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4年後的世越號(上):探詢真相的腳步...正要開始

2018/04/17 楊虔豪

「今天的共同告別與追悼儀式,並不代表結束,這只不過是開始而已。」 圖/青瓦台
「今天的共同告別與追悼儀式,並不代表結束,這只不過是開始而已。」 圖/青瓦台

「世越號船難」,16日屆滿4週年。南韓政權輪替後,今年的氣氛顯得格外不同,包括政府和媒體,都展現比往年更積極的態度面對。

4週年的當天,南韓政府首次為世越號船難罹難者,舉行告別與追悼儀式。在多數罹難者的故鄉——京畿道安山市——有1,000多位民眾聚集,手舉「銘記與行動」、「不再沉默」、「不會忘記的」等標語,在街頭遊行。

仁川也首次為檀園高中罹難師生以外的其它43名罹難者,舉行了追悼儀式;船難事發生處的全羅南道木浦新港,也有學生和市民聚集在珍島體育館一同悼念亡者。4年前此時,得知世越號正在沉沒的當下,許多學生父母立刻前往珍島體育館的臨時安置場所,焦急地等待寶貝子女的消息。如今,此處成為另一個傷心回憶處。

作為檀園高中罹難學生家屬的「世越號家屬協議會」執行委員長全明善說道:「今天的共同告別與追悼儀式,並不代表結束,這只不過是開始而已。我們要對抗讓304名寶貴生命和大韓民國一起沉沒的人,把大韓民國給打撈起來,讓那些為拯救國家的國民的名譽,都能恢復。」

有1,000多位民眾聚集,手舉「銘記與行動」、「不再沉默」、「不會忘記的」等標語,在安山市街頭遊行。 圖/4.16연대
有1,000多位民眾聚集,手舉「銘記與行動」、「不再沉默」、「不會忘記的」等標語,在安山市街頭遊行。 圖/4.16연대

船難事發生處的全羅南道木浦新港,也有學生和市民聚集在珍島體育館一同悼念亡者。 圖/截自《JTBC》
船難事發生處的全羅南道木浦新港,也有學生和市民聚集在珍島體育館一同悼念亡者。 圖/截自《JTBC》

最近民調顯示,有51%的國民回答稱:『我們的災難對應體系,在世越號船難發生後,並無太大變化』,就連政府也無自信反駁。這是世越號4週年,我們不能忘記那些孩子們的理由。

文在寅總統16日於青瓦台召開例行會議時說道。這天,包括文總統在內,青瓦台的每位官員都在西裝外套上,別上了黃絲帶,「世越號的悲劇以後,我們不一樣了。人們以生命作為優先價值,並共同承擔鄰里的苦痛。建設嶄新大韓民國的決心,也從世越號開始。」

此前,文在寅也公開宣示,南韓政府將持續追究並釐清船難真相,並盡力協尋最後剩下的5名失蹤者的骨骸;另外,從2014年起設置、提供各界悼念的安山共同焚香所,也在4週年後,正式撤除,落下帷幕。其所在地的安山市花浪遊園地公園,將另外設立「416生命安全公園」,將犧牲者的骨灰牌位移至此地,以便日後持續追悼犧牲者,並讓國民共同記憶船難教訓。

只是目前在安山市,這項設置計畫,卻因是否要將靈位一同遷往公園,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反對者認為,若公園放置骨灰罈,往後花浪遊園地公園,就會變成靈骨塔設施,不利於營造當地「正面氣氛」,甚至會讓附近地價下跌。事實上,近來在安山當地,已出現反對設置安全公園的抗爭集會。

但贊成成立公園者則認為,世越號船難是近年南韓最大的公安事故,有必要讓國民都深刻記住,並共同分擔瀰漫於社會的哀傷情緒;而且生命安全公園建設的預定地,面積只占花浪遊園地的1%,根本無需為此小題大作。

「建設嶄新大韓民國的決心,也從世越號開始。」16日在安山市追悼儀式,是由國務總理李洛淵率領政府官員代表出席。 圖/歐新社
「建設嶄新大韓民國的決心,也從世越號開始。」16日在安山市追悼儀式,是由國務總理李洛淵率領政府官員代表出席。 圖/歐新社

贊成成立公園者則認為,世越號船難是近年南韓最大的公安事故,有必要讓國民都深刻記住,並共同分擔瀰漫於社會的哀傷情緒。 圖/4.16연대
贊成成立公園者則認為,世越號船難是近年南韓最大的公安事故,有必要讓國民都深刻記住,並共同分擔瀰漫於社會的哀傷情緒。 圖/4.16연대

2014年船難過後,南韓國會即刻由朝野共同推薦成員,組成「世越號慘案特別調查委員會」,釐清事發經過,還有當時政府的完整應對過程

只是,委員會正式成立後,在當時保守派政權的阻撓下,預算被大幅刪減,無法順利運作;當委員會要求釐清,時任總統朴槿惠在船難發生當下的行蹤時,保守派所推薦的委員,更聯合杯葛封殺,妨礙調查。

當時,執政黨新世界黨的院內首席副代表(國會黨團副幹事長)金在原,更公開痛罵特別調查委員會是在「竊取稅金濫權」。而船難經過4年,最新調查結果證實,當時朴槿惠總統並未如常前往青瓦台上班,也因為沒人發號施令,而延誤救援時間。青瓦台的活動報告,更被遭到竄改,意圖遮掩應對怠惰與失能。

如今,第二期的特別調查委員會即將上路。家屬期待,在新政府上任後,委員會能更順利地展開調查,但自由韓國黨(前身為新世界黨)仍推薦過去阻撓調查的人士擔任常任委員,罹難者家屬和保守陣營的矛盾對立,將更趨激烈。

假若自由韓國黨仍推薦過去阻撓調查的人士擔任常任委員,罹難者家屬和保守陣營的矛盾對立,將更趨激烈。圖為14日在首爾光化門附近的世越號紀念活動。 圖/歐新社
假若自由韓國黨仍推薦過去阻撓調查的人士擔任常任委員,罹難者家屬和保守陣營的矛盾對立,將更趨激烈。圖為14日在首爾光化門附近的世越號紀念活動。 圖/歐新社

文在寅政府上任後的第一個世越號週年,當權者展現比前朝更積極的姿態;而過往受前朝政權操控,而無法盡力報導當局在船難中疏失的主流媒體——特別是公共電視台——面對船難,也更傾向站在犧牲者立場上發聲。

KBS與MBC兩大公共電視台工會,於文在寅上任後,相繼發動罷工;耗時多月,終於推翻前朝所任命的經營層。如今,世越號船難週年,兩大電視台開始投入資源,追蹤世越號沉沒原因和當時政府與司法單位的應對疏失,並花費更大的篇幅集中報導。

KBS選在4月16日起,更換晚間新聞主播,力圖重拾觀眾信賴。新入主《9點新聞》的KBS主播金哲民,在16日開場時說道:

各位觀眾晚安...今天是世越號慘案4週年,我們首先要對過去因KBS新聞,而受到傷害的世越號罹難者家屬和各位國民,致上安慰與謝罪之意。世越號為何沉沒?救援失敗的理由是什麼?KBS將竭盡全力,追究到最後一刻。

「我們首先要對過去因KBS新聞,而受到傷害的世越號罹難者家屬和各位國民,致上安慰與謝罪之意。」KBS選在4月16日起,更換晚間新聞主播,力圖重拾觀眾信賴。 圖/截自《KBS》
「我們首先要對過去因KBS新聞,而受到傷害的世越號罹難者家屬和各位國民,致上安慰與謝罪之意。」KBS選在4月16日起,更換晚間新聞主播,力圖重拾觀眾信賴。 圖/截自《KBS》

「對世越號報導懷有罪惡感的我們,一再重申:我們要回歸原點梳理事件,而這個原點,就得從我們背後那艘船探詢。」 圖/截自《MBC》
「對世越號報導懷有罪惡感的我們,一再重申:我們要回歸原點梳理事件,而這個原點,就得從我們背後那艘船探詢。」 圖/截自《MBC》

同日,MBC主播朴成昊,也在新聞結束前說道:

世越號家屬,因為遇上船難慘案,遭受第一次傷害;又因媒體扭曲報導,受到二次傷害。對世越號報導懷有罪惡感的我們,一再重申:我們要回歸原點梳理事件,而這個原點,就得從我們背後那艘船探詢。

這天,MBC選擇將晚間新聞的攝影棚,移到被打撈上岸的世越號船身前直播。

一旁的主播孫貞恩也接著表示:「因為船難事故過了4年,船為何會沉沒、為何沒人救援,還有很多真相需要釐清;這不是要化解某人焦慮不安與否的問題,而是關乎國民安全、國家正常運作的問題。」

世越號船難4週年,如今,探詢真相的腳步,才正要開始。

——(接續下篇/4年後的世越號(下):那些活下來的孩子們

世越號船難4週年,如今,探詢真相的腳步,才正要開始。 圖/青瓦台
世越號船難4週年,如今,探詢真相的腳步,才正要開始。 圖/青瓦台

推薦閱讀

續篇/4年後的世越號(下):那些活下來的孩子們

楊虔豪

定居首爾過著採訪與寫稿生活的駐韓獨立記者。畢業於成功大學政治系,總是被誤認為是韓國學生,實際上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目前經營韓半島新聞平台,並將南北韓報導與評論供應給BBC中文網、公視、端傳媒等華文媒體。2023年以南韓梨泰院慘案新聞報導,獲得SOPA亞洲卓越新聞獎。▎FB:韓半島新聞平台

作者文章

3月24日,憲法法庭以5票反對、1票贊成、2票拒表態,否決國會對代理總統職務的國...

南韓混沌政局:總理韓悳洙彈劾案被否決…尹錫悅命運為何?

2025/03/24
南韓的保守派就不斷有人指控,選舉過程中投票用紙沒有摺痕而認定「造假」。 圖/楊虔...

涉嫌內亂的尹錫悅找誰取暖?保守派護主的「選舉舞弊論」

2025/01/15
南韓總統尹錫悅15日被捕之後,抵達公搜處。 圖/法新社

南韓戒嚴調查報告:尹錫悅下令「可開槍抓人」、奪取國會與對媒體斷水斷電

2025/01/15
步出官邸上車前,尹總統預先錄製了一段訊息影帶,他首先對支持者致謝,並表示當前國家...

詳解第二次尹錫悅逮捕行動:10倍警力直搗官邸抓人...尹「預錄影片」持續詭辯

2025/01/15
製圖/楊虔豪

圖解/逮捕尹錫悅闖四關失敗…未能突破的關鍵為何?

2025/01/03
南韓警方120人與公搜處搜查組人員30人,於今天1月3日早上7點21分前往首爾漢...

無法執行尹錫悅逮捕令:僵持5小時...南韓公搜處與警方決定撤守

2025/01/03

最新文章

圖為堆滿貨櫃的美國洛杉磯港。 圖/法新社

美國對等關稅要來了:貿易順差創新高的台灣,會如何被影響?

2025/04/01
3月28日下午,緬甸中部發生規模7.7的大地震(震矩規模7.7、芮氏規模8.2)...

緬甸大地震:為何「前往現場報導」如此困難?

2025/03/29
歐洲已經到了緊急重新武裝的時刻,準備大舉增加國防開支以因應嚴重威脅。示意圖,一名...

如何保衛歐洲(上):備戰2030,歐盟8,000億重新武裝的可行性?

2025/03/28
示意圖,愛沙尼亞軍人。
 圖/美聯社 

如何保衛歐洲(下):加碼30萬人組歐洲聯軍的戰略部署

2025/03/28
以色列大批民眾上街示威,抗議總理納坦雅胡濫權又不肯停戰,將他比做暴君、獨裁者。 ...

以色列逾10萬人上街反政府:納坦雅胡深陷政壇內鬥與「破壞憲政」指控

2025/03/28
香港首富李嘉誠。 圖/路透社 

李嘉誠賣巴拿馬港口給美國:中國不滿,但能夠插手破壞交易嗎?

2025/03/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