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政治交響樂:傳奇指揮家小澤征爾,立足歐美樂界的亞洲先驅
小澤征爾已於2024年2月6日病逝,享壽88歲。
在過去一個世紀中,隨著古典音樂在亞洲各國逐漸生根,近年有越來越多的亞洲音樂家逐漸在全球舞台上獲得認可。在指揮的領域,日本的小澤征爾可謂是亞洲指揮進入歐美樂壇的先驅人物之一。那麼小澤征爾究竟是如何以一個日本人的身分,在歐美樂壇立足的呢?除了在指揮層面傑出的表現以外,本文也將回顧小澤征爾在成為職業指揮家時期所處的國際文化政治脈絡,讓讀者能從另一種視角,重新審視小澤征爾橫跨超過60年的指揮生涯。
小澤征爾於1935年出生於滿州國的奉天(現今中國的瀋陽),小澤「征爾」的名字取自其父小澤開作當時非常欣賞的兩位關東軍將領——板垣「征」四郎與石原莞「爾」——因此從他們兩個的名字中各取一字作為小澤征爾的名稱。但這個充滿大日本帝國意識形態的名字,卻因為戰後一系列將小澤征爾作為西方與亞洲文化外交的代表性人物的脈絡下,至今鮮少受到討論。
1941年小澤家搬回日本,小澤征爾在接觸鋼琴以後,原先以鋼琴家作為目標,但在戰後偶然在音樂會中體會到指揮的魅力,又得知母親的遠親是日本著名指揮家齋藤秀雄之後,決定將重心轉往指揮,並獲得在桐朋音樂學院中師事齋藤秀雄的機會。小澤征爾也從此將齋藤秀雄視為畢生的恩師。1959年,小澤征爾畢業之後,決心前往歐洲,為自己的指揮生涯拓展更高的境界,這也開啟了小澤征爾在歐美樂壇的指揮生涯。
▌國際指揮大賽嶄露頭角,從海外紅回日本
1959年離開日本後,小澤征爾在兩年內接連斬獲三項國際指揮大賽的大獎,包括法國的貝桑松指揮大賽首獎、美國伯克郡音樂節指揮大賽的庫賽維茨基獎和卡拉揚指揮大賽首獎。這些獎項讓小澤征爾得以拜入查爾斯.孟許(Charles Munch)和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兩位當代指揮大師的門下學藝。1961年,時年不過26歲的小澤征爾,受另一位當代指揮大師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的青睞,赴紐約愛樂擔任助理指揮一職,小澤征爾也成為唯一一位曾同時向伯恩斯坦與卡拉揚兩位當代大師學藝過的指揮家,並隨樂團前往日本巡演。
這趟巡演可以說是奠定小澤征爾指揮生涯的一個重要轉捩點。在此之前,小澤征爾其實在日本的知名度有限,但在巡演中亮眼的表現,大大鼓舞了日本的民族自信,日本樂評開始大量報導小澤征爾的演出,使其成為日本樂壇的明星人物。
但在1962年,卻因為NHK交響樂團部分資深團員,有些不服年紀尚輕的小澤征爾,因而出現樂團成員抵制指揮的「NHK交響樂團事件」。雖然在日本許多文化界人士的調解之下,事情沒有進一步惡化,但也讓小澤征爾決定將重心更多放在歐美樂壇。從60年代中期開始,小澤開始成為獨當一面的指揮,1965年到1969年小澤接任多倫多交響樂團音樂總監;1970年至1977年,小澤擔任舊金山交響樂團音樂總監,期間也在歐美的音樂節中演出或擔任藝術總監。
與此同時,小澤也逐漸展現出一個與絕大多數指揮不同的特色——不使用指揮棒。在小澤的指揮哲學中,少了指揮棒的束縛,反而才能夠解放手指、手臂、乃至於面部表情等身體的其他部分,更有效率的將心中的想法準確的傳達給樂團。
時至1970年,小澤更再次與伯恩斯坦一起帶領紐約愛樂造訪日本,且這次並不是以「助理」的身分登台,而是與伯恩斯坦平起平坐的並列為樂團指揮。在此之後,對小澤征爾最重要的無非是從1973年到2001年之間,與北美五大樂團(Big Five)之一的波士頓交響樂團之間長達近30年的合作生涯。
▌小澤征爾與波士頓交響樂團的文化外交
在擔任波士頓交響樂團音樂總監的30年間,小澤征爾展現了自己對於從浪漫派到現代樂派大型管弦樂作品嫻淑的掌握能力。從力量渾厚的德奧系作曲家交響曲,到強調色彩變化的法國系管絃樂作品,到技巧繁雜的現代樂派,乃至日本當代作曲家有如武滿徹、黛敏郎等人的作品,小澤征爾都與波士頓交響樂團留下過精采的詮釋。1994年波士頓交響樂團更將在檀格塢落成的新音樂廳命名為「小澤征爾廳」,來紀念這段合作關係。
除了在歐美樂壇極為成功的指揮生涯外,在中國與西方國家的外交關係逐漸正常化的脈絡下,小澤征爾從1970年代末開始也多次赴中國進行演出。這一連串的演出,無形之中也奠定了小澤征爾作為亞洲與西方之間「文化大使」的形象。
其中最受矚目的,莫過於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正式建交後,小澤征爾以音樂總監的身分帶領波士頓交響樂團赴中國的巡演。巡演曲目和演出人員的卡司也別有深意——擔綱李斯特鋼琴協奏曲獨奏的鋼琴家,是曾在1958年第一屆柴可夫斯基鋼琴大賽中獲得第二獎的劉詩昆;此外也安排了一首中國作曲家吳祖強,為琵琶與管弦樂團而作的協奏曲《草原小姐妹》。此後,小澤征爾也多次赴中擔任客席指揮或開設大師班,從此中國的輿論對小澤征爾自然是相當的友好,而其名字中的「征」、「爾」兩個字背後所隱含的政治脈絡,也就在友好的環境氛圍下,從此鮮少有人提及了。
▌接掌維也納國家歌劇院
雖然小澤征爾已經在美國擁有無比成功的管弦樂指揮生涯,但他心中還是有一個希望能成為「歌劇指揮」的夢想。
在2002年,小澤征爾終於圓夢,接掌了樂壇最富盛名的維也納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一職,並風光地擔任2002年音樂界年度盛事「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指揮。不過或許是接任總監時已年近70,小澤的身體狀況已不如當年,又或者是因為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盤根錯節的文化派系政治,相對於他在管絃樂指揮的成就,小澤征爾的歌劇演出較無一錘定音的代表作。
2006年,小澤征爾因為健康因素,幾乎取消了整年度的演出。雖然隔年復出,但開始逐漸減少演出行程。2010年,小澤征爾對外宣布罹患食道癌,將再次暫別舞台,專心療養。同年也決定辭去維也納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一職;雖然術後順利復出,但其演出行程再次大幅減少。
小澤征爾在其發展歐美指揮生涯之餘,也沒有放下與日本樂壇的關係。1972年,小澤征爾將陷入財政困境的日本愛樂樂團,改組為「新日本愛樂樂團」;1984年,為了紀念恩師齋藤秀雄逝世10周年,更邀集曾經受業於齋藤秀雄的優秀音樂家們,籌組了「齋藤紀念管弦樂團」。1992年,齋藤紀念音樂節在松本市正式創立,之後改名為小澤征爾松本音樂節,至今仍為夏日全球古典音樂界的一大盛事。
雖然齋藤紀念管弦樂團是以「節慶管弦樂團」的形式存在,意即樂團並非有固定的團員與一整年的演出行程,而是在音樂節進行期間才會組成的樂團,但齋藤紀念管弦樂團依然在2008年被英國留聲機雜誌列為全球樂團排名的第19名,同時也是該份榜單中唯一上榜的亞洲樂團。
作為小澤征爾的子弟兵,齋藤紀念管弦樂團大概是在小澤於2010年罹患食道癌後,少數還有維持合作關係的樂團。2022年底,齋藤紀念管弦樂團再次在小澤征爾的指揮下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演出。該場演出的訊號直接傳送到國際太空站,第一次將人類的音樂傳播到宇宙中。雖然在該場演出中,小澤征爾已然英雄暮年,無法再像年輕時自由的揮灑,而只能坐在輪椅上帶動樂團;但在其指揮下,子弟兵齋藤紀念管弦樂團依然把貝多芬《艾格蒙序曲》奏得生氣蓬勃,絲毫沒有年邁的拖沓之感,將小澤征爾心中依然奔放的熱情展現的淋漓盡致,讓聽眾心中不禁浮現出他年輕時瀟灑指揮的英姿。
回顧小澤征爾璀璨的指揮家生涯,出眾的指揮造詣,固然是其受到大師青睞與成為樂壇長青樹的根本。但另一方面,1960-70年代小澤征爾指揮生涯的起步階段,將古典音樂當作文化外交手段的外部因素,也同樣有推波助瀾的效果。小澤征爾的生涯不只是紀錄了他個人的藝術成就,也反映了20世紀下半葉的全球文化政治。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