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文明帝國小吃攤?古文明的免洗餐具、快餐車與都市考古學

2021/09/03 轉角選書

 圖/Google Art
圖/Google Art

▌本文摘自《城市、演化、人:從消費文化到都市規劃,從中產階級到社會流動,從廢墟到網絡,人類與城市的6000年故事》(臉譜出版,2021)

我以考古學家的經驗向大家保證,難看的文物到處都是。其中,有一種出了名難看的是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斜邊碗(bevel-rim bowl),我們暱稱這種碗為BRB。斜邊碗約略和吃早餐穀片的大碗一樣大,又像一般的花盆一樣有厚邊和平底。由於碗邊稍厚,即使碗身油膩或溼滑亦能輕易用單手拿起,放下來的時候也不會傾倒。

它有如古代的免洗杯,量產後可能只用一、兩次,然後就全部被丟棄,有時候是手工製作的,有時則用模具製作,但一定都粗糙不平,使用的黏土顯然沒經過太多處理,只求碗身不會散開就好,然後再經過低溫燒烤製成。它不只是看起來像個廉價的東西而已,它「就是」個廉價的東西。我在密西根大學讀研究所,每年的博物館員舞會上,學校收藏的斜邊碗幾乎年年得到「最醜陋文物獎」。

然而,美索不達米亞BRB的醜態,本身就透露出都市環境裡關於製造、消費和丟棄垃圾的點點滴滴。斜邊碗和免洗杯一樣用來盛裝飲食:大約公元前三千多年前起,最早的城市在美索不達米亞興起時,斜邊碗便是給城市裡的工人盛裝食物的容器。此時的經濟體系是用以物易物的方式大量進行交易,因為這個時候還沒有錢幣。

大量製造、用過即拋的斜邊碗(bevel-rim bowl)。 圖/<a href...
大量製造、用過即拋的斜邊碗(bevel-rim bowl)。 圖/取自youtube截圖

事實上,都市性的出現比金錢早了超過三千年,所以許多蓬勃發展的都市經濟全都憑靠以物易物、信用、日後互惠回報,以及生產者、經銷者與消費者之間的社交關係。用拋棄式的碗來獲取食物,便解決了技術專精化之後的一個問題:一個人假如一整天都在織布或蓋樓,就不可能還有時間去耕地種糧食。

我們現今面臨相同的挑戰:我們在辦公室或工廠工作是在謀生,但不是在直接耕種食物。假如我們想要把我們的勞動換成食物,我們就需要中介機構,像是市場或其他可以提供我們糧食的單位,這樣我們回家後才有食物給自己和家人吃。

對古代美索不達米亞人來說,中介機構是都市裡的神廟。神廟的塔廟位於市中心,外觀有如一座巨大的金字塔,周圍一大片的建築群經常是各種商店和祭司住宅;在布拉克、巴比倫等古城,神廟是全城的核心機構之一。神廟是複合功能的機構,除了奉祀某個神明之外,由於君主會奉獻給神廟,因此還有金庫的功用。神廟會再將奉獻的農牧作物分配給神廟裡的工人,包括受僱織布的大量女工。由於在這些機構工作的人數很多,古代遺址裡被丟棄的斜邊碗多得驚人,可以和現今人口最密集處的垃圾堆相比。

位於伊拉克,拍攝於2015年的巴比倫古城殘跡。 圖/路透社
位於伊拉克,拍攝於2015年的巴比倫古城殘跡。 圖/路透社

 圖/19世紀畫家Edwin Long所想像繪製的巴比倫新娘市場。
圖/19世紀畫家Edwin Long所想像繪製的巴比倫新娘市場。

「拋棄式文化」的概念乍看之下有違常理。跟凡事自己來的鄉下相比,在都市過日子昂貴了許多;另外,都市裡的人必須設法把食物運送到都市,又需要從事新型態的職業,跟以前相比已經更加忙碌了,此時每一項物品不論是原料或成品本身都需要付出運輸成本,把東西做成用完即丟不是完全不合理嗎?前面我們已經看過老祖先製作手斧遠超過他們實際所需的數量,以及製造、穿戴珠子時,將越來越多的珠子串在一起,藉此在社交溝通上讓他們顯得「更大聲」;由此可知,早在都市性興起之前,物質的數量已有某些心理上的效應。

人類不是到了城市才有取得與展現物品的欲望,但都市裡的生產規模更大、速度更快,欲望因而加快。

垃圾也有社會意義,因為它會指出家庭的地位狀態。想像一下你會怎麼判讀你鄰居今天的垃圾:如果回收箱裡有一堆酒瓶,就表示他們開了一個大派對。垃圾是富裕的明證,明確表示丟掉這些東西的人有能力用掉這個容器所裝的內容物,或者將舊物汰換成新物。

美索不達米亞的居民就算已經擁有很多碗,仍然想要更多的碗,這點並不讓人意外;另外,既然有了「更多」碗,他們一定會想要碗裡有更多的食物。若要加入這種快速時尚的風潮,唯一的方式就是將一些東西清走,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丟棄,可能是直接扔進垃圾堆,或者送給想接收遺棄物的人或機構。整體來說,垃圾「太多」並不是「現代」的問題,而是「都市」的狀態。

此為古埃及新王國時期第十八王朝的壁畫,描繪一名傭兵喝啤酒的畫面。 圖/維基共享
...
此為古埃及新王國時期第十八王朝的壁畫,描繪一名傭兵喝啤酒的畫面。 圖/維基共享

來自埃及第二十王朝戴爾美迪納(Deir el-Medina) 墓室壁畫,描繪了一...
來自埃及第二十王朝戴爾美迪納(Deir el-Medina) 墓室壁畫,描繪了一對埃及夫婦正在收割莊稼。 圖/維基百科

垃圾不只是物質消費的副作用而已,有些物品製造出來就是為了用後即丟。在古馬雅文明裡,人偶大多是殘破出現在垃圾堆。這不是因為當時的人手腳笨拙或對這些儀式用的人偶不敬。事實正好相反,因為這些人偶製造出來就是要給人打破的;考古學家發現這些人偶時,大多不是在神廟、祭壇等使用環境裡發現的,而是在家庭垃圾堆,不論住戶貧富皆有發現。

即使是今日,刻意打破東西和意外損壞截然不同。新船下水時,我們會在船首擲破一瓶香檳酒。闔家過節時,我們會「為了好運」折斷火雞或雞的許願骨。猶太人在婚禮上踩破玻璃杯或其他物品,來象徵兩千年前羅馬人摧毀耶路撒冷第二聖殿,並且為大喜之日帶入幾分莊重。華人在喪葬和中元節時焚燒紙錢,而且假錢與真錢都有可能拿來燒。

眼尖的考古學家在緩緩步行時找到各種古代文物,再細小的碎片也能成為線索,讓我們推敲古代的經濟與社交互動,以及個人與家庭活動累積下來的影響。有一片碎石一定是從遠處山上的礦場來的,因此表示有遠方來的供應者和當地的商販,讓此地得以接觸遙遠外地。

一個金屬工具碎片的背後是一個完整的供應鏈,結合原料、製造技術和配送路網,將這個物品從專業工匠送到使用者的手上,而且中間往往還經由行賈、定期的市集或中介的城鎮。陶器碎片是考古學家最好的朋友:它們堅固耐摧,只需要一小片就能知道原本的陶器是廉價容器或精心製造的餐具。如果這個碎片來自杯緣或甕底,我們便能分析碎片的形式、紋路和製作方法,進而推知當時的運輸型態、儲藏食物的方法和飲食文化。

埃及第十二王朝時期的雕像,描繪了工人們正在磨麥粉、烘烤食物與釀酒,推估約為西元前...
埃及第十二王朝時期的雕像,描繪了工人們正在磨麥粉、烘烤食物與釀酒,推估約為西元前2050-1800時期。 圖/維基共享

 圖/路透社
圖/路透社

古城出土的陶片數量十分驚人,相較之下,我們發掘最早的農業聚落時,一整季的成果可能連一個盒子都裝不滿。現今重視環保的人就算盡力遵守垃圾減量、再利用、回收的原則,垃圾量可能還是會讓人皺眉;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垃圾不應該被視為羞恥,而是一種讚頌。

垃圾表示我們將城市打造成個人獨立自主與全家夢想之極致表現,因為我們往往會透過量產、相對廉價的物品來達成這些期望。一件新的T恤指出我們參加了一場馬拉松或慈善活動,一頂帽子表示我們讀過某一間大學或參加某個社團。

另外,磨損痕跡能說明我們是怎麼使用這些物品的,或者這些物品對我們有什麼意義。一件校友運動衣已經起了毛邊,如果是別件衣服,我們可能就丟了,這說明我們非常珍惜這個連結。一個咖啡杯上有小孩子快快樂樂的塗鴉,讓我們想起自己青春期的孩子在年幼的時候跟自己有多麼親近。櫥櫃裡一大疊的外帶紙盒(當代的BRB!)更提醒我們,鄉下的農業是透過一層層中介的運輸網路和餐廳才連結到我們。

 圖/歐新社
圖/歐新社

 圖/美聯社
圖/美聯社

多樣的種族和社群會造成一個十分美味的特色:現成的餐點。不論在曼哈頓、巴黎、奈洛比或曼谷,「外帶餐點」是現今都市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種用餐方式更是跨越各個收入階層:我們可能會看到建築工或郵差在路邊享用一片披薩或一盤炒河粉,也可能看到穿制服的外送員到豪宅送餐。

但這和現代城市裡的其他東西一樣,不是新創的概念。考古學家也在古城找到外帶餐點存在的證據,在市集發現成堆的容器和處處可見、個人分量的廢棄容器。美索不達米亞的斜邊碗究竟是做什麼用途的?這種碗廉價但堅固,粗糙的表面讓人即使滿手油膩仍能輕易拿取,相較於塑膠免洗餐具其實還有一些優勢。

考古學家在龐貝城發現了好幾百間商店,其中有相當多是外帶餐飲的店鋪。事實上,各地的古羅馬聚落都有許多外帶餐飲店和其他商店,考古學家史蒂芬・艾利斯(Steven Ellis)還因此驚嘆街景「被商店占據」。

埃及一處市場。 圖/法新社
埃及一處市場。 圖/法新社

 圖/美聯社
圖/美聯社

埃及一處市集。 圖/美聯社
埃及一處市集。 圖/美聯社

這樣造成一種我們覺得非常熟悉的景象,如同我們現今回家、上班或上學時走在城市的街道上,會經過各種餐廳、販賣亭、攤販和餐車一樣。世界各地的古城都能找到相同的經驗。在阿茲特克帝國,華麗彩繪的書籍裡有市集中塔馬利玉米粽(tamale)小販的圖像,顧客購物時小歇片刻,在各種口味中選擇自己想吃的:鮮肉玉米粽、原味玉米粽、火烤玉米粽、魚肉玉米粽、水果玉米粽、火雞蛋玉米粽、兔肉玉米粽……如果特別挑嘴,還有用蜂蠟、蜂蜜和玉米花製作的玉米粽。

吳哥城內壯麗的巴戎寺建於十三世紀,寺中的雕刻對日常飲食多所描繪,浮雕圖像可看到有人料理大鍋的食物,生火烤大串的肉。曼谷大皇宮玉佛寺建於十四世紀,華麗的庭院裡有各種描繪日常生活的繪畫,其中包括小販隨意在皇宮牆外叫賣,光顧的客人有士兵、旅人和當地的年輕人。

不論是消費者或生產者都喜歡外帶食物:對消費來說,他們有更多元的選擇,對生產者而言則代表更多商機。對剛剛來到城市、兩手空空的新居民來說,這是通往財富之道,只要一開始稍稍投資購買原料,就能用自己的勞力來賺取收入。對女性而言,這更是都市裡重要的創業利基,讓她們能養活自己的家庭。

圖/維基共享:位於義大利赫庫蘭尼姆(Herculaneum)的一處快餐店遺跡。赫庫蘭尼姆是少數幾座建立西元前 6 至 7 世紀並且長久繁榮的城鎮,後來和龐貝城一樣,於西元79年遭遇維蘇威火山爆發而淹沒,但至今仍有部分遺跡完好無損。

今日的赫庫蘭尼姆(Herculaneum)城鎮遺跡。 圖/路透社
今日的赫庫蘭尼姆(Herculaneum)城鎮遺跡。 圖/路透社

位於義大利赫庫蘭尼姆(Herculaneum)的一處快餐店遺跡。赫庫蘭尼姆是少數...
位於義大利赫庫蘭尼姆(Herculaneum)的一處快餐店遺跡。赫庫蘭尼姆是少數幾座建立西元前 6 至 7 世紀並且長久繁榮的城鎮,後來和龐貝城一樣,於西元79年遭遇維蘇威火山爆發而淹沒,但至今仍有部分遺跡完好無損。 圖/維基共享

曼谷大皇宮有一幅圖像,畫出世界各地女性攤販的情景:她坐在毯子上,面前擺了兩大鍋的食物、一個水瓶、大串的香蕉和一疊的碗,忙著招呼一位女客人和一個小孩子,小孩子興高采烈地指著美味的食物。這個普遍可見的都市景象,讓人想到種種經濟活動累積起來的能量,像是現代印度的茶亭、聖薩爾瓦多的普普沙玉米餅(pupusa)攤販和迦納的飲食攤(迦納境內的攤販有百分之九十是女性)。

一旦這些小販事業有成,從推車和攤位變成固定的店面時,各個「民族風」的社區在整座城市裡經常以食物為聚集的焦點,像世界各地的唐人街、韓國城和小衣索比亞社區。外帶食物還有其他的經濟效益:自己的住宅已經十分擁擠,還要備齊各種食材和廚具,直接購買現成的餐點比較省錢又省事。

餐飲小販投身於規模經濟,更促成各種特色料理,讓大家可以享用更多樣的美味,而且廉價食物更是如此。紐約的貝果、德里的多薩餅(dosa)、上海的粥、墨西哥市的塔馬利、巴黎的可頌和聖保羅的克辛亞炸雞肉餃(coxinha),都是單價不高但難以少量製作的食物。如果只能在自己家裡製作,這些食物不可能變得那麼流行,也不會變成發源地的代表性食物。

圖為古代的啤酒。 圖/美聯社
圖為古代的啤酒。 圖/美聯社


《城市、演化、人:從消費文化到都市規劃,從中產階級到社會流動,從廢墟到網絡,人類與城市的6000年故事》

作者: 莫妮卡•史密斯

出版社:臉譜出版

出版日期:2021/9/4

內容簡介:無論古今,無論世界何處,為什麼有那麼多城市?有些城市的歷史比它們所屬的國家更悠久,城市「大到不能倒」?6000年前,城市誕生,這項創新為人類帶來了壓力折磨、流行疫病、官僚主義,也催生了中產階級興起、消費文化和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網際網路。住房短缺、交通堵塞、垃圾熏天、汙染蔓延、疾病孳生、犯罪橫行、族群衝突、仿冒充斥……現代城市生活的種種疑難雜症,都是古代城市生活的一部分,不是今日才有的新鮮事。城市的歷史不斷改寫,又時而重複。城市生活是人類的宿命,還是我們寧願沒有城市?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暗渡文明》:貪婪的文明搶救者?廷巴克圖手抄本事件

如果法老活到今日:埃及,文化遺產的保存政治

祕魯超時空巨貓:「納斯卡線」古文明的千年貓畫新發現

轉角選書

讀好書、做好人——轉角國際編輯台的新書文摘選讀。

作者文章

一名年輕人在衙門院子裡遭到刑求的照片,可能是在中國北方,時間在1900年之後不久...

旁觀他人之酷刑:清末歐洲攝影師紀錄的身體刑,與西方的中國想像

2024/04/18
傳統又自負的同儕拒絕給予友善的支持,將是邱吉爾生命的寫照。左為1881年。7歲的...

憤怒的雄獅,孤單的童年:邱吉爾的頑皮少年成長記

2024/04/10
2018年龐佩奧國務卿任內訪北京,會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等人。...

對中國絕不讓步:美國前國務卿龐佩奧的中國交手回憶錄

2024/04/03
左為創辦太古集團的施懷雅家族第二代約翰.森姆爾.施懷雅;右為如今太古集團在香港總...

太古集團與近代中國:從「糖」在香港發跡的英國商業帝國

2024/03/26
面對俄羅斯入侵,但烏克蘭人沒有打算投降。抵抗與對勝利的信念前所未有地團結起這個國...

《戰火下我們依然喝咖啡》:烏克蘭人的日常抗戰故事

2024/03/07
右圖:《女人與貓》(Woman with Cat),尚-巴蒂斯特.佩羅諾(Jea...

從不忠家寵到優雅高貴:《貓的世界史》近代歐洲知識份子的愛貓往事

2024/02/20

最新文章

鄭㵛汝是一名濟州四三事件受害者家屬,也是一名天主教宣教士,現年57歲的她,自20...

無法入眠的南島(下):濟州4.3受難者家屬的生命與和平堅持

2024/04/23
濟州島南邊江汀村的海軍基地大門口,每天早上都有民眾在此,為了保護生態及維護和平進...

無法入眠的南島(上):濟州江汀村從未停歇的反軍港運動

2024/04/23
弘前公園的三位櫻守,左起海老名雄次、橋場真紀子、丸居和,三人都擁有樹木醫生資格。...

百年櫻樹的守護者:青森弘前公園「櫻守」團隊的照護傳承

2024/04/22
1985年軍政府審判,在阿根廷是人人熟知的歷史事件。 圖/《阿根廷正義審判》

永不再犯:《阿根廷正義審判》究責骯髒戰爭的90天,拉美轉型正義的歷史時刻

2024/04/22
圖為2024年世越號船難事件10週年的紀念大會。世越號船難,南韓政府當局的救援怠...

世越號船難後的國家暴力:軍情人員非法監控罹難者家屬

2024/04/19
檀園高中教室內,一個座位上,擺放著世越號船難生還者,拿著自己同學遺照,所一起拍攝...

我們還記得:南韓世越號船難10週年,悲劇真相至今未明

2024/04/18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