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被流放的游擊隊:時空凍結40年,泰南邊境「馬共村」遊記

2024/07/24 鄧世軒

「友誼村」的馬共講堂,上方還懸掛著共產主義領袖「馬恩列斯毛」肖像——馬克思、恩格...
「友誼村」的馬共講堂,上方還懸掛著共產主義領袖「馬恩列斯毛」肖像——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毛澤東。 圖/鄧世軒攝影

泰國南部的市鎮一直是馬來西亞北部居民喜愛的旅遊景點。每逢週末或連假,坐落在馬泰邊境的泰國最南端市鎮勿洞(Betong),都會塞滿準備通關的遊客。這一座距離馬來西亞只有不到半小時車程的小鎮,封存了另一種馬來西亞想像。譬如,和諧共處的族群關係——華裔與馬來裔雖然是該鎮的主要族群,他們卻說著同一種語言泰語,他們的生活圈也未有馬來西亞這般涇渭分明。

另一個永遠被封存在當地的就是馬來亞共產黨(以下簡稱「馬共」)的歷史印記。趁著暑假,我與好友到勿洞旅遊時,順便到山區看看這一群被滯留的大馬群體。

▌馬來亞共產黨與武裝鬥爭

1930年在共產國際的支持下,馬來亞共產黨正式成立,至此成為馬來亞當局超過半個世紀的頭痛難題。馬共在成立之初,便以反殖作為號召,提出要驅逐英國殖民者、建立獨立的馬來亞。馬共的勢力在二戰期間茁壯成長,不僅戰前動員了在馬華裔赴中國加入抗日救亡運動,在日本入侵馬來亞之時還組織了「馬來亞人民抗日軍」積極抗戰。

1945年8月日軍宣布投降後,馬共曾以合法政黨的形式在英國殖民政府統治下活動,發展工會組織。直到1948年6月中旬,馬共遭到英國殖民政府發動「緊急狀態」取締,而被迫組織游擊隊、發動武裝鬥爭。初期享有抗日威望的馬共打著「抗英」、「反殖」的旗號,深得當地華裔的同情與支持。但是當英國人施行嚴酷的「新村計畫」,完全斷絕馬共與民眾的接觸及糧食供應後,馬共在馬來亞的軍事行動漸漸式微。

從1950年代末開始,馬共游擊隊便撤退到馬泰邊境,並一直盤據在當地雨林長達30多年。直到1989年12月馬共中央與泰國、馬來西亞政府簽署「合艾協議」宣布放棄武裝鬥爭後,他們才完全走出森林,部分未回馬的人員,便被安置在勿洞附近山頭新設立的村落之中。

據前馬共成員說,泰國政府讓他們自行決定建村的位置,所以這些村子的所在地距離他們原活動範圍不遠,像友誼一村的範圍就包括了當時的地道。

左為泰國勿洞市容,右為「第一友誼村」牌樓。 圖/鄧世軒攝影
左為泰國勿洞市容,右為「第一友誼村」牌樓。 圖/鄧世軒攝影

▌「友誼村」與「和平村」

這些村子大體上可以分為「友誼村」與「和平村」。這兩者雖是由前馬共成員組成,但分屬於不同的派系。

「友誼村」建村於1987年,共有5個村子,主要安置的是原「馬來西亞共產黨」的成員。其中最出名的是「一村」與「二村」,分別發展了「地道」與「萬花園」兩個旅遊觀光景點;「和平村」則是1989年合艾談判後,安置走出森林的馬共「中央派」成員的村子。和平村共有4個村子,在經過泰國公主朱拉蓬的關照以後,分別改為第九、十、十一、十二朱拉蓬公主村。除了「第十村」有馬共歷史文物館之外,其他的和平村皆是普通的居住村落。其中與大馬吉蘭丹州相望的第十二村,為馬共馬來裔隊伍原第十支隊落戶的村莊。

友誼村與和平村兩者的分歧,主要源於對馬共中央「肅反」的態度。受到中國文革的影響,馬共中央在1969年也開始照搬中共的路線在黨內抓「敵奸」。在友誼村的展覽中,指馬共中央北馬局「頑固推行內部『肅反』政策,造成黨的分裂」,許多幹部被指控為「敵奸」而遭到殘酷殺害;原第八支隊「為了革命的堅持和發展」在1970年另組「革命派」;而原第十二支隊二區的隊伍在多次與中央派交涉不果後,也在1974年成立「馬列派」。後來,分裂出來的這兩支隊伍在1983年12月5日合組「馬來西亞共產黨」。在和平村的文物館,「中央派」的敘事則將他們的脫離稱為「反黨事件」。

因時間有限,本次行程筆者與友人僅去了友誼一村與第十和平村參觀。

位於友誼一村的「友誼村地道」景區是當年馬共游擊隊的營區之一,對馬共游擊隊歷史感興趣的旅客或研究者必來之處。泰國政府當年大方地安置這些前馬共游擊隊員。除了讓他們在原生活區建立村莊、容許他們歸化成為泰國公民,還分配土地給游擊隊員種植經濟作物。後來,這些前馬共成員還集資利用當地的自然環境及馬共的歷史遺跡設立「渡假村」發展旅遊業。

左為全長1公里的「友誼村地道」,右為友誼村過往專供新婚夫妻使用的「新娘房」。 圖...
左為全長1公里的「友誼村地道」,右為友誼村過往專供新婚夫妻使用的「新娘房」。 圖/鄧世軒攝影

從售票處進入營區首先需要先爬一段的山路,沿途會見到簡陋的哨站、烘衣處與廚房。需要依靠樹林隱藏的游擊隊沒辦法擁有充沛的光照空間來曬乾衣物,他們也必須考量烘衣與做飯的煙霧有可能會暴露行蹤引來政府軍的注意。所以游擊隊皆將把些設施改造成「無煙」的模式,用巧妙的方式降低煙霧的排出。

其中,建於1976年、全長約1公里的地道是該景點的精華之處。該地道過去用作防禦砲彈與囤積糧食,裡面還設有座位、床位、儲藏室、地下儲藏室等,還設有一個電台錄音室。據說這一地道是當初為了躲避馬方與泰方空軍轟炸,耗時3個月挖出來的。

該景點另外三個有趣的看點,即是仍掛有共黨精神領袖「馬恩列斯毛」肖像的講堂、滿足新婚男女游擊隊員情慾的「五星級新娘房」與展示該派系史觀的「友誼村歷史展覽館」。講堂據說是過去集會與上課的地方。游擊隊員在山林裡過著他們稱為「軍事共產主義」式的集體生活,白天會進行軍事訓練與分組工作,分組工作包括要運糧、煮食、充當領導人的警衛員等維繫游擊隊生態的工作,晚上則需要上課。聽說除了講授共產黨理論的政治課,還會教授其他族群的語言與數學課。「五星級新娘房」現場並沒有任何解釋,但翻看網絡資料,應是提供新婚的游擊隊男女一個簡易洞房。

「馬共歷史文物館」的馬共成員集體生活舊照。馬共游擊隊從1950年代就生活在此。 ...
「馬共歷史文物館」的馬共成員集體生活舊照。馬共游擊隊從1950年代就生活在此。 圖/鄧世軒攝影

▌出走兩派與中央派的歧異

「友誼村歷史展覽館」不僅展出了馬共成立、抗日與抗英的歷史,比較特別的是突出了「馬列派」與「革命派」出走的緣由、介紹該派系領導人的功績(如張忠民、黃一江、蔡求真),以及質疑最後一任總書記陳平的領導地位。

大致上,這兩派對於前期馬共歷史敘事並沒有差異,譬如對馬共歷史的分段、倒數第二任總書記萊特的三面間諜地位等,更沒有陷入重大的政治路線分歧,不存在親蘇或親中的差異,也沒有對他們的革命提出新的鬥爭思路。他們僅僅是對60年代以降陳平的作風、馬共中央的「肅反」擴大化有意見。

展覽內有一區內容質疑馬共中央在華玲談判後退守馬泰邊境的決策,甚至有一個質問戰爭期間「陳平在哪裡?」的看板。同時,還列出了策劃和發動「肅反」的幕後黑手、過程的來龍去脈與最終的平反情況。

相較於友誼村被泰國當地政府定為旅遊景點,不管是景區的基礎設施還是通往景區的公路都有顯著的維護。回馬人數比較多的第十和平村與之相比,更顯得落魄。

「第十和平村」的歡迎告示。前馬來亞共產黨游擊隊在此集資發展旅遊業,向外界分享其歷...
「第十和平村」的歡迎告示。前馬來亞共產黨游擊隊在此集資發展旅遊業,向外界分享其歷史。 圖/鄧世軒攝影

第十和平村的景點,對馬共歷史感興趣的人而言,當前開放的、且最值得一看的僅有馬共歷史文物館。該展覽館外就有一大篇關於陳平事蹟與遺願的介紹,突出陳平的歷史地位,開宗明義宣示這是「我方的歷史」。該館對馬共歷史文獻的收集與呈現,相較之下更為豐富與精緻,論述也較清晰。尤其是對馬共創黨以來,參與到馬來亞抗日、反英的歷史進程皆做了介紹與總結。

馬共所領導的左翼運動在馬來亞獨立前的影響力,是馬來西亞官方歷史敘述故意略過的部分。所以導覽員屢次強調,在這裡可以見到馬來西亞看不到的「歷史」。馬共在馬來西亞「正史」的形象基本處於負面評價:

第一,因為馬共過去採取殘忍、冷血的暗殺方式作為鬥爭手法;第二,1945年馬共清算親日份子,在馬來半島引發多宗華馬族群衝突;第三,馬共所追求建立的左翼共和國理念,與今天馬來西亞政體的政治合法性來源相悖,因此在官方敘事裡他們經常被描繪為「恐怖份子」。而馬來西亞的左翼運動也經常被政敵標籤為共產黨的同路人。

館內展示大量的馬共出版品、生活用具、醫療器材、槍械、旗幟等,顯示中央派相對更有資源得以紀錄與保存文物。尤其,館藏有展出外邊少見的馬共游擊隊高清彩色的生活照,有助於了解後期游擊隊員在叢林的生活模式。

左為「友誼村歷史展覽館」展出的馬共地下電台設備;右為「馬共歷史文物館」展出的馬共...
左為「友誼村歷史展覽館」展出的馬共地下電台設備;右為「馬共歷史文物館」展出的馬共出版品。 圖/鄧世軒攝影

▌上山與革命回憶

我們在2個村子裡隨機碰見了4個原馬共成員,與他們簡單閒聊了一下。聽他們講述過去在森林裡的故事,了解到這4人都是馬共部隊裡的基層人員。所以與他們簡短的對話沒有強烈的意識形態說教意味,更多是從個人經驗來談論過去的事,給我們另一種觀察馬共的視角。

例如,他們在敘述當年「上山」的原因也很直白:他們都是在1970年代才加入馬共,有兩人是勿洞本地華人,因為當年馬共在勿洞維護治安、消滅土匪而被感召,與其他家庭成員一同加入組織;其中一人是吉隆坡尊孔中學的校友,她說最初是在上學時期接觸到馬共地下外圍組織「解盟(馬來亞民族解放同盟)」,畢業輾轉做了幾份工作後才瞞著父母「上山」;4人中比較特別的是被稱為「阿沙族」(Orang Asal)的原住民,他說他是在十多歲的學校長假探訪大哥期間,被大哥慫恿加入馬共游擊隊。

談到一些馬共重要事件,就如「肅反」,他們則說「那是上層的事」他們也不是很清楚。其中一人更鼓勵我們多看當年「民運」的故事,說那段故事更加有趣。「民運」指的是在馬來西亞城鎮從事地下工作的馬共人員及支持者,談及馬共許多人都會關注游擊隊,而鮮少注意到在城鎮協助馬共中央傳遞情報、輸送糧食及在城鎮進行恐怖行動的地下工作者;當提到他們在加入馬共之後有沒有見過總書記陳平,他們說很早便聽過他的名字,但是只有在最後談判的時候才見過本人,沒做好功課的我們才知道,原來陳平在1961年後就一直待在北京「遙控」他的革命。

在對話中,筆者覺得比較有趣的是,他們的談話透露出馬共內部強烈的華人主體性。華語是部隊裡通用的主體語言,他們也一直把馬來西亞的政府軍稱作「馬來兵」。在問及原住民族群在馬共裡扮演什麼角色時,他更在無意中笑言只是在「幫華人打這場仗」。馬共在馬來西亞的官方敘事下,長期以來被指是一支「華人部隊」,過去馬共也不斷要為這個指控辯解,包括在部隊內會共同慶祝馬來穆斯林的節慶、學習馬來語,更強調馬共有一支全由馬來族組成的游擊隊分支第十支隊。

整趟行程中,只有在和平村文物館遇到那名廣西出生的紅二代導覽人員,正在跟一群專注欣賞打印機的遊客慷慨激昂宣講馬共鬥爭目的,並強烈反駁1989年合艾談判乃「馬共繳械投降」的說辭,除此之外,村裡的其他馬共成員與我們在勿洞大街上遇到的平凡老奶奶無異。除了對左翼運動感興趣的民眾、同情者或研究者會特地造訪了解以外,這些村落與前馬共人員的事蹟幾乎不受社會關注。

看著文物館陳列的馬共「部隊生活照」,朋友說,他們就像一群中學生在另一個平行時空,參加了一場40多年後才完結的生活營。

「馬共歷史文物館」的馬共成員生活照,帶有中學生營隊的氛圍。 圖/鄧世軒攝影
「馬共歷史文物館」的馬共成員生活照,帶有中學生營隊的氛圍。 圖/鄧世軒攝影

責任編輯/王穎芝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用筷子是「假馬來西亞人」?馬哈迪暴言重燃的國族矛盾

馬中關係50年/「旅馬回族」的故事:大馬與中國的伊斯蘭橋梁

鄧世軒

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生,馬來西亞華人。本業是中國研究,平時也關注馬來西亞的政治動態。

作者文章

中國與菲律賓南海爭端持續擴大。圖為8月6日,菲律賓與美國、加拿大、澳洲首次在南海...

中菲南海爭端白熱化?小馬可仕「透明戰略」與美攜手,加劇中國壓力

2024/09/27
馬來西亞首相安華(左)9月5日參加位於海參崴的第九屆東方經濟論壇,與俄羅斯總統普...

加入金磚國,政治避險又賺錢?解析馬來西亞安華訪俄的戰略佈局

2024/09/24
「友誼村」的馬共講堂,上方還懸掛著共產主義領袖「馬恩列斯毛」肖像——馬克思、恩格...

被流放的游擊隊:時空凍結40年,泰南邊境「馬共村」遊記

2024/07/24
圖/美聯社、Firdaus Wong Wai Hung臉書

大馬「真主襪」輿論風波:網紅傳教士、政客和王室的催化與盤算

2024/03/29
泰勒絲演唱會的經濟效益太龐大,新加坡豪擲數百萬美元也要搶到「獨家演出」權。圖為泰...

新加坡的最佳利益:「獨佔」泰勒絲惹議,後疫情的演唱會經濟戰略

2024/03/18
馬來西亞導演張吉安的作品《五月雪》入圍金馬多個獎項,從受難者家屬的視角來處理馬來...

銀幕裡碎裂的513歷史:《五月雪》與它的大馬悲情華人視角

2023/11/29

最新文章

圖/電影《情書》海報

お元気ですか?中山美穗:致敬日本國民偶像的情書

2024/12/06
2024年11月,東京地下鐵與東寶合作,販賣丸之內線.哥吉拉70周年紀念乘車券。...

日本鐵道與怪獸之王:紀念哥吉拉與東京丸之內線70周年

2024/12/06
2024年11月13日,日本最具盛名的詩人谷川俊太郎離世,享耆壽92歲。圖為20...

日本出生的宇宙詩人:谷川俊太郎,世界詩學的可能

2024/12/02
由左至右:艾佛利、賈華拉與默詮三人出席2002年英國影藝學院電影獎。 圖/美聯社

文學改編電影「三頭神」:默詮艾佛利製片的印度後殖民歲月

2024/11/28
墨詮艾佛利打造多部叫好叫座的文藝片。左上至右下:《墨利斯的情人》、《此情可問天》...

跨世紀浪漫文藝片推手:默詮艾佛利製片40年,塑造細膩經典

2024/11/28
右為日本浮世繪畫家歌川芳虎《三河英勇傳》當中的《従一位右大臣 征夷大将軍源家康公...

德川幕府從未鎖國:日本如何《逆轉中華》脫離中國,改寫東亞秩序?

2024/11/26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