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得兔傳奇:英國湖區的守護者童話
今年是英國《比得兔童話》的作者碧翠絲.波特(Beatrix Potter,1866-1943)一百五十週年冥誕,英國名勝古蹟保護組織「國家信託」(National Trust)也將舉辦一連串「謝謝波特」的活動,來紀念這位著名的童書作家與「環境守護者」。
以童話繪本聞名於世的波特,終其一生投入最多心力與資金的,其實是對自然生態環境與動物的保護。她過世後捐出十四座農場,以及多達四千英畝的土地給國家信託,遺願是要盡力維護大自然景觀與保護湖區(Lake District)特有的羊群(Herdwick)。她的捐獻使得湖區同時與峰區(Peak District)得以在1951年正式被設立為國家公園——這也是英國成立國家公園的開端。
波特小姐生前個性果斷、行動力強,即使已經過世逾七十年,她所致力保護的自然景觀,仍然得以持續 ,而這種公共資產的觀念,更是影響後世甚遠。
出身於維多利亞時代中上階級家庭的波特,1866年誕生於倫敦肯辛頓區,其父職業雖是辯護律師,但熱愛藝術與攝影。在一次家庭旅行到蘇格蘭期間,她得知前家教老師的五歲兒子生病,為了讓這個小男孩快樂些,波特開始手繪寵物兔子說故事,寄給小男孩看——這也就是比得兔最早的原型。
熱愛小動物的波特,其繪筆下的動物,許多是以自己的寵物當模特兒。而波特童年的許多手繪本,現在都珍藏在倫敦的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裡。
不過調皮搗蛋的比得兔雖深受讀者喜愛,但當初出版的過程卻是一波三折。《比得兔童話》最早於1901年出版,是波特自費印刷,第一次印了兩百五十本,很快地就被親戚與朋友搶購一空。但即便受到讀者好評,波特卻未能順利找到出版社出版,直到再被六家出版社拒絕後,才終於獲得童書出版社「Frederic Warne & Co」的賞識,並在1902年正式發行這本關於小兔子們的童話故事。
《比得兔童話》在1902年發行後,第一刷八千本還未來得及上架就被訂購一空,同一年內更印了六刷,賣出了兩萬八千本;一年之後,總印刷量更是突破了五萬六千本。而波特雖身為童書繪本作家,做起生意,算盤卻也打得很是精明。也許是家學淵源影響,為了保障自己的權利,她也是全世界第一個將繪像申請專利的作者。1903年她製作了比得兔娃娃,以及相關產品販售,而後隨著其繪本故事的暢銷,波特陸續也寫了三十本童書,並獲得了豐厚的財富報酬——不過,在致富之後,波特並沒有將鉅額財富用於私人享受,反而更是致力於「公共利益」的保護行動。
1905年波特不顧父母的反對,與出版商諾門.華恩(Norman Warne)訂婚,但不幸地是,兩人還未完婚,未婚夫就因白血病而在一個月後病逝。傷心的波特,於是把焦點轉移到湖區的鄉間自然美景裡。
經濟獨立的波特開始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自立生活,她搬到湖區去,大膽地於1905年買了一塊佔地三十四英畝的十七世紀農場——「丘頂」(Hill Top)——作為避暑與寫作之用。另一個也非常受歡迎的童話故事《母鴨潔瑪》(The Tale of Jemima Puddle-Duck),就是波特在其丘頂小屋所創作的母鴨,其受歡迎的程度更是不亞於比得兔。
波特一直對科學與動植物深感興趣,她曾發表一篇非常有創見、關於菌類植物的文章,但卻受限於當時文化對女性身分的限制,而無法加入倫敦生物學會(The Linnean Society of London)。也因為如此,在學界無法發揮的波特才移情於湖區的自然景觀,並成為環境保護的先驅。
波特因為版稅收入豐厚,累積大量財富,使她成為湖區一帶最有錢的人,但她卻選擇成為農場主人與牧羊人,成為環境保護運動者。國家信託組織發起人之一的勞恩斯利(Hardwicke Rawnsley),是波特父母的好友,波特小時候就受他影響,啟蒙了波特對自然保護的重視與遠見,也因此後來波特與國家信託密切合作,利用版稅收入,持續買地保留原貌,使得湖區自然風景不受過度開發的破壞。
勞恩斯利也是波特認識的第一位作家,他也不斷鼓勵波特把《比得兔童話》付諸出版。而如今,波特的作品早已暢銷全世界,總發行量亦超過五千萬冊,成為全世界最暢銷的圖書作品之一。
波特大部分的繪本童書大多集中在1902年到 1913年之間出版,1913年與土地律師威廉.西力斯(William Heelis)結婚後,往後的三十年時間,波特全心全力買地、養羊、致力於保育與農務,湖區的鄰居與農民甚至比較知道波特是一位「農婦」西力斯太太,而非暢銷全國的知名作家。
波特的童書繪本暢銷全世界,但她從未得過任何文學獎項,反倒她卻多次因為養羊而得獎。波特經常穿梭在湖區的各種農業活動中,展示她養的當地土羊(Herdwick Sheep),然後贏回勝利品與獎章,她的牧羊人湯姆(Tom Storey)說:這些獎項讓波特高興得尾巴都翹起來了。
對波特而言,身為湖區農會的一員,致力哺育當地土羊,並進而發動對湖區自然環境的保護運動,甚至成為第一位女性被選為Herdwick Sheep培育協會主席,也許是她自認為最得意、最有成就感的事。直到現在,波特所遺留的農場,仍然保持原狀,讓最傳統的農務持續被保留。此外,比得兔、潔瑪母鴨等等童書動物們,每年也吸引了無數的觀光客到湖區拜訪,而這些公共財都用來作為保護公共資產與自然環境的最有利資源。波特的遠見與無私、決心與行動力,即使到今天,仍以典範之姿驅動著湖區居民們的環境認同感。
例如,2014年湖區最北邊知名的一座山Blencathra(又名Saddlbeck)。土地的擁有者後代——第八代的龍斯達伯爵(8th Earl of Lonsdale)——想以一百七十五萬英鎊的底價,他打算把整座山給賣了。伯爵說:因為其父過世後,依法得再十年內繳交九百萬英鎊的遺產稅,過度沉重的財務負擔逼得伯爵不得不賣。
賣山的消息傳出後,湖區一帶的居民立刻了發起「Blencathra之友運動」,希望集資買下這座山以保護這片自然景觀,但在社區與地方政府共同動員的同時,也有不少感興趣的神秘買家出價競標。這筆賣山交易雖然仍未完成交易,Blencathra之友的募款截至到2015年底,也僅募得了廿五萬英鎊,然而這項共同集資的公民環境保護運動,跟波特百年前買山捐作為公共資產的義舉,卻像是隔著時空彼此呼應一般,至今仍不斷驅使著Blencathra之友持續努力,希望有朝一日能如同波特一樣,守住湖區美麗的自然景觀。
回過頭來,在台灣,許多自然的環境景致其實並不亞於湖區之美,但大眾對公共資產與公共財的觀念薄弱,卻一再地放任自然景觀遭到過度開發、破壞,或文史資產被摧毀等文化悲劇。必須要記得的是,公共資產是世世代代的台灣人共同的資產,非政府所有,非黨派所有,更非私人所有,這才是所謂「公共」的真正意涵。
2016 普立茲獎(The Pulitzer Prizes): 點進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