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鍋上的德國大選:假新聞、反難民、聖誕恐攻
12月19號的晚上,一輛貨車闖入柏林布賴特沙伊德廣場的耶誕市集,造成12人身亡56人受傷。事隔三天後市集仍有毅力地重新開張,受害者們也慢慢地康復、陸續出院。如今,耶誕節已過,耶誕市集的活動也黯然收攤,柏林回歸日常的繁忙。德國今年底即將舉行大選,這起恐佈事件會帶給德國什麼樣的影響?
讓我們回到事發當時的第一時間,事件發生不到兩個小時,德國另類選擇黨(以下簡稱AfD)北萊茵-西發利亞邦黨主席Marcus Pretzell,同時也是聯邦發言人(相當於黨主席)佩特里(Frauke Petry)的丈夫,在推特上針對突發事件發文:
德國的憲政體制何時反擊?這個該死的虛偽何時停止?這些死去人都算在梅克爾的帳上!
這句話暗指肇事者為難民,並指責梅克爾的難民政策。這則推文有高達2,000人按讚和900多人轉貼,在推特普及率較低的德國,這算很多的;相對而言,社會民主黨(SPD)黨主席加布利爾(Sigmar Gabriel)關於此事的推文,不到300個讚。一名支持者在Pretzell的臉書上留言指:
您說的沒錯,死去人都算在梅克爾的帳上!...我很高興這個世界上還有不受政治正確這種蠢話影響並勇敢公開說出自己想法的人,請加油!
九成以上的留言都圍繞著痛批梅克爾政府。Pretzell發文時,德國警方已經逮捕了一名巴基斯坦籍的嫌疑犯,卻因為缺乏有效的證據而獲釋放。德國警方在駕駛座墊下,發現藏在夾縫中的身分證資料,並公布肇事車輛的司機其實是突尼西亞籍的Anis A.。Anis自2011年逃離突尼西亞前往義大利,卻在義大利坐牢四年,在梅克爾向敘利亞難民大開國家門戶的前一個月,Anis才從義大利來到德國,所以,他來到德國跟梅克爾的難民政策無關,但這些事實對AfD及其支持者而言並不重要,AfD正是要利用這樣的挑釁言行來引發傳統政黨與媒體對他們的批評。
在2017年大選戰略備忘錄裡,AfD高層計劃在進行公共輿論時,要特別提及那些人民所擔憂但被傳統政黨忽視的議題——新移民、難民收容、恐怖主義、退出歐盟——並透過「精心策劃的挑釁」來引發其他政黨緊急而過度的反應。在這輿論的背後,反映出「不怕說實話、不受限於政治正確」的政治行動,這種行動也是美國新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競選策略之一。AfD高層認為,當他們越被反對與污名化,對自己的形象反而越有利。
最近在德國社群媒體上的輿論中,可以發現很多批評主流媒體報導方式的聲音,多半都聚焦在:「媒體是執政黨所控制的、被多元社會意識形態所綁架的。」;而「Gutmensch」一詞——字面上指的是「好人」,卻被用來反諷按照政治正確的標準行事的人——在2015年被選為公共討論中的年度惡詞榜首,被許多網民用來批判主流媒體,以及諷刺向難民釋出善意的人。例如,一名AfD支持者在臉書上留言諷刺:
那些「歡迎難民」主唱者(指當時難民潮的口號「Refugees Welcome」)都容忍這樣的個別案例發生!
不僅如此,這也牽涉到美國大選最近熱烈討論的議題——「假新聞」(fake news)。德國政府也慢慢的意識到假新聞具有影響民眾投票意向的潛力,並且也有不少人預測假新聞在今年大選時,可能會發揮重要作用。德國政府的擔憂主要來自於俄羅斯的影響:一個月前,政府相關部門知情人士透露,「毫無疑問,俄羅斯將試圖大規模影響我國競選」。也正因為如此,歐盟前年9月便在其外交系統下建立了一個相關的工作小組,用以負責回應來自俄羅斯的宣傳與假新聞。
2016年初的「麗薩事件」(Fall Lisa),是一則關於一名伏爾加德意志人女性在柏林被難民強暴的新聞,最後被發現為俄方渲染的假新聞,目的是為了煽動依賴俄文媒體的伏爾加德意志人,走上街頭抗議德國政府的難民政策,並讓伏爾加德意志人誤以為德國當局和媒體掩蓋此事(連俄羅斯外長也指責德國當局)。當時在麗薩所居住的柏林,伏爾加德意志人團體動員了近1,000人上街頭抗議,其中一個活動舉辦在德國總理府前,示威者當時手舉著「停止移民暴力」和「我們的孩子處於危險之中」的標語。
俄羅斯除了透過國家媒體來散播假新聞,最近也積極試圖滲透德國媒體市場,去年八月,俄方透過其官方媒體所下屬的「衛星廣播電台」(Sputniknews),試圖大量購買德國多家地方電台的特定時段,來製播以德文為主的俄羅斯視角新聞。他們自稱「提供關於世界大事的另類新聞內容」並「報導其他人所沈默的新聞」。
無論是AfD或所謂的非主流媒體將都會誇大任何一名難民所犯的錯誤,藉此來攻擊政府的政策和那些支持接收難民的「好人」,並大肆抨擊這些人無知的共犯,就像Pretzell所說的「這些死去的人都算在梅克爾的帳上!」一般。AfD發言人佩特里在她的新年賀詞裡,也同樣地使用柏林恐攻來作開詞:
我們會記住2016年為恐怖主義入侵德國的那一年!
佩特里並向「負擔[梅克爾的]巨大政治錯誤的後果」的納稅人致上謝意。
這些反難民熱潮已經變成了公共輿論的主要推力,影響公共政策討論的走向。首當其衝的是其他右派政黨,如:基民黨(CDU)跟基社黨(CSU);就連左派的社民黨、左翼黨(Die Linke)和綠黨,都相繼出現高層領袖站出來打「反難民」的右翼牌。
這一次的柏林恐攻正好提供CSU機會,以國家安全措施為由,嚴正呼籲建立一個約束接受移民的平台。該黨在一份將用於本月黨內高層會議的《保護我們的自由》(Sicherheit für unsere Freiheit)工作備忘錄裡,提及了幾項公共安全政策的改革。除了擴大公共場所的監視器範圍以外,CSU打算主張18至21歲的青少年不再適用少年司法,轉為普遍適用於成人刑法。此外,CSU還要求將「危害人物」新增至移民拘留的理由之一,並延長移民拘留的時間限制。
對此,綠黨國會黨團主席霍夫萊特(Anton Hofreiter)則批判右營常見的反射性反應,指稱保守派老愛用立法來解決問題。實際上,德國並不缺乏相關的法律規範,這次無法阻止恐攻的問題在於法律的執行,即情報組織、警察和司法機構在現行法律執行上的不足。更深刻的批評來自於社民黨黨團的副主席赫格爾(Eva Högl),她提醒著:
在一個憲政國家,對公共安全和秩序的威脅不能成為逮捕人的原因。
站在恐怖主義者的立場上,是希望藉由反恐的過程中,犧牲我們的自由民主和憲政價值。也就是說,當我們越是反恐,就會越是掉入恐怖主義者所設的陷井。
就現在的政治情勢來看,AfD明年大選時一定會達到5%的門檻而進入國會,甚至有可能成為第三大黨。但因為其他政黨不可能跟AfD組成執政聯盟,CDU/CSU和社民黨只好繼續他們目前的大執政結盟。以現階段來說AfD暫時還無法威脅梅克爾的執政現況,但就事實上而言,AfD本身的存在和它對公共輿論的影響將會繼續挑戰梅克爾在CDU/CSU的領導地位。
不過,對於未來大選的第一個關卡,分別是三月和五月在薩爾蘭、北萊茵-西發利亞、和什列斯威-好斯敦舉辦的邦選舉。按照最新的民調,AfD將會在這三個邦達到5%的門檻,並繼續煽動德國的傳統政治格局。這樣的政治變動能否從邦拉到國家層級,須待觀察。無論如何,難民議題及極端伊斯蘭教的恐怖主義將會繼續扮演政治輿論中很重要的角色。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