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如何保衛歐洲(上):備戰2030,歐盟8,000億重新武裝的可行性?

2025/03/28 徐子軒

歐洲已經到了緊急重新武裝的時刻,準備大舉增加國防開支以因應嚴重威脅。示意圖,一名芬蘭士兵在波蘭參加北約演習。
 圖/美聯社 
歐洲已經到了緊急重新武裝的時刻,準備大舉增加國防開支以因應嚴重威脅。示意圖,一名芬蘭士兵在波蘭參加北約演習。 圖/美聯社 

川普和澤倫斯基的口舌之爭,其後續漣漪牽動著整個3月。當澤倫斯基被請出白宮不久後,美國宣布暫停對烏克蘭的所有軍事援助。此時,歐盟旋即表達支持烏克蘭,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更進一步表示,歐洲已經到了緊急重新武裝(ReArm Europe)的時刻,準備大舉增加國防開支以因應嚴重威脅。

此計畫又被稱為備戰2030(Readiness 2030),歐盟將斥資8千億歐元,用於購買各種防空飛彈、無人機、火炮系統等,除了保衛歐洲,也會用於支援烏克蘭。這也符合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2月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的演說,當時華府對於歐洲自我防衛提出質疑,馮德萊恩即表示在安全議題上需要採取大膽的作法。

問題是,這些巨資從何而來?馮德萊恩主要提出兩招,一是啟動歐盟《穩定與增長協定》(Stability and Growth Pact)的國家豁免條款,使歐盟成員國防開支免受歐盟赤字規則的約束;二是提供1,500億歐元的新貸款工具,允許使用歐盟預算中已分配的資金用於國防項目。

2025年3月19日,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副主席卡拉斯(Kaja Kallas)在布魯塞爾歐盟總部舉行記者會,公佈《歐洲防務備戰2030》白皮書。 圖/法新社 
2025年3月19日,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副主席卡拉斯(Kaja Kallas)在布魯塞爾歐盟總部舉行記者會,公佈《歐洲防務備戰2030》白皮書。 圖/法新社 

▌歐盟採取行動

就前者而言,如果所有歐盟國家都將國防開支增加到它們GDP的1.5%(川普第二次執政後,要求的數字提高到5%),那麼4年內就能創造近6,500億歐元的財政空間。目前歐盟國防支出約佔總體GDP的2%,去年統計達到4,500多億的歷史新高,比2023年多11.7%,且有連年上升趨勢,都是拜烏俄戰爭所賜。

就後者來說,歐盟執委會將透過所謂的歐洲安全行動(SAFE),向成員國提供由歐盟預算支持的貸款,投資於關鍵國防領域。想要貸款的國家,得向歐盟提交計畫等待評估核准,經費由執委會發行歐盟債券和票據籌措,值得注意的是,採購成品必須有一定比例來自於歐洲國家(包括烏克蘭)。

面對大敵俄羅斯,歐盟顯然有其優勢。歐盟有5億人口、俄國只有1.4億;2023年歐盟總GDP約18兆美元、俄國為2,000億美元;在軍費方面,去年歐盟是俄國的3倍,但若以購買力平價(PPP)計算,俄國反超過歐盟,顯示普丁政權的戰爭經濟正熱,也鼓舞俄國繼續作戰。

雖然備戰2030符合歐盟法律框架,安排也用心良苦,如計畫中的國家豁免條款和融資工具只需要經過歐盟多數表決通過,降低匈牙利等親俄國否決的可能性。但整個歐盟還未進入戰爭經濟的狀態,這和歐盟本身的限制、歐洲各國的政策,以及歐洲人民的思維有關。

例如歐盟的國防決定需要成員國的一致決,為了避免歐盟分裂,過去國防政策多是交由北約治理,以美國馬首是瞻,讓歐盟維持長期和平穩定。如今川普2.0正在改變傳統,歐盟勢必得加強自我防衛,重新武裝歐洲可說是對新局勢的第一個正式回應,但卻可能淪為宣傳效用大於實質效用。

留給歐洲的時間已經不多,肩負和平重任的時刻即將到來。圖為一名在德國參加聯合軍演的立陶宛士兵。 圖/歐新社 
留給歐洲的時間已經不多,肩負和平重任的時刻即將到來。圖為一名在德國參加聯合軍演的立陶宛士兵。 圖/歐新社 

▌歐洲各國態度與統合難題

由於歐盟的國防仍與國家主權和其管轄權密切相關,因此重新武裝歐洲的主軸是讓各國擴大支出並轉移到國防預算,這需要各國政府合作。然而歐洲國家對於增加國防預算的反應不一,以北約要求成員國的國防預算占總GDP的2%為標準來看(北約和歐盟成員高度重疊),大致可分為三種群體。

第一種是北約東部邊境國家,如波蘭等,除了達到2%的目標,國內大多數人贊成增加國防開支以防禦俄國。第二種位於歐洲中間地帶,如德國等,大多數國家在2024年達到2%,國內人民逐漸傾向增加預算。第三類離俄國最遠,如義大利等,不但未能實現2%的目標,國內也沒有太大意願改變。

換言之,如果歐洲各國內部不支持擴軍,馮德萊恩的宏大規劃也無用武之地。對於威脅與如何回應的分歧,是歐洲現在最大的問題,因為冷戰以來,歐洲(自由陣營)一直處於美國的保護下,以不相稱的軍力享有長期安全,甚至在冷戰結束後,美國負擔更多北約的防務費用,導致華府的抱怨與威脅

根據統計,以北約的2%為標準,冷戰後歐洲享有高達1.8兆美元的和平紅利,其中又以德國所佔比例最高。然而事實上,歐洲諸國只有英國和法國持續投資國防,未享有紅利,其他國家都是搭便車者,而這些省下來的資金就被用於各國國內事務,特別是社會福利,像是補貼養老津貼、失業者救濟等。

如今,雖然歐洲人民多半感受到俄國威脅,但多年依賴美國,沉痾難以在短期內改變。或基於各國法律限制,國防預算被控制在一定範圍、或基於政治意願,政客不願背上削減福利的罵名,因此一旦國防預算在和平時期轉移到社福領域,就很難在沒有立即戰爭風險的狀況下將資金重新分配給國防。

此外有些國家基於與俄羅斯的距離,對國安的威脅不如緊鄰俄羅斯的國家,因此其政府投資於國防的緊迫性相對也低。再加上金融海嘯以來,歐洲整體經濟表現不佳,卻還要維持福利國家的規模,導致一些國家公共債務居高不下,限制了大幅增加軍事開支的能力。

且由於歐洲的稅收水準普遍較高,若以國防為名增稅,可能會對經濟增長產生不利影響,也會受到抵制。像法國就在不削減社會福利的前提下,考慮以富人稅為目標,但其他國家未必能效法,因此歐盟執委會預計未來4年可創造6,500億的額外財政空間,可能過於樂觀。

義大利距離俄國遙遠,不但未能實現國防支出佔GDP 2%的目標,國內也沒有太大意願改變。圖為2025年3月15日,在羅馬的巴貝里尼廣場,示威者舉著一塊牌子,上面用義大利語寫著「重新武裝歐洲?不是以我的名義」,抗議歐洲的重新武裝政策。
 圖/路透社 
義大利距離俄國遙遠,不但未能實現國防支出佔GDP 2%的目標,國內也沒有太大意願改變。圖為2025年3月15日,在羅馬的巴貝里尼廣場,示威者舉著一塊牌子,上面用義大利語寫著「重新武裝歐洲?不是以我的名義」,抗議歐洲的重新武裝政策。 圖/路透社 

▌轉折機會

雖然困難重重,但目前出現了一個重要的轉折——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德國開始覺醒。候任的德國新總理梅爾茨(Friedrich Merz)及其所屬的基督教民主聯盟(CDU),與可能的執政聯盟夥伴社會民主黨(SPD)聯手,宣布修改憲法規定的財政規則,讓德國政府可以在防務上支出更多,藉以強化德國與歐洲自衛的決心。

最後,要知道留給歐洲的時間已經不多。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破壞了歐洲的安全架構,普丁政權也對歐洲國家發出核威脅與混合攻擊,如干預他國選舉。如果俄國在烏克蘭和談上取得勝利,將讓普丁政權更有勇氣在歐洲追求帝國野心,像是德國等國都有評估,未來數年內俄國將在歐洲掀起戰事。

川普政府已要求北約國家將GDP的5%用於國防,否則可能減少對歐洲的安全援助,歐洲甚至已經推演美國讓北約休眠(dormant NATO)的打算。歐洲除了面臨增加國防支出的挑戰,還因為長期購買美國武器,損害本身國防工業的基礎,現在必須重新強化,特別是可和烏克蘭合作,極有利於雙方防禦。

許多人應該很熟悉甘迺迪總統的名言:不要問你的國家能為你做什麼,而要問你能為你的國家做什麼。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後面還有一段昭告世人的話:

不要問美國能為你們做什麼,而要問我們能共同為人類的自由做什麼。

60多年後,甘迺迪鏗鏘有力的警示,似乎在提醒歐洲已到了肩負重任的時刻。

▌下篇接續:《如何保衛歐洲(下):加碼30萬人組歐洲聯軍的戰略部署》

歐洲本身國防工業的基礎也必須重新強化。圖為2025年3月17日,西班牙Urovesa公司生產的裝甲軍車公開亮相。
 圖/歐新社 
歐洲本身國防工業的基礎也必須重新強化。圖為2025年3月17日,西班牙Urovesa公司生產的裝甲軍車公開亮相。 圖/歐新社 

推薦閱讀

如何保衛歐洲(下):加碼30萬人組歐洲聯軍的戰略部署

英國表態「準備好且願派兵協防烏克蘭」:歐洲集體抵禦侵略的主動下一步?

打仗發大財?讓俄羅斯在西方制裁下續命的「戰爭財」

徐子軒

amor fati,覺得魯莽是一生至少一次、誰都不可或缺的美德;amor mundi,相信聰明人為的均衡根本難抵混沌粒沙的傾城。 ▎FB:37°C 的中國。 ▎Vlog:魯賓孫

作者文章

歐洲已經到了緊急重新武裝的時刻,準備大舉增加國防開支以因應嚴重威脅。示意圖,一名...

如何保衛歐洲(上):備戰2030,歐盟8,000億重新武裝的可行性?

2025/03/28
示意圖,愛沙尼亞軍人。
 圖/美聯社 

如何保衛歐洲(下):加碼30萬人組歐洲聯軍的戰略部署

2025/03/28
2025年2月13日的川莫會,川普與莫迪在白宮會晤。 圖/美聯社 

MAGA + MIGA?川普與莫迪聯手的「美印一起偉大」戰略

2025/03/13
日本首相石破茂在2月上旬與川普進行美日領袖會談。 圖/歐新社 

安倍不在,川普歸來:石破茂的日本能重新延續美日聯盟嗎?

2025/03/11
2025年2月18日,位於約旦首都安曼北部的杰拉什(Jerash)巴勒斯坦難民營...

約旦河「兩岸一家親」?(下):川普要求接收加薩難民,約旦能拒絕嗎?

2025/02/21
2025年2月14日,約旦民眾在首都安曼舉著約旦國旗,抗議美國川普政府要將巴勒斯...

約旦河「兩岸一家親」?(上):約旦和巴勒斯坦的恩怨分合

2025/02/21

最新文章

圖為堆滿貨櫃的美國洛杉磯港。 圖/法新社

美國對等關稅要來了:貿易順差創新高的台灣,會如何被影響?

2025/04/01
3月28日下午,緬甸中部發生規模7.7的大地震(震矩規模7.7、芮氏規模8.2)...

緬甸大地震:為何「前往現場報導」如此困難?

2025/03/29
歐洲已經到了緊急重新武裝的時刻,準備大舉增加國防開支以因應嚴重威脅。示意圖,一名...

如何保衛歐洲(上):備戰2030,歐盟8,000億重新武裝的可行性?

2025/03/28
示意圖,愛沙尼亞軍人。
 圖/美聯社 

如何保衛歐洲(下):加碼30萬人組歐洲聯軍的戰略部署

2025/03/28
以色列大批民眾上街示威,抗議總理納坦雅胡濫權又不肯停戰,將他比做暴君、獨裁者。 ...

以色列逾10萬人上街反政府:納坦雅胡深陷政壇內鬥與「破壞憲政」指控

2025/03/28
香港首富李嘉誠。 圖/路透社 

李嘉誠賣巴拿馬港口給美國:中國不滿,但能夠插手破壞交易嗎?

2025/03/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