敵人失去平衡倒地、或為了快速摔倒對方,以利於用刀了結對方而發展出來的技巧。

金庸在《射鵰英雄傳》第十八回中,描述郭靖和歐陽克為了爭取桃花島主黃藥師的認同、將黃蓉許配給自己,各自和歐陽鋒、洪七公交手的過程。金庸對這場比試結果的描述便表現了蒙古式摔角的竅門與精神:

原來郭靖腳底被歐陽克一按,直向下墮,只見歐陽克雙腿正在自己面前,危急中想也不想,當即雙手合抱,已扭住了他的小腿,用力往下摔去,自身借勢上縱,這一下使的正是蒙古人盤打扭跌的法門。蒙古人摔角之技,世代相傳,天下無對。郭靖自小長於大漠,於得江南六怪傳授武功之前,即已與拖雷等小友每日裡扭打相撲,這摔角的法門於他便如吃飯走路一般,早已熟習而流。

摔角、騎馬,和射箭 (合稱為蒙古男兒三技),不但是成吉思汗時期蒙古軍隊的「必修課程」,也是在草原上長大的男孩從小的遊戲項目。特別是三技之首的摔角,只要找到比試的同伴和一片平坦的草地即可,不需要其他「裝備」、不像相撲或現代摔角有劃定的場域範圍、沒有複雜的規則,只要讓對方的背、膝蓋、手肘任一點觸地即能獲勝,甚至沒有區分量級、沒有限制比賽時間註1…這些簡單易懂且隨處可比的條件,讓摔角自12世紀起便成為蒙古高原上最熱門的運動。

摔角,與騎馬跟射箭同草原上長大的男兒必修的課程。圖為身著搏克服飾的蒙古軍人。...
摔角,與騎馬跟射箭同草原上長大的男兒必修的課程。圖為身著搏克服飾的蒙古軍人。 圖/新華社

隨著搏克運動的流行,這項人人都會的運動也逐漸發展出特有的民族儀式和專業術語,成為蒙古族自我認同的一部分。一般而言,搏克比賽往往在農曆5、6月為慶祝牲畜肥壯、豐收而舉辦的「那達慕大會」上和騎馬、射箭比賽一起舉行。按傳統習俗,參加的選手不受地區、體重量級的限制,且參與人數必須是2的次方:8、16、32、64、128、256、512、甚至1024人…等。

而參賽選手必須身穿牛皮或帆布制成的「卓得」(緊身無袖坎肩),裸臂蓋背,並在坎肩鑲上以銅或銀做成的「泡丁」,以利對手抓緊。腰間繫著紅、藍、黃三色綢子做的「策日布格」(圍裙),下半身則穿寬鬆的「班澤勒」(褲子),外面再套一條繡有各種動物或花卉圖案的套褲。而腳上得穿特製的蒙古靴或馬靴,鞋面及鞋根會用一條真皮或呢絨製成的粗帶子綁住,以維持抓地力。

比賽前選手的教練會先吟頌悠揚激情的「烏日亞」讚歌,其後選手再跳著模仿獅子、鹿、鷹等姿態的舞步入場,將頭上的帽子交給教練。比賽結束後,輸者必須從贏者的手臂下穿過,並且被「腰摔」。

最後,贏的一方必須再跳一次入場舞,並從教練手中接過一把起司,分發給現場觀眾。此外,每場比賽的優勝者脖頸上都會套上一條五色彩綢制成的「將嘎」(項圈),做為獲勝的標志,因此,獲勝次數越多,「將嘎」上的五色彩綢條也就越多。老搏克手退休時,也會將他頸上的「將嘎」公開傳給他認為有潛力的年輕人,做為世代傳承的象徵。

摔角手身穿牛皮或帆布制成的「卓得」,裸臂蓋背,並在坎肩鑲上以銅或銀做成的「泡丁」...
摔角手身穿牛皮或帆布制成的「卓得」,裸臂蓋背,並在坎肩鑲上以銅或銀做成的「泡丁」。 圖/新華社

隨著蒙古帝國的擴張,搏克不僅成為蒙古民族自我認同的一部分,也成為當時帝國接待外賓、宮廷宴會的表演項目之一。如《克拉維約東使記》第十三章便記載了西班牙使臣克拉維約出使帖木兒汗國,在首都撒馬爾罕受到帖木兒的孫子招待的情景:

王孫住一紅綾帳內,自己坐一矮座上,左右陪坐者多人…面前有大力士兩人,作角力戲。力士身上皆著無袖之皮褡褳。彼此正相持不下,搏鬥於前,後以皇太孫命其迅速收場,所以由其中一人,將對方捉住提起,然後摔倒在地…當日各國使臣,皆來帖木兒之孫處致敬…

此種將搏克作為宮廷表演或娛樂項目的習慣也延續到和蒙古相結盟的清朝。滿族人將摔角稱之為「布庫」(buku),其詞語便是來自於蒙語的「博克」。

康熙皇帝在宮廷裡設立「善撲營」,選拔優秀摔角手兩百名,作為直屬皇帝的「特種部隊」,保護皇帝安全,並於木蘭圍獵時與蒙古各部競賽,「彰顯國威」,民間甚至有康熙皇帝培養的布庫手擒鰲拜的傳言。到了乾隆年間,布庫的功能逐漸轉向娛樂性質,為皇帝及來訪的各國的使臣進行表演性質的比賽,同時也與蒙古王公帶來的蒙古力士相互比試,維護朝廷榮譽。

而現代的搏克比賽亦然,雖然搏克仍舊是蒙古高原上最熱門的運動項目,但不論中國內蒙古各地的那達慕搏克比賽,還是蒙古國的職業聯賽,都多少加入了資本主義的商業運作模式,以提供觀眾娛樂為主要目的。

摔角選手頸上掛著五色彩綢制成的「將嘎」,獲勝次數越多,將嘎上的五色彩綢條也就越多...
摔角選手頸上掛著五色彩綢制成的「將嘎」,獲勝次數越多,將嘎上的五色彩綢條也就越多。 圖/新華社

開賽前,選手們會模仿獅子、鹿、鷹等姿態的舞步入場。  圖/法新社
開賽前,選手們會模仿獅子、鹿、鷹等姿態的舞步入場。 圖/法新社

蒙古國的搏克職業聯賽採單淘汱、一跤決勝負的制度,勝者才有機會與其他場次的勝者進行下一輪的月賽/季賽。而最終的冠軍賽通常在國慶那達慕會上舉行(每年的7月11日至7月13日)。

當天,各地季賽選出的512名勝者在烏蘭巴托共同比賽,並依比賽成績博克選手授予國家級、省級「獵鷹」(nachin)、「大象」(zaan)、「獅子」(arslan),與「巨人」(awarga)的榮譽名銜。因此,「2017年國家級巨人」便是今年搏克冠軍所得到的名號。此外,勝者也可以得到贊助商所提供的獎金及獎品。更為重要的是,這些職業搏克選手往往是人們心目中的英雄,以他們的海報裝飾的商店、蒙古包和房間,在蒙古國各地隨處可見。

蒙古國的搏克選手除了在傳統的搏克競技上發光發熱外,也「輸出」到現代其他的運動賽事裡。如日本的柔道和俄羅斯的桑博運動(俄羅斯擒拿術)中所運用的摔擲技、扭技,和關節技等技巧都和搏克十分類似,因此這兩項運動賽事常常可以看到蒙古國選手。

日本相撲中的力士不乏蒙古出身,圖中的朝青龍明德(右摔角者)便是一例。 圖/路...
日本相撲中的力士不乏蒙古出身,圖中的朝青龍明德(右摔角者)便是一例。 圖/路透社

2017年7月甫當選蒙古國總統的巴圖勒嘎便是搏克教練之子,從小耳濡目染便跟著父親學習搏克,後來成為蒙古國桑博國家代表隊成員,在世界錦標賽拿下不少獎牌。2008年任蒙古國柔道協會理事長時,巴圖勒嘎更率領蒙古國柔道隊在北京奧運拿下蒙古國史上第一面奧運會金牌。

此外,1999年起至2010年2月退休間,橫掃日本相撲界的朝青龍明德(本名道勒格爾蘇倫・達格瓦道爾吉)也是出身搏克世家。他自中學起開始練習柔道,並自15歲起開始練習搏克,一年之後便拿下那達慕搏克少年組的冠軍。進入日本相撲界之後,朝青龍也進一步把搏克和柔道的技巧帶進相撲比賽。2009年7月24日的比賽中,朝青龍使出了34年來無人使用的「櫓投技」(やぐらなげ),便是博克和柔道中常用的摔擲的技巧之一。

除了朝青龍之外,另一位橫掃日本相撲異的白鵬翔也是出自蒙古國的摔角世家,其父親曾經得過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會自由摔角銀牌,而他本人也被譽為史上技巧最豐富的「橫綱」,其功底便是來自蒙古博克及摔角的訓練。

——(延伸下篇/來互相搏克啊!(下):內蒙與蒙古國的榮譽纏鬥

不論是俄羅斯的桑搏運動還是日本柔道,都少不了蒙古輸出的摔角元素。 圖/新華社
不論是俄羅斯的桑搏運動還是日本柔道,都少不了蒙古輸出的摔角元素。 圖/新華社

▌備註

註1:

1960年代時,有次蒙古國職業聯賽的冠軍賽打了將近4個小時,因此蒙古國的搏克規則開始引入時間限制的規則,以避免冗長而沈悶的比賽無法引起觀眾興趣。但1996年之後該規則以維護傳統之名被廢除。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陳威臣/日本相撲恩仇錄:橫綱暴力事件,土俵下的族群角力

島夫

出生成長於島嶼臺灣,大學畢業後渡洋至另一島嶼求學,最終獲社會學博士學位。長期關心東亞文化政治與歷史議題,現旅居中國,讀書、寫作、劈柴、炊飯,並期許自己重新以乾燥大陸的視野反思自身潮濕的島嶼認同。

作者文章

草原民族,在現代都是怎麼養小孩的呢? 圖/法新社

蒙古小孩怎麼養:蒙漢民族搶破頭的「蒙古族幼兒園」?

2019/05/14
藏傳佛教是蒙古國與內蒙古自治區的主流信仰,但藏傳佛教又是怎麼傳入蒙古草原的呢?圖...

喇嘛廟裡的共產佛:蒙古「藏傳佛教」的千年盛衰

2019/02/21
為了避免上面的情況發生,近幾年各大學都會在軍訓教官的紀律守則裡明確「不准與軍訓女...

強國少年強?六四以後,中國大學的「軍訓必修」

2018/09/26
大學校園裡的中國夢?圖為示意圖。 圖/路透社

「易班網」的中國夢?中國特色的大學大平台

2018/07/16
蒙古皇族下葬之後,往往用千百匹戰馬將葬地踏平,再小心翼翼地在上面種草植樹,直到下...

草原沒有墓碑:蒙古族怎麼替成吉思汗「掃墓」?

2018/04/02
蒙古國與內蒙古兩地,在歷史進程上因有著不同的選擇,因而面臨不一樣的文化遭遇問題,...

來互相搏克啊!(下):內蒙與蒙古國的榮譽纏鬥

2017/12/11

最新文章

澀谷東鄉神社的「神葬祭」,透露澀谷時尚形象背後的古老一面。圖為2023年御靈祭的...

時尚澀谷的傳統容顏:幻之「澀谷茶」與東鄉神社「神葬祭」

2024/09/18
左為《二戰:帝國黃昏與扭轉人類命運的戰爭》,右為李察.奧弗里教授。
 圖/衛城...

專訪歷史學家李察.奧弗里(上):窮盡一生的二戰史研究

2024/09/16
歷史不會重演,但總是驚人地相似,透露出危險正在迫近。左為1945年原爆之後的廣島...

專訪歷史學家李察.奧弗里(下):歷史會不會重演?戰爭的人間啟示

2024/09/16
3D建模復元的渾元龍模型,可能會用如蝙蝠般的薄翼飛行。 圖/路透社

親像飛龍飛上天:一窺恐龍「學飛」策略的《地球生命簡史》

2024/09/13
民族日的巴塞隆納街頭,上街遊行者揮舞著加泰隆尼亞旗。 圖/歐新社

加泰隆尼亞民族日:獨派的堅持,與巴薩足球俱樂部的發聲

2024/09/12
當前關於古典音樂歷史的主流論述可說是完全圍繞著男性為核心的歷史觀,女性作曲家在音...

女性缺席的音樂世界?古典樂界的性別意識形態與平權未竟之路

2024/09/12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