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獻給「逃兵」的紀念碑?一個人類學家的無政府主義觀察

2021/04/23 轉角說

「紀念這些拒絕屠戮自己同胞的人。」圖為1961年,攝影師勒賓(Peter Lei...
「紀念這些拒絕屠戮自己同胞的人。」圖為1961年,攝影師勒賓(Peter Leibing)拍攝的東德逃兵。在當時柏林圍牆仍只是一個低矮的鐵絲網圍欄。勒賓拍下了捕獲一名逃兵跳過鐵絲網、躍起逃脫的瞬間。這也成為冷戰的著名照片。 圖/美國國會圖書館

在前往柏林高級研究院(Wissenschaftskolleg)客座一年之前,為了提升我僅存不多的德語能力,興起在農場打工的念頭,因為我實在懶得去上歌德文化中心(Goethe Institut center)的語言課,跟那群還長著青春痘的毛頭小鬼廝混。柏林高級研究院裡的朋友,有位近親的姊夫,正好是東德普里茲(Pletz)一個小村莊集體農場的領導。看在每週房租如此豐厚的份上,那位姊夫同意提供食宿,讓我在農場打工。

農場打工到了尾聲的時候,有起公眾的事件,以戲劇性的方式明目張膽的挑戰陳規。我從當地報紙一個小小的版面上,得知一群西德的(這個國家要在一個月後,才會真正的統一)無政府主義者,開著一部拖板車,載著一個雕像,從這個城市的廣場,巡迴到下個廣場。上面是一個奔跑的人的剪影,雕嵌進花崗岩內,題為「紀念兩次大戰中不知名的逃兵」(Denkmal an die unbekannten Deserteure der beiden Weltkriege),並陳述著這則傳奇:

「紀念這些拒絕屠戮自己同胞的人。」

這個無政府主義者的姿態,鮮明的闖進我心中,挑戰幾乎放諸四海皆準的「無名士兵」主旋律:雖然姓名不詳、面目模糊,但「每位戰士」都為了實現國家的目標,光榮投入戰役。

圖為納粹時期德國軍人體檢。不過德國也因為服從於以泯滅人性為目標的愛國主義,很明顯...
圖為納粹時期德國軍人體檢。不過德國也因為服從於以泯滅人性為目標的愛國主義,很明顯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圖/維基共享

二戰期間,納粹德國至少處死了23,000名自己的軍人。他們因叛國罪、逃兵等罪行而...
二戰期間,納粹德國至少處死了23,000名自己的軍人。他們因叛國罪、逃兵等罪行而遭到死刑判決。2002年,德國政府對那些在戰爭期間拒絕服兵役的人發出了赦免,並建立多座「無名逃兵者」(unknown deserters)紀念碑。 圖/麥田出版、維基共享

2014年,在奧地利維也納市中心一座紀念逃兵的紀念碑落成。 圖/路透社
2014年,在奧地利維也納市中心一座紀念逃兵的紀念碑落成。 圖/路透社

即便在德國、即便在非常近期的前東德(自詡為「日耳曼土地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也明確不歡迎這種挑釁的理念。在德國進步派分子的腦海裡,不論他們有多麼反對前德國納粹的意圖,但對於這批捨身奮戰的士兵,對於他們的忠誠與犧牲,依舊保持著不打任何折扣的敬意。

好兵帥克(The Good Soldier Švejk),捷克的反英雄,寧可窩在溫暖的火爐邊享用香腸與啤酒,也不願替國家出征,這或許是貝托爾特.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人民反戰的模範,但在東德即將收場的暮光中,這個反諷的紙糊塑像卻讓市政官員們笑不出來。一待當局集結警力趕走拖板車,巡迴展覽也只好匆匆謝幕往下一個城市。

這個噱頭受益於柏林圍牆倒塌後兩年,瀰漫於全德國激昂浮躁的氣氛,快速的傳染開來。很快的,進步派人士與無政府主義者就在德國各城市,創作不同的裝置藝術向逃兵致敬。傳統上被視為怯懦及背叛的行動,突然間,竟然變成光榮的、甚至值得仿效的目標。

德國因為服從於以泯滅人性為目標的愛國主義,很明顯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也難怪他們會率先公開質疑服從的價值,並且在城市廣場放置各種逃兵的紀念象徵,而不是神聖化馬丁.路德腓特烈大帝俾斯麥歌德或者席勒的紀念碑。

 圖/好兵帥克的英文書封、1960年西德翻拍的電影劇照、以及位於波蘭的雕像。
圖/好兵帥克的英文書封、1960年西德翻拍的電影劇照、以及位於波蘭的雕像。

▌「富人的戰爭,窮人上戰場」之抵抗

不服從行動一旦有了先例,特別是引發連鎖效應、開始有人加入模仿的行列,更會勾起人們的興趣。而我們的關注重點,比較少在個體層面上的怯懦情緒或意識,更多會著重在能夠引發劇烈政治效應的社會現象。將無數小小的抗拒行為加乘起來,到最後,會累積成極度的混亂,打亂政府領導者或高官將領原本憑空勾勒出的計畫。

小規模的不服從行為一般上不了媒體頭條。但就像是幾百萬隻珊瑚蟲,無論如何,就是會堆積成珊瑚礁;就如同成千上萬不服從或規避的行為,也會匯聚成經濟上或政治上的障礙。心照不宣的雙方共謀,會聯手遮掩住暗中行事。

因為肇事者不想引發外界關注,不被看見確保了他們的安全;另一頭,官員也不樂見不服從行動升級引發注目,因為這樣會冒著鼓勵大家起而效尤的風險,而且若被發現無力進行道德管控,簡直是自暴其短。結果出乎意料地造成了沉默的同盟,立場南轅北轍的雙方讓不服從在歷史上消失匿跡。

小規模的不服從行為一般上不了媒體頭條。但就像是幾百萬隻珊瑚蟲,無論如何,就是會堆...
小規模的不服從行為一般上不了媒體頭條。但就像是幾百萬隻珊瑚蟲,無論如何,就是會堆積成珊瑚礁;就如同成千上萬不服從或規避的行為,也會匯聚成經濟上或政治上的障礙。心照不宣的雙方共謀,會聯手遮掩住暗中行事。圖為公民不服從的甘地。 圖/維基共享

不服從行動一旦有了先例,特別是引發連鎖效應、開始有人加入模仿的行列,更會勾起人們...
不服從行動一旦有了先例,特別是引發連鎖效應、開始有人加入模仿的行列,更會勾起人們的興趣。圖為從今年2月開始的緬甸政變,軍隊以強大武力鎮壓人民,其中也出現許多民眾自發的街頭不服從策略,例如將女性內衣物懸掛在街道上作為防線,試圖阻擋迷信的軍隊前進。 圖/歐新社

然而公民不服從,到了當代的政治情勢依然管用嗎?也是一個未解的難題。圖為香港警方毆...
然而公民不服從,到了當代的政治情勢依然管用嗎?也是一個未解的難題。圖為香港警方毆打群眾。 圖/美聯社

我曾經使用「日常形式的反抗」(everyday forms of resistance)來形容,這些行動累積起來,經常發生巨大甚至關鍵性的影響,暗地裡牽動政權、國家甚至軍隊的走向。

美國內戰期間,南方的美利堅聯盟國(Confederate states),最終潰敗,幾乎可以歸因於逃兵與不服從行動,逐漸堆累成積重難返的壓力。1862年的秋天,大戰爆發後一年多,南方的田地普遍歉收。

士兵,特別是住在偏遠地方、家裡沒有蓄奴的自耕農,頻頻收到家書,催促他們趕緊回來救救餓著肚皮的家人。成千上萬的士兵真的開溜了,有的是整個單位消失,連武器都帶走。一旦返回家園,絕大多數的逃兵在整個戰爭期間,都積極的抗拒徵兵。

之後,1863年冬天,北軍在宣教嶺(Missionary Ridge)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南軍已露敗象,逃兵再度成為名副其實的軍力大出血,特別是內陸地區的小農場主人認為奴隸制對他們沒好處,犯不著把自己的性命也賭上去。這些人的態度可以用當時流行於南方的一句口號總結:

「富人的戰爭,窮人上戰場。」

美國內戰期間,南方的美利堅聯盟國(Confederate states),最終潰...
美國內戰期間,南方的美利堅聯盟國(Confederate states),最終潰敗,幾乎可以歸因於逃兵與不服從行動,逐漸堆累成積重難返的壓力。1862年的秋天,大戰爆發後一年多,南方的田地普遍歉收。圖為美國內戰時期,一名逃兵在營地被處決。 圖/維基共享

事實更強化了這句俚語的可信度:當時規定,擁有20名以上黑奴的家庭,可以留一個孩子,據說是為了管理勞工紀律。總計約25萬的役齡青年躲避徵調。南方的人口本來就不及北方,再一記重擊是好些在邊境的奴隸,越過分界逃到北方,其中許多人也加入了北軍。

不只如此,留在南方的奴隸人口,受到北軍步步進逼的鼓舞,也不願意消耗體力在生產軍需品,他們故意怠工,逮著機會就閃人,躲進像是維吉尼亞州與北卡羅萊納州交界的迪斯莫爾沼澤(Great Dismal Swamp)避難,這裡荒煙蔓草,難以追查行蹤。

就這樣成千上萬的暗地累積,包括臨陣脫逃、怠忽職守、不辭而別,無意驚動任何人,只想逃避查緝,放大了北方的人力與工業優勢,同時也可能是南方最終戰敗的關鍵因素。

2003年電影《冷山》,講述的正是美國南北戰爭期間,由裘德洛飾演的南方邦聯軍人想...
2003年電影《冷山》,講述的正是美國南北戰爭期間,由裘德洛飾演的南方邦聯軍人想回到愛人身邊的逃兵故事。 圖/《冷山》劇照

拿破崙的征服戰爭也難抵不服從行動一波波的來襲,鎩羽而歸。當時,最響亮的口號是:拿破崙麾下每位士兵的背包中,都帶著法國革命的理想征戰歐陸。但我們也可毫不誇張的認定:這些本應肩負著理想的士兵,也因為不服從而大幅刻蝕局限了征服的版圖。

不論是1794年到1796年的共和國,還是1812年開始的拿破崙帝國體制下,在鄉間清查役齡人力,都推行得礙手礙腳。從家庭、村莊、地方官員到整個城鎮,都共謀歡迎叛離軍旅的返鄉逃兵,全都串通好窩藏躲避徵兵的役齡青年,為此有的人還把右手指頭砍了一兩根下來。

躲避徵兵與逃兵的比例,可以視為政權受歡迎程度的公民投票。

對拿破崙的後勤官而言,這種「用腳投票」的選民,具有無比重要的戰略意義。投票結果很明顯。第一共和與拿破崙帝國的國民,可能雙手擁抱普世公民(universal citizenship)的承諾,但隨之而來,理所當然的雙胞胎──全民徵兵,他們可就避之唯恐不及了。

1815年血流成河的滑鐵盧之役。現代徵兵制的起點源自法國大革命,為了能夠有穩定的...
1815年血流成河的滑鐵盧之役。現代徵兵制的起點源自法國大革命,為了能夠有穩定的軍源保衛剛剛開始萌芽的現代國家。 圖/維基共享

「躲避徵兵與逃兵的比例,可以視為政權受歡迎程度的公民投票。」圖為第一次世界大戰,...
「躲避徵兵與逃兵的比例,可以視為政權受歡迎程度的公民投票。」圖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法軍處決拒絕在凡爾登戰役上前線送死的法軍。 圖/維基共享

▌「小人物」的求生

退後一兩步來看,這些行為有些值得額外關注的特點──實際上幾乎都是匿名的,不會「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大聲嚷嚷。事實上,正是不張揚的低調才會有效。逃兵迥異於叛變。叛變是公然挑戰帶隊軍官;逃兵不用公開鼓動宣揚、不用寫文章宣告,只要悶不作聲,腳底抹油就成。一旦逃兵過甚,實況曝光,無法確切掌握兵源,統帥的企圖心便會受到限制。

美國在打天怒人怨的越戰之際,據傳,好些不斷命令手下,進行「死亡巡邏」的軍官遭到「碎片化」(fragging)處理,一顆碎片手榴彈(fragmentation grenade)朝他們迎面扔來。這種報復手段的確非常激烈暴力,但基本上還是匿名行為,主要是被徵調來的士兵,希望能減少風險。

大家可以想像得到:這種「碎片化」的新聞被揭露之後,姑且不論真假,軍官在派遣任務時,不免遲疑,不會主動讓自己或者手下的弟兄執行過於危險的任務。據我所知,還沒有任何研究,深入探討「碎片化」現象,無法確認詳情,遑論對於戰爭的走向與終止,造成怎樣的影響。這個案例也一樣,在心照不宣的默契下,悶不作聲,雙方同蒙其利。

對今日世界絕大多數的人,以及歷史上絕大多數的底層人民而言,這些求生技巧就是日常僅存、觸手可及的政治形式。如果他們失敗了,才會鋌而走險,走上公開衝突的道路:騷動、作亂、起義、造反。

這些奪權手段會突然出現在官方紀錄,在檔案裡留下線索,讓最喜歡在裡面搜查蛛絲馬跡的歷史學家與社會學家,霎時擁有證據,在階級鬥爭的整體理論中,興高采烈的為他們安排個重要角色。尋常日子裡的不服從行動,安安靜靜、只求苟活,絕不搖旗吶喊,可以輕易躲過檔案蒐羅的雷達。沒有行政記錄人員,不寫宣言,缺乏固定組織,誰會去關注呢?這真的是底層政治參與者念茲在茲的一點:千萬別驚動外界。你可以這麼說:

歷史上,農民與底層階級就是要離歷史檔案越遠越好。一旦他們露臉了,你就知道,大事一定不妙。

泰國示威者 圖/路透社
泰國示威者 圖/路透社


《人類學家的無政府主義觀察:從生活中的不服從論自主、尊嚴、有意義的工作及遊戲》

作者: 詹姆斯.斯科特

出版社:麥田出版

出版日期:2021/4/1

內容簡介:作者詹姆斯.斯科特(James C. Scott)為美國當代政治人類學大師,耶魯大學史德林政治學教授、人類學教授與農業研究計畫主任。致力提出「實踐中的無政府主義」。當國家緊扼人民的命脈、財團資本控制世界,在這充滿不確定性的艱困世道中,該如何捍衛地方知識、常識、個體創造力與自發性的無政府主義思維,帶領我們審視世間百態,用不同眼光看歷史、尋找政治生活的另類出路?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轉角說

轉角國際編輯台:「在國際新聞之後,讀懂新聞;世界趨勢之前,掌握趨勢。」

作者文章

圖/Return to Nature Funeral Home IG、美聯社

疫情下的火葬詐欺:棄置190具遺體、偽造骨灰,美國殯葬夫妻檔被控重罪

2024/04/17
莫斯科克洛庫斯音樂廳22日遭恐怖攻擊,圖為大火燒過的音樂廳內部。 圖/美聯社

莫斯科IS-K恐攻案Q&A(一):伊斯蘭國為何針對俄羅斯?

2024/03/29
莫斯科IS-K恐攻案發生在俄羅斯大選之後,讓普丁政府顏面盡失,俄羅斯與中亞極端組...

莫斯科IS-K恐攻案Q&A(二):俄羅斯與中亞極端組織的恩怨?

2024/03/29
黃惠貞的建議,是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描寫納粹相關的書籍,一起去理解納粹的行為,「那...

如果青少年愛上希特勒?高中教師的教育現場觀察

2024/03/08
製圖/現流冊店

講座後記/飛機上的救命學:羽田機場日航事故的調查與啟示

2024/03/07
以色列極端正統猶太教徒「哈雷迪」3日上街抗議徵兵制。圖為以色列女兵強制驅離哈雷迪...

寧可入監,不要入伍?加薩戰爭下,以色列極端正統猶太教徒的從軍爭議

2024/03/06

最新文章

圖為2024年世越號船難事件10週年的紀念大會。世越號船難,南韓政府當局的救援怠...

世越號船難後的國家暴力:軍情人員非法監控罹難者家屬

2024/04/19
檀園高中教室內,一個座位上,擺放著世越號船難生還者,拿著自己同學遺照,所一起拍攝...

我們還記得:南韓世越號船難10週年,悲劇真相至今未明

2024/04/18
一名年輕人在衙門院子裡遭到刑求的照片,可能是在中國北方,時間在1900年之後不久...

旁觀他人之酷刑:清末歐洲攝影師紀錄的身體刑,與西方的中國想像

2024/04/18
圖/Return to Nature Funeral Home IG、美聯社

疫情下的火葬詐欺:棄置190具遺體、偽造骨灰,美國殯葬夫妻檔被控重罪

2024/04/17
德雷德.史考特(Dred Scott)於1857年遭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判決認定「黑...

加害者後裔如何面對先祖之罪?美國「史考特案」雙方家族的創傷與療癒追尋

2024/04/15
圖為海山樓一景。海山樓為香港著名景點,這幢彷彿由積木砌成的大廈呈現香港緊密而狹窄...

香港新移民在《但願人長久》的追尋:哪裡得到理解,哪裡就是家

2024/04/12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