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中美爭霸的「殘酷距離」:兩強相遇東南亞的矛盾競賽?

2021/09/17 轉角說

中國的龐大和迫近,教許多東南亞人喘不過氣,美國的問題則是反過來,與東南亞有所謂的...
中國的龐大和迫近,教許多東南亞人喘不過氣,美國的問題則是反過來,與東南亞有所謂的「殘酷距離」。左圖為越戰時的美軍,右圖是1979年中越戰爭時的中國解放軍。 圖/美聯社

▌本文摘自《中美爭霸:兩強相遇東南亞》(春山出版,2021)

中國在東南亞地區足跡日益擴大,其力量彷彿沛然莫之能禦,要將中國社會與東南亞社會愈綁愈緊,全東南亞瀰漫著一股往「扈從」、配合中國方向前進的明顯趨勢,但與此同時,對許多東南亞人來說,中國有個缺點:中國太近、太無所不在。中國的龐大和迫近,教許多東南亞人喘不過氣,美國的問題則是反過來——與東南亞有所謂的「殘酷距離」(tyranny of distance),而且讓東南亞人覺得交往態度有一搭沒一搭時斷時續。

中國與東南亞的當代關係也深受歷史因素影響(如前幾章所述)。中國「朝貢體制」的遺緒,不只隱伏在中國大陸人心中,也隱伏在許多東南亞人心裡,而由於中國就在東南亞近旁,朝貢印象更形強化。

第四章提到朝貢體制是一種上下階層關係,基調和平不具強制性,具高度儀式性,看重順從,牽涉貨物貿易,陸路與海路往來都有,充斥著中國所謂的文化優越象徵。

東南亞地區有些觀察家看到北京想要重現古老朝貢體制(至少在做法上)的跡象,想將亞洲「芬蘭化」(Finlandization)。但現在是21世紀,不是明朝。對中國來說,問題在於今日東南亞地區大部分國家不想重回那種依賴、卑從的關係。

東南亞人對美國懷抱複雜感情,或是不信任美國,有其歷史脈絡。圖為越戰時的美軍。 圖...
東南亞人對美國懷抱複雜感情,或是不信任美國,有其歷史脈絡。圖為越戰時的美軍。 圖/美聯社

中國「朝貢體制」的遺緒,不只隱伏在中國大陸人心中,也隱伏在許多東南亞人心裡。圖為...
中國「朝貢體制」的遺緒,不只隱伏在中國大陸人心中,也隱伏在許多東南亞人心裡。圖為越南河內的表演。 圖/路透社

誠如已退休前新加坡資深外交官考斯甘一針見血的觀察:「在東亞,以中國為中心和中國較優越的說法,分外讓人難以接受,因為那彷彿帶有強烈的收復失土意涵。」北京企圖復興宗藩體制,東南亞以各式各樣形式表達其不願默從的態度,但順從卻是關鍵要素之一。考斯甘認為:

中國不只希望其利益被對方納入考量,而且期望對其利益的尊重內化為東協成員國的思考模式。中國希望雙方關係的界定,不該只以東協、中國之間利益的得失計較為準,應以促成「正確行為」的「正確思想」為重……中國有時強逼他國做出的行為,流於枝微末節,正凸顯中國想要透過其近乎巴甫洛夫式制約的過程,將此心態深植於東協人心中。這不盡然有效,有時適得其反。但有效的次數夠多,效果夠好,而且在夠多的東協成員國身上有效,於是中國便繼續這麼做。

東協諸國已受到制約,而不敢公開或直接批評中國,儘管這些國家可能沒有意識到或不喜歡這麼做。因此,每當中國說了或做了東南亞人不喜歡的話或事,整個東南亞不敢吭一聲;私底下它們絞扭雙手焦急苦惱、抱怨連連,但由於北京對東協國家的拉攏、恐嚇太成功,它們很快就默不作聲地讓步。中國猶如享有「否決權」。

在外交領域,這種不願批評中國的心態特別顯著,東協會議上發表的外交聲明和公報向來避提中國,尤其避提中國在南海造島、軍事化之事。2012年,東協諸國在金邊舉行一年一度峰會時,中國首度成功擋下東協聯合聲明。2017年東協在馬尼拉召開峰會期間,中國差點再度得手,會議延期數天後,才發表了一份不痛不癢、流於形式的聲明。

「中國有時強逼他國做出的行為,流於枝微末節,正凸顯中國想要透過其近乎巴甫洛夫式制...
「中國有時強逼他國做出的行為,流於枝微末節,正凸顯中國想要透過其近乎巴甫洛夫式制約的過程,將此心態深植於東協人心中。」 圖/美聯社

中國在南海造島、軍事化之事,東協受制於中國而少有直言批評。 圖/美聯社
中國在南海造島、軍事化之事,東協受制於中國而少有直言批評。 圖/美聯社

由於北京對東協國家的拉攏、恐嚇太成功,它們很快就默不作聲地讓步。 圖/美聯社
由於北京對東協國家的拉攏、恐嚇太成功,它們很快就默不作聲地讓步。 圖/美聯社

雖然在外交上屈服於北京,而且雙方經濟、文化關係日益密切,許多東南亞人對於自己國家與中國走得愈來愈近且愈來愈順從中國,內心深處仍感矛盾。

2020年新冠肺炎危機也是造成此地區對北京感覺矛盾的原因,比起東南亞島嶼國家,東南亞大陸國家一般來說比較肯定北京於新冠肺炎爆發初期及那之後的作為。對於習近平的「東盟—中國命運共同體」概念,東南亞諸國政府也表現出明顯的冷淡。此外,許多東南亞人對於北京在2009至2010「強勢年」期間,欺負一個又一個鄰國的表現記憶猶新,老一輩人則記得中國數十年來支持東南亞的共黨叛亂團體,記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屢次在想要推翻此地區政府時,支持東南亞華人組成「第五縱隊」發揮顛覆力量(見第四章)。

但就如同泰國優秀學者、朱拉隆功大學(Chulalongkorn University)蓬蘇迪拉克所說,「沒有哪個東南亞國家承受得了挺身對抗中國的代價」。

至於中國大量購置房地產、一帶一路基礎設施項目的財務條件、某些國家面臨日益沉重的債務等情況,整個東南亞也是愈發憂心。中國強化統戰作為,也是令東南亞人日益憂心的一環,還包括黑幫入境、走私(毒品和人口走私)、洗錢等問題。對於湄公河下游國家來說,中國在上游攔水築壩已成一大問題。中國於南海造島和建立軍事化防禦設施,以及在此地區急速提升的海軍勢力,同樣在東南亞全境引發深深憂慮。

2001年,中國的卡車隊在雲南省瀾滄江傾倒石塊築壩,準備興建水力發電廠。寮國、緬...
2001年,中國的卡車隊在雲南省瀾滄江傾倒石塊築壩,準備興建水力發電廠。寮國、緬甸、泰國和柬埔寨紛紛抗議,認為中國在瀾滄江興建水壩,會減少湄公河水量。 圖/法新社

「沒有哪個東南亞國家承受得了挺身對抗中國的代價。」 圖/美聯社
「沒有哪個東南亞國家承受得了挺身對抗中國的代價。」 圖/美聯社

但在中國,官方幾乎不把東南亞人的憂心當一回事或感到緊張。中國官員、智庫、媒體依舊大談「睦鄰」、「雙贏合作」。就跟習近平2015年訪問東南亞期間在新加坡演講時說的內容差不多:中國和東南亞能以互敬互信、擴同減異為基礎,共同實現鄰邦間開放、包容、雙贏的合作。

前中國駐東協大使徐步也以篤定口吻表達類似看法:「通過過去25年的持續對話和深化改革,中國和東盟為政治互信打造了堅實基礎。中國一如以往支持友好、安全、繁榮的睦鄰外交原則。東盟國家遵循一個中國政策,支持中國和平統一,體念中國對涉及中國主權之重要原則問題的憂慮。」這類的外交聲明頻繁宣之於口,流於照本宣科。出自中國人之手的分析報告裡,偶爾才會談到東南亞對中國的猜疑和兩面下注戰略。

因此,儘管中國在東南亞用心且密集施展外交,但北京的行為展露明顯罩門,日後可能會傷害中國與此地區的關係。澳洲國立大學學者暨東南亞事務專家吳翠玲(Evelyn Goh)認為:

「中國的決策者和分析家在看待其與開發中小鄰國的關係上,似乎存在兩個盲點。第一個盲點是動不動就貶低這些較弱國家的自主能動性,偏愛將它們的不願忍氣吞聲接受,歸因於其他大國的陰謀詭計。第二個盲點是忽略中國較為良性的影響模式,卻因為有時候在面對一模一樣問題,做法不一致或具脅迫性,以致破壞了效果。」

北京能否意識到這些行為本身的罩門,而將外交作為調整成不那麼咄咄逼人及更尊重東南亞的敏感神經,是值得觀察的指標。用心聆聽、虛心接受批評,並據此調整外交做法,不太是外人熟悉的中國典型作風。大國總會招來批評,這是強權在所難免的遭遇。但成熟的強權傾聽、反省、接受批評,並據此調整政策和行為。中國的黨國體制在這方面仍有很大段路要走——除非北京開始展現這種能力,否則中國會發現其他國家將一直抱持懷疑心態看待其聲明和作為。

在中國,官方幾乎不把東南亞人的憂心當一回事或感到緊張。圖為2016年越南人抗議中...
在中國,官方幾乎不把東南亞人的憂心當一回事或感到緊張。圖為2016年越南人抗議中國的南海主權問題。 圖/美聯社

北京能否意識到這些行為本身的罩門,而將外交作為調整成不那麼咄咄逼人及更尊重東南亞...
北京能否意識到這些行為本身的罩門,而將外交作為調整成不那麼咄咄逼人及更尊重東南亞的敏感神經,是值得觀察的指標。 圖/美聯社

▌東南亞對美國矛盾情緒的根源

東南亞對美國,同樣普遍抱持矛盾心態。為何東南亞人對美國懷抱複雜感情,或是不信任美國,有好幾個理由和原因。許多東南亞人認為美國只是另一個白種人帝國主義強權,讓他們想起被殖民的過往。東南亞人極大程度上是藉由排拒被殖民歷史和歐洲列強留下的影響,來定義他們的當代身分。因此,他們並不是很在乎美國於東南亞被殖民時期扮演的是相對次要角色(當然,美國在菲律賓是例外)。

他們也不是很在乎麥金利(William McKinley)和老羅斯福當總統期間,華府提倡「門戶開放」平等主義貿易政策——或是小羅斯福總統致力於去殖民化,(死前)竭力制止歐洲殖民列強於二次大戰日本戰敗後再度占有其殖民地。有西方史家稱許美國人在東亞、東南亞施行進步政策,但東南亞通常並不這麼看待美國——

在此地區,美國通常被視作歐洲帝國主義列強的同流。

第二個理由,與前者有關,是1950、60年代期間美國並不支持——事實上是相當質疑——東南亞追求中立與不結盟。許多華府決策者和美國在此地區的外交官,冷戰初期想方設法削弱此地區國家和爭取自主地位的作為,我的大學同僚暨史學家裴斗虎(Gregg Brazinsky)的精闢大作《贏得第三世界》(Winning the Third World),就列出許多這樣的人。

「美國通常被視作歐洲帝國主義列強的同流。」圖為越戰美軍。 圖/美聯社
「美國通常被視作歐洲帝國主義列強的同流。」圖為越戰美軍。 圖/美聯社

許多東南亞人認為美國只是另一個白種人帝國主義強權,讓他們想起被殖民的過往。圖為遭...
許多東南亞人認為美國只是另一個白種人帝國主義強權,讓他們想起被殖民的過往。圖為遭懷疑是越共游擊隊,而蒙眼被捕的越南人。 圖/美聯社

第三個理由,同樣與第一個理由有關,是美國在越南打的漫長戰爭。這場慘烈且代價高昂的衝突,讓越南、柬埔寨、寮國生靈塗炭,使東南亞走上兩極化。對於一個有著共同殖民歷史、努力尋求某種團結以及在冷戰對立強權之間走出「第三條路」的地區來說,美國參與越戰嚴重破壞此地區穩定。美國或許自認是永遠不變的進步力量和抵抗共黨侵略的中流砥柱,但此地區許多人並不這麼看待華府參與的這場戰爭。

接下來,越戰結束後,卡特(和後來柯林頓)當政期間,美國又出現新的干預舉動:提倡民主和人權。1970年代東南亞沒有民主國家;事實上,許多國家的統治者是暴君般的軍事強人。卡特總統偏重於提倡基本人權,柯林頓總統則偏重於提倡民主擴展(和暗地裡支持推翻獨裁政權)——但不管是提倡民主還是人權,此地區都覺得華府想要改變此地區政治信仰之舉傲慢、令人反感、不受歡迎。

隨著冷戰結束,第五個美國傾向開始顯露:遏制中國在此地區愈來愈大的影響力——就在大部分東南亞國家看到機會且普遍樂意與中國拓展關係之時(尤其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

華府曾試圖在某些東南亞事務上與中國合作,但1989年後,美國愈來愈覺得北京在此地區日益吃重的角色未必符合美國利益——事實上是有礙美國利益。隨著21世紀降臨,這個看法在華府變得更加有分量。

不管是提倡民主還是人權,此地區都覺得華府想要改變此地區政治信仰之舉傲慢、令人反感...
不管是提倡民主還是人權,此地區都覺得華府想要改變此地區政治信仰之舉傲慢、令人反感、不受歡迎。圖為1975年的西貢淪陷。 圖/美聯社

於是,東南亞諸國日益深陷兩大國在此地區愈趨激烈的影響力角逐戰中。誠如本書所主張的,近年來,這一趨勢猛然加速,而且愈演愈烈。對東南亞人來說,美國反制中國之舉令他們想起先前遭外部強權操控的經歷。

在上述五個階段,除越戰期間,有個最大特色一直主導著華府對東南亞的策略(進而影響美國在此地區獲接納的程度),即美國心不在焉且時斷時續的關注。除了歐巴馬政府例外,這個傾向長久以來始終如一。

廖振揚在其審慎的研究著作《忽冷忽熱的交往》(Ambivalent Engagement)中,精闢闡明此點。出於上述種種理由,東南亞人對美國充滿矛盾情緒有其道理。東南亞人也對中國充滿矛盾情緒,這是美中兩國在此地區的共通處。

有了這層背景認識,現在我們就來利用本章的剩餘篇幅「由內往外看」,檢視東協十國各自如何周旋於美中兩大強權之間。同前所述,在東南亞,沒有哪個國家找得到對美中皆不得罪的「最佳位置」,每一個國家都較為「偏」向其中一方。

雖說如此,如第一章所說,近年來,大半東南亞人對中國的看法已有質的顯著改變。現在我們就來探討東南亞人如何周旋於美中之間,竭力擴大與兩大國交往的好處,同時竭盡所能維持自己的獨立自主。

東南亞諸國日益深陷兩大國在此地區愈趨激烈的影響力角逐戰中。 圖/法新社
東南亞諸國日益深陷兩大國在此地區愈趨激烈的影響力角逐戰中。 圖/法新社


《中美爭霸:兩強相遇東南亞》

作者: 沈大偉

出版社:春山出版

出版日期:2021/9/7

內容簡介:二十一世紀的世界秩序,很可能由美中競爭結果決定。新冷戰時代是否已經到來?中國崛起美國衰弱,難道真是我們所要面對的未來?針對上述許多讀者關心(憂心)的問題,本書作者沈大偉,以美中在東南亞的競逐為觀察重心,結合實地訪查、客觀數據和文獻研究,將他飽含洞見的回答,寓於深刻剖析之中。沈大偉認為,美中爭奪支配力和影響力的煙硝,遍及全世界,而以東南亞為震央。美中在此地區的對抗,可說是兩強在全世界對抗的縮影。所以,掌握美中在東南亞博弈情況,即掌握了這場賽局的全貌。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越南製造」的虛實:中國衰退大贏家?

美國軍事與軟腳總統:拜登會淪為下一個「卡特總統」嗎?

挑戰美國海權的兩代紅軍:中國會踏上蘇聯海軍的「撞牆覆轍」嗎?

轉角說

轉角國際編輯台:「在國際新聞之後,讀懂新聞;世界趨勢之前,掌握趨勢。」

作者文章

2024年10月30日,川普至威斯康辛州造勢,因現任美國總統拜登將川普的支持者稱...

回望2024/意外的熱門文章?轉角國際「深度專欄」閱讀排行榜

2024/12/27
海棠文學城的多位中國耽美作家被捕,遭判刑、罰款,引起眾多讀者不滿。 圖/抖音

海棠耽美作家抓捕案:多位中國作者遭重判,與警方「遠洋捕撈」的執法醜聞

2024/12/26
米雷伊在紐約證交所敲響開盤鐘。 圖/美聯社

被遺忘的報導:阿根廷狂人總統的「打掉重練救經濟」,後來呢?

2024/12/19
加薩人民面臨多年封鎖與空襲,以擅長運用有限物資度過生活。圖為2023年8月資料照...

站在「創傷同心圓」外側:面對加薩人道危機,我們如何伸出援手?

2024/12/11
圖為美國杜蘭國家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TNPRC)的恆河猴,非本案當事猴。 圖/路...

美國「恆河猴逃逸事件」:從實驗室脫逃的猴子「所有權」歸誰?

2024/11/12
左起為:支持川普的馬斯克、態度曖昧的貝佐斯,以及支持賀錦麗的碧昂絲。 圖/路透社...

美選亂鬥誰挺誰?美國富豪名流的大選支持風向,與政治押寶的風險

2024/11/05

最新文章

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的天然氣過境協議,在2025年1月1日到期約滿,烏克蘭因戰爭不...

烏俄戰爭3年:烏克蘭終止俄國天然氣過境,但歐盟還沒準備好

2025/01/07
在以色列與真主黨長期衝徒下,黎巴嫩基督徒的角色愈發複雜。圖為基督教黎巴嫩力量黨成...

黎巴嫩戰火百態(二)砲彈下的夾心餅乾,黎巴嫩基督徒能否主宰國家未來?

2025/01/06
死者眾多,泰爾市常常一次為數十人一同舉行葬禮。 圖/陳彥婷攝

黎巴嫩戰火百態(一)集體葬禮與滿街難民:什葉派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2025/01/06
孟喬內涉嫌當街槍殺聯合健保執行長湯普森,遭起訴一級謀殺、二級謀殺、非法持有武器及...

美國英雄的B面:武裝手段浪漫化與政治暴力的傳承

2025/01/06
製圖/楊虔豪

圖解/逮捕尹錫悅闖四關失敗…未能突破的關鍵為何?

2025/01/03
左圖為 1979年1月30日,時任國務院總理鄧小平訪問美國,與時任美國總統卡特會...

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100歲逝世:「新冷戰」局勢下,留給美國的最大遺產

2024/12/30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