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中邪電車:保母國家也救不了的地鐵事故
11月15日早上8點18分,就在上班時間9點前的尖峰時刻,新加坡東西線的端點站——裕群站(Joo Koon)——發生一起令人匪夷所思的「地鐵碰撞意外」,造成地鐵系統停擺,多處站點擠得水洩不通——「又來了」。
新加坡地鐵頻頻故障已經不是新聞,但這次卻讓星國人民跌破眼鏡,因為地鐵列車相互碰撞這種事情,已經超過容忍範圍。
事故的發生是因為一輛在裕群站故障的列車正在進行檢修,後方列車先是按照預期停駛在故障列車後,隨後不知什麼原因,竟突然向前移動,直接撞上前方故障列車,乘客因站立不穩而在車廂內跌倒碰撞,造成包含檢修人員兩名在內,一共28人受傷,其中三人傷勢嚴重,有骨折與關節脫位情形,需要留在醫院觀察。
事發後,《聯合早報》和多家媒體欲到裕群站月台進行連線,卻紛紛被新加坡地鐵(SMRT)站務人員以「地鐵站內禁止直播」為由,驅趕到樓下車站大廳;而離開醫院的受傷維修人員,也拒絕接受採訪。SMRT以其一貫大事化小的風格,試圖撲滅所有可能的公關危機,但殊不知,這樣的處理方式,正是新加坡國民最無法接受的公關方式。
負責東西線營運的SMRT與主管機關陸路交通局(LTA)召開聯合記者會,指出事故原因是前方故障列車的保護軟體因「誤刪」,導致信號系統誤判此輛列車是一個三節車廂的列車,而非真正的六節車廂,使得後方列車系統誤以為前方仍有空間前進,最終導致兩輛列車發生「接觸」(came into contact)。
不過,誰在乎是什麼系統錯誤刪除,SMRT和陸交局出來講再多「菁英術語」,都無法壓住新加坡人民對地鐵系統不堪的怒火,媒體也紛紛在官方用語「接觸」上,打了引號,標題維持地鐵「碰撞」(collision)。
晚間,交通部長許文遠出面接受採訪,臉面沉重而疲憊地向所有受到影響的通勤民眾道歉,他說:
今天是可怕的一天。
▌崩潰的地鐵
新加坡地鐵自1987年營運至今已三十年,系統老舊的問題無可避免,SMRT也持續透過例行性的更新來維護。但自2015年開始,新加坡地鐵卻像是「中邪」一樣,三天兩頭就因各種原因系統異常,導致旅客行程大亂。單看維基百科記錄的故障事件,SMRT幾乎維持著一至兩周就有一次嚴重故障的頻率,短則十分鐘,長則甚至到兩小時,有關當局卻毫無辦法。
先前,曾有退休地鐵人員爆料,SMRT公司內部管理問題重重,才是造成地鐵頻頻故障的主要原因;政府一貫大力拍胸脯保證的交通政策,也開始遭到星國民眾抨擊——交通,可能將會是第一個由政府督導、卻因事故頻繁讓民眾超級有感而主動戳破的「新加坡故事」。
然而,無論星國網友如何極盡一切嘲諷地鐵故障,交通部門卻總是用一貫「菁英政治」的姿態,「教訓」老百姓——地鐵系統是非常專業的領域,不是一般草民可以理解。
最狂的一次地鐵癱瘓是在今年7月12日,上班尖峰時段東西線發生長達兩小時的大故障,隨後下午換南北線訊號異常,連官方掌控的新加坡媒體都發出不平之鳴,覺得實在太扯。不料,換來的卻是許文遠在記者會上對媒體的痛斥。
許文遠在一個基礎建設的論壇上,先是宣布自他上任以來,地鐵系統的信賴度足足翻了三倍之多,隨後話鋒一轉,開始訓斥媒體:
我實在不喜歡你們這些媒體的報導,連我們的主要媒體都變成八卦小報了,對,這樣報導很令人激昂,嚇人的數字、嚇人的頭條......但這對我們的團隊一點都不公平,他們花了那麼多力氣在地鐵訊號工程上。
你們大家都以為那很簡單啊?拿一支筆,寫一些報導,然後訊號就會正常了嗎?我當然也希望這麼簡單,這麼簡單就好了,人民就不需要我們了,下次我們就讓記者去營運地鐵就好了!
記者會後,星國主要媒體的小編紛紛冷嘲熱諷地截取許文遠這一段飆罵記者的談話,果不其然引發星國網民的一陣吐槽,覺得他未免也太官僚了。
星媒更是罕見且刻意地引用學者的話來打臉許文遠(通常會是引用學者來支持官員)。根據《今日報》採訪新加坡國立大學臺灣運輸學者李德紘,他說:
我不認為媒體有過度渲染最近幾次的地鐵故障,至少媒體即時更新讓我能夠趕快改變我當下的通勤方式,媒體不可以裝做沒看見地鐵異常,我覺得如果是這樣,公眾會暴怒的。
然而這齣地鐵事件卻打破了新加坡政治向來的菁英主義氛圍。星國的社會運作長久以來是將一切大小事交由「專業」的政府去包辦,人民什麼都不用管(也不用抗議),因為政府會妥妥貼貼的將一切安排到最好,政府的選擇也必定是最好的選擇,毋須質疑。然而,許文遠對公眾釋放的訊息卻是——地鐵系統很複雜很困難,我們也不太知道要怎麼辦,你們這些媒體不要再來找麻煩。
星國網民常開玩笑,或許要等到地鐵故障真的害死人,政府才會認真改善。但其實在2016年的3月,地鐵還真的在巴西利站撞死兩名維修人員。那個時候我恰好在新加坡台北辦事處辦事,只見辦事處人員紛紛接頭交耳,說是等等下班沒地鐵可搭了,因為地鐵撞死人了。
儘管撞死的兩個維修人員都是二十幾歲剛入職的新加坡年輕人,政府最後公布的報告依舊是草草了事。
2017年10月,更荒唐的事件發生。新加坡地鐵在一場暴雨後,軌道因為抽水機失靈造成嚴重淹水,因此停擺長達20小時,幾乎是一整天沒有地鐵可搭。事發九天後,許文遠才出面,一改他幾個月前的強硬態度,轉而抨擊SMRT公司維護不善,公眾這才知道原來SMRT公司自從去年12月開始,就沒有去維護抽水系統。
無論是2016年維修人員接收到勘查需求而進入軌道,最後卻被地鐵撞死,或是今年可以避免卻因為人為怠惰而造成地鐵淹水;儘管這些事情,都如政府聲稱一切按照標準流程來走,但一連串荒謬事件都顯示李顯龍政府接班後,在治理上雖然看起來完美無瑕,管理上卻已經開始出現很多監督力量看不見、也無法看見的嚴重問題。
▌菁英政治與冷氣國度
新加坡的執政當局,長久以來信守著「菁英政治」,他們相信,人民要的是物質上的滿足,而不是一些不食人間煙火的政治原則(比如民主),因此,新加坡政府一直有個「保母國家」的稱號,學者更曾稱新加坡為「冷氣國度」,因為一切都宛若有個中央空調一般,對國家的內政大小做嚴密控管。
而人民,過去也認為菁英組成的政府能夠透過嚴密的科學計算,做出獨立的專業判斷,帶領數百萬國人走出美好的新加坡夢。在幾乎是零貪腐的新加坡,公共政策的形塑往往輪不到公民社會來置喙,公眾基本上不會參與「公共議題」。
換言之,在新加坡「公共議題」不是屬於「公共」,它頂多是個「政府議題」;而媒體的角色,只需要傳達政府提供的消息,視人民如消費者,告訴人民現在這個「預售屋」的進度到了什麼程度,或是暫時遇到什麼困難因此請客倌稍微諒解,至於產品內容怎麼進行籌畫,消費者管不著。
因意見打壓而到香港教書的星國學者喬治曾說,新加坡政治有兩個定律,第一定律是「星國政府不允許政治上有任何見縫插針的可能,勢必要填補每個空隙,全方面控制所有的政治議程」;第二定律則是,任何「公民發起的動作都將遭到政府力量上不對等的強力反擊」。
長久下來,這樣的政治氛圍造就了今日地鐵的現況:即便發生再多次的地鐵故障,有關當局都會以運輸專業語彙來回應公眾的疑慮;即便新加坡網民幾乎把整個國家的創意都發揮在網路惡搞SMRT上了,但地鐵照跑、人照搭、部長繼續做、營運商繼續賺。在新加坡養一部私家車極為昂貴的情況下,沒辦法,你就得摸摸鼻子繼續搭,無從抵制、也沒有其他選擇。
▌回頭看2011年的前車之鑑...
2011年12月15日、聖誕節前夕,新加坡地鐵南北線從當天6:50的下班尖峰時間,故障到午夜;兩天後,南北線再次從早上八點故障到下午一點,由於故障嚴重的情況前所未見,引來調查庭(COI)介入調查。
後來,許多學者檢討整個事件的幾大缺失,其中包含:一,地鐵駕駛聲稱他們從來沒有針對緊急情況受訓過;二,儘管SMRT確實有地鐵意外管理的SOP,但是因為「太複雜了」,第一線的管理人員都不知道怎麼跑這個SOP。
接下來幾點缺失比較耐人尋味。
當時SMRT的執行長Saw Phaik Hwa遭人指控,長年以來在營運上只在乎怎麼將地鐵的開放空間,轉變成為可以租賃出去的零售空間,好為公司的股東們創造更多的利潤。Saw Phaik Hwa把地鐵站當成購物中心來經營,在任九年內讓SMRT的獲利翻倍,但同一時間,儘管面臨乘客數量攀升,她卻也讓地鐵的維護預算,維持在同樣數字長達九年,完全忘了乘客才是她的最大股東、搞好運輸安全才是她的本業。
事件發生後沒多久,Saw Phaik Hwa引咎辭職。
除了營運問題外,SMRT失敗的溝通也被南洋理工大學學者拿來做為研討案例註1。當年,地鐵發生異常時,SMRT竟然首先發送訊息給SMRT合作的計乘車業者,訊息寫著——
嗨,賺錢的機會來囉!親愛的夥伴,我們的地鐵服務正發生異常故障,地點就在碧山站到濱海灣站之間。
當時因為某個計程車司機實在看不下去SMRT這種管理心態,所以拍照貼上網,一時之間SMRT遭受強烈批評,認為這家公司完全對於自己造成的爛攤子毫無敏感度。
時至今日,SMRT對於地鐵故障延誤的公開訊息,仍然總是慢半拍、要不就是輕描淡寫,看起來就像是對你說「地鐵發生一點小故障,會有一點小延誤,大概是半小時喔,不過我們有提供免費的接駁巴士,所以沒關係~」
《海峽時報》近期就以2011年這起前車之鑑作為對象,檢討SMRT過了六年,到底在公司文化上有沒有任何的改善。
根據該報導指出,這六年來,SMRT的確花了很多力氣在改善地鐵的技術性問題,但仍然沒有放心思在調整管理模式,儘管找了軍方出身的人來當高層,卻無法在幾年的時間內,讓公司文化產生大轉變。在漫不經心的工作文化持續延續下,才會讓人為疏忽接連發生:從沒有去維護抽水系統,到這一次駕駛沒有及時切換成手動模式,導致系統再次啟動車輛向前衝,都是公司營運管理上的深刻問題。
▌智慧城市的不智慧陣痛期
然而,多次地鐵事件下來,人民看見政府能做的,頂多是做做樣子,對SMRT罰款,或者開開記者會譴責SMRT管理不善。菁英政治的菁英們不知道跑去了哪?菁英政治變成說說政治,說會改善,卻老是讓同樣問題重覆發生。
況且2016年11月開始,SMRT正式從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下市,從原先只有54%股權在國有的淡馬錫控股手上,轉變成淡馬錫控股完全持股,意味著地鐵服務原則上完全在國家的掌握中,不再需要迎合各方股東的獲利需求,這讓罰錢變得更無濟於事,只是有一筆錢從政府完全持股的公司,轉到政府手上而已。
就在地鐵頻出包的同時,主管地鐵建設的新加坡陸交局更是諷刺地宣布,明年開始實施私家車數量零成長、推動無人車取代私家車,鼓勵大家多搭乘智慧的大眾運輸工具,實現智慧城市的遠景。這恐怕是跟人民開了一個不怎麼好笑的玩笑——新加坡人民或許覺得,陸交局應該先想辦法讓SMRT變聰明吧!
▌備註
Augustine Pang (2013) Derailed: Communicating Singapore’s mass transit crises, Media Asia, 40:2, 124-127, DOI: 10.1080/01296612.2013.11689960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