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奪「梅克爾2.0」總理之戰?專訪戴達衛2021德國大選Q&A

「梅克爾菱形」(Merkel Raute)的繼承者?由左至右分別是:綠黨的貝爾柏克、社民黨的茲、基民盟的拉謝特。領導長達16年的梅克爾將正式告別政壇,後來者卻也在有意無意之間,追尋著梅克爾的身影? 圖/Twitter

德國將告別梅克爾....然後迎接梅克爾2.0時代?」2021德國大選將於9月26日投票,本次大選的政治意義,也在於領導德國長達16年之久的梅克爾,將正式告別政壇。當前最有望的總理候選人選——社民黨的蕭茲(Olaf Scholz)、綠黨的貝爾柏克(Annalena Baerbock)、以及基民盟的拉謝特(Armin Laschet)——誰能代表所屬政黨出線,成為梅克爾的接班人?臨近選戰的最後衝刺,討論最多的氣候議題、和被忽略的德國對中國、歐盟關係,又有哪些值得關注的選戰話題?本集轉角國際的Podcast編輯插播,訪問德國籍的作者戴達衛(David Demes),一探德國選前政治觀察。

▌請點閱下方收聽

重磅廣播"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cccccc; text-decoration: none;">轉角國際.重磅廣播 · 【編輯插播】爭奪「梅克爾2.0」總理之戰?專訪戴達衛2021德國大選Q&A

2021年德國聯邦議院選舉將於當地時間9月26日舉行。德國選舉制度分為第一選票和第二選票,第一選票為所在選區的議員直接選舉,投給屬意的議員候選人;第二選票為政黨票,得票率超過5%門檻的政黨才可以進入國會、進而再依照得票率分配議員席次。若是沒有單一政黨取得過半席次,就會由多個政黨共同協商組成聯合政府,接著再協調新任的總理人選。

因此9月26日投票完畢之後,還要看會由哪一個政黨得票數最高、要和哪一些政黨組成政府,才會知道新任總理到底由誰出任。

目前民調領先的是社民黨的蕭茲(左一),但能否帶動社民黨的政黨票支持,也並非勝券在握。此9月26日投票完畢之後,還要看會由哪一個政黨得票數最高、要和哪一些政黨組成政府,才會知道新任總理到底由誰出任。 圖/美聯社

德國選舉制度分為第一選票和第二選票,第一選票為所在選區的議員直接選舉,投給屬意的議員候選人;第二選票為政黨票,得票率超過5%門檻的政黨才可以進入國會、進而再依照得票率分配議員席次。 圖/美聯社

本屆大選最受矚目的政黨及其總理候選人,分別是社民黨(SPD)的茲、綠黨(Grüne)的貝爾柏克、基民盟(Union)的拉謝特。原本聲勢一度看好的綠黨貝爾柏克,後來在一系列的政治 拉鋸戰中,失去個人信用和選民信心,民調不如前期具有優勢。

而最有機會繼承梅克爾、同時卻也是個人風格最保守的拉謝特,雖然是梅克爾的基民盟/基社盟共同推派,也是德國人口最多的北萊茵-西發利亞邦現任總理,但疫情爆發以來施政能力倍受質疑之外,又有「口罩門」的圖利醜聞,目前也沒有辦法得到民意的廣大支持,與貝爾柏克雙雙落後於社民黨的茲。

蕭茲為現任聯合政府的副總理兼財政部長,儘管本身技術官僚的政治印象強烈、又曾擔任過漢堡市市長,但欠缺個人魅力的蕭茲,能否成為帶動社民黨選情的選票引擎還有待觀察。而近期的民調數據,茲目前仍是領先地位,似乎保持「冷靜溫和」的守勢較為有利。有趣的是,多年來與梅克爾合作的蕭茲,有意無意將自己轉化成了「梅克爾2.0」,其他兩位總理候選人爭取支持的動作,似乎也在追尋著梅克爾的影子——德國人民喜愛穩定、波瀾不驚的政治風格?

德國人民喜愛穩定、波瀾不驚的政治風格,也不太喜歡劇烈的改變,這或許是政治人物有意無意模仿梅克爾風格的原因之一。 圖/美聯社

▌選戰焦點之一:氣候變遷

氣候變遷是本次大選中相對熱烈的話題,加上德國在今年7月份因為極端大雨釀成的洪災慘劇,環境災害的威脅感更為直接而明顯,三位候選人於災害期間的應變能力與態度,也成為左右民調聲勢的關鍵之一。綠黨本就以環境議題為看家本領,輿論的期待不在話下,在相關議題當中,綠黨的貝爾柏克主張成立氣候部門,專門應對極端氣候與環保問題。社民黨的蕭茲強調再生能源計畫,這也是目前身兼聯合政府副總理和財政部長的茲,所能掌握政治資源的領域之一。

基民盟的拉謝特雖然也同意應對氣候變遷的政策大方向,但對於工業的環保限制(諸如碳排放限制等)則認為應有所節制,以免傷了經濟利益。拉謝特同時也是今年災情最慘重的北萊茵-西發利亞邦現任邦總理,高調勘災的「雨鞋政治學」(Gummistiefelpolitik)自然成為媒體關注焦點,然而拉謝特被發現在勘災現場嘻笑的輕浮模樣,讓原本民眾觀感就不甚討喜的他,再添一筆惡劣印象。

同時社民黨與基民盟的應對極端氣候承諾,對於16年長期執政的聯合政府來說,卻也顯得有些尷尬;當今的改變與政策支票,似乎矛盾地顯示過去多年來在環境政策上的牛步。整體而言,氣候議題已是德國政黨不可能迴避的政策方向,只是雖然都喊出碳排放限制、環保生活等口號,但具體的落實無論是在政治面或是社會大眾之間,依然是難以立竿見影的「遠大理想」。

原本聲勢一度看好的綠黨貝爾柏克,後來在一系列的政治拉距戰中,失去個人信用和選民信心,民調不如前期具有優勢。 圖/法新社

德國在今年7月份因為極端大雨釀成的洪災慘劇,環境災害的威脅感更為直接而明顯,三位候選人於災害期間的應變能力與態度,也成為左右民調聲勢的關鍵之一。 圖/美聯社

圖為今年2021年7月18日,德國總統走訪災情最嚴重的北萊茵-西發利亞邦,現場談話的同時身後的拉謝特卻在與幕僚嘻笑,當場被媒體捕捉到畫面,成為形象重挫的事件之一。 圖/路透社

▌消失的中國議題與AfD?

一系列的選舉討論中,也被認為是「內政多過於外交」,像是同樣攸關德國未來走向的歐盟關係、以及如何應對中國的交往,並沒有成為各黨爭鋒相對的話題。特別是在美國集結民主國家盟友、近而與中國抗衡的圍堵局勢,德國應該扮演何種角色?德/中關係又該如何拿捏?雖然不在本屆大選的焦點話題裡,但從政黨與候選人的傾向不難看出端倪。

目前明確對中國表達強硬態度的是綠黨貝爾柏克,也承襲一貫的德國綠黨政治脈絡,主張應該有「更注重人權的外交關係」。社民黨和基民盟的態度,很有可能選擇延續梅克爾時期的對中溫和路線,不過基民盟的拉謝特在立場上仍有可議之處,包括在5G建設議題上護航華為,以及拉謝特的大本營北萊茵-西發利亞邦,境內的工業重鎮杜伊斯堡(Duisburg)正是中國一帶一路的鐵路終點站,這樣一層資源與政治的關係,可能也影響了拉謝特對於中國議題相對柔軟、不採取激烈批評的態度。有趣的是,如果反觀中國官媒的新聞討論,拉謝特的確是「中國觀感較友善」的一位,或許也是一種政治風向的觀察。

曾經一度來勢洶洶的德國極右勢力——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在今年的選舉話題中明顯弱化非常多,背景因素之一可能與疫情的爆發有關,對防疫欠缺具體建樹的AfD難以爭取更多民眾的認同,而幾年下來德國人似乎也「習慣了」AfD的存在。

目前AfD主要集中於德國東部,消退的政治版圖已經很難取得全國性的聲勢,但不代表AfD或光譜相近的右翼勢力會從此消失——對於德國的政治未來而言,該如何面對歐洲極右翼的興起、讓民眾重拾民主體制的信心,正如同在國際局勢下應對新時代極權專制的國家的崛起,會是德國作為世界重要的民主國家之一,不可迴避的挑戰。

梅克爾以後,德國又該如何面對中國和俄羅斯的問題?在國際局勢下應對新時代極權專制的國家的崛起,會是德國作為世界重要的民主國家之一,不可迴避的挑戰。 圖/路透社

推薦閱讀

  • 綠黨旋風:德國政商全力封殺的「下一個德意志女總理」?

  • 梅克爾時代的句點:「德國媽媽」為何走下神壇?

  • 德意志「叩頭中國」迷思(上):「中國紅利」麻痺的黃金十年?

  • 瘟疫試煉德意志:極右退散?病毒吐回了「理性」卻吃掉「自由」

  • 憲法保衛局正看著你:德國是否該「監控AfD」?

  • 2017德國大選:4分鐘德國人戴達衛帶你去投票!

  • 關鍵字
    # 深度專欄

    上一篇

    一億國民的內戰仇殺:衣索比亞「提格雷戰爭」逆襲...怎麼了?

    下一篇

    潛艦風暴的解釋:澳洲AUKUS突襲「法國軍售外交」崩潰?

    作者文章

    以色列否認加薩飢荒問題:英法揚言承認巴勒斯坦國,川普敦促「餵飽加薩人民」

    以色列否認加薩飢荒問題:英法揚言承認巴勒斯坦國,川普敦促「餵飽加薩人民」

    方丈金身失效?中國少林寺住持釋永信的金錢與性醜聞被調查,少林CEO紅塵爭議史

    方丈金身失效?中國少林寺住持釋永信的金錢與性醜聞被調查,少林CEO紅塵爭議史

    當援助者變成加害者:美國承包商、以色列軍人揭發:加薩平民遭實彈射擊

    當援助者變成加害者:美國承包商、以色列軍人揭發:加薩平民遭實彈射擊

    7月5日免驚!龍樹諒《我所看見的未來》:日本神祕學熱潮下的時代產物

    7月5日免驚!龍樹諒《我所看見的未來》:日本神祕學熱潮下的時代產物

    在禧年榮歸主懷:教宗方濟各,熱愛足球的阿根廷人,與黑歷史的悔恨(1936-2025)

    在禧年榮歸主懷:教宗方濟各,熱愛足球的阿根廷人,與黑歷史的悔恨(1936-2025)

    以色列逾10萬人上街反政府:納坦雅胡深陷政壇內鬥與「破壞憲政」指控

    以色列逾10萬人上街反政府:納坦雅胡深陷政壇內鬥與「破壞憲政」指控

    最新文章

    中國閱兵式上唯一歐盟領袖:親俄的斯洛伐克總理費佐,如何侵蝕民主根基?

    中國閱兵式上唯一歐盟領袖:親俄的斯洛伐克總理費佐,如何侵蝕民主根基?

    被攻擊的「調停者」卡達:美國的戰略盟友,為何也是哈瑪斯海外基地?

    被攻擊的「調停者」卡達:美國的戰略盟友,為何也是哈瑪斯海外基地?

    後石破茂時代的黨內競爭:自民黨總裁選10月登場,內外交迫的政治陰影

    後石破茂時代的黨內競爭:自民黨總裁選10月登場,內外交迫的政治陰影

    緬甸「恢復正常」?中緬聯手營造假象,台灣政府勿成迫害人權幫兇

    緬甸「恢復正常」?中緬聯手營造假象,台灣政府勿成迫害人權幫兇

    泰國總理選舉:從「三國鼎立」到「小藍變大藍」,阿努廷或成9%總理?

    泰國總理選舉:從「三國鼎立」到「小藍變大藍」,阿努廷或成9%總理?

    解析21世紀非洲債務危機:巴黎俱樂部、中國一帶一路與國際投行「辛迪加」

    解析21世紀非洲債務危機:巴黎俱樂部、中國一帶一路與國際投行「辛迪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