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立領、軍裝、水手服:一統日本的制服物語

2016/06/29 蔡亦竹

早稻田大學應援團。 圖/維基共享
早稻田大學應援團。 圖/維基共享

我知道大家一開始一定都誤解這是18禁的文章了。

的確在許多方面上,制服都已經成了日本的視覺代表之一。而各種制服控文化更是在日本發展到極盛——不管是形而上的美學探討或是形而下的AVBL。而日前「廢制服」似乎在台灣引起了一陣不小的風浪,贊成者說制服是專制威權的象徵,反對者則說這樣沒有學生該有的樣子,或是有安全因素的考量。雖然只要仔細看過教育部提出的方案就知道「廢制服」真的是個假議題,不過還是先讓我們跳脫這些爭論,來看看制服大國日本的「制服浪漫」。

雖然日本真正的制服文化是從文明開化的明治時代開始,但是制服文化的底蘊在江戶時代就已成形。江戶時代是個階級社會時代,對於各種身分的食衣住行都有嚴格的規定,以確保士族階級的特權及榮譽感。基於政權穩定和軍事安全的考量,德川幕府在「行」的部分限制極為嚴厲,所以雖然日本在戰國時代已經有一定的遠洋航海能力,而陸上戰馬運用更是早就習以為常,到了江戶時代卻反而得使用超級難坐的「駕籠」(一種密閉式的小轎),而海路則限定使用沒有甲板導致極易遇難的「樽迴船」。

另一方面為了盯住各地諸候和削弱其經濟實力,幕府採取了各地藩主得定期駐點在江戶的「參勤交代」政策;這些政策讓國內道路交通得以整備,也因為人的交流而成就了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這種現象也造就了町人階級(主要為商人)的經濟力大增,所以就算在「食」的方面幕府也有嚴格規定,還時常發出「儉約命」處罰奢侈的美食風氣,不過對於有錢在身的百姓來說一直成效不大。

但是在有形的「住」和「衣」方面,幕府的階級岐視(?)卻一直沒有被打破。

在階級觀念盛行的江戶時代,幕府為了盯住各地諸候而採取了藩主定期駐點的「參勤交代」...
在階級觀念盛行的江戶時代,幕府為了盯住各地諸候而採取了藩主定期駐點的「參勤交代」。圖為〈 旧諸侯上野初御仏参之〉(1889)。 圖/豊原周延(1838-1912)

在住居方面幕府設有極為嚴厲的限制,比方說不論再有錢,如果不到一定的身分,家裡就不能有玄關和外庭屋門(棟門)。衣著上面的限制更是明顯,比方說坂本龍馬所在的土佐藩雖然同樣是士族,但是龍馬所處的「鄉士」階級在下雨也只能穿著草鞋,而不是較不會弄髒腳的木屐。

此外衣服的質料也有諸多規定和限制。這種用衣服顏色和質料來區別身分高低的制度,其實遠在一千多年前的「冠位十二階」法令時期,就已經開始出現了,但這類規定對一般的平民的區分,在江戶時代卻發展得更為徹底。一般平民只能穿著木綿和麻織成的衣料,甚至連複雜的圖案和特定顏色也被禁止使用。所以就在這種背景下,町人們就算想要表現一下自己,也得在種種的限制下發揮創意,也才會有所謂「紙子羽織」這種特殊的服裝出現(用和紙作的半外套,有些人會用歡場女子寫給自己的書信作成來表示行情)。

也就在這種文化的薰陶下,奠定了日本對各個族群和職業有自己固定服飾的既定想像。就算到了今天,還是常會聽到戰前世代的阿桑們嘆息現在日本「和尚不像和尚、木工不像木工」,因為大家都是穿著西裝坐車出門行動,到了職場才換上自己職業的衣服;對這些老世代來說,到了喪主家才換上法衣的和尚跟到了工地才換上工作服的木工,根本就和一般人沒有區別而失去了職業專有的特性和榮譽感。不過如果換個角度來想,在日本搭車時清一色的上班族深色西裝打扮,未嘗不是另一種的社會化制服概念?而從我們的角度來看,日本木工、鷹架職人至今仍然穿著極具特色的寬褲工作服和「地下足袋」,也證明了這種制服文化仍然健在於日本社會。

清一色的上班族深色西裝打扮,未嘗不是另一種的社會化制服概念?圖為日本畢業生的「合...
清一色的上班族深色西裝打扮,未嘗不是另一種的社會化制服概念?圖為日本畢業生的「合同就職出陣式」。 圖/路透社

帝國主義的時代,「富國強兵」就是絕對的正義,許多學校採用海軍隱藏前鈕扣、冬天深藍...
帝國主義的時代,「富國強兵」就是絕對的正義,許多學校採用海軍隱藏前鈕扣、冬天深藍而夏天白色的設計。圖為右田年英的繪製的〈海軍中佐広瀬武夫君〉 圖/東京都立図書館

簡單來說,日本延續近三百年的身分制度和職人文化造成了日本較能接受「統一服裝」的基礎。雖然日本從江戶時代末期就開始進行西化勵精圖治,在衣著上倒是令人意外地維持了許久的傳統和風樣式。荷蘭軍官在為幕府從事海軍訓練時,就驚異地發現日本武士們竟然穿著寬大的傳統服裝在進行操練,中午時就直接拿出火爐在甲板上作起飯了。一直到打贏日本海海戰的傳奇參謀秋山真之進入海軍兵學校的年代,有許多學生都還是「第一次接觸到洋服」,在換裝時連鈕扣都不知道怎麼扣。而這已經是明治19年的事了。

那麼,那個時代的學生們到底是什麼樣的穿著?其實秋山真之本人在進入海軍兵學校的兩年前,曾考進東大預備門(當時東大的先修機構),當時包括夏目漱石、正岡子規等秋山真之的同學們,大家穿的都是上半身襯衫或和裝,再搭配下半身寬袴的「書生裝扮」。一直要到秋山轉向投身軍旅的明治19年,東京大學才訂定了今天我們所熟悉的立領黑色、單排五鈕扣的學生服,作為制服。

在那個帝國主義的時代,「富國強兵」就是絕對的正義,於是理所當然地東大制服就以當時陸軍制服作為設計藍本;而在此七年前就訂定洋風新制服的學習院大學,更是完全沿襲海軍制服風格,也同樣採用隱藏前鈕扣、冬天深藍而夏天白色的設計。

制服的兩個先驅,一個陸軍一個海軍;一個是全國精英聚集之地,一個則是皇親國戚之後就學場所。

不走海軍路線的學生制服,就參考陸軍制服。 圖/維基共享
不走海軍路線的學生制服,就參考陸軍制服。 圖/維基共享

明治時代的社會,男尊女卑意識依然強烈,「女學生」代表高知識水準但相當稀少,明治35年時全國的女學生人數也只有區區兩萬人而已。一開始女學生們仍然穿著江戶時代的「着流し」(ONE PIECE式的和裝),但是因為這種服裝坐在椅子上容易走光,所以就換成了和風袴裝。之後幾經演變,就形成了所謂的「ハイカラ」(haikara)服裝,這種類似櫻花大戰女主角(這個會不會已經沒人知道了?!)的和洋折衷風格,就是現在女大學生在拍畢業紀念照時所穿的服裝「卒業袴」原型。

明治末期時,洋風女子制服終於傳入日本,但卻因當時民風保守而未能普及。一直等到大正9年,平安女學院才正式採用洋式女子制服;隔年,福岡女學院正式導入了在歐美流行已久的水手服式制服。如果從次文化的角度來看,大正10年才真的值得大加紀念(笑)。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就可以理解日本制服的起源,其實涵有濃厚的菁英色彩。當時能夠穿著制服上學的,不是極少數受教育的女性,就是全國菁英中的菁英跟華族皇家子弟。也因此後來高校普及之後,這種風潮延續而產生了所謂「バンカラ」,也就是「弊衣破帽」風格。這種風格的特徵就是衣服和學生帽越破越好,然後踩著高木屐,最好頭髮蓬亂更是完美。「弊衣破帽」主張的是學生要有自己的個性,或是男子漢最重要的是頭腦跟內在,因勤於學業,所以沒空注重外表...。

舊制高中在全日本共成立了39所,台北高等學校則是成立於1922年,其中兩成為台灣子弟。所以在數十年前,也曾經有我們的前輩意氣風發地踩著木屐,意氣風發地闊步在台北街頭,和學友們討論著將來和理想。

明治時代的女學生們,一開始仍然穿著江戶時代的「着流し」。圖為1916年秋田縣能代...
明治時代的女學生們,一開始仍然穿著江戶時代的「着流し」。圖為1916年秋田縣能代港町立能代實科高等女学校。 圖/維基共享

高校普及之後,產生了「弊衣破帽」風格。這種風格的特徵就是衣服和學生帽越破越好,然...
高校普及之後,產生了「弊衣破帽」風格。這種風格的特徵就是衣服和學生帽越破越好,然後踩著高木屐,最好頭髮蓬亂更是完美。 圖/維基共享

這種特意將新制服弄舊弄破以顯示自己性格和不重外表的勉學精神表現,後來則是輾轉地被不良學生所沿襲,而從知識菁英變成了太保學生的象徵。我們所熟悉的幾部漫畫跟電影,如「魁!男塾」跟「CROWS ZERO」裡各種高校太保的變形學生服,或是「スケバン刑事」裡拿著溜溜球的加長版太妹水手服,其實都是承襲了這種熱愛制服,但是又想表現自我的特殊文化產物。

這類變形制服文化已逐漸式微,但其實也歷史悠久。早在戰前昭和初期日本把軍服從舊式的立領式換成開領式時,就有軍人們基於個人喜好,或是為了強調自己是老鳥而繼續穿著立領式制服。同樣在軍國主義全盛期,氣焰囂張的少壯派曾因軍中盛行「下剋上」,而發展出所謂的青年將校文化,他們為了強調與凸顯自我存在,自己訂作了在細節上與公發制服有所不同的制服。

總而言之,日本的學生制服起源於戰前的菁英階級,而對於特定身分穿著固定服裝的文化慣性,更是江戶社會一項重要的元素。正因這種文化慣性,所以日本在進入民主時代後,還有許多學校採用戰前代表知識階級和上流階級象徵的立領深色「学ラン」,來作為統一制服。

所以,不管是台灣或日本,制服其實都不僅僅是「讓學生像學生」或是維護學生安全的工具。在制服的背後其實都隱藏著這個民族的歷史記憶和意識形態,甚至是威權記號。我們除了羨慕日本制服好看之外,或許也可以從制服了解更多日本的共同意識和文化,也希望台灣今後在討論制服的時候,可以去省思制服過去代表的圖騰意義、個人與群體間的倫理關係,而不是只是討論哪間學校的女生制服比較養眼。

雖然我個人並不討厭這樣(笑)。

女大學生在拍畢業紀念照時喜歡穿著和洋折衷的「卒業袴」。 圖/路透社
女大學生在拍畢業紀念照時喜歡穿著和洋折衷的「卒業袴」。 圖/路透社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不服來辯/相對論:台灣高中職應廢除學生制服強制規定

劉揚銘/廢除服儀規定,才是制服文化的開始?

蔡亦竹

日本筑波大學歷史人類學博士,實踐大學應用日文系助理教授。經營YouTube頻道「蔡桑」

作者文章

圖為山中修行的修驗道。因為生命和死亡共存的神聖兼恐怖,讓山林自然成為了神明和死靈...

日本宗教文化論:獨有的「無宗教」特性與「神佛習合」

2024/02/02
日本傳奇摔角手——「燃燒的鬥魂」安東尼奥豬木——10月1日不敵病魔過世。巨星的殞...

鬥魂燃盡之日:紀念安東尼奧豬木...愚蠢而帥氣的昭和男子

2022/10/03
貴婦人白洲正子,興趣是環遊日本,到各地山海部落探尋民俗事象,白洲正子有著獨到的觀...

白洲正子《尋隱日本》:雅俗同源的民俗文化之眼

2022/09/16
安倍主要的政治主張,就包括了讓自衛隊正式合憲的憲法改正。因為就右派的思維來說,維...

花田與武士魂:安倍晉三死後...日本「和平癡呆」困局?

2022/07/12
工藤會是日本北九州規模最大的暴力團組織,主要以福岡縣、山口縣以及長崎縣為勢力範圍...

日本極道黑吃黑:工藤會「修羅九州」的血腥對抗史

2022/03/21
師匠深見被時代淘汰,而後北野武搭著時代的風潮起飛。現在北野武有時也會被稱為「老害...

師匠的搞笑背影:北野武《淺草小子》的江戶男兒武勇傳

2022/02/08

最新文章

圖為2024年世越號船難事件10週年的紀念大會。世越號船難,南韓政府當局的救援怠...

世越號船難後的國家暴力:軍情人員非法監控罹難者家屬

2024/04/19
檀園高中教室內,一個座位上,擺放著世越號船難生還者,拿著自己同學遺照,所一起拍攝...

我們還記得:南韓世越號船難10週年,悲劇真相至今未明

2024/04/18
一名年輕人在衙門院子裡遭到刑求的照片,可能是在中國北方,時間在1900年之後不久...

旁觀他人之酷刑:清末歐洲攝影師紀錄的身體刑,與西方的中國想像

2024/04/18
圖/Return to Nature Funeral Home IG、美聯社

疫情下的火葬詐欺:棄置190具遺體、偽造骨灰,美國殯葬夫妻檔被控重罪

2024/04/17
德雷德.史考特(Dred Scott)於1857年遭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判決認定「黑...

加害者後裔如何面對先祖之罪?美國「史考特案」雙方家族的創傷與療癒追尋

2024/04/15
圖為海山樓一景。海山樓為香港著名景點,這幢彷彿由積木砌成的大廈呈現香港緊密而狹窄...

香港新移民在《但願人長久》的追尋:哪裡得到理解,哪裡就是家

2024/04/12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