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伊瑪目的教誨》:丹麥清真寺的離婚驚悚記

2017/10/30 張鎮宏

即將在<a href=' https://www.facebook.com/pg...
即將在世界公視大展精選播出的紀錄片——《伊瑪目的教誨》——當初於2016年的放送,也激起丹麥輿論的尖銳爭辯。 圖/《伊瑪目的教誨》

他動手打妳?使用暴力?...所以妳拒絕和他發生性關係?這不可以,不允許妳這樣作。女人拒絕丈夫求歡,會受到天使的責難。

面對被丈夫毒打的法特瑪,清真寺裡帶領大家作功、講道的伊瑪目如此回應,「我的姊妹啊,妳要小心,妳丈夫可能因此受到外在誘惑...妳拒絕他,就是在害他!」

上述的場景不是某個以中世紀為背景的肥皂劇,而是丹麥第二大都會奧胡斯的清真寺;影片中,眉頭深鎖、看似很替法特瑪擔憂的老者,是「惡名昭彰」的丹麥教長——阿布比拉爾(Abu Bilal Ismail);而「法特瑪」,則是丹麥公共電視台TV 2的臥底記者,透過罩袍下的藏攝影機,她想問:在國家法律與伊斯蘭法之間,丹麥的清真寺,會如何對待被家暴的女性穆斯林?

這部即將在世界公視大展精選播出的紀錄片——《伊瑪目的教誨》——當初於2016年的放送,也激起丹麥輿論的尖銳爭辯。畢竟那時的丹麥正緊縮難民入境,甚至因邊界管制而與鄰近的瑞典、德國產生摩擦。鋒頭當下,這部爭議且直指穆斯林社群的紀錄片,也順勢為丹麥的認同爭議,再澆上一桶沸油。

伊瑪目說了什麼?TV 2大費周章、投入數月的臥底,回應的其實也是丹麥社會的恐懼:這些穆斯林,真的和「我們」一樣嗎?

不幸地,隱藏鏡頭揪出的「真相」,並不令人寬心。

「這不可以,不允許妳這樣作。女人拒絕丈夫求歡,會受到天使的責難。」 圖/《伊瑪目...
「這不可以,不允許妳這樣作。女人拒絕丈夫求歡,會受到天使的責難。」 圖/《伊瑪目的教誨》

▌伊斯蘭法入侵歐洲?其實沒那麼恐怖

在TV 2的設定中,「法特瑪」是來自某伊斯蘭國家的新移民。她與丈夫搬入穆斯林社區後,因為種種緣故發現自己沒有生育能力,並因此與想納妾的丈夫失和。法特瑪對婚姻生活感到失望,但不滿的丈夫卻堅持自己有「行人道之事的婚姻權力」,甚至不惜因此動用暴力。

「我對夫婿沒有感覺了。」法特瑪坦白,「請問教長們,我有離婚的權利嗎?」

為什麼婚姻之事,需要教長的同意?丹麥政府,又允許國內的穆斯林社群「私行」伊斯蘭教法(sharia)嗎?

事實上,包括丹麥在內的諸多西方國家,其國內對於伊斯蘭法的態度,既普遍又模糊。像是國內有300多萬穆斯林公民的英國,就允許清真寺以調解為目的,開設不具強制力的「伊斯蘭教法委員會」(sharia council),為一般民事法庭分擔案件壓力。

提到「伊斯蘭法」,相信不少人第一時間都有「叛教者死」、「通姦者石刑處決」等恐怖的聯想;但不同的教法派別與地方背景,對於伊斯蘭法也有不同的判例規則。像是在西歐的伊斯蘭教法委員會,也與既有猶太會堂、基督教調停會議相同,同受官方認可,但只能以輔助性質,調停有限的民事案件——像是財產糾紛(家族繼承)、結合問題(結婚與離婚)...等,才是伊斯蘭法應對的大宗。

不過近年來,在婚姻規定上伊斯蘭法與各國現代民法的牴觸,也隨著隨著歐洲穆斯林社群的擴張更加白熱化。其中最大的爭議來源,就是婦女「離婚權」的爭議。

近年來,在婚姻規定上伊斯蘭法與各國現代民法的牴觸,也隨著隨著歐洲穆斯林社群的擴張...
近年來,在婚姻規定上伊斯蘭法與各國現代民法的牴觸,也隨著隨著歐洲穆斯林社群的擴張更加白熱化。 圖/美聯社

▌「離婚」是爭議的最大宗來源

與基督教推崇的婚姻神聖性有所不同,伊斯蘭的婚姻制度更像是由雙方認可的「合約」(nikah),甚至從先知穆罕默德的時代開始,離婚即是社群生活的常態現象。

一般來說,穆斯林尋求離婚的方式,大約可分為三種:由丈夫方面主動提出的「talaq」、由雙方達成協議的「khula」、或透過伊斯蘭法會議,第三方仲裁解除婚姻關係的「faskh al-nikah」。但三者之中,皆未對女方開放主動離婚權。

以片中的法特瑪為例,若丈夫因生育問題決定離婚,在talaq的權力之下,只要三度確認(在極端狀態下,只要連說三聲離婚、甚至三封簡訊都算),無論法特瑪意願為何,兩人都將結束婚姻關係,法特瑪則可持有結婚時雙方提撥的全部「嫁妝」(mehr);但若兩人對分開都有共識,雙方則可重新討論嫁妝與相關產權的分配,這樣的狀況即為khula。

但若兩人爭執不下,或只有法特瑪單方面想要離婚,唯一符合伊斯蘭法的途徑,即是尋求清真寺的調解,才可能啟動faskh al-nikah「第三方離婚」——而這也正是《伊瑪目的教誨》中,法特瑪試探教長的目的。

若兩人爭執不下,或只有法特瑪單方面想要離婚,唯一符合伊斯蘭法的途徑,即是尋求清真...
若兩人爭執不下,或只有法特瑪單方面想要離婚,唯一符合伊斯蘭法的途徑,即是尋求清真寺的調解,才可能啟動faskh al-nikah「第三方離婚」。 圖/美聯社

傳統支持者強調,伊斯蘭法對於離婚的規範,有其歷史背景與生理分工的原因。像是比起現代民法的對簿公堂,透過教法規範對離婚女性的財產權更有保障,但像片中的伊瑪目們,也因此認為女性更缺乏獨立營生的能力,「所以不應該輕易離婚。」

然而這套婚姻仲裁系統,在當代的西方社會,卻顯得不合時宜。

儘管宗教婚禮對於信者而言,也是彰顯個人認同的方式之一。但近年來,歐美的新興穆斯林社區中,僅締結宗教婚約但沒有相應登記民事的「地下婚姻」,卻是越來越常見(不是每個政府都認可伊斯蘭婚禮的認證)。許多失婚的穆斯林女性,也因此游離於國家保障之外,像是無法申請官方救濟,也不能藉由民事訴訟來爭取應得的贍養金。

另一方面,宗教信仰的保守傳統總是「勸和不勸離」,但這種對於夫妻圓滿、家庭和樂的期待,卻往往讓仲裁過程被刻意拉長。但若尋求離婚的女性,同時遇到了家庭暴力或人身威脅呢?

回家去,假裝什麼事都沒有發生。

奧胡斯的教長,阿布比拉爾如是說。

爭議的丹麥伊瑪目,阿布比拉爾。 圖/《伊瑪目的教誨》
爭議的丹麥伊瑪目,阿布比拉爾。 圖/《伊瑪目的教誨》

▌「被家暴?絕對不要通報丹麥警察」

要求受暴婦女忍耐?就算遭遇婚姻強暴,也是丈夫應得、妻子應盡義務?而且絕對不能通報丹麥警察,不然你們都會被「異教徒的法」所懲罰?種種發言,是阿布比拉爾對「家庭傳統」的極端守護;但這能不能代表歐洲穆斯林的主流立場?其實是TV 2沒有回答,且存在爭議的問句。

早在《伊瑪目的教誨》前,阿布比拉爾就因屢發暴言而聞名歐陸。離自黎巴嫩的他,曾多次公開在丹麥宣道中,大讚「應當屠盡猶太復國主義者」,其所屬單位社群,也因涉嫌「散播支持ISIS的激進文宣」,而遭到丹麥政府多次搜索。

也因此,在《伊》片播送前夕,丹麥的TV 2也遭受不少批評,指其臥底方式早已預設報導立場——畢竟在「揭開伊瑪目的面具」之前,全丹麥都知道阿布比拉爾等人的激進爭議。既是如此,臥底與隱藏攝影機的局部放大,到底還有什麼意義?

雖然社群內仍強硬回擊,反咬TV 2斷章取義;但《伊瑪目的教誨》同時也讓丹麥的穆斯林社群翻天覆地,全國教長協會甚至還為此召開了緊急會議,重新檢討寺內的女性與家暴防治態度,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

丹麥最有影響力的伊瑪目之一,穆斯塔法.辰迪特(Mostafa Chendid)。...
丹麥最有影響力的伊瑪目之一,穆斯塔法.辰迪特(Mostafa Chendid)。在丹麥,辰迪特的宣教是相當有趣的案例,過去他曾長期指控丹麥社會的排外,「不管穆斯林再怎麼努力,丹麥都把我們當作難民」;但近年由保守轉向溫和後,辰迪特卻強調「世俗入世」,積極鼓勵穆斯林接受丹麥教育,「當穆斯林也能成為新創企業家、醫生、教授、律師時,『歧視』的標籤自然會被淘汰。」 圖/歐新社

在檢討過程中,穆斯林社也強調,相關的偏差指導僅是個別教區的偶發事件,與其迫使家暴婦女隱忍,作為輔助仲裁單位的清真寺,也可以是第一線的通報防火牆,讓穆斯林社群成為主動介入的在地社會安全網,而非片中反對意見「只從伊斯蘭法不顧丹麥法」的零和指控。

但為什麼沒有呢?一方面,這或許與傳統經學教育中,缺乏女性視角的訓練所致。像是已故的伊斯蘭女性主義學者梅尼西(Fatema Mernissi),就曾點出傳統訓練中,《古蘭經》與《聖訓》的解釋,都是以男性大師為出發,經典的解釋釋疑亦缺少女性教法學者的「少數派意見」,進而讓人為的視角,形塑了眼下伊斯蘭的父權體制。而於實務面來看,在離婚調解中,歐美各國也鮮少、或根本缺乏女性教法專家的參與,單方的偏差見解與態度錯置,也就成為根深蒂固的社群慣性。

此外,丹麥政府對於穆斯林社群的態度,亦有意無意地助長了阿布比拉爾等人的激進壁壘。像是在2015年間,丹麥國會的「反激進主義計劃」,其政策預算就刻意排除了各大清真寺,而伊瑪目協會亦被視為拒不融入丹麥價值的社會威脅。

但當彼此芥蒂加劇之時,穆斯林社群的圍城心態也將更為篤定。自此,社會扣著經濟、經濟扣著生活、生活扣著價值,一環一環之下,伊瑪目在高牆背後的「教誨」也因此更加權威、封閉、令人驚駭,所為的「偏見」也更難為當代化解。

2016年8月,哥本哈根開設了「瑪莉安清真寺」,主持人謝琳.韓康(Sherin ...
2016年8月,哥本哈根開設了「瑪莉安清真寺」,主持人謝琳.韓康(Sherin Khankan),則是丹麥穆斯林的第一位女性伊瑪目(Imama)。 圖/法新社

  


2017世界公視大展精選「#真理的叛逃」,影展場次 12月1-3日 台北場(台師...
2017世界公視大展精選「#真理的叛逃」,影展場次 12月1-3日 台北場(台師大禮堂),12月15-17日 台中場(台中市府集會堂)。放映資訊請見公視活動專頁:世界公視大展精選 Best of INPUT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世界公視大展精選 Best of INPUT

張鎮宏

台北、突尼斯、英國東北;政治大學阿拉伯語系、英國杜倫大學國關所中東組;現為久坐的筆耕者,也是這個網站以前的「上一代主編」。

作者文章

穆罕默德.本.沙爾曼從不知名的青年晉升王國太子,從全球最有實力的資本冒險家淪為殺...

世界只在意石油:谷底翻身...沙烏地「染血太子」的成王之路

2022/07/22
「沒事吧,我叫埃爾南,是個建築學生,今天還行嗎?」拼命對話像取暖一樣、成為彼此能...

雙面阿根廷:43年追捕,骯髒戰爭的酷吏「鐵串烤肉」

2019/12/30
國際的力量確實對蘇丹人民的悲鳴有所回應,但能不能為其帶來和平?斷線中的政治混沌,...

蘇丹慘案斷線中:「喀土木廣場大屠殺」後來呢?

2019/06/21
埃及前總統、同時也是埃及第一位民主直選的國家領導人——穆罕默德.穆爾西(Moha...

「阿拉伯之春」之死:法庭上暴斃,埃及第一位民選總統的悲哀

2019/06/18
「我們看見了地獄,我們看見了地獄...。」 圖/墨西哥國防部

銀子與子彈,毒梟與汽油:讓國家爆炸的「墨西哥盜油者」

2019/01/29
直到21世紀才開始認認真真鋪鐵路的沙烏地,究竟為了什麼卯足全力?圖為長年來唯一一...

沙烏地的沙漠鐵道:從阿拉伯起義,到麥加「清真高鐵」

2018/12/07

最新文章

「大自然奪走的,由拉斐爾的巧手重現。」文藝復興藝術家拉斐爾,曾經留下一幅大象的圖...

藝術與科學的結合:拉斐爾《大象漢諾》與近現代歐洲的「如實呈現」

2024/12/21
2024「世界公視大展」影展中,由丹麥公視拍攝的紀錄片《口袋裡的監視器》便是一部...

上癮吧!《口袋裡的監視器》:免費兒童手遊的代價?

2024/12/19
盧比亞雷斯強吻埃爾莫索,引爆西班牙民眾怒火,以及舉國對女性長期未獲公平權益的反思...

被遺忘的報導:西班牙足協主席強吻女足世界盃冠軍球員,後來呢?

2024/12/17
圖/慢走遊戲《再見的備份》

再會吧!《再見的備份》:月台上的揮手與遺失的玩偶,如何用遊戲來述說離別的經驗?

2024/12/13
南韓民眾聚集國會外抗議,示威者購買寫著「尹錫悅下台」的應援手燈,取代過去抗議用的...

應援棒照亮的南韓民主之夜:抗爭現場的K-POP,從為偶像抗爭到為國家挺身

2024/12/12
吉賽兒.佩利寇決定公開審判,圖為法院外的吉賽兒與支持者所貼的文字:「吉賽兒,女人...

法國馬松性侵案(上):83人性侵昏迷女子,卻毫不自覺是犯罪的「平庸邪惡」

2024/12/12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