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獨裁者說不》導讀:當臉書助長威權,我們該刪掉放棄嗎?
▌本文為賴奕諭為《向獨裁者說不》(臺灣商務,2023)寫的專文導讀
2021年,菲律賓全國記者聯盟(NUJP)發布了一本《菲律賓記者倫理守則》,並強調這是為了積極回應當前媒體產業所面臨的社會問題與挑戰。然而,這並不是菲律賓第一次這樣做。早在1988年,也就是菲國民眾以「人民力量革命」迫使獨裁政府下台的隔兩年,幾個頗具規模的大型媒體組織便已草擬出一份守則。他們希望在菲律賓社會好不容易解除戒嚴、並推翻前總統老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政權之後,得以藉此重振新聞媒體第四權的價值。
那麼,為什麼菲律賓的媒體決定在事隔三十多年後,重新出版一份倫理守則呢?
從新版守則的內文看來,過去雖然已經強調記者談論事實的價值,卻鮮少有人論及記者該如何積極回應與挑戰被扭曲的事實。而今天,菲律賓記者除了被層不出窮的假訊息影響,還可能面臨到被視為罪犯的風險,言論自由和人身安全都受到嚴重威脅。如此看來,重出的記者倫理守則已經不再只是教導記者如何成為有操守的記者,更期盼他們得以在惡劣的環境中做出相應的具體行動,堅守自己的信念。
正因如此,本書作者瑪麗亞.瑞薩(Maria Ressa)從傳統媒體轉戰網路社群媒體的生命歷程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她的故事正好反映了菲律賓過去幾十年來媒體環境的變遷。從她筆下所描繪的菲國社會變遷過程來看,記者的獨立性與人身安全並沒有在該國社會迎來民主政權後而獲得較多保障,反而在進入網路時代後更加顛簸艱困;其中,社群媒體不只影響了傳統媒體再現與傳播的形式,更直接成為當代政治在資訊戰上競逐的重要場域。
在菲律賓,多數人民需要透過社群媒體與遠赴海外留學、工作或定居的親友聯繫,使得他們每天平均使用社群媒體的時間居高不下。有社群媒體公司看準商機,與菲國的電信公司合作,以免費獲得每日使用該社群平台的流量為行銷策略,成功讓菲國民眾更加離不開社群所構築的生活世界,也讓該國獲得「全球社群媒體之都」的稱號。當社群媒體儼然成為菲律賓人上網與獲取資訊的同義詞,記者自然不可能只是把社群媒體當成單純發布報導的平台與宣傳工具而已。
從本書作者序言中提到的、2022年甫落幕的菲國總統大選來看,菲律賓媒體本身及其與民眾的關係正在經歷劇烈的變化。以近六成選票拿下總統大位的已故獨裁者老馬可仕之子小馬可仕(Ferdinand“Bongbong”Marcos Jr.)在選舉期間不斷強調,媒體早已為特定陣營的政客所把持,並主張若支持者透過他團隊的社群平台,就可以看到不被扭曲的真相。
他本人也在競選期間身體力行,堅持不接受絕大多數媒體的專訪,甚至完全不出席由傳統媒體所轉播的總統候選人政見發表會。從總統大選結果的後見之明來看,不少菲國民眾確實開始更加懷疑傳統媒體的內容與立場,並買單小馬可仕的說詞。如此一來,社群媒體不僅在菲律賓打造出分眾的世界,更具體而微地重塑了政治、媒體、記者與真相的關係與樣貌。
瑞薩切身體會到了這股重塑過程,她算是非常早期便在菲律賓注意到社群平台重要性的媒體人,很早就試圖利用網路的力量,建立起一個不受箝制的獨立媒體新聞網。在這本書裡,我們也可以見到許多藉由社群媒體而發展出來的數位公民行動計畫。然而,正如媒體人不斷開發新的公民參與形式,政府控制言論的手段也透過相關法令的制定,以及商業化、組織化的網軍而不斷進化。這些手段往往與菲律賓過往歷史的法外政治暴力策略相互結合,像是將異議分子貼上叛軍或共產黨的標籤,使其因恐懼而噤聲。又或者藉由貼標籤的作法,讓大眾覺得這些人就是社會安全的隱憂,因此被不合理的迫害也絲毫沒有問題。於是,過往在現實世界令人懼怕的政治暴力威脅,便這樣漸漸地滲入到菲律賓人的網路生活中。
2020年,菲律賓議會通過了《反恐怖主義法案》。這項法案主張,只要個人在社群媒體上發布、撰寫、分享,甚至是轉推與迷因圖相關的內容,如果被政府認定與恐怖分子有關,就可能被視為違法行為。當時正值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的高峰期,幾乎所有的活動和人際互動都被迫轉移到網路上,這項法案因此引發許多人憂慮和恐慌。面對大數據與演算法的客製化與快速反應,不少人在這時已無法確定國家機器是否在背後監控著自己在網路上的一舉一動。因此,人們開始放大自己對國家權力的想像與懼怕,這也直接讓他們在線上的行為有了極大的改變,就連身在海外的菲律賓人都或多或少被影響。
如果一般民眾需要承受的壓力已經如此,就更別說往往必須站在第一線的菲律賓記者與異議人士了。瑞薩在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當下,菲國國內輿論立刻出現截然不同的對立意見。有些批評者甚至主張該獎項根本是在羞辱菲律賓人,因為他們認為瑞薩只不過是報導了西方人所認定的「真相」而已。正是因為此般兩極的評論不斷在菲律賓社會造成紛爭,削減公共討論理性對話的空間,許多人便對媒體與社群平台越來越不抱期望,更開始思索該如何退出這些平台。
「如果想要追尋事實的人都離開了臉書,那些留在社群平台的人們又會如何呢?」
面對這股失意的棄守浪潮,2023年初,瑞薩在一場簽書會上公開呼籲人們不要輕易離開社群平台。其原因在於,平台會不斷根據使用者的行為進行機器學習,而這個學習的過程,最終會建構出一個符合使用者行為模式的環境。如此,就更不應該放任平台恣意餵養網民仇恨虛假言論,而是應該堅守陣線。「不放棄對話的可能性」,便是瑞薩在面對種種難關的態度,也是她選擇向不公義勢力說不的姿態。
在看似有效溝通著實困難的今日,我們該如何藉由她的生命歷程,思索自己所欲行動的途徑?這是每一位曾想過是否退出臉書的讀者,都該好好思考的問題。
作者: 瑪麗亞.瑞薩 (Maria Ressa)
譯者: 葉佳怡
出版社:臺灣商務
出版日期:2023/06/01
內容簡介:菲律賓資深記者瑪麗亞.瑞薩幾十年來一直在向權力說真話。但是,她於2016年開始追蹤由母國菲律賓政府播下的假新聞資訊網路,揭穿政府向公民散布帶有憤怒和仇恨的謊言,卻被新上任的強人總統杜特蒂下令政治追殺。而在這樣的過程中,臉書放任這些虛假資訊不管,甚至利用網民的憤怒與仇恨情緒,分化群眾、煽動點擊,為自己賺進大把鈔票。暴力讓臉書變得富有。 在國家體制追捕下,她身上的逮捕令相當於近100多年的牢獄之災──一切只因為她說出了真相,所以必須接受審判。《向獨裁者說不》講述了民主是如何被千刀萬剮,宛如一顆無形的原子彈在網路上爆炸,扼殺我們的言論自由。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