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美國對等關稅要來了:貿易順差創新高的台灣,會如何被影響?

2025/04/01 Closer to Geopolitics

圖為堆滿貨櫃的美國洛杉磯港。 圖/法新社
圖為堆滿貨櫃的美國洛杉磯港。 圖/法新社

文/徐曉強

川普再次入主白宮以來,他的競選承諾——實現「公平貿易」——顯然不是空話,從初期就開始對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強硬施壓,到近期對個別產品如鋼、鋁和汽車的針對性關稅,美國的關稅政策如同一場精心編排的國際博弈,充分展現其扭轉鉅額貿易逆差的決心(2024 年美國對外貿易逆差高達 1.2 兆美元,創下近十年新高)。

在關稅的威脅下,許多國家紛紛採取擴大對美採購及投資的方法因應。然而,這些努力似乎仍未滿足華府的胃口。為了進一步兌現政見,川普政府計劃於 2025 年 4 月 2 日正式實施「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將矛頭指向他認為享有對美不公平貿易優勢的國家。

川普從競選時就掛在口中的關稅、「公平貿易」,是他如今一力執行的重要政策,全球市場為之震盪。
 圖/路透社
川普從競選時就掛在口中的關稅、「公平貿易」,是他如今一力執行的重要政策,全球市場為之震盪。 圖/路透社

▌誰是「骯髒15國」?順差與壁壘成為審判標準

今年 3 月中旬,美國財政部長班森特(Scott Bessent)接受媒體訪問時拋出一個新詞彙:「骯髒 15 國」(The Dirty 15),這一名詞迅速引發全球關注。雖然美國政府至今尚未公布具體名單,但指向對美國進口商品實施高額關稅或重大非關稅障礙之國家,其貿易量加總佔美國貿易量約 15% 左右。台灣媒體、關注國際財經情勢者、還有廣大投資人,立即擔憂:台灣是否名列其中?

更加深全球(包括美國)市場憂慮情緒的是,川普3月30日再度宣布,他的對等關稅將涵蓋所有國家,而不僅僅是「骯髒 15 國」。游移不定的關稅政策,大大擾亂了全球投資市場,也讓對未來經濟的預期,蒙上更多變數。

在 4 月 2 日到來前,也許可先從被列入骯髒 15 國的標準,來猜測台灣可能面臨的處境,以及影響。根據多家美國媒體智庫的分析,這 15 國可能涵蓋三類:一是對美貿易順差龐大的國家,如中國(2024 年順差 3,800 億美元)、越南(1,200 億美元);二是對美商品徵收高關稅的經濟體,如印度(平均關稅率 12.1%);三是仰賴非關稅壁壘(如補貼或貨幣操縱)的國家,例如南韓與馬來西亞。

台灣的情況屬於第一類。根據美國商務數據,2024 年台灣對美國貿易順差為 739 億美元,創歷史新高,相較 2023 年的 478 億美元,大幅增加 55%,成長幅度居美國主要貿易夥伴之冠。台灣也由 2023 年的美國第九大貿易逆差國家,在去年超過日本及韓國,成為美國第六大貿易逆差國家。而在川普第一任的 2017 年,台灣對美國貿易順差僅有 167 億美元,排名第 13 。這一數字不僅讓台灣在美國貿易黑名單上顯眼,也使其難以避開對等關稅的鎖定。

白宮橢圓辦公室裡的川普。 圖/美聯社
白宮橢圓辦公室裡的川普。 圖/美聯社

▌對等關稅怎麼課?對台影響應有限

對等關稅的具體形式仍未明朗,但美國政府多次表達將在 4 月 2 日實施對等關稅,川普並稱此日為美國經濟「解放日」(liberation day)。而從川普團隊重要經貿智囊納瓦羅(Peter Navarro)的發言推測,對等關稅可能採取兩種課徵方式:對特定國家設定個別統一稅率,以反映其整體的不公平程度,並可能另行針對特定產業採取額外措施。除了已經被課徵關稅的汽車之外,川普先前也曾提及將很快會對醫療藥材、木材和半導體課徵額外關稅。

對台灣而言,半導體產業因台積電前陣子宣布增加對美投資 1,000 億美元,因此再被課徵關稅的風險相對較低。另外,台灣對美出口前十大商品皆為電子產品,例如:半導體、顯示卡和伺服器等,在台灣和美國同為 WTO《資訊科技協定》(Information Technology Agreement,ITA)會員的情況下,雙邊多項 IT 產品的關稅其實為零,川普課徵對這些產品課徵對等關稅毫無意義。

考量台灣對美國的高額貿易順差,更可能的劇本是美國對台灣實施單一 5% 至 10% 關稅(根據財政部數據,台灣 2023 年平均名目關稅稅率為 6.5%,稍微高於美國的 3.3%,因此若美國實施「對等」關稅,此稅率應該不至於太高。若以進口貨品加權計算實質關稅稅率,則台灣僅為 1.7%,美國為 2.2%,兩者差距更小),藉此施壓台灣政府採取更多、更積極的作為縮減貿易順差,或是擴大對美採購及投資,但對台經貿整體影響應該有限。

台灣對美出口前十大商品皆為電子產品。示意圖,位於新竹科學園區,台灣半導體研究中心裡的晶片。 圖/路透社
台灣對美出口前十大商品皆為電子產品。示意圖,位於新竹科學園區,台灣半導體研究中心裡的晶片。 圖/路透社

▌政府如何因應?配合仍是主基調

針對對等關稅風險,台灣政府已展開應對。3 月 27 日立法院邀請財經部會首長,針對美方可能實施對等關稅的風險召開專題報告會議,歸納來看,政府的對策包括:強化對美投資與採購合作,像是再加碼採購美國能源產品;降低部分非政治敏感商品關稅,尤其是汽車、保健食品;並透過中小企業轉型基金協助企業開發多元市場,以分散對美依賴。此外,為穩定金融市場,政府也預計於必要時進場干預外匯與股市,避免資金快速外流或股匯雙殺重創投資信心。

這些手段其實與其他國家相似。日本先前簽署協議增加購買美國液化天然氣,減少能源進口差額;南韓決定加強對美採購,特別增加美國牛肉、農產品進口,以滿足國內需求;越南則是與美國討論擴大市場准入,特別是美國農產品如牛肉和水果。台灣因為在安全上依賴美國,回應美國政策方式多採配合而非對抗姿態,然而,台灣政府不應僅止於被動配合。

▌善用壓力,深化雙邊合作

台灣應明確向美方傳達:台灣對美貿易順差增加,源於美中對抗下台灣供應鏈角色提升,而非出於貿易扭曲或政策操弄,台灣實際上是協助美國建立安全、可預期的供應鏈結構,這種以市場力量驅動的貿易關係,應被視為「互惠有利」而非「不公平」貿易。

從另一個角度想,台灣從美國賺取外匯後,用來強化自身的經濟、國防實力,避免被中國併吞,也是在維持美國在西太平洋的影響力,並確保台灣海峽這條重要的海上貿易路線是自由、開放、穩定的。

川普的關稅大戰,從鋼、鋁、汽車等商品的針對性關稅開始。圖為一處熱軋鋼鐵廠。 圖/法新社
川普的關稅大戰,從鋼、鋁、汽車等商品的針對性關稅開始。圖為一處熱軋鋼鐵廠。 圖/法新社

對等關稅危機,何嘗不是一場深化台美經貿關係的契機,台灣應積極提升雙邊供應鏈的互補性與黏著性。美國方面已多次表態,希望能源議題上有更多合作,這項議題雖在台灣內部具高度政治敏感性,特別涉及執政黨長年累積的能源政策包袱,但執政者若能適時展現政治勇氣與智慧說服人民,台灣甚至不無可能在燃料棒問題獲得解決的前提下,自美國引進最先進、安全且具成本效益的核電廠技術,在能源議題上與美並肩合作,在既有綠能發展上打造更有韌性、更穩定的能源供應。

除了能源,國防供應鏈亦是另一可行方向。無人機、彈藥生產與資訊安全設備是美國防工產業目前的關鍵缺口,若台灣企業能參與其中,不僅可提升台灣戰時自給能力,也能以技術合作強化與美方的防衛關係。

不過,這也意味台灣需同步強化資訊安全、技術保護與反滲透法制,才能獲得美方信任與授權。這也部分說明為何賴清德政府近期對中國滲透採取較過去更高調的打擊行動。畢竟,唯有讓美國相信「台灣是可靠夥伴」,合作空間才會持續擴展。

對等關稅的確構成壓力,但也讓台灣重新思考與美關係的實質內涵。唯有從被動應對走向主動布局,才能在不確定的地緣政治中掌握更多自主性。台灣不是美國的「貿易問題」,而是其在亞洲的「戰略夥伴」,政府政策設計與溝通論述,也應反映這個事實。

台灣不是美國的「貿易問題」,而是其在亞洲的「戰略夥伴」。 圖/法新社
台灣不是美國的「貿易問題」,而是其在亞洲的「戰略夥伴」。 圖/法新社

推薦閱讀

「美國優先論」原唱者是他:1990年代的布坎南,川普外交政策的啟發者

美中科技大圍堵:從電信、半導體到 AI,美國如何一路封鎖中國?

川普的歐洲酒200%關稅:針對盟友的貿易戰未歇,美國經濟衰退疑慮再起

Closer to Geopolitics

徐曉強,台大經濟、巴黎政治學院歐洲事務碩士畢業,曾在歐盟機構、智庫、政治顧問公司以及立法院服務。目前為戰略顧問公司「台灣戰略模擬學會」分析師。希望能透過文字分享自己對國際關係、地緣政治變化的觀察和分析。

作者文章

圖為堆滿貨櫃的美國洛杉磯港。 圖/法新社

美國對等關稅要來了:貿易順差創新高的台灣,會如何被影響?

2025/04/01
示意圖,2018年北京世界機器人大會上,中國機器人製造商生產的機器人身上的螢幕播...

美中科技大圍堵:從電信、半導體到 AI,美國如何一路封鎖中國?

2025/03/24
2025年3月3日,台積電董事長兼執行長魏哲家在美國白宮羅斯福廳宣布台積電擴大投...

解讀台積電擴大美國投資:變成「美積電」的擔憂有無必要?台灣矽盾何去何從?

2025/03/11
川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他的上台,將會對與美國關係密切的台灣,有什麼樣的影響?圖為...

台灣面對川普 2.0 的焦慮:烏俄談和、美中貿易戰再起,對台灣經濟與安全的影響?

2024/12/10
2024年11月14日,川普以總統當選人身分,在佛羅里達州海湖莊園發表演說。 圖...

川普2.0內閣成形:從邊境、關稅到戰爭,剖析重大政策走向

2024/11/25
川普政府2.0,對美國、世界的意義和影響為何?圖為2020年在佛羅里達州發表演說...

重商主義重新領銜國際政治?川普「絕對控制」的美國未來

2024/11/25

最新文章

2025年2月亞洲最大聯合軍演「金色眼鏡蛇演習」(Exercise Cobra ...

經濟靠中國,軍事靠美國:馬來西亞求取平衡的避險翹翹板

2025/04/02
圖為堆滿貨櫃的美國洛杉磯港。 圖/法新社

美國對等關稅要來了:貿易順差創新高的台灣,會如何被影響?

2025/04/01
3月28日下午,緬甸中部發生規模7.7的大地震(震矩規模7.7、芮氏規模8.2)...

緬甸大地震:為何「前往現場報導」如此困難?

2025/03/29
歐洲已經到了緊急重新武裝的時刻,準備大舉增加國防開支以因應嚴重威脅。示意圖,一名...

如何保衛歐洲(上):備戰2030,歐盟8,000億重新武裝的可行性?

2025/03/28
示意圖,愛沙尼亞軍人。
 圖/美聯社 

如何保衛歐洲(下):加碼30萬人組歐洲聯軍的戰略部署

2025/03/28
以色列大批民眾上街示威,抗議總理納坦雅胡濫權又不肯停戰,將他比做暴君、獨裁者。 ...

以色列逾10萬人上街反政府:納坦雅胡深陷政壇內鬥與「破壞憲政」指控

2025/03/2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