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日本的「新卒就活」:追尋職場緣份的新鮮人們

2016/09/14 蔡曉林

比起畢業生,從旁歡送的學弟妹們,此刻心情卻更是複雜。 圖/歐新社
比起畢業生,從旁歡送的學弟妹們,此刻心情卻更是複雜。 圖/歐新社

日本,每年的四月,是不少學生揮別學生時代、邁向人生下一個階段的季節。但比起畢業生,從旁歡送的學弟妹們,此刻心情卻更是複雜。因為對這些在校生來說,最後一個學年的到來,也代表一年一度的「新卒就活」——即社會新鮮人就職活動馬拉松——就要如火如荼地開跑了。

剛出社會的新鮮人,總想找份體面的工作讓自己「贏在起跑點」;但在日本,你必需在「起跑前」就作好必勝的準備。不同於大多數國家,日本的應屆畢業生並不是在離校的前幾個月「才」開始找工作,而是在畢業的前一年即開始。而在這漫長的求職過程中,「就活」也常被比喻為「婚活」,是一場尋找「緣份」之旅。

如同大學聯考,就活對於年輕人也是生命中的非常關鍵,能不能在大學畢業後進入一個體面的公司工作,將判定這個學生的人生是否「成功」。即使當今的日本已經不再屬於財閥的時代,新創的企業也為數眾多,以2016年「就職四季報」的調查來看,多數學生仍然夢想能進入有名的大公司,擁有一份穩定的生活。

雖然各個網站與媒體調查的結果有些微的差距,但大體來看,大部分的學生仍然嚮往進入高知名度的企業:一方面,大公司的員工福利通常較為優渥;但一方面,從在求職新人中擁有高人氣的食品、日用品等製造業以及服務業來看,有一說也認為這是由於日本大學生對於業界的瞭解並不多,因此傾向從日常生活中找尋知名度高的公司進行求職。

在就職生們的心目中,能進到不同等級的公司,意味著自己將來在社會上的地位。因此就活的競爭度與重要性,也成為自己作為學生的「最後一戰」。

到不同等級的公司,意味著自己將來在社會上的地位。因此就活的競爭度與重要性,也成為...
到不同等級的公司,意味著自己將來在社會上的地位。因此就活的競爭度與重要性,也成為自己作為學生的「最後一戰」。 圖/路透社

▌「就活」的歷史

相較於許多亞洲國家,日本新鮮人就職制度的繁瑣可謂「奇觀」。

這般複雜的「就職活動」,遠可追溯至明治時期。從1870年開始,三菱集團首開先河定期錄用優秀的大學畢業生,此一制度之後也在昭和初期的1920年代,被其他跟進的企業廣泛採用。當時的名導演小津安二郎,其作品《我畢業了,但……》(大学は出たけれど)就曾描述畢業生找工作的悲慘窘況,頗受共鳴的片名也因此成為了當時的流行語。

二戰期間,就職活動一度中斷,直到戰後日本景氣逐漸復甦,大學生求職也越來越競爭。新卒採用也開始有早期開始的特徵。然而此時企業與學校卻出現了矛盾,因為學生應徵與拿到工作機會的時間,往往比真正開始上工的日期早了許多,企業方面希望能早點確保新進員工,但學校方面卻認為提早找工作時間會影響學生學業,最終,產學雙方在日本文部省的參與協調下,便於1952年制定了所謂的「就職協定」將求職系統制度化。

不過到了1968年學運興起的年代,學生與大學之間的不信任感高漲,過去國立大學或者名門私校的學校推薦管道逐漸失靈,學生們開始自行應徵各個企業,「就職情報」產業也才因此興起。

其後,日本景氣突然大大好轉,於是高學歷的人紛紛能進入「花長風月」——意為生產力高的產業、能夠長期休假、社風良好,以及月薪高的公司。只是好的情況沒有持續多久,高飛的景氣原來只是「泡沫經濟」的幻影,日本經濟的泡泡破滅,求職市場也進入了「就職冰河期」,求得一份穩定的工作頓時變成非常艱辛的任務。

面對這樣的狀況,企業採取了「嚴選採用」的方式,開始重視履歷的撰寫、面試,以及學生們的自我推銷。時至1997年「就職協定」的廢止,就職活動也開始變得自由化,各個企業也得以開發自己獨特的招募方式,招募成員也逐漸變得多元。

《我畢業了,但……》,小津安二郎導演,1929年上映

就職冰河期的狀況持續至今,並成為現代廣告反映的社會現象

  

▌新卒就活:全民運動

就職活動繁雜又耗時,為了協助新鮮人,日本也發展出一套完整的商業系統,讓就活季節更像是場「全民運動」。每年出版社都會出版新的一套就活指南,從如何寫履歷表、準備能力筆試、應對各種面試答題的教學,至各個業界的詳細解說,都在書店琳瑯滿目地向新一年的就活生招手。各個學校也都有「就職課」來協助學生們求職,甚至有補習班專門協助學生進行就職活動,以拿到理想公司的內定。

甚至,就職活動不僅僅只是「求職」,更是一個「自我探索」的過程。要就職的學生除了需要進行「企業與業界研究」,仔細研究理想的企業之工作內容與業界目標,還需要進行一個叫做「自己分析」的步驟。日本企業偏好年輕、無社會經驗,如「白紙」般的人才。人事人員在審閱履歷表,替學生們面試時,注重的並不只是該學生是否對該業界所需具備的「技能」多寡或者能上工的「即戰力」,而是考量該學生的性格是否合適於能在該公司長久發展。也因此,「自己分析」包括制式的性格測驗,還要解析自己的專長、長處以及各種社團或志工經驗,能怎麼將自己包裝得符合這間公司所需要的人才。

「內在」的準備面向之外,「外在」的準備也不遑多讓。就職活動有一套規定的「制服」:男性穿西裝打領帶,女性則是穿白襯衫搭配黑色西裝外套與窄裙或褲裝。不只是面試,就連參加說明會、就業博覽會等的場合,也一律要穿著正式的服裝。嚴格的服裝要求,一方面來自於日本社會對於一致性的追求,一來也能達到公平性的目的。

每當就職活動開始的季節,便能夠在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看見穿著「就活裝」的學生們,汗涔涔地在豔陽下奔波。即使不少新創的企業,會特別歡迎學生參與面試或者說明會時穿著便服,並不需要穿著制式的西裝,但多數情況學生們仍然「保險起見」穿著正裝。在一片漆黑的人山人海當中,學生們只能努力地在一片相似的人群當中執行自己的任務——展現自己的獨特性與努力,以求一張通往社會這道大門的門票。

就職活動有一套規定的「制服」:男性穿西裝打領帶,女性則是穿白襯衫搭配黑色西裝外套...
就職活動有一套規定的「制服」:男性穿西裝打領帶,女性則是穿白襯衫搭配黑色西裝外套與窄裙或褲裝。 圖/美聯社

受終身雇用文化的影響,日本企業在徵求新鮮人時,幾乎是在打量眼前這一個人是否值得公司投資十幾、二十年的薪水,因此就職活動的過程相當漫長,像是一場闖關遊戲,為的就是資方與勞方彼此能夠做出一個審慎的媒合。

與其他國家的「隨缺隨補」不定期釋出職缺的企業習慣相比,日本企業每年都會在固定的時間舉辦就職活動,釋出的名額也幾乎都是「一刮採用」——亦即錄取的學生在投履歷、面試過程中,並不會知道自己被錄取後,最終會被公司安排到哪一個部屬或者職種,而是統一面試該公司所謂「綜合職」職缺,拿到「內定」(即合格)並且進入公司的研修期之後,才會得知自己具體的工作內容與職種。

首先,每年三月前後,各個企業會在網路上先放上求人資訊,有興趣的學生即可上網登記自己的資料以與該企業保持聯繫,再來在該企業的說明會或者一定期限內提出所謂的履歷表或者報名表。同時,各個單位也會舉辦大型的就職博覽會或公司自身的說明會,以供新鮮人參考並瞭解業界。另一種瞭解就活資訊的方式則是聯繫學長姐(OBOG訪問),透過自己的社團與學校人脈、學校就職課或者公司釋出的名冊等方式,聆聽已經在職的學長姐們的經驗以及該公司的最新動向,求得在書面審查或者面試時能夠得到更即時的資訊與技巧。

在一片漆黑的人山人海當中,學生們只能努力地在一片相似的人群當中執行自己的任務——...
在一片漆黑的人山人海當中,學生們只能努力地在一片相似的人群當中執行自己的任務——展現自己的獨特性與努力,以求一張通往社會這道大門的門票。 圖/路透社

▌履歷表:生存遊戲的成績單

步入網路時代,要應徵一份工作時,經常是投出電子版的履歷表,版本與排版可能各自花樣豐富以給公司留下深刻的印象,不過即使在當今的日本,不少企業的電子履歷卻仍正正方方的履歷表為「正式規格」。

履歷表的通常內容除了聯絡資訊、小學到目前的學歷之外,還有些「定番」,例如:「資格、證照」與「興趣、特技」、「課外活動、打工」、「推銷自己(自己PR)」以及「應徵動機」...等等。此外,不少企業會也會透過履歷表測試應徵者的專業知識與發展潛力,像是問應徵者該如何推銷一個產品?或者想像這個業界未來五至十年可能的走向。

寫完履歷之後,有些企業會還要求學生於正式的說明會上提交,並進行所謂「書類選考」的履歷審查。不過許多從事人資工作者的人表示,由於應徵人數眾多,一份履歷平均只花30秒審查——這個時候,學歷便會發生關鍵性的作用。

曾有學者做過調查,光是在就職網站上以不同等級的學校登入資料,前段私立學校所收到的企業資料顯著地超越了後段學校,有些後段學校的學生甚至在報名說明會時就會殘忍地被告知「已經沒有名額了」。

種種跡象顯示,不少企業只打算在目標學校畢業的學生內進行篩選。這類「學歷過濾」(学歴フィルター)也意味著,就活這場遊戲中,每個人手上的籌碼也經常取決於上一個階段——大學入學考試——所拾得的成果。

「學歷過濾」就像一堵求職的高牆,在就活這場遊戲中,每個人手上的籌碼也經常取決於大...
「學歷過濾」就像一堵求職的高牆,在就活這場遊戲中,每個人手上的籌碼也經常取決於大學階段所拾得的成果。 圖/路透社

▌Recruit大作戰:履歷之外,基本能力測試

不論公司規模大小,幾乎逃離不了基本能力的考試,內容涵蓋範圍依各個企業不同,最基本的考試通稱為「SPI」,由日本最大的人力公司之一「Recruit」(リクルート)所設計,基本內容包括算數、語文能力與性格測驗。但除了SPI制式型的考試之外,有些業界也會有自己的考試,比方說:新聞媒體、出版或者旅遊業更傾向測試學生們的作文能力與「一般常識」,包括世界史、國內外地理、時事政治、英文...等基本測驗。

若是應徵者通過了初期階段考驗,接下來的階段才是折磨的開始。就職活動的長年發展,也衍生出更多新穎的選考方式。在得到面試機會之前,通常還會有一個「團體討論」的階段,先是將應徵的學生分組進行一個任務或者主題,揣摩他們以後在工作上的模樣與想法,並由考官在一旁觀察各個學生的反應。也有些公司採取「團體合作」的選考方式,讓考生們彼此團隊合作進行一個任務,例如有廣告公司要求學生們玩一個互相合作的拼圖遊戲,只能透過語言溝通來合力拼湊出完整的拼圖,以測試學生們將來職場上會使用到的溝通能力。

進到了面試的階段,通常都需要兩次以上,形式也包括團體面試、個人面試,有些特別競爭的企業與業界,面試次數甚至高達八次至十次左右。

若是應徵者通過了初期階段考驗,接下來的階段才是折磨的開始。 圖/路透社
若是應徵者通過了初期階段考驗,接下來的階段才是折磨的開始。 圖/路透社

▌告訴面試官:人生到目前為止,最努力過的事情是什麼呢?

在就職活動當中,一般經常會請學生說明「應徵該公司的動機」、「進入了公司想要做什麼樣的事業或業務」,從該學生的回答中評斷這位考生適不適合這間公司,以及這位學生對於這間公司與所屬的業界所做的功課是否足夠。

不過,比起學生們的專業知識,企業更注重這個學生的人格、興趣,以預想他們將來在職場的潛在表現,比方說「學生時代,你或者到目前為止最努力過的事情是什麼呢?」或者,「你目前為止怎麼樣克服遭遇到個失敗?」

即使這些固定的面試問題可以被預期,也能夠事先準備,經常在實際面試的場合,還是會有各種出其不意的問題,以求考生的臨場反應與態度。這種類型的面試,連同面試官刻意表現態度漠不關心、挑釁,甚至謾罵,被稱為「壓迫面試」(圧迫面接)。

面試隨著次數越多,也代表與該公司越高層的主管有所接觸,經常到了「最終面試」,將會由該公司的社長或者董事進行。然而每一個階段都還是有落選的可能,要過關斬將拿到了所謂的「內定」(即合格),才算是拿到了成為社會新鮮人的門票。

不過現實終究是殘酷的,儘管比誰都努力,但也不是每一個社會新鮮人都能順利拿到這張通往社會的門票。就算順利拿到內定資格,多數人在學校也還剩下約莫半年的最後時光——若是不幸無法畢業,辛苦得到的內定便化為泡影。但只要走過這關,這批找到工作的學生,就會在隔年的四月一日參加「入社式」,正式踏入職場、以新公司為依歸挑戰全新的人生。

只要走過就活這關,找到工作的學生,就能正式踏入職場,進入旁人稱羨的新人生。 圖/...
只要走過就活這關,找到工作的學生,就能正式踏入職場,進入旁人稱羨的新人生。 圖/路透社

▌沒被錄取,那麼之後的人生...

各個學生在就職活動當中,往往會收到「祈福信」(お祈りメール),內容大意如下:

我們非常抱歉做了艱難的決定無法讓您進入下一個階段,也祝福你接下來的就職能夠順利。

在滿滿的敬語中,流露的是對於學生們更多的絕望以及不被肯定的證明。歷年也依該年度景氣而異,往往有將近十分之一的學生不幸「貢龜」。由於沒有在新卒就活中得到工作機會,意味著幾乎無法找到下一份工作。這樣的「就職浪人」,也因沒有正式的工作經驗而無法透過轉職活動找到工作。為了避免這樣的狀況,應屆沒有順利找到工作的學生,不少人會選擇技術性地「延畢」,以求第二年至少還能重來一次以「新卒」的身份找工作,也有人會趕緊報名碩士班,以再求兩年的時間準備就職活動。

收到「祈福信」的求職者雖然很難開心起來,卻也得強打精神,面對下一段人生的安排。 ...
收到「祈福信」的求職者雖然很難開心起來,卻也得強打精神,面對下一段人生的安排。 圖/路透社

也有一些就職不順的學生選擇了另一條路,意即所謂的「非正規雇用」,包括當打工族,又或者勞請派遣公司、替自己找尋擔任「契約社員」的機會。

顧名思義,契約社員即是有合約年限的簽約,也並不保證年限到了仍有機會續約。而依各公司狀況不同,有些契約社員的薪資與補助待遇會比正社員來得低,公司也並不將契約社員視為「一家人」,但相對而言契約型的員工責任與工時比較彈性,也沒有義務要對公司展現忠誠。作為派遣員工,不論是就安定性,還是薪水,以及社會地位而言,不但有首先被裁員、不受工會保障的風險,也幾乎沒有升職的可能。

曾經,這類「正社員」以外的勞雇形式並不被社會大眾認可,認為這些族群是能力比不過正規的上班族,才會「淪落」至此。至今雖然對於非正規雇用員工的刻板印象仍然一定程度存在,做契約社員、打工族也成為許多女性面對婚姻、生育時的折衷方案,中高年齡層在非正規雇用的比例也高過四至六成,但是在青壯年齡層間「非自願非正規雇用」的人仍然佔多數,不少人仍然仰望著能成為「正社員」的一日,成為真正有體面的上班族。

對於每年面臨就職活動的年輕人來說,他們準備面對的挑戰即是決定自己日後的人生。只是,如同遊戲中總是有輸有贏,幾家歡樂幾家愁。這場遊戲表面上是在探索自我,實際上卻是資本主義中的廝殺之戰。甚至,這一場遊戲結束過後,他們所要面對的,更是長遠將來的馬拉松之戰。

(後續:職場緣份之後,就是現實殘酷的工作煉獄...《日本上班族的「職人精神」:新舊衝撞,職場人生》)

就活遊戲結束過後,他們所要面對的,更是長遠將來的馬拉松之戰。 圖/路透社
就活遊戲結束過後,他們所要面對的,更是長遠將來的馬拉松之戰。 圖/路透社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黃哲翰/爆米花當薪水:德國基本工資改革與倦怠的體制

蔡亦竹/鍋之亂:俗又大碗,淋著勞工血汗的牛丼定食

蔡曉林

台中人,在臺灣大學主修西洋文學與社會學之後,東京大學學際情報學府碩士班畢,現為美國布朗大學歷史系博士候選人。關心的主題是吃喝玩樂以及跨時代檢視東亞地區中各種媒介如何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著有《微物誌──現代日本的15則物語》一書。

作者文章

日本JR九州與《鬼滅之刃》聯名企劃的實體版「無限列車」。「火車」作為故事劇情中的...

鬼滅「大正鄉愁」歷史美夢:日本過度浪漫的黑暗史觀?

2021/01/21
日本移民與日裔美國人被迫離開自己的家園、放棄財產,而且這當中有將近三分之二的人是...

掙扎的「兩個祖國」:日裔美國人拘留營的黑歷史

2019/02/12
外交官杉原千畝有「日本辛德勒」之稱,曾發出「生命的簽證」拯救逾6,000名猶太難...

日本辛德勒:外交官杉原千畝,日本二戰形象的救星?

2018/07/02
特別是在2020奧運過後,東京的天價投入是否真能成正比回收?意圖更上一層樓的日本...

日本「新.觀光立國」,襲來的遊客商機或泡沫化危機?

2017/08/11
大阪的「鶴橋」。乍看之下,這裡與一般日本街景大同小異,不過繼續走下去,眼前突然出...

在日韓國人:燒肉、名字與「異鄉」的微物誌

2017/02/08
帥氣的西裝、晚歸的父親、被上司斥責的下屬、不被看中的女性...等等角色形象,型塑...

日本上班族的「職人精神」:新舊衝撞,職場人生

2016/09/23

最新文章

左為《二戰:帝國黃昏與扭轉人類命運的戰爭》,右為李察.奧弗里教授。
 圖/衛城...

專訪歷史學家李察.奧弗里(上):窮盡一生的二戰史研究

2024/09/16
歷史不會重演,但總是驚人地相似,透露出危險正在迫近。左為1945年原爆之後的廣島...

專訪歷史學家李察.奧弗里(下):歷史會不會重演?戰爭的人間啟示

2024/09/16
3D建模復元的渾元龍模型,可能會用如蝙蝠般的薄翼飛行。 圖/路透社

親像飛龍飛上天:一窺恐龍「學飛」策略的《地球生命簡史》

2024/09/13
民族日的巴塞隆納街頭,上街遊行者揮舞著加泰隆尼亞旗。 圖/歐新社

加泰隆尼亞民族日:獨派的堅持,與巴薩足球俱樂部的發聲

2024/09/12
當前關於古典音樂歷史的主流論述可說是完全圍繞著男性為核心的歷史觀,女性作曲家在音...

女性缺席的音樂世界?古典樂界的性別意識形態與平權未竟之路

2024/09/12
女角人設的「滿足男性凝視」與「作為主體的立體深度」,兩者有時衝突互斥、有時又能並...

解脫吧!遊戲「政治正確」的概念史,女性主義如何對話?ft.喬瑟芬

2024/09/10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