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疫情下的娃娃工》:一雙小手臂扛起家庭生計,菲律賓惡化的童工問題

2023/10/23 李牧宜

菲律賓受到疫情衝擊,許多孩子為了分擔家計只能放棄學業成為童工。 圖/美聯社 
菲律賓受到疫情衝擊,許多孩子為了分擔家計只能放棄學業成為童工。 圖/美聯社 

「童工們在地底泥水中奮力挖礦,只靠一根軟管呼吸...」2020年疫情爆發後,菲律賓貧困加遽、失業率升高,兒童與青少年們被迫投入工作,成為勞動市場的廉價勞力。菲律賓紀錄片《疫情下的娃娃工》述說疫情後該國惡化的童工現象,走訪各省採訪孩子的心路歷程,讓菲律賓待解的難題再度引起話題。菲律賓文片名「Munting Bisig」又作「小手臂」(Young Arms),透過現身說法一窺疫情後兒童所處的貧窮困境。

2021年原本是聯合國訂定的「國際終結童工年」,然而受到疫情衝擊,國際勞工組織(ILO)在同年6月的調查結果顯示,全球童工案例在經歷了兩年下降之後再次攀升。雖然在開發中國家中,菲律賓在打擊童工現象已取得「適度進展」,然而多項指標可看出疫情後童工現象再度惡化。

2020年度至2021年度,菲律賓約273萬名學生沒有註冊上學——其中不包含輟學、及因遠距離而沒有繼續上學的孩子——而這些不在學校學習的孩子,大多都已放下書本、在全國各地工作。

《疫情下的娃娃工》(The Atoms Araullo Specials: Munting Bisig)2021年7月25日於菲律賓電視台GMA Network54播出,由知名記者與紀錄片製作人阿勞洛(Atom Araullo)走進菲律賓各城市與山區,採訪那些負責家庭經濟生計的孩子。他們走上街頭成為點心小販、在火車來往的鐵軌上推「木箱計程車」載客,還有人在地下淤泥潛水尋找黃金礦石,面臨隨時會溺斃的風險。在眾多工作中,在地底下挖礦的童工成為阿勞洛最難以忘記的一群。

菲律賓潘帕嘉省聖托馬斯陶器工廠的童工。 圖/歐新社 
菲律賓潘帕嘉省聖托馬斯陶器工廠的童工。 圖/歐新社 

壓縮機採礦要進入深及20多公尺的地下水道採集含有黃金的泥漿,對童工造成安全及健康...
壓縮機採礦要進入深及20多公尺的地下水道採集含有黃金的泥漿,對童工造成安全及健康風險。 圖/疫情下的娃娃工

▌地底的小採礦工

菲律賓81個省份中,有超過30個省份擁有豐富的地下礦產資源,目前有近30萬人在這些地區從事非法採礦工作,更有成千上萬名兒童被迫加入危險度極高的壓縮機採礦(Compressor Mining)。這種工作報酬比種植農作物來得高,吸引家庭舉家投入,然而採礦方式對人的健康和生命都存在巨大風險。

壓縮機採礦必須咬著軟管、耳朵塞著布條,並進入深及20至30公尺的地下水道,以鏟子採集可能含有黃金的泥漿,將泥漿放進沙袋後再浮回地面。採礦過程需要在地下停留數個小時,且全程只能透過連接到空氣壓縮機的一根長軟管來呼吸。礦工採集泥漿後,他們會在地底拉動繩子、對地面上的人發出信號,再被緩緩拉出地道。

採集泥漿只是工作一部分,回到地面後要再進行掏洗與分離,接著混入汞加熱、成型。工作一整天得到的黃金體積只有0.5立方公分,可換取約2200披索(新台幣1,245元),並分給每個參與工作的人。

在《疫情下的娃娃工》中,阿勞洛進入北甘馬崙省帕拉卡雷鎮,採訪採礦家庭。最年輕的礦工潘喬(Pancho)年僅15歲,他的母親中風,父親幾年前在礦坑中被大石頭砸中、從此癱瘓,因此他從小學三年級便開始工作。潘喬平均每日收入200披索,收穫不多時只有100披索(新台幣56元),過去數年以來他幾乎每天進到礦坑中,早已習慣地底的黑暗與壓迫。

「我曾經感到害怕,但現在不會了。

在黑暗中看見的,就只有黑暗而已。」

完成地底採礦後接續進行掏洗與分離,再混入汞加熱成型。 圖/ILO
完成地底採礦後接續進行掏洗與分離,再混入汞加熱成型。 圖/ILO

阿勞洛為了親身體驗壓縮機採礦,也在潘喬的指導下咬著管子、進入地底礦坑中。喜愛潛水的阿勞洛原以為能夠藉著潛水的經驗來克服恐懼,然而回到地面上後,他如此形容:

「這是我一生遇過最恐怖的經驗,特別是要靠一根小管子維持生命、深入狹窄的水道時。」

2015年,《人權觀察》組織曾也到北甘馬崙省與馬斯巴特(Masbate)瞭解童工情況,受訪者當中最年幼的童工才9歲。他們發現,這些孩子大多患上皮膚炎、痙攣、身體疼痛、汞中毒等健康問題。追究可能和壓縮機挖礦工作有關,例如,地底泥濘的汙水因動物糞便等原因充滿細菌,長期浸泡其中容易感染或鉤端螺旋體病等等;廢氣、一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也可能混進空氣進入軟管,造成呼吸道感染。

此外,採礦的土地因地底土石掏空,隨時有倒塌風險,壓縮機也不一定無時無刻都正常運作,難以保證能全程提供足夠空氣。孩子都曾聽聞或目睹他人因壓縮機突然故障、在地底下窒息死亡。因此當空氣輸送出現問題時,他們深知自己必須想辦法、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地面。然而即使成功保住性命,從深水中快速上升也存在風險,體內的氮氣容易因身體壓力驟減形成氣體栓塞,引起器官功能失調,導致關節疼痛、呼吸急促、腦部疾病等,成為永久的傷害。

許多童工因壓縮機採礦而患上皮膚炎、身體疼痛、汞中毒等疾病。  圖/歐新社 
許多童工因壓縮機採礦而患上皮膚炎、身體疼痛、汞中毒等疾病。  圖/歐新社 

▌變調的童年與青春

為了保護兒童的安全與健康,菲律賓法律規定18歲以下青少年及孩童禁止進行危險工作,15歲以下青少年及孩童一週工作時間更不得超過20小時、每天工作不得超過4小時。即使人們知道童工現象對兒童的傷害,但往往無視規定,一週工作超過40小時。尤其疫情爆發後經濟惡化、成人紛紛失業,孩童只能共同承擔經濟重任。根據菲律賓統計局(PSA),菲律賓2021年5至17歲童工人數約137萬人、高於2020年的87萬人,生活在更小行政區或農村孩子更難以被政府看見、無法獲得具體幫助。

《疫情下的娃娃工》發現,眾多受訪家長也都有童工經驗。例如指導阿勞洛下礦井的潘喬,他的父親也是年僅15歲就開始工作。父親心中期盼潘喬能接受完整的教育並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然而夫妻倆接續生病,經濟困境讓他們別無選擇、只能仰賴潘喬一肩撐起整個家。

當家長被問及為何讓孩子去工作,普遍表達無奈之情,大多強調自己並未強迫他們工作,也希望孩子能完成學業、追逐夢想。但因現實考量不得不忍痛讓未成年的他們幫忙家計,也坦承孩子擁有收入確實減輕了經濟重擔。

16歲的深井礦工麥可(Mike)曾一度脫離礦坑工作,愛讀書的他希望能永遠待在學校學習,疫情爆發後他被迫要回到礦坑中工作、重回半工半讀的生活。麥可期許自己畢業後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未來讓孩子接受正常教育,讓「童工命運」不會成為一種世代輪迴。

《疫情下的娃娃兵》主持人阿勞洛是聯合國難民署(UNHCR)親善大使,作品常探討兒...
《疫情下的娃娃兵》主持人阿勞洛是聯合國難民署(UNHCR)親善大使,作品常探討兒童與青少年議題。 圖/阿勞洛臉書 

大多菲律賓童工於農業領域,也有人從事挖礦、運輸與房屋建造。本圖為童工示意圖。 圖...
大多菲律賓童工於農業領域,也有人從事挖礦、運輸與房屋建造。本圖為童工示意圖。 圖/美聯社 

童工問題和教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國際勞工組織菲律賓分會主席哈珊(Khalid Hassan)表示,「兒童都有權接受教育,家長可以說自己因窮困而無法支付學費,但政府不能這麼說,他們有責任投入資源、給予資源」。

「健康和受教權是窮人的兩大資產,然而童工的存在,同時剝奪了兩者。」

阿勞洛是菲律賓獨立媒體《FYT》的共同創辦人,社會議題、衝突災難及氣候危機,也是聯合國難民署UNHCR的親善大使,是人氣相當高的新聞工作者。他的系列節目《Atom Araullo Specials》透過小人物的故事探討菲律賓的社會問題,《疫情下的娃娃工》便是系列作品的其中一集,並獲得釜山亞洲內容大獎最佳亞洲紀錄片、坎城企業媒體暨電視獎銀獎,及紐約電視電影獎金獎殊榮。

喜愛探討兒少議題的阿勞洛,在2023年9月24日再次推出最新一集兒少紀錄片《Atom Araullo Specials: Batas Bata》,深入馬尼拉黑幫衝突頻繁發生的角落,探討青少年在金錢驅使下如何步上危險的道路、成為殺手。

《疫情下的娃娃兵》獲得紐約電視電影獎時,阿勞洛表示希望能讓更多人聽見弱勢兒童的聲音,也將獲獎榮耀分享給所有不得不投入工作的辛苦童工們。無論這些孩子們對工作的看法如何,無庸置疑地,已有成千上萬名兒童將夢想給擱置,正在用自己的「小手臂」(Munting Bisig)辛勤工作、換取全家人的安穩生活。

許多菲律賓童工家長也曾是童工,他們深切盼望「童工命運」不會再成為一種世代輪迴。 ...
許多菲律賓童工家長也曾是童工,他們深切盼望「童工命運」不會再成為一種世代輪迴。 圖/歐新社

  


2023年世界公視影展精選「回聲與對話」。影展資訊請見活動專頁:<a href=...
2023年世界公視影展精選「回聲與對話」。影展資訊請見活動專頁:𝟮𝟬𝟮𝟯 世界公視大展精選 Best of INPUT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李牧宜

轉角國際編輯之一,關注人權與性別議題。

作者文章

在這一次的羽田機場起火事故中,疏散所有乘客難度有多高?機組人員和乘客彼此應該如何...

羽田機場的日航事故啟示:逃生黃金90秒,空服員與乘客該做什麼?

2024/01/03
菲律賓受到疫情衝擊,許多孩子為了分擔家計只能放棄學業成為童工。 圖/美聯社 

《疫情下的娃娃工》:一雙小手臂扛起家庭生計,菲律賓惡化的童工問題

2023/10/23
2022年12月24日,在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區,烏克蘭軍醫與新娘結婚。 圖/美聯...

烏克蘭人的愛與性:當導彈來襲...我們還有愛人的能力嗎?

2023/01/13
《路透社》調查報導,自2013年以來,奈及利亞軍方在該國東北部地區展開了一項秘密...

奈及利亞的子宮悲歌:性侵懷孕婦女「強制墮胎」

2022/12/16
圖/報系資料圖庫

移工怎麼都在直播?專訪江婉琦與她的東南亞移工生活側寫

2022/11/25

最新文章

最適合人類的食物是什麼?人們長期以來一直關注這個問題。示意圖,圖為2016年7月...

21世紀的狩獵採集者生存指南:人類有「最健康」的飲食方式嗎?

2024/11/21
電影《福田村事件》於2024年11月15日,在臺灣電影院公開上映。 圖/《福田村...

《福田村事件》的再思考:日本終於看見「轉型正義」展露曙光

2024/11/15
陳永森,《獅貓八美嬌》, 1975,膠彩、紙本,70 × 124公分,私人收藏。...

名揚日本的台灣畫家陳永森:映照戰後膠彩發展的創作人生

2024/11/14
到「現人神」(あらひとがみ)是日本神明在人間的化身,但這個過去曾經有過的信仰,隨...

#現人神:日本神明在人間的化身,見人如見神?

2024/11/13
圖為美國杜蘭國家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TNPRC)的恆河猴,非本案當事猴。 圖/路...

美國「恆河猴逃逸事件」:從實驗室脫逃的猴子「所有權」歸誰?

2024/11/12
示意圖,巴黎著名餐廳Chez L 'Ami Louis內,一名服務生端著招牌薯條...

《巴黎侍者》:從餐廳服務生之眼窺看巴黎底層社會

2024/11/08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