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斐濟遷村中:等不到大國救援,氣候變遷受災國如何自救?

2022/11/11 轉角說

2014年負責遷村事務的Vunidogoloa村長拉馬圖(Sailosi Ramatu )。 圖/美聯社
2014年負責遷村事務的Vunidogoloa村長拉馬圖(Sailosi Ramatu )。 圖/美聯社

主持/編輯牧宜、編輯七號

「如果等不到大國,氣候變遷受災國如何自救...?」11月6日,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峰會(COP27)於埃及夏姆錫克登場。本次峰會最大看點之一,是「氣候賠償」首次被列入議程中,針對如何賠償氣候變遷受災國家進行談判。極端氣候帶來的直接傷害如今已更為劇烈,貧窮國家對此更是有感——今年夏天印度暴雨成災、巴基斯坦1/3國土遭洪水淹沒、斐濟沿岸村落面臨滅村危機——許多受災嚴重的開發中國家已等不到資金到位的那一天,也難以全然相信富裕國家會真正實踐「賠償」的諾言。因此,它們正再尋求其他的途徑。

▌請收聽下方連結:

全球暖化導致海平面上升,嚴重地衝擊南太平洋島國。由330個島嶼組成的斐濟共和國(Fiji)尤其飽受極端氣候所苦,迫不得已之下,斐濟只能開始啟動撤離計畫。民眾面臨被迫離開家園的難題,斐濟也成為太平洋島國中,首個迫於氣候變遷必須採取遷移的國家。

近年來在瑟魯阿島(Serua Island)已幾乎被海水淹沒,每當漲潮時海水便會倒灌進村莊當中。村民只能鋪上厚木板等待退潮、退潮後客廳遺留下海中生物、庭院留下小船更是常見景象。村落中許多年長的居民以為能在這塊土地上平安生活,直到離世的那一天。然而日復一日受極端氣候影響,原本期望的平靜到老生活也已變了模樣。

斐濟第二大島瓦努阿島上的Vunidogoloa是斐濟第一個啟動遷村的村落,原本它位在美麗的海邊的村落,住著140多位居民。多年來海平面上升,使農業土壤鹽化、作物產量減少。每當洪水來臨,他們也被迫暫時搬離,等洪水退去後再回家。在日益艱鉅的情況下,遷村計畫早在2004年左右就開始研擬。

2014年遷移完成的 Vunidogoloa新村落。 圖/美聯社  
2014年遷移完成的 Vunidogoloa新村落。 圖/美聯社  

2014年在村長的帶領下,Vunidogoloa終於遷移至距離原址2小時車程的內陸。走訪舊址,只剩持續受洪水侵襲、浸泡的破損房屋,屋頂塌陷、地板消失,原本大家能在綠草如茵的庭院齊聚一堂吃飯、談天,現今皆已成為淤泥累積的沼澤。居民無奈地形容原本美麗的家園在巨浪及風暴摧殘後,已宛如一座「鬼城」(Ghost city)。

「我們該留下跟海水搏鬥,還是遷移他鄉?」

遷移是一項大工程,Vunidogoloa村花了快10年的時間籌備。斐濟遷村計畫稱作「遷移計畫標準作業程序」(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 for Planned Relocations),政府須進行系列安全風險評估,確保新村莊地點適合居住,接著進行開墾、疏濬、建造房屋、設置排水及電力系統,還必須長時間與村民溝通。最重要的是需要足夠的資金與土地,相比其他村落,Vunidogoloa顯得較幸運,因為他們擁有適合搬遷的安全土地,也能規劃在鄰近的森林中取得木材建造房屋。

對那些踏上遷移旅程的群眾,未來將有重大的經濟、社會和心理影響。今年62歲的前村長拉馬圖(Sailosi Ramatu )更花了數年才成功說服村民搬家,因斐濟人認為土地是自己最重要一部分,也從沒想過自己會有離開的一天。對斐濟人來說,土地是屬於祖先的資產,需要用一生用心照顧以確保後代於此安生立命。此外,家人的墓地更是心中最難割捨的一塊。在搬遷過程,村民須面對如此兩難——將祖先的遺骨留在土地中並自行離開,或是挖掘出來帶到陌生的新地點——任何一種選擇,都會對他們帶來深深的創傷。雖然遷村後居民生活穩定安全許多,但許多人想起過往仍覺得不捨:

「這對大家來說很痛苦,我們的家人都葬在那裡。我們離開了父母、離開了祖父母、離開了一切。遷村的那一天,大家都忍不住哭了。」

遷移後的生活對這些村民產生不小的改變,尤其是婦女、老年人及兒童。例如新的村落離海邊距離遙遠,使過去以捕魚為生的家庭需要花上更長的時間往返工作,有些女性更被期待專注於家務勞動、而非與過去一樣協助捕魚工作。但另一方面,許多農村婦女加入了聯合國婦女署(UN Women)目前正為當地發展勞動力的婦女賦權計畫。雖然為女性增加了另一種可能性,但實際會帶來何種影響,仍有待觀察。

2016年2月24日,斐濟遭到颶風溫斯頓襲擊受到重創,導致3千多名村名從沿海地區搬遷。 圖/美聯社
2016年2月24日,斐濟遭到颶風溫斯頓襲擊受到重創,導致3千多名村名從沿海地區搬遷。 圖/美聯社

2022年1月15日,海嘯帶來的巨浪襲擊了斐濟首都蘇瓦市。 圖/法新社 
2022年1月15日,海嘯帶來的巨浪襲擊了斐濟首都蘇瓦市。 圖/法新社 

若「保命」是這些村民願意起身遷村的最後動力,同樣迫切需要搬離的其他村莊就沒這麼順利了,原因依然是土地問題。以Nabavatu村莊為例,它位在瓦努阿拉瓦島(Vanua Levu)的一座小丘上。雖然暫時沒有受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卻因颶風多次襲擊而變得脆弱不堪。

2021年1月颶風安娜(Cyclone Ana)侵襲,科學家評估Nabavatu的土地已不再安全,建議村民遷村移居至安全的地帶。然而,他們沒有適合的移居地點。颶風過後18個月,舊村仍是一片廢墟,近400位村民已在避難中心生活超過一年。即使在多方協商之下已獲得一小塊可遷移的土地,但伐木、開墾仍須耗時大量資金及時間。

斐濟有65%的人口居住在海岸線5公里以內的地區,若今日已出現遷村的需求,難以想像數十年後的改變。根據斐濟「遷移計畫標準作業程序」,未來5至10年內目標遷移42個村落,其中僅6個村落成功遷移,其餘正面臨難解的土地問題。

根據規定,屬於原住民的領地不可以經由斐濟政府買賣,須透過Mataqali(註:斐濟氏族或地主單位)之間的協商,才可允許對方將部分土地建造新村落。然而在建造新村落時,須同時留意並改造升級東道主的村落,以免發生衝突,而在資源及資金有限的狀態下,更是難以兼顧。斐濟政府表示,目前難以評估搬遷計畫將對民眾造成心理或社會層面的影響。

2021年12月6日馬紹爾群島遭暴風及洪水侵襲。 圖/法新社 
2021年12月6日馬紹爾群島遭暴風及洪水侵襲。 圖/法新社 

遷移、建村的成本高昂,就連斐濟政府都難以全數埋單。以Vunidogoloa為例,2014年遷村共花費約98萬美元(約3千萬台幣),其中斐濟政府支付約74萬美元(約2千3百萬台幣),其餘24萬美元(約7百萬台幣)建材費用則由村落社區自行籌措。2020年疫情在一夕之間停擺了斐濟最重要的觀光旅遊業,更使GDP快速下滑,2019年的GDP為57.4,在2021年降至45.9。在經濟受影響的情況下,眼前仍然必須解決迫切的氣候變遷問題,且刻不容緩。

斐濟訂定的國家氣候融資策略(National Climate Finance Strategy)名列12個需要積極加入氣候適應及脫炭的部門,包含農業、水資源及衛生單位。就斐濟整體氣候支出來說,40%以上資金來自國際資助者,其餘的資金來自政府。2020年2月,紐西蘭向斐濟提供規模1.5 億美元(約46億台幣)的氣候變遷援助計劃,其中200萬美金(約6200萬台幣)為用於遷村的捐助款項

自2018年開始協助斐濟制定搬遷方針的國際律師Cosmin Corendea表示,斐濟是太平洋島國中第一個對遷村擁有高敏感度、且實際研擬策略的國家,她認為斐濟政府多年的積極行動是獲得紐西蘭信託基金捐款的關鍵原因,也已成為其他受災國的最佳典範。

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變遷高峰會中,就曾針對氣候金融資金進行辯論。當年工業化國家承諾2020年起,每年將提供1000億美元的氣候資金,以支援發展中國家因應氣候變遷的衝擊。雖然自2013年開始資金逐年遞增——從2013年524億美元,逐漸攀升到833億美元——但與每年1000億美元的目標仍有一段相當大的距離。

且即使資金數字達標,分配問題也是一大議題。斐濟氣候變化部長兼經濟部長艾亞茲.賽義德-海尤姆(Aiyaz Sayed-Khaiyum)表示,「如果仔細檢視用於氣候調適(climate adaptation)的整體資金,太平洋地區的撥款只佔非常小一部分。然而,太平洋地區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長當中,且越來越緊急」。

富裕大國排碳加速了氣候暖化,氣候正義、受災國賠償基金近年來也成為國際談判重點之一。另一方面,在極端氣候下受苦的斐濟村民正在苦惱,若等不到富國為其搬遷埋單,下一步該怎麼辦?隨著COP27氣候峰會持續進行,斐濟Vunigodoloa的遷村正是對全球的一記警示,它是否可以成功推動工業化國家和未來決策者、採取行動,以及斐濟遷村後,村民是否能如願過上平靜的生活,都有待全世界持續關注。

2017年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3於德國波恩舉行,圖為峰會現場斐濟島嶼的照片。 圖/美聯社
2017年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3於德國波恩舉行,圖為峰會現場斐濟島嶼的照片。 圖/美聯社

推薦閱讀

走在美中博弈鋼索上:太平洋島國「氣候生存戰」怎麼打?

轉角說

轉角國際編輯台:「在國際新聞之後,讀懂新聞;世界趨勢之前,掌握趨勢。」

作者文章

以色列大批民眾上街示威,抗議總理納坦雅胡濫權又不肯停戰,將他比做暴君、獨裁者。 ...

以色列逾10萬人上街反政府:納坦雅胡深陷政壇內鬥與「破壞憲政」指控

2025/03/28
香港首富李嘉誠。 圖/路透社 

李嘉誠賣巴拿馬港口給美國:中國不滿,但能夠插手破壞交易嗎?

2025/03/27
2024年10月30日,川普至威斯康辛州造勢,因現任美國總統拜登將川普的支持者稱...

回望2024/意外的熱門文章?轉角國際「深度專欄」閱讀排行榜

2024/12/27
海棠文學城的多位中國耽美作家被捕,遭判刑、罰款,引起眾多讀者不滿。 圖/抖音

海棠耽美作家抓捕案:多位中國作者遭重判,與警方「遠洋捕撈」的執法醜聞

2024/12/26
米雷伊在紐約證交所敲響開盤鐘。 圖/美聯社

被遺忘的報導:阿根廷狂人總統的「打掉重練救經濟」,後來呢?

2024/12/19
加薩人民面臨多年封鎖與空襲,以擅長運用有限物資度過生活。圖為2023年8月資料照...

站在「創傷同心圓」外側:面對加薩人道危機,我們如何伸出援手?

2024/12/11

最新文章

儘管中國的GDP(特別是人均GDP)仍然比美國低得多,但自覺富有的中共仍不斷對外...

買來的「中華秩序」:中共的強國外交,揮霍多少經濟和人命代價?

2025/04/01
左為1930年代的維根斯坦,右為《維根斯坦的哲學筆記:文化與價值》書封。
 圖...

寫給離散在世界角落之人:《維根斯坦的哲學筆記》

2025/03/28
示意圖,2017年3K黨在維吉尼亞州集會,與民眾對峙。  圖/美聯社

美國的反智傳統:從1950年代至今,保守民粹為何仇恨知識分子?

2025/03/24
法國退休醫師勒史夸內,執業數十年間侵犯至少300名兒童與少年、少女。 圖/法新社

法國狼醫性侵案:300男女兒童受害,法規如何追討正義、防堵犯罪?

2025/03/21
左為中國動車和諧號,右為大讚中國高鐵的美國富豪馬斯克。
 圖/路透社、美聯社 

中國高鐵強,美鐵我就爛?馬斯克話術未提的高鐵燒錢難題

2025/03/20
示意圖,2015年2月,一列高鐵列車的全尺寸模型在加州沙加緬度的議會大廈展出。 ...

川普不要鐵路賠錢貨:美鐵虧損、高鐵貴而無效益的死結

2025/03/2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