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的中企封殺令:從5G大戰到「天網」爭霸
美國參議院在8月初通過的《2019預算年國防授權法》(NDAA),確立了一些對中企的新禁令。較之去年通過的NDAA,禁止美國國防部、國土安全部採買與使用華為、中興生產的電信設備;今年進一步擴大為禁止所有的聯邦政府機構採買與使用這兩家產品,若已購買並正在使用,則需於5年內逐步淘汰。
美國國會此舉,很可能與「5G爭霸戰」有關。
由於5G正在進入倒數計時的商用階段,而中國是目前投入最多的國家,如「中國製造2025」和「第13個五年計劃」(十三五),都將5G列為整體工業計畫的核心,希望能在2020年前廣泛佈署商業5G技術。
與過去不同的是,在3G、4G時代,中國一度制定自己的本土技術標準,但都未獲國際重視,也造成了商用上的落後,需要依賴他國的專利智慧財產權。吸取教訓後,中國此次企圖在一開始就引領5G發展,採取國際化策略,像是參與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大幅度與各國業者合作。
特別是華為,靠著中國廣大國內市場之助,去年年營收是對手愛立信或諾基亞三倍以上,再加上北京決定大力扶持,保證華為與中興可得到各1/3的中國5G契約,剩下的1/3則由外企競爭,優勢更加明顯。
這讓華府政界與業界感受到後來居上的壓力。無線產業協會(CTIA)發佈報告,指出美國正落後於中國和韓國,若不改善,將不再有贏得全球5G競賽的機會;對此,美國兩大電信商 Sprint 和 T-Mobile 已提出合併,將投入400億美元發展5G;聯邦通訊委員會(FCC)也宣布將於年底開標5G 的28GHz頻段,率先跨出一步。
不過,華為雖是全球天線和基地台設施的領導者,但競爭者各有所長。去年華為在全球無線連結網路(RAN)設備所占份額約為32%、愛立信為30%、諾基亞為25%;就5G的全球智慧財產權來看,以2017年資料觀之,中國大約擁有10%左右,與諾基亞的11%、愛立信的8%相差不多。
對美國來說,國內沒有像三星、華為等5G無線連結網路製造商,但有像英特爾和高通等5G系統中的關鍵參與者,後者更擁有5G智慧財產權的15%。因此如何保護它們的利益至關重要,今年還傳出川普政府有人提議將5G國有化,引來批評聲浪,顯示華府非常重視卻苦無對策。
此外,5G爭霸戰中還有兩個問題仍待討論:
答案還很難說,要知道歐洲最早推出2G,日本第一個擁有3G,最後卻是由蘋果、GOOGLE和Facebook等美國企業主導智慧手機市場。決定輸贏的其實不只是技術,更是消費者行為與企業經營策略。
隨之延伸出第二個問題:
中國政府想靠5G得到什麼?
除了建立5G標準,可以獲取智慧財產權的專利報酬外,北京的另一個重點在於物聯網(IoT)。5G的速度與容量,有助於支持物聯網的發展。像是自動駕駛汽車就得依靠物聯網交換數據,也能讓AI進行深度學習,從而在這些領域中獲得領先。
如果了解物聯網的原理,就不難理解今年NDAA為何加入新的禁止名單,像是無線電通訊的海能達,以及監控系統的海康威視與大華科技。前者剛在美國輸掉與摩托羅拉的專利裁決,後兩者則是中國首屈一指的監視器業者,海康威視更是穩坐全球銷售龍頭。
所謂「萬物皆可聯網,萬物皆可駭」。日常生活中充滿各種靠WiFi連接的集線器,如車庫遙控器、智慧燈、門鈴、冷氣和監視器等,但這些設備多不可升級,也不具足夠安全的防駭機制。因此,越來越多IoT被濫用於網路攻擊,作為殭屍網絡的一部分,甚至涉及非法監視。
先前海康威視與大華都曾爆出產品事故,這些較無設防的監視網絡系統被惡意利用,凸顯出客戶資訊的不安全。像是數年前海康威視數位監視主機(DVR)遭駭客入侵,植入開採比特幣的軟體;大華的錄影機更被駭客用以傳播Mirai蠕蟲,造成美國網站一度大癱瘓。
去年海康又被發現產品代碼有錯誤,可以使駭客遠程登入受影響的設備,並獲得管理員權限。若成功利用這些漏洞,惡意攻擊者得以升級其權限,也能謊冒經身分驗證的用戶,獲取敏感數據;大華亦被指控在DVR系統留有後門(backdoor),若駭客入侵,則能輕鬆進入用戶數據庫為所欲為。
種種安全問題讓美國政府甚為顧忌,並且早在NDAA前就可看出預兆。像是美國駐阿富汗大使館取消對海康威視相機的採購、陸軍基地倫納德伍德堡(Fort Leonard Wood)撤下已佈署的海康威視監視器、美國聯邦總務署(GSA)從聯邦銷售合約的產品列表中刪除海康威視的產品等舉措。
國會議員們更擔心中國公司出售的監控和安全設備,將使美國面臨重大漏洞,等於是由美國納稅人購買,並由美國政府安裝的「中國特洛伊木馬」。因此,為了進一步保障公共安全、政府設施、關鍵基礎設施,以及其他國家安全等目的,參眾兩院終於在本次授權法案對海康威視等企業實施禁令。
對此,海康威視等企業深感不服,海康威視更重砲抨擊,認為美國國會批准NDAA相關條款的決定,並非基於對潛在安全風險的證據,而是具偏見的歧視。為了表現心中無鬼,海康威視聲稱它們已經成立源代碼透明度中心(SCTC),願意為執法單位和政府機構提供該公司的源代碼進行審查。
不過,美國政府顯然沒有興趣玩這種貓捉老鼠的遊戲,他們真正在意的是中企背後的國家威脅。因為中國的《國家安全法》、《反間諜法》、《網絡安全法》等法律建構了一張嚴密的控制網,要求電信網路企業必須提供國安及公安機關權限,可以自由訪問它們的網絡和設備,並支援所需的相關技術。
考慮到中國政治和法律的環境,很難想像有任何企業敢拒絕中國政府的請求。更重要的是,這些法律賦予了中國政府治外法權(extraterritoriality)的內涵,他們可以檢查中國公司為由,無須告知便能合法進入美國的通訊基礎設施。若中國政府不改變心態與法律,只會貽人口實,未來也將可見更多的中企被排拒於美國之外。
值得注意的是,5G的標準正在逐步確立,想要排除中國的影響既是不可能的任務,也是拙劣的政治宣傳。問題在於,美國是否會採取彈性(resilience)戰略,在設計安全措施後,採用華為或其他中國廠商的設備,抑或是更進一步與中企劃清界線,與歐洲廠商結盟,都是未來美中和解的訊號。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