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範熊襲事件的領域展開:日本引進「分區計畫」能減少人熊衝突嗎?
明明今(2025)年日本各地方「熊出沒事件」頻傳,甚至還有跑到市區裡的案例。但卻有地方不增反減,目擊事件比去年還要少?
長野縣箕輪町去年接獲19起目擊事件,多數通報集中在6、7月,但今年已經過了高峰期,截至現在卻只有9例,直接少了一半。就連箕輪町設的陷阱,今年只抓到3頭動物,和去年的17頭相比,差異相當大。
雖然現在「有害動物」消失在人類視野的確切原因還在調查當中,但箕輪町初步認為,關鍵就是今年6月引進的分區(ゾーニング/zoning)計畫奏效。透過獎勵,鼓勵民眾在經常見到熊的區域打造成緩衝區,除去熊會喜歡的果實,減少熊熊闖入人類生活範圍的誘因,就不會再誤闖農地。
人熊之間的分區管理
讓人類和野生動物共生共存的「分區管理」並非新的概念。以熊的情況來說,就是在熊棲息的森林區域,和人類生活的市區之間,設置一個緩衝地帶。在這個緩衝區內,可能會有遠離市區的農地等,偶爾也會有人類出沒的地方,稱為「防除地域」。
「防除地域」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盡早排除有問題的熊熊,以及阻絕熊熊入侵的工作。如果有熊熊入侵「防除地域,甚至可能遭到獵捕。目的就是要讓熊熊知道,不得靠近人類生活範圍,一旦入侵就會不得好死,進而不讓熊熊有機會進到市區。
北海道也在今年5月公布棕熊應對方式的分區管理指南,並依據棕熊的棲息狀況、地形以及人類活動,分成「排除地域」、「防除地域」、「緩衝地帶」和「核心棲地」,鼓勵市町村政府制定分區管理計畫,將有助於向中央政府申請補助。
在北海道引進分區管理之前,北海道主要是在雪季即將結束的2-5月進行「春期管理捕獲」。由北海道設定該年度的捕獲範圍(例如:過去兩年皆訂為距離人類生活圈的10公里以內的區域),只要是在「春期管理捕獲」期間出現在捕獲範圍內的熊熊,就會遭到獵捕。在北海道引進分區管理之後,由於緩衝區的範圍可能超過10公里遠,就能擴大棕熊捕獲範圍,或許能進一步抑制熊群繁衍。
杜絕「熊出沒注意」應從源頭找起
「其實早從2000年代開始,入秋之後就開始有熊會出現在人類生活的範圍。」東京農工大學小池伸介表示,過去這40年來,野生動物在日本的分布範圍有很大的變化,光是亞洲黑熊的活動範圍在過去40年來就擴大了2倍。背後原因和日本人口往都市集中、鄉村地區少子高齡化。有些罕無人煙的聚落居民放棄耕地,耕地變回森林,這都是野生動物活動範圍擴大的原因。
面對熊入侵人類生活範圍的難題,小池伸介指出,熊離開森林之後不會立刻進到市區,而是會先在農村出沒,所以找出森林和農村之間的突破口便非常重要。再加上熊在移動過程中,通常會隱藏自己的身影,所以偏好沿著放棄耕作的農地,或是無人管理的林地,找出從森林到農村之間的「熊出沒路線」,讓熊無法在進到人類棲息地,才是減少熊害的不二法門。
找出可能的「熊出沒路線」之後,阻擋熊的移動路徑並沒有想像中困難。舉例來說,如果熊已經進一步從農村地區入侵市區,就要找出河岸是否有矮樹林、或是其它狹長的森林,這些地方只要做好除草工作,就會讓熊無法隱身,而難以繼續移動。
屋外避免出現熊熊的最愛
「雖然有一種說法認為,森林裡的橡實歉收,會讓熊在秋期跑進人類生活範圍裡,這雖然是其中一個要素,但光是這樣,熊並不會跑進人類聚集地,」小池斬釘截鐵地說。小池強調,熊的行動準則是為了覓食,如果森林裡作物歉收,會改變熊的活動範圍。此時如果民眾在屋外放了漬物、味噌等食物,熊熊又剛好經過聚落附近,就會引誘牠們走出森林。
或是像鄉村地區,很多人家裡會有柿樹或是栗子樹,以前大家都能將果實吃完。現在鄉村地區人口老化,果實吃不完,或是乾脆不採收,這些自家種的柿子或栗子,就是熊熊的最愛。所以就算吃不完,也需要盡速將這些樹果全數採收下來,或是乾脆砍樹,就能避免引熊入室。
橡實歉收必將導致熊害?
兵庫縣立大學橫山真弓也有類似見解。她指出,兩年前日本也曾因為橡實歉收而出現熊害,但每幾年就會發生橡實歉收的問題,這是植物的繁殖策略。如果會因為橡實歉收發生熊害,以前就該發生野熊入侵人類生活圈的問題。近年會因為橡實歉收就發生熊害,表示人熊關係已經進到另一個階段。
所以橫山認為,除了橡實歉收,以及熊發現人類生活的區域內有食物可以吃,而不願離開的理由之外,現在熊頻繁入侵生活範圍,也和熊數量暴增有關。
關於熊數量暴增的原因,目前有兩種假說:(1)實際棲息在日本的熊的數量可能比估算的還要多,或是(2)熊以高於目前人類估算的繁殖速度快速增加,才會變成這樣這個局面。如果要避免熊增加,就必須控制總數。舉例而言,岐阜縣和兵庫縣的推算是,熊以每年15%的速度增加個體數,如果這兩縣內共有4000頭熊棲息,每年就必須撲殺600頭熊,才不會讓熊的總數繼續擴大。但光一個縣,每年就要撲殺600頭熊?就目前編制來說,各地方政府恐怕也難以應對。
來勢熊熊?九州能否守住最後一塊無熊淨土
事實上,日本九州在1950年代之前,都還是亞洲黑熊的棲地,但在1957年之後,在九州就已經看不到熊的蹤影,日本環境省更已在2012年正式宣布九州產的熊已經滅絕。日本環境省2024年的調查則發現,四國的熊也只剩下26頭,很快就會絕跡。
九州沒有熊的秘密正是九州很早開始進行森林開發,現在九州的山已經變成以針葉樹為主的人工林,就沒有熊愛吃的橡實,熊吃不飽、無法冬眠,自然無法在九州生存下去。此外,九州的山和山之間都是分開來的,無法連成一整片棲地,也可能是造成熊熊難以在九州生活的原因。
但隨著日本本州熊出沒頻傳,甚至已經來到山口縣,現在已經有九州的民眾開始擔心,熊熊有沒有可能從山口縣,從關門海峽游到九州來?畢竟兩邊距離很近,只有650公尺左右。但也有人不擔心,覺得關門海峽的潮流非常湍急,想游也游不了。對此,小池認為熊確實有泳渡關門海峽的能力,只是現在山口縣內熊熊出沒的地點離關門海峽還有一段距離,目前還不需要太過擔心。
熊熊暴增太快,防治措施只能延後
東北大學的吉田浩教授分析日本2023年和2024年的熊害分布狀況後指出,熊攻擊人類的事件存在非常明顯的東、西差異。每千名人口的受害者數,前10名的縣市都在東北地區,西日本13個縣市幾乎沒有受害案例。這一方面和九州早在2012年就宣布熊熊絕跡有關,二來,這也和西日本地區早在10年前調整政策,有完整的熊群追蹤統計、也很積極控制熊群數量有關。但橫山真弓坦言,即便如此,仍無法有效防止熊群分布範圍的擴大。
橫山表示,防止熊群入侵人類生活圈的對策,不能單靠捕獲,也需要防止被害發生,例如:除去會吸引熊群的物品,或是架設電牧柵欄。但現在如果不加快腳步,大幅減少熊群數量,是沒有餘力做其他事情的。只能等待今年的「熊出沒注意」風頭過後,再從預防的角度重新規劃防治措施。
人熊之間的分區管理,就屬於中長期和熊群共生共存的人類課題。
推薦閱讀
←上一篇
羅馬古希臘咖啡館租約風波:文資保存當護身符?百年老店的經營訴訟戰
作者文章
防範熊襲事件的領域展開:日本引進「分區計畫」能減少人熊衝突嗎?
《轉角國際》入圍第24屆卓越新聞獎:突發新聞獎、新聞評論獎
被承認的無土之國:英、加、澳宣布承認巴勒斯坦國,以色列面臨建國後最大國際譴責
以色列否認加薩飢荒問題:英法揚言承認巴勒斯坦國,川普敦促「餵飽加薩人民」
方丈金身失效?中國少林寺住持釋永信的金錢與性醜聞被調查,少林CEO紅塵爭議史
當援助者變成加害者:美國承包商、以色列軍人揭發:加薩平民遭實彈射擊
最新文章
防範熊襲事件的領域展開:日本引進「分區計畫」能減少人熊衝突嗎?
羅馬古希臘咖啡館租約風波:文資保存當護身符?百年老店的經營訴訟戰
日月永不相見:從吉田修一的《國寶》一窺日本記紀神話哲學
蕭邦鋼琴大賽:亞裔參賽者壟斷的音樂鬥琴盛會
龐畢度中心2030再見:巴黎現代藝術聖地閉館翻修,12萬件館藏展開「世紀搬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