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日本國會改選之在野大亂鬥:安倍與他的漁翁之利

2017/10/17 陳威臣

一宣布解散改選時,安倍其實並沒有佔到多少好處,但在在野陷入大亂鬥下,安倍要躺著選...
一宣布解散改選時,安倍其實並沒有佔到多少好處,但在在野陷入大亂鬥下,安倍要躺著選了? 圖/路透社

9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正式宣佈解散眾議院,提前一年進行改選,這場日本近年來最詭譎多變的眾議院總選舉,在經歷了兩個多禮拜的盤整之後,態勢逐漸明朗,剩下不到一個禮拜,目前看來如無意外,安倍為首的「自公執政聯盟」(自民黨與公明黨聯盟),將有機會維持三分之二的穩定過半席次,然而數天之後的眾議院總選舉(10月22日),是否真能如安倍所願呢?

安倍首相之所以會提前解散眾議院,就是期望在內閣支持度已經回穩、最大在野黨民進黨剛選出新黨首、以及來勢洶洶的小池新黨腳步尚未踏穩之際,提前進行改選,以新民意延續自公執政聯盟的穩定執政。只不過解散國會雖說是首相的權限,但拿2010年朝野協議的消費稅使用方式,來當作解散的「大義」,這種理由不充分的狀況下,再加上加計森友學園的餘波,成為在野黨話柄,一宣布解散改選時,安倍其實並沒有佔到多少好處,反而落人口實。

然而,接下來的合縱連橫,卻出現了意想不到的狀況,原本聲勢最強的小池陣營,搶在安倍宣布解散前,宣布成立新政黨「希望之黨」,搶盡鎂光燈的焦點,只要小池開記者會,大批媒體記者必定到場,還讓民進黨新領袖前原誠司,在形勢比人強的態勢下,忍痛宣布該黨不推出候選人,並鼓勵從政黨員申請改掛希望之黨的招牌參選。

而小池陣營態度也很強硬,一方面說非常歡迎有志之士共同奮鬥,另一方面卻又開出條件,等於是拒絕了民進黨自由派的加入,最後逼得原為民進黨籍的枝野幸男等人,只得另立黨中央,成立「立憲民主黨」出征,並與日本共產黨、社民黨等共組在野自由派陣營。

小池宣布成立新政黨「希望之黨」,搶盡鎂光燈的焦點,但這股逆襲執政黨的力道,如今有...
小池宣布成立新政黨「希望之黨」,搶盡鎂光燈的焦點,但這股逆襲執政黨的力道,如今有些疲乏。 圖/路透社

就這樣,選前的日本政壇呈現出在野陣營大亂鬥的狀況,形成自公聯盟、在野保守派與在野自由派三強鼎立的三極局面。但在小選區的部分,在野的大亂鬥局面卻更為混亂:民進黨黨魁前原誠司本想要整合在野各黨派,共推單一候選人與自民黨競爭,卻力有未逮,最後宣布選舉與小池的希望之黨合併;而加上關西超強的日本維新會,以及解散前即與小池合作的名古屋市長河村隆之,小池陣營的氣勢變得更是銳不可擋,一度成為在野勢力的領袖。

但拒絕與在野自由派合作的小池陣營,在經歷了兩週不到的盤整之後,卻出現了疲軟的狀態,氣勢不若以往,與選戰剛起跑時有著極大的落差。

本屆眾議院總選舉(第48屆)將選出465席眾議員,其中地方小選區的部分將選出289席,政黨比例代表則為176席。根據最新的日媒選情分析,在小選區方面,可區分為數種選情狀態,其中各方分裂大混戰的選區共有40個,由於在野勢力相互廝殺,呈現多黨提名的態勢,因此目前的自公執政聯盟在這些選區有絕對優勢,在超過八成以上的選舉區領先其他候選人。

至於安倍所期望的三強鼎立選區,目前約有162個選舉區,這些選區由於是一大兩小態勢,即便是兩個在野陣營主攻執政黨的候選人,但由於自由派選票集中,加上保守選民支持執政黨的影響,這些選區目前有超過七成,屬於執政聯盟候選人領先的局面。至於在野大整合,與執政聯盟一打一局面的選區有47個,這些選區由於在野保守勢力沒有提出候選人,因此由在野自由派共推候選人與執政黨對決,在這些選區裡,執政聯盟的優勢不再,僅有六成左右的選舉區領先對手。

民進黨黨魁前原誠司本想要整合在野各派,卻力有未逮,最後宣布選舉與小池的希望之黨合...
民進黨黨魁前原誠司本想要整合在野各派,卻力有未逮,最後宣布選舉與小池的希望之黨合併。 圖/美聯社

此外,根據每日新聞與TBS針對七萬三千位選民,在14日至15日所做的大規模民調顯示,自民黨將可獲得281-303席左右,以單獨過半之姿遙遙領先,而同屬執政聯盟的公明黨,也可獲得30席左右的席次,讓執政聯盟席次高達311-336席,達到過三分之二的穩定執政狀態。至於小池的希望之黨,由於聲勢下滑,目前估計僅獲得42-54席議員,再加上同陣營的日本維新會可能獲得10-13席,在野保守陣營約可獲得52-67席眾議員。

而原民進黨自由派出走籌組的立憲民主黨,由於聲勢看漲,將可在大選中獲得45-49席眾議員,頗有與希望之黨一別苗頭。至於同屬在野自由派的共產黨可能獲得11-18席,社民黨1席,因此在野自由派陣營將奪得57-68席左右,也許有機會勝過小池陣營,而成為在野最大勢力。

根據富士電視台在12日至15日,針對三萬名選民所做的全國電話民調顯示,自民黨的支持度為34.5%,與選前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但值得觀察的是,排名第二的已經是立憲民主黨,支持度高達11.6%,領先希望之黨的9.5%,排名第四則為公明黨的5.4%,之後後則為共產黨的3.6%、日本維新會的3.3%。

另外針對安倍內閣的支持度來看,多家民調都顯示相隔一個月之後,安倍的支持度維持平盤,但小池的支持度卻大幅降低,由9月時的66.4%大幅滑落到目前的39.2%(富士電視台民調)。就連小池聲勢最好的大本營東京都,如果以7月東京都議員選舉時的狀況來看,希望之黨將有機會在東京都小選區25席當中,奪得22席;但在距離選舉剩下不到一週的現在,自公聯盟卻有17席穩定領先,其他的不是自民黨與立民黨爭奪第一,就是三強鼎立,甚至於有一個選舉區還是立民黨單獨領先的態勢。希望之黨目前民調領先的選舉區,居然只剩下一個,這讓身為東京都知事的小池,頗為難堪。

枝野幸男的立憲民主黨從民進黨分裂,從創黨之初,便緊咬希望之黨,獲得中產階級的支持...
枝野幸男的立憲民主黨從民進黨分裂,從創黨之初,便緊咬希望之黨,獲得中產階級的支持。 圖/路透社

除了選戰策略過於保守,未辭都知事參選的小池,少了領頭羊的衝刺,再加上外部多種因素...
除了選戰策略過於保守,未辭都知事參選的小池,少了領頭羊的衝刺,再加上外部多種因素,都削弱了希望之黨的選戰力道。 圖/歐新社

原本小池陣營的選戰策略是,強攻東京都、靜岡縣、愛知縣等選區,然後與在關西地區相當強的日本維新黨合作,以奪下這幾大都會區為目標,為此還搞了個「新三都物語」的聯合造勢活動,並且在政黨比例代表制方面,吸引年輕人支持而獲得更多席次,但沒想到在東京都卻出現大逆轉,不但打亂了希望之黨的佈局,原先力挺小池的兩位都議員還宣布退出都民優先會,表明不再支持小池。這兩天甚至於傳出,掛著希望之黨、立憲民主黨與無黨籍參選的原民進黨選將,紛紛打算重回民進黨懷抱的傳聞。

身為選戰起跑時,聲勢最強的希望之黨,黨主席小池沒有辭都知事參選,少了領頭羊的衝刺,再加上選戰策略過於保守,應該採取強攻豪奪策略的在野最大黨,居然只打算在幾個都會區打守勢選戰,完全是犯了選舉大忌;反而立憲民主黨聲勢看漲,該黨從一成立,就是以希望之黨為主要目標,就連選戰策略都是主攻數個都會區,沒想到獲得中產階級的支持,成為目前聲勢最強的在野黨,削弱了希望之黨在都會區的選戰力道,也難怪會出現原民進黨的選將想要跳船的消息,這對小池陣營將是一大警訊。

再過數天即將揭曉的眾議院總選舉,開票後如果同目前所預測的狀態,那麼安倍這局算盤不但打得精,而且還讓在野陣營分裂,也重挫原本聲勢大漲、一度可能成為日本首相熱門人選的小池百合子。當然,安倍持續坐穩首相寶座的同時,各項考驗將持續接踵而來,不管是北朝鮮的問題、國內經濟的問題、核能的問題、安保與修憲的問題、未來如何與同屬保守陣營的小池互動等,選後就得要認真面對了!

安倍持續坐穩首相寶座的同時,各項考驗將持續接踵而來,不管是北朝鮮的問題、國內經濟...
安倍持續坐穩首相寶座的同時,各項考驗將持續接踵而來,不管是北朝鮮的問題、國內經濟的問題、安保與修憲的問題、選後就得要認真面對了! 圖/路透社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陳威臣/國難突破解散:安倍下注,日本國會改選震撼揭幕

許仁碩/東京「第三勢力」:吹起變革的小池旋風,下一步?

陳威臣

媒體工作者,資深政治幕僚,喜歡透過鏡頭看世界,現居日本東京,喜好研究鐵道、航空、軍武,順便觀察日本政經及文化史地。著有《我在日本的24hr:街頭巷尾的常民生活日誌》。

作者文章

隅田川上的橋樑每一座都有其獨特的造型。 圖/作者陳威臣攝影

重訪帝都遺址:關東大地震100周年的歷史散步

2023/08/31
© 陳威臣 負責宮島維安勤務的靜岡縣警。嚴島神社的大鳥居周圍,難得出現了沒有觀光...

廣島G7場邊攝影記:來自日本全國支援的警察們

2023/05/29
圖/路透社

和平的可愛巨獸?中日「貓熊外交」與日本的大貓熊熱

2022/11/19
原本岸田內閣的滿意度,自去年2021年10月就任以來,本來一直維持相當高的支持,...

從安倍國葬到統一教之亂:岸田文雄還有機會民調逆轉嗎?

2022/10/12
在內外交迫的局勢下,講求黨內和諧以對,在經濟發展、國防與安保等方面遵循安倍前首相...

岸田安內攘外的難關布局?小心翼翼的日本「政策斷行內閣」

2022/08/11
如果日本的防衛預算提升至GDP的2%,將會高達11兆日圓,一舉成為世界軍事預算第...

11兆的威懾力?日本2022《防衛白書》護台防中戰略

2022/07/25

最新文章

埃及蘇伊士運河旁,一名男子目送卡達籍的液化天然氣載運船。 圖/路透社

俄國油氣OUT!歐洲能源大洗牌,有哪些戰略新夥伴?

2023/09/22
圖為2023年3月11日立陶宛獨立紀念日典禮。 圖/美聯社

立陶宛力挺台灣的理由?東歐民主小國的戰略思考

2023/09/22
印度莫迪政府近來屢屢自稱婆羅多,讓外界猜測莫迪政府是否有意要啟動正名運動,放棄印...

印度改名「婆羅多」?莫迪「印度教獨尊」的國家正名運動

2023/09/22
利比亞德納居民望著被洪水摧毀的城鎮。 圖/路透社/Esam Omran Al-F...

利比亞世紀洪水:近乎滅城的德納背後,是異常氣候加「人禍」釀災

2023/09/15
9月13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公布新的內閣改組以及自民黨高層人事名單,圖為本次新內...

解讀日本內閣改造:岸田文雄塑造「總主流派」,佈局2024大選保衛戰

2023/09/13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9月10日搭乘火車前往俄羅斯,12日證實抵達俄國邊境,預計同日會...

金正恩突訪俄羅斯:普丁向北韓求軍援,烏俄戰爭版的軸心國連線?

2023/09/12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