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無法接受的進步憲法?智利制憲公投為何失敗

2022/09/09 轉角說

智利在9月4日舉行新憲法公投,最終遭約62%的民眾否決。這一部被以「最進步」來形容的新憲法草案闖關失敗,反映撕裂的民意。本集的重磅廣播將梳理新憲草案的大致內容和爭議,藉此回溯智利制憲的歷史脈絡。 圖/路透社
智利在9月4日舉行新憲法公投,最終遭約62%的民眾否決。這一部被以「最進步」來形容的新憲法草案闖關失敗,反映撕裂的民意。本集的重磅廣播將梳理新憲草案的大致內容和爭議,藉此回溯智利制憲的歷史脈絡。 圖/路透社

主持:編輯七號、編輯慧儀

「大家認為一部新的憲法會讓我們一夜之間變成像歐洲一樣,但那行不通。」

智利在9月4日舉行新憲法公投,最終遭約62%的民眾否決。這一部被以「最進步」來形容的新憲法草案闖關失敗,反映撕裂的民意。事後,年僅36歲、支持新憲的總統柏瑞克(Gabriel Boric)接受失敗,承諾會盡自己所能、凝聚共識,建立一條新的制憲道路,並且改組內閣。

這一部新憲法草案之所以被形容為最進步,原因在於其保障原住民權利、性別平等、環境保護措施等。不過新憲看似具有進步價值,但是內容詮釋相對冗長和模糊,且在由左派主導的情勢下,普遍被視為缺少保守派的聲音;再加上全民仍未能在2019年的示威之後,在短短的一、兩年內就各個議題凝聚足夠討論和共識,因此新憲闖關失敗早已在預料之內。

本集的重磅廣播將梳理新憲草案的大致內容和爭議,藉此回溯智利制憲的歷史脈絡。尤其,在智利公民普遍都有「重新制憲」的共識下,他們對這一部新憲法草案有何不滿?而若對新憲不滿,智利人要的又是什麼呢?

▌請點閱下方收聽

支持新憲的總統柏瑞克(Gabriel Boric)接受失敗,承諾會盡自己所能、凝聚共識,建立一條新的制憲道路,並且改組內閣。
 圖/美聯社
支持新憲的總統柏瑞克(Gabriel Boric)接受失敗,承諾會盡自己所能、凝聚共識,建立一條新的制憲道路,並且改組內閣。 圖/美聯社

9月4日,民眾在街頭「歡慶」新憲不過關。 圖/法新社
9月4日,民眾在街頭「歡慶」新憲不過關。 圖/法新社

▌1973-2020年:新憲法公投的由來

過去幾十年,智利社會已就「憲法」議題辯論許多次。

許多智利人並不認可現有的憲法,並一直希望有一部新憲法來取代。智利現有的憲法源於皮諾契特政權,他在1973年發動政變,推翻當時的左翼總統上台,成為智利在位時間最長的總統,任期從1974年到1990年為止。皮諾契特是一位獨裁者,在位期間雖然因為執行以新自由主義為主的市場經濟政策——如私有化經濟模式、砍除社會住宅等——讓智利經濟快速發展;但同時任內也不惜打壓、綁架、暗殺無數異議分子,解散國會、審查言論思想、取締左翼政黨等等。

皮諾契特下台之後,並沒有為自己所作所為道歉,同時也因為受到1980年代的憲法保護,而無需負上任何責任。此外,即便下台,皮諾契特仍掌握一定的政治權力,也有不少智利民眾懷念其在位期間「穩定」、「美好」的經濟發展。(相關文章請參考:《智利殘酷的親密正義(下):我愛我恨皮諾契》

圖為1973年,皮諾切的軍事政變。其後皮諾切政府對左翼展開鎮壓、迫害與追殺。  圖/路透社
圖為1973年,皮諾切的軍事政變。其後皮諾切政府對左翼展開鎮壓、迫害與追殺。 圖/路透社

儘管如此,但智利社會與此同時開始轉型正義的道路,對皮諾契特任內的人權迫害歷史和案件展開調查。在此情況下,隨著智利開始經歷民主化轉型,人們也希望可以改革這個舊有、獨裁時代下的憲法。於是,導火線在2019年的一場示威中引爆。

2019年10月,智利首都聖地牙哥的地鐵票調漲30智利披索(約新台幣1.05元),雖然是小幅度漲價,但在當時通貨膨脹、且國家長期貧富差距持續擴大的情況下,這一場一開始由學生帶領的示威潮,隨後引爆百萬民眾上街。示威者要求改革養老金、醫療保健還有教育系統,以及還有一個長久以來的訴求:改革憲法。

當時為了緩和與回應民眾的不滿,時任總統承諾回應公民要求、同意召開制憲會議,讓民眾以投票方式決定是否要重新起草新的憲法。公投在2020年10月25日進行,在選民投票率為51%的情況下,民眾最終以7成票數贊成重新制憲;而在2021年5月,在全國投票率只有43.3%的情況下,最後負責制憲的155位國民代表由左派勝出主導——這也意味著,155位代表必須在極短的時間壓力下完成制定新的憲法。

即便下台,皮諾契特仍掌握一定的政治權力,也有不少智利民眾懷念其在位期間「穩定」、「美好」的經濟發展。 圖/法新社
即便下台,皮諾契特仍掌握一定的政治權力,也有不少智利民眾懷念其在位期間「穩定」、「美好」的經濟發展。 圖/法新社

2019年10月,智利首都聖地亞哥的地鐵票調漲30智利披索(約新台幣1.05元),雖然是小幅度漲價,但在當時通貨膨脹、且國家長期貧富差距持續擴大的情況下,這一場一開始由學生帶領的示威潮,隨後引爆百萬民眾上街。 圖/法新社
2019年10月,智利首都聖地亞哥的地鐵票調漲30智利披索(約新台幣1.05元),雖然是小幅度漲價,但在當時通貨膨脹、且國家長期貧富差距持續擴大的情況下,這一場一開始由學生帶領的示威潮,隨後引爆百萬民眾上街。 圖/法新社

▌2022年新憲法草案:人民為何反對?

這一部由左派制定、涵蓋388條新的憲法草案,一共有178頁,約54,000字——與美國憲法對比,美國憲法只有約4,500字——光是要就此在社會上閱讀、消化和討論,就已不是易事。

廣義上,新憲法草案制定措施讓私有化企業承擔更多的責任、建立國家醫療保健系統、要求性別平等、加強環境保護措施,以及大幅度提升原住民的權利。其中,新憲也要為原住民建立一個平行的司法系統。此外,新憲法也會改革政府,希望以地區議會來取代參議院的功能,這等於把大部分的立法權力集中在下議院手上。

從媒體立場判斷,左派媒體將之形容為「最進步」,但右派媒體如《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等卻是抱持相反立場。《金融時報》對此更直接指出,這一部憲法更像是冗長的政治宣言(politica menifesto),而不是簡介扼要的基本權利(fundamental rights)。作者認為,新憲內容模糊,且可能忽略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例如,新憲雖然涵蓋多項包含健康、教育、住房的權利,但在智利全國還有幾百萬人仍缺少寬頻網路服務的情況下,新憲法草案卻沒有保障人民避免「數位脫節」(digital disconnection)。

新憲草案內容之外,背後的制定者比例也引起爭議:在多是左派主導的情況下,少了其他保守陣營的聲音,也就代表保守選民無法被有效呈現,對於部分智利人而言,這一部想要「一步到位」的憲法並不符合現實。正如其他年輕人一樣,其中一位25歲的選民也希望新憲可以取代獨裁時代的舊憲,但他告訴《華爾街日報》:「大家認為一部新的憲法會讓我們一夜之間變成像歐洲一樣,但那行不通.....結果不是我們要的。」

「大家認為一部新的憲法會讓我們一夜之間變成像歐洲一樣,但那行不通.....結果不是我們要的。」

 圖/法新社
「大家認為一部新的憲法會讓我們一夜之間變成像歐洲一樣,但那行不通.....結果不是我們要的。」 圖/法新社

然而,這也不是「非左即右」的問題,智利人最擔心的或許也是國家認同和社會穩定的問題。

新憲大大承認了原住民的權利,實際上可以被視為是一個進步的價值,例如給予其他人民沒有的平行司法系統。然而。也有智利人對此認為:「這一份草案就像把原住民和智利人隔開來,但我們都是『mestizo』(意指歐洲人與美洲原住民混血的拉丁民族)。」諷刺的是,在智利原住民馬普切人居住的阿勞卡尼亞地區內,約74%的人投票反對新憲。

此外,就企業的角度,新的憲法草案保護環境、同時也以地區議會取代參議院功能,這讓許多企業擔心法律會從此存在許多不確定性,可能會因此阻礙新的投資進入。智利是世界上最大的銅生產國和世界第二大鋰出口國,若社會和經濟不穩定,這是否又會進一步重創原本經濟已經下滑的智利?

與此同時,伴隨著公投反對聲浪,智利社會也開始自我檢討和反思。儘管2019年的抗議促使了公投發生,但示威者的訴求是否被過度解讀了?原因在於當時上街抗議的,或許多是期望未能被滿足的城市青年,而非那一群生存都有問題的邊緣、弱勢族群——而當政府又將前者的訴求視之為「整體訴求」之時,其他人的聲音也隨之被掩蓋。

9月6日,在總統宣布改組內閣之前,幾百位智利學生聚集在總統府外示威,要求總統提供更多教育資源。 圖/法新社
9月6日,在總統宣布改組內閣之前,幾百位智利學生聚集在總統府外示威,要求總統提供更多教育資源。 圖/法新社

▌2023年:智利的重新開始?

2023年9月是皮諾契特政變50週年,智利也希望可以在那之前再推出一部全民都能接受的新憲法。經過這一次的試驗,當地的學者和專家也認為新的憲法應該要往較為溫和(moderate)的方向推進。總統柏瑞克在公投後呼籲將智利置於所有分歧之上,盡快處理新憲法進程,也著手改組內閣。

雖然此次新憲不過關,但是智利人普遍樂觀認為還是有重新開始的機會,這同時也給予政府和民間去檢視彼此需求的重要機會,也唯有更多的討論和辯論,才能更有效地制定出反映民意、且在共識下完成的新憲法。

這個過程不容易,且將會充滿分歧、不信任、嘲諷,但好消息或許是如今的智利氛圍,也正如智利社會學家 Eugenio Tironi 在《華盛頓郵報》笑言

「智利如今痴迷於憲法話題,我們所有人都是憲法專家了。」

9月4日,憲法公投結果出爐之前,總統發表公開演說,結果現場就突然被一位騎著單車,身穿超人衣服的小男孩亂入。他無視正在演說的總統,一直騎單車在總統周圍繞圈圈,這一段影片意外爆紅。後來經過查證,發現這一位男童四歲,是寄住在總統家的孩子。他患有亞斯伯格症,目前是由總統母親的親戚照顧。

 圖/路透社
9月4日,憲法公投結果出爐之前,總統發表公開演說,結果現場就突然被一位騎著單車,身穿超人衣服的小男孩亂入。他無視正在演說的總統,一直騎單車在總統周圍繞圈圈,這一段影片意外爆紅。後來經過查證,發現這一位男童四歲,是寄住在總統家的孩子。他患有亞斯伯格症,目前是由總統母親的親戚照顧。 圖/路透社

推薦閱讀

智利殘酷的親密正義(上):親愛的「獨裁鷹犬」小阿姨

智利殘酷的親密正義(下):我愛我恨皮諾契

都是「民主」惹的禍?智利奇蹟的轉型大卡關

轉角說

轉角國際編輯台:「在國際新聞之後,讀懂新聞;世界趨勢之前,掌握趨勢。」

作者文章

以色列大批民眾上街示威,抗議總理納坦雅胡濫權又不肯停戰,將他比做暴君、獨裁者。 ...

以色列逾10萬人上街反政府:納坦雅胡深陷政壇內鬥與「破壞憲政」指控

2025/03/28
香港首富李嘉誠。 圖/路透社 

李嘉誠賣巴拿馬港口給美國:中國不滿,但能夠插手破壞交易嗎?

2025/03/27
2024年10月30日,川普至威斯康辛州造勢,因現任美國總統拜登將川普的支持者稱...

回望2024/意外的熱門文章?轉角國際「深度專欄」閱讀排行榜

2024/12/27
海棠文學城的多位中國耽美作家被捕,遭判刑、罰款,引起眾多讀者不滿。 圖/抖音

海棠耽美作家抓捕案:多位中國作者遭重判,與警方「遠洋捕撈」的執法醜聞

2024/12/26
米雷伊在紐約證交所敲響開盤鐘。 圖/美聯社

被遺忘的報導:阿根廷狂人總統的「打掉重練救經濟」,後來呢?

2024/12/19
加薩人民面臨多年封鎖與空襲,以擅長運用有限物資度過生活。圖為2023年8月資料照...

站在「創傷同心圓」外側:面對加薩人道危機,我們如何伸出援手?

2024/12/11

最新文章

川普就任即將邁入百日,在美國油氣增產政策下,為何特別點名「台、日、韓」作為阿拉斯...

如何面對川普的能源霸業?台灣對美擴大天然氣採購的國安與經濟意涵

2025/04/18
烏克蘭軍首次抓到中國籍戰俘,左為張仁波、右為王廣軍,此為烏克蘭國防部安排媒體採訪...

烏克蘭現場/戰俘中國兵:抖音上的從軍發財夢,變調的高薪致命陷阱

2025/04/15
教宗方濟各2018年3月在聖伯多祿廣場每周舉行的公開接見活動中,與來自中國的教徒...

他叫萬民服在我們以下:中國與梵蒂岡的矛盾根源,天主教「中國化」難題

2025/04/14
《秘密會議》劇照,講述天主教教廷選舉教宗的權力鬥爭故事。 ※ 提醒您:抽菸,有礙...

中國與梵蒂岡的「秘密會議」:天主教「在地化」與教廷的戰略考量

2025/04/14
日本米的品質與美味世界有名,不過近期日本卻發生了跟米有關的怪事,不是買不到米就是...

日本「令和米騷動」:從米荒到米價高漲,日本政府怎麼辦?

2025/04/10
川普宣布的高關稅政策引發混亂,從政府內部、共和黨員到廣大選民之間明顯不安。圖為2...

川普高關稅的政策迷惑:政府內部方向分歧,選民可能耐心有限

2025/04/0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