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宗教與科學的結合:天主教會如何處理「驅魔」?

2016/11/25 王健安

教會仍堅信驅魔之必要性,但絕不因此狂熱,驅魔更需與科學合作,正是當今教會的一大原...
教會仍堅信驅魔之必要性,但絕不因此狂熱,驅魔更需與科學合作,正是當今教會的一大原則。圖為阿根廷的Manuel Acuna主教,準備進行驅魔儀式。 圖/路透社

▎驅魔:宗教與科學的結合

最近,有個關於天主教會的新聞獲得不少媒體關注:梵蒂岡著名的驅魔神父塔拉博雷利(Vincenzo Taraborelli)公開表示,越來越少神父願意接手驅魔工作,恐怕面臨後繼無人的困境。

提到驅魔,早已成為大眾文化常用元素,遍佈於電影、漫畫或小說當中,用來營造恐怖詭譎、神秘奇想的氣氛,甚至塑造出如同英雄般的驅魔人。1973年電影《大法師》上映,驅魔過程透過電影展現於普羅大眾眼前,許多驚悚片段至今仍是令人印象深刻的經典畫面。除了《大法師》,還有娛樂性更高的《康斯坦汀:驅魔神探》。這齣戲以納粹相關的傳說為開頭,帶入天使與惡魔相互鬥爭的宗教背景,而主角康士坦汀便扮演著將惡魔打回地獄的關鍵人物。他的工作也是驅魔,不過多了很多特殊道具,還能引誘撒旦直接現身。

圖為阿根廷的Manuel Acuna主教,正準備驅魔淨化儀式。 圖/路透社
圖為阿根廷的Manuel Acuna主教,正準備驅魔淨化儀式。 圖/路透社

阿根廷的Manuel Acuna主教(左),正在替民眾進行驅魔。 圖/法新社
阿根廷的Manuel Acuna主教(左),正在替民眾進行驅魔。 圖/法新社

顯而易見的,雖然這些大眾文化中的驅魔故事誇大許多面向,卻因為過於脫離凡人日常,帶來許多新鮮感。這或許也能用來解釋,驅魔的新聞何以能引起注意。讀者得以發現在自己的生活範圍外,還有另一群人真心相信驅魔的有效性乃至於必要性,更對於未來的驅魔人材憂心忡忡。

當今教宗方濟各可說是近年來最支持驅魔的教宗。他不僅多次提醒惡魔帶來的威脅,直言驅魔工作的必要外,更在2015年時,正式承認由多名驅魔師組成的「國際驅魔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xorcists)。自此之後,該團體不再只是個單純由神職人員組成的團體,而是被納入梵蒂岡的組織系統中。

有趣的是,支持驅魔不代表與科學相互對立。同為國際驅魔協會成員的神父塔拉博雷利也公開表示,在為人驅魔前,有必要先請心理醫生確認是否只是單純的心理疾病。而在絕大多數的案例中,因惡魔所引起的怪異行為其實少之又少。天主教會的驅魔手冊《論驅魔儀式與必要祝禱》(Of Exorcisms and Certain Supplications),也要求驅魔師應事先仔細觀察,請託者絕對不是精神病患者。堅信驅魔之必要性,但絕不因此狂熱地斷定處處皆有惡魔、人人皆要驅魔,更需與科學合作,正是當今教會在驅魔上的一大原則。

在科學思維與理性主義當道的現代社會中,與科學合作或多或少都為驅魔行動帶來可信度,並確保不會因此流於容易受人批評的迷信。而另一方面,人們也能從中窺見天主教會是如何在繼續維護既有傳統與世界觀之餘,努力擁抱(或至少說不太排斥)現代潮流,進而獲得較為穩固的社會地位。事實上,這也是天主教會在數個世紀以來的處世之道。

當今教宗方濟各是近年來最支持驅魔的教宗。他不僅多次提醒惡魔帶來的威脅,直言驅魔工...
當今教宗方濟各是近年來最支持驅魔的教宗。他不僅多次提醒惡魔帶來的威脅,直言驅魔工作的必要,更在2015年時正式承認由多名驅魔師組成的「國際驅魔協會」。 圖/美聯社

▎教會的彈性:堅守傳統,也順應潮流

回顧天主教會的發展源頭,本身更是個充滿彈性的過程。因為各種不斷妥協的權宜之計,才能在態度極不友善的羅馬帝國內成長茁壯,使徒保羅向羅馬公民傳教即為非常具有象徵意義的里程碑。雖許多史家都還在討論使徒彼得可能並不贊成這麼做,但可確定的是,因為保羅的努力,才能將耶穌基督的故事與精神大量向外傳播。

隨著羅馬帝國滅亡,天主教會也參與了歐洲封建化的過程,成了眾多領主的一員。但在此過程中,教宗、教會藉由各種法學或神學辯論,大肆強調與耶穌基督的傳承關係,一直維持著暨世俗又神聖的獨特面貌,從未消融於世。不少教宗更扮演著態度強勢的宗教領袖,為天主教會的世俗王國打下穩固基礎。

經過較為強勢的中世紀後,天主教會從15世紀起面臨諸多嚴峻挑戰。首先必須面對強大的世俗王國,不久後還有日耳曼地區的宗教改革浪潮。為了回應挑戰,天主教會大量重用來自歐洲各地的知識份子與藝術家,運用古典文化的語彙及視覺主題,重複說出他們長久以來所堅信的世界觀與神學教義。1545年召開的特倫托會議(Council of Trent)則是規模更大的回應,會議中間接承認目前確實出現改革派人士指控的腐敗狀況,一一條列改革方法。但各種改革手段的最終目的,仍是為了重申傳統教義,並試圖撲滅各地新教勢力。

回顧天主教會的發展,本來就是充滿彈性的過程,宗教與科學之間也未必始終牴觸。圖為梵...
回顧天主教會的發展,本來就是充滿彈性的過程,宗教與科學之間也未必始終牴觸。圖為梵蒂岡的主教正圍在一起使用iPad。 圖/路透社

而天主教會與科學的關係,早在16世紀就已相當緊密。不可否認的是,教會一度嚴格禁絕「日心說」的散佈,不外乎是因為嚴重牴觸其世界觀。但除此之外,教會內部頗為熱情地擁抱種種科學發展,甚至用來當作向外擴散的工具,與耶穌會的關係即為如此。

教宗於16世紀中葉承認耶穌會後,一直視之為最重要的對外交涉媒介之一。耶穌會成員素來以涵養豐富而聞名於世,在科學研究上的造詣更是驚人,會士契爾學(Athanasius Kircher)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跨足多方研究範疇,包括天文學、地理學、光學、語言學等。這些會士將最新的科學成果,放置於天主教會的思維脈絡下,成了拉攏各地有力人士,並向外傳播宗教的利器。在遙遠的中國,不少上層階級就曾因此而開始接觸基督宗教。

驅魔作為耶穌所行使的眾多奇蹟之一,在一開始就是基督宗教最核心的信念。透過耶穌的傳授,他的信奉者得已共享這項能力,並以此表示真心抵抗惡魔騷擾的信念。驅魔儀式雖不如「七聖事」崇高,也確確實實地為教會內的重要聖禮。

否認「驅魔」,無異於否認耶穌基督的奇蹟,更推翻了教會的世界觀。在悠久的歷史中,無論教會遭遇何種挑戰而被迫做出改變,驅魔也和許多教會傳統一樣,小心翼翼地保留下來。甚至在新、舊教最劇烈衝突的時代,驅魔更曾是教會建立自我認同的重要指標,積極在歐洲各地實施,還漸漸形成「標準化作業流程」,奠定現代驅魔儀式的基礎。

位於義大利羅馬的宗座宗徒之后大學(Pontifical Regina Apost...
位於義大利羅馬的宗座宗徒之后大學(Pontifical Regina Apostolorum University),替神職人員開設正式的驅魔專業課程,圖為該課程使用的教材:《驅魔儀式與特殊情況祝禱》。 圖/路透社

圖為在羅馬宗座宗徒之后大學教授驅魔課程的Andrea Gemma主教。驅魔課程一...
圖為在羅馬宗座宗徒之后大學教授驅魔課程的Andrea Gemma主教。驅魔課程一般為期四個月,人數曾多達120餘人,傳授驅魔相關儀式與祝禱,以及判別、應對各種惡魔的策略。 圖/路透社

▎教會擁抱現代世界的積極態度

從教會長久的歷史來看,堅持傳統絕不代表拒絕改變。因為在可接受的範圍內改變做法,教會才能屢屢抵抗各種挑戰,不斷成長為當今規模最大的宗教組織之一。

身處於現代社會,天主教會更在1960年代的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中,直接面對各項現代化發展。例如正視各種新興大眾媒體的影響力,更接受了信仰自由、平等的當代價值觀。當時的許多宣言,直到今日仍是天主教會最基本的處世之道。

然而,多項宣言的背後,仍建立在以天主教會的世界觀上。尤其是當年會議的憲章《論教會在現代世界》,就明白指出絕對不可能退讓的底線:

大公會議除聲明人所有極其崇高的使命,並肯定人性內存在者某種來自天主的種籽外,進而替人類提供教會衷誠的合作,俾能獲致適合這使命的友愛精神。

教會毫無現世野心,其惟一目標是在聖神領導下,繼續基督的工作;而基督降世,則是為替真理作證;是為拯救人類,而不是為審判人類;是為服務人類,而不是為受人服務。

如今,如果我們能夠暫時拋開大眾媒體所呈現的驅魔形象,便不難看出教會之所以仍堅信其重要性,無關乎迷信、非科學。其所代表的只是教會長久以來的心態:既要與時俱進,也不可放棄最核心的傳統與世界觀。就像「國際驅魔協會」所代表的,即為全球化與驅魔儀式這兩項新、舊事物的結合。過度強調驅魔的神祕感,不僅容易忽略他們擁抱現代世界的積極態度,更會過度簡化天主教會的整體樣貌。

驅魔神父後繼無人的消息,固然代表的可能是惡魔的勢力在未來會更容易膨脹,但也意味著,教會要維持一項悠久傳統也遇到了不少困難。

教會長久以來的心態:要與時俱進,也不可放棄核心的傳統與世界觀。驅魔人才缺乏,也反...
教會長久以來的心態:要與時俱進,也不可放棄核心的傳統與世界觀。驅魔人才缺乏,也反映教會要維持一項悠久傳統遇到了不少困難。 圖/法新社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王健安

喜歡觀看圖像,找尋其中意涵。渴望總有一天能依據16世紀的地圖和導覽手冊,用雙腳遊歷羅馬城。著有《世界劇場:16-18世紀版畫中的羅馬城》、《用觀念讀懂世界歷史:上古至地理大發現》(合著)、《用觀念讀懂世界歷史:科學革命至當代世界》等書。

作者文章

圖為德國慕尼黑的州立文物博物館,收藏的奧古斯都巨型頭像。 圖/美聯社

羅馬帝國的王者群像:《十二凱薩》貫穿古今的權力形象圖

2023/11/13
拉斐爾直到1520年去世前,在羅馬執行了許多別具意義的工作委託,其中又以「調查羅...

《世界劇場的觀眾》文藝復興拉斐爾的未完任務:羅馬城古蹟調查

2023/07/24
電玩遊戲的長期玩家,有很大機率應該都聽說過冠以遊戲設計師席德‧梅爾(Sid Me...

文明的盡頭在下一個回合:席德梅爾的《文明帝國》回憶錄

2021/10/29
圖/路透社:教宗方濟各在2020年主持五旬節彌撒。

登入天堂的資格:教廷「真福品」凡人如何被封聖?

2021/05/19
在羅馬,最引起大旅遊者注目的,除了眾多教堂,就屬古典時代的古蹟,觀看的同時遙想曾...

《世界劇場》:來去羅馬住一晚,歐洲的「大旅遊」時代

2019/05/16
多元歷史觀點的重要性,就如同物種多樣性之於自然世界一樣,不在於取代、排擠他者,而...

越南,世界史的失語者:衝破西方觀點的思想吶喊

2018/08/08

最新文章

張保仔的傳奇深深鑲嵌在香港文化之中。左為《壹捌零壹》圖畫,右為清朝袁永綸所著《靖...

從香港航向偉大航道:傳奇海盜張保仔,《壹捌零壹》的海洋文化靈魂

2024/10/09
將近30年前的卡拉加斯埃爾多拉多大屠殺,至今仍然是巴西未能癒合的創傷,也是巴西種...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希臘悲劇結合巴西屠殺事件,遏止雨林濫伐暴力的呼求

2024/10/07
《標籤的重量》關注的即是其中一位被俄國釋放的政治犯——為人權抗爭的藝術家莎夏・斯...

《標籤的重量》:將超市標籤換成反戰文字,俄國藝術家莎夏的反抗

2024/10/03
巴勒斯坦女性在街頭製作炸豆泥餅與皮塔餅等小吃。 圖/法新社

料理即抵抗:巴勒斯坦餐盤裡的掙扎與力量

2024/10/03
2024年台灣國際女性影展選映烏克蘭導演斯維蘭娜・利欽斯卡(Svitlana L...

烏克蘭《烽火下的愛與隔閡》:烏東導演致陌生國與家的一封信

2024/10/02
韓國女團NewJeans的5名團員9月11日無預警直播,在公司經營權之爭當中力挺...

少女偶像之逆襲:NewJeans直播事件,KPOP藝人反抗的時代意義

2024/09/30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