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哈利卡」取代菲律賓?杜特蒂改國名的野心
不知道你還記不記得,不久前曾有一則來自菲律賓的新聞,講的是菲國總統杜特蒂提出意欲更改國名為「馬哈利卡」(Maharlika)的提案?這則新聞在當時意外引起眾多臺灣人的熱切關注,許多人便藉此拿臺灣近年來遭逢的國際情勢做類比,將其視為是茶餘飯後的玩笑話。
事實上,把菲律賓鄉民當時在網路上的評論拿出來看,也確實能夠理解臺菲之間莫名產生的共鳴從何而來。舉例來說,有些人便認為不該更改國名,否則以後他們的後代將會忘記自己的歷史,畢竟就算是殖民史也確實是他們的一部分;也有人從經濟成本為出發點,主張更改國名所欲耗費的經費勢必相當驚人,質疑總統不拚經濟盡搞一些意識型態的小手段;更有天主教會的成員出面批評,認為總統不該將個人對宗教的好惡加諸於國家政策之上——尤其他們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2021年「天主教傳入菲律賓500週年」的活動,杜特蒂此舉顯然有些敏感。
儘管如此,相較於臺灣人在網路上的討論熱度,此事在菲律賓其實並沒有造成太大的迴響——一方面,捨棄殖民者的命名並不是件新鮮事,打從菲律賓獨立以來,這類情事便曾有過數次廣泛的討論;另一方面,把國名改為「馬哈利卡」的意圖也不是杜特蒂的創舉,早在1970年代就有過國會議員伊拉德(Eddie Ilarde)提案未果的情況發生。也因此,就連在菲律賓,也有不少人只是把這件事視為「杜特蒂一貫信口開河」的作風,這則新聞及其相關討論很快便從社群媒體沉了下去。
然而,這件事並沒有就此落幕。
幾週後,杜特蒂又再針對「去菲律賓化」這項議題提出進一步的想法。他以日前甫公投通過的民答那峨穆斯林自治區「邦薩摩洛」(Bangsamoro)為由,告訴大家他不只是想要改掉國名,就連「菲律賓人」(Filipino)這個稱謂也應該要改。
「畢竟那正是代表殖民者與多數基督徒壓迫南部穆斯林的證據。」杜特蒂表示。
這麼看來,杜特蒂這一位來自民答那峨的總統,似乎是在地方公投以及與摩洛民族解放陣線(MNLF)之間、雙方和平協議皆有所斬獲的這個時刻,連番以「去殖民化」為號召,希望他的國民能夠正視長期被忽略的南部地區。
事情自然沒有這麼簡單。3月20日,杜特蒂在與摩洛民族解放陣線的領導人——同時也是即將接任邦薩摩洛穆斯林自治區過渡期臨時政府首長——密蘇阿里(Nur Misuari)會面之後表示:密蘇阿里堅持要讓自治區未來能夠以聯邦制的方式運作;倘若無法達成這樣的目標,那麼陣線也將不顧與菲國政府所簽訂的和平協議,會選擇與政府再次開戰。
杜特蒂此語一出,立刻引起菲國社會一片譁然。這個時候,杜特蒂想要更改國名背後的政治意圖昭然若揭,原來拋出這個構想只不過是他一連串政治計畫的序曲而已。
對杜特蒂不陌生的讀者或許知道,打從他還未當上總統之前,便已極力主張要將菲律賓改為聯邦制。然而,不論是聯邦制或是實現這個理想所必須的憲法修正案,這些年都沒辦法引起菲國人民太大的興趣。這也是為什麼當杜特蒂宣稱是在轉述密蘇阿里的說法時,會遭到大眾質疑是別有自己的用心。
尤其從杜特蒂提出這些議題的時機來看,我們更是能夠具體認識到其政治操作手段。面對5月中即將要舉行的菲國參議員選舉,杜特蒂的「馬哈利卡」構想正是在候選人得以合法競選及跑行程的前一天提出,不少候選人便在競選之初被迫表態,說明自己對這項議題的立場為何。
菲國總統府更趁勢透過發言人向民眾喊話,表示此事若要能夠成真,必須先仰賴國會議員提案通過,才有機會交付國民公投來促成。換言之,他們便希望能夠透過民眾的反映,讓候選人或是現任議員產生壓力。
趕著要在這次公投綁大選的機會固然渺茫,杜特蒂這樣的做法仍可能對目前參議員的選情造成一些影響。以現今菲國參議院的組成來看,總計共24席的參議員雖然都是任期6年,不過為了避免特定勢力獨大的情況發生,菲律賓選擇每3年便改選半數的議員。本次需要改選的12位參議員皆是在杜特蒂仍未上任的2013年當選,另外12位參議員則是在杜特蒂氣勢如日中天的2016年被選上。
如此看來,若是成功刺激選民投票給支持杜特蒂的人選,讓下一屆的參議院能夠推動更改國名的議案,那麼對選情,甚至對杜特蒂政府後續的政治佈局都是有利的結果。
不只是如此,把杜特蒂「更改國名」、「更改菲律賓人稱謂」、「推動聯邦制」的一連串呼聲擺在一起看,他或許更想要藉由參議員選舉突破其現階段推動修憲案,乃至於聯邦制的困境。雖然說菲國的眾議院現在已經完成修憲草案的三讀與四讀,然而參議院議員則強調他們無法騰出時間討論憲法修正的議案,導致這件事情便卡在一個不上不下的尷尬位置。
這也是為什麼杜特蒂政府會以這樣的手段嘗試主導參議員選舉的選情,還包括了討論議題的設定。這不僅僅是因為參議員選舉乃杜特蒂政府重要的期中測驗而已,在他貌似解決了南部民答那峨地區的穆斯林叛亂問題之後,能否再更進一步的推動修憲與聯邦制——事關杜特蒂做為一個菲律賓總統的歷史定位。
不難想像,不少在野黨人士已經放話將要透過本次選舉教訓杜特蒂,甚至抨擊他拋出來的這些構想根本是假議題。其中一位出身於民答那峨馬拉威市(Marawi)的參議員擬參選人虞道(Samira Gutoc)便表示,邦薩摩洛自治區的公投根本就是被杜特蒂給收割。她強調該自治區的草案已經討論了17年,現在杜特蒂卻想要利用這個成果拿去做他理想中的聯邦制示範區,跟原本自治區的構想已經全然不同了。
「杜特蒂把『邦薩摩洛自治法』(Bangsamoro Organic Law)當作是他的工具,當初的馬拉威危機與延續至今的戒嚴也是如此。這是民答那峨過去這40年來從未發生的事情。」虞道以自己家鄉的情況為例,說明馬拉威市自2017年年中實施戒嚴以後,許多人不僅同她一般流離失所,更眼睜睜見著家鄉的重建之路迢迢。
從這個角度來看,杜特蒂意欲更改國名究竟所謂何事?在這項提議被拿出來炒作之初,有些人直接用以與杜特蒂對馬可仕家族的厚愛做聯想——畢竟「馬哈利卡」正是前總統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頻頻用以推廣菲律賓民族主義的用詞。
即便杜特蒂堅持自己的用意是:不讓大家錯失了「馬哈利卡」這個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詞彙,不少人仍認為,這是他為了要拉抬轉戰參議員選舉的馬可仕女兒艾米(Imee Marcos)而有的動作。也有人選擇用旁徵博引的方式,企圖打破大家對馬哈利卡是「高貴」與「自由人」意涵的想像。
從前總統馬可仕刻意將這個詞彙與國族象徵綁在一塊,不過追溯其詞源,馬哈利卡不僅具有富含生命力的意義,還能夠延伸為「大陰莖」的意思(big phallus)——反對者希望讓大家能夠理解,杜特蒂這樣的做法並不適切。
杜特蒂的改國名主張是為了恢復馬可仕時代的榮光?這些揣測並非毫無可能性。然而,更重要的或許是我們如何藉此釐清杜特蒂及其政府在其背後的政治意圖,這將有助於我們更加理解菲律賓社會接下來面臨到的挑戰會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