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梅伊訪日:天生盟友?英日再續前緣的虛實

2017/09/26 王俊評

認為英日應該再續前緣、密切合作的理由之一,是雙方都是「島國」。但英日之間真的是天...
認為英日應該再續前緣、密切合作的理由之一,是雙方都是「島國」。但英日之間真的是天生盟友嗎? 圖/路透社

英國首相梅伊(Theresa May)在8月底結束今年第二次訪問日本的行程,雙方除了決定在英國正式脫離歐盟後,儘速達成雙邊貿易協定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安全方面的合作,不僅將在傳統安全領域,也要在反恐、網路安全方面加強合作,英國也會繼續支持日本尋求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由於北韓在8月29日發射一枚中程彈道飛彈並越過日本上空,梅伊甚至強硬表示,如果金正恩不停止這種「非法挑釁」,不排除對北韓發動網路攻擊,或實際軍事行動。

比起她在今年一月中的訪問,梅伊這次似乎讓西方出現「英日兩國將會重溫百年舊好」的論點。一年中兩次訪問,也突顯出梅伊對日本的重視。但從雙方的文件又可看出,英國為了應付脫歐,利用日本來重塑其世界大國的形象,與重振本國經濟的需要,但在真正的亞太戰略層面,則空話多於實務。而日本一如百年前的情況,由於地緣政治的緣故,被迫在兩國的合作中,承擔更多要求。

梅伊這次訪日,似乎讓西方出現英日兩國將會重溫百年舊好的論點。 圖/維基共享
梅伊這次訪日,似乎讓西方出現英日兩國將會重溫百年舊好的論點。 圖/維基共享

▎「島國」應為天生盟友的誤解

眾多認為英日應該再續前緣、加強合作的論點裡,其中一項是雙方都是「島國」,因此可以像當年的英日同盟那樣密切合作。但這樣的論點並不準確,島國彼此之間並不是天生的「天然盟友」。所謂的天然盟友,其實就是彼此不涉入對方的核心利益,或影響對方的地緣政治利益,而且擁有共同的主要敵人。

許多學者都曾指出,英國在18世紀的天然盟友是奧地利與普魯士,而這兩國是標準的中東歐內陸國家,不會在海上挑戰英國,卻與英國的主要敵人法國,在歐陸有激烈的征戰。然而等到德皇威廉二世(Wilhelm II)大肆推行「世界政策」(Weltpolitik),並以英國為目標擴建海軍,英德再也不可能重溫「天然盟友」。

同理,大英帝國與日本帝國的聯盟友誼,奠基於在東亞對抗俄羅斯的擴張。而且很重要的是,明治維新時期的日本極力「脫亞入歐」,海軍建設完全師法英國,對英國與其他歐洲大國懷著孺慕之情。英日同盟簽訂的消息傳出,日本媒體額手稱慶本國能與「文明國家」提攜。

日本對英國與其他歐洲大國懷著孺慕之情,圖為1906年英日同盟後,亞瑟王子代表英國...
日本對英國與其他歐洲大國懷著孺慕之情,圖為1906年英日同盟後,亞瑟王子代表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授予明治天皇嘉德勳章。 圖/維基共享

日本海軍建設完全師法英國,圖為日本在1894年向英國訂購的富士號戰艦。 圖/維基...
日本海軍建設完全師法英國,圖為日本在1894年向英國訂購的富士號戰艦。 圖/維基共享

但隨著日俄戰爭的結束,以及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開始推行「八八艦隊」擴張,開始威脅英國在東南亞的安全;當年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深知國際政治險惡的明治維新諸公,也逐漸退出日本歷史。英日的友誼逐漸被侵蝕,加拿大、澳洲等兩個大英國協自治領,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懼於日本海軍的擴張,為了太平洋的權力平衡而反對英日同盟續約,最終導致英日同盟在1923年壽終正寢。

所以,「島國」絕非英日接近的原因,何況當時的英國也絕不自認為「島國」。事實上,島國擁有共同的安全關切:確保海上交通線安全。但通常海上交通線最大的威脅,來自另一個相鄰的「島國」。因為彼此都需要強大的海上力量來確保各自的安全,結果反而對彼此造成潛在威脅。只有在島國彼此相互遠離,而且出現更可怕的敵人:擁有強大海軍的陸地帝國時,島國彼此才有可能變成盟友。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懼於日本海軍的擴張,為了太平洋的權力平衡而反對英日同盟續約。...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懼於日本海軍的擴張,為了太平洋的權力平衡而反對英日同盟續約。 圖/路透社

▎英國的算計:重塑全球大國形象

如果英日再度接近,一定是基於共同的利益與需求。當然,時空環境不同,今日的英國不再是維持全球秩序支柱的日不落帝國,經濟上更早已被日本遠遠拋在後頭。這還不提英國已經開始執行脫歐程序,將來若順利在2019年3月退出後,無法適用日本與歐盟在7月6日簽訂、預計於2019年初生效的日歐《經濟夥伴協議》(EPA)。

易言之,現在的英國很難讓日本重新燃起明治時代那種「與文明國家提攜」的熱情。不過,無論百年前或當代,日本始終面臨嚴重的安全威脅,只是對象換了而已:過去是基於俄羅斯帝國與英日的共同競爭,現在日本除了與俄羅斯在北方四島的領土爭端未決,也面臨北韓核武危機,以及中國的海上擴張,情勢更加複雜。

此外,日本長年來與德國、巴西、印度一起組成所謂的「四國聯盟」(G4 Nations),謀求成為聯合國安理會新常任理事國。這如果沒有現任五大常任理事國的支持很難成事。而2020年東京奧運的時間點越來越近,如何防範賽事期間發生恐怖攻擊,或網路攻擊對日本國家安全、奧運安全的危害,也是曾經在2012年舉辦過倫敦奧運的英國,能加強對日本吸引力的一大賣點。

無論是北韓核武危機、中國的海上擴張,都讓日本面臨的情勢更加複雜。 圖/歐新社
無論是北韓核武危機、中國的海上擴張,都讓日本面臨的情勢更加複雜。 圖/歐新社

梅伊本次訪問的主軸,就是以日本需求孔急的安全議題,交換英國脫歐之後的第一要務:經濟合作。所以梅伊不僅在北韓核武問題上強硬表態,而且還在雙邊安全合作聯合宣言中強調,英日全球安全合作的主要重點,就是「印太地區」(Indo-Pacific),甚至考慮在亞太部署一艘英國航艦。這些動作可謂完全切中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短期目標是北韓,中長期是中國」的戰略思維。

此外,英國也表示,英日分別是美國在歐洲與亞洲最重要的盟邦,所以安全合作必須納入美國。與其說這是英日同盟的再現,其實還比較接近1920年代,華盛頓海軍會議(Washington Naval Conference)在太平洋地區建立美英日三國平衡體系。只是當年的目標,是想要以這個體系終止海軍競賽,同時安定日本怕廢除英日同盟之後,遭到英美兩國孤立的疑慮;現在則沒有這種需要,取而代之的,是英國想要利用與日本的合作,以及可能對亞太安全提供的幫助,在脫歐之後持續提昇自己在美國心中的戰略重要性,同時重新塑造自己獨立於歐盟之外的全球大國形象。

英國想要在脫歐之後持續提昇自己在美國心中的戰略重要性,同時重新塑造自己獨立於歐盟...
英國想要在脫歐之後持續提昇自己在美國心中的戰略重要性,同時重新塑造自己獨立於歐盟之外的全球大國形象。 圖/歐新社

▎被壓榨的夥伴:日本的地緣政治宿命

而在中國變得越來越不可忽視的年代,所有國家的縱橫捭闔,即便是以中國為對象,都要避免直接觸怒中國的風險。英國也很精明地沒有在梅伊這次的訪問所發佈的各項聯合文件中,寫入會讓中國脆弱的的玻璃心破碎的文字,例如南海等,避免落中國之口實,危及兩國關係後續的發展。

所以,梅伊的訪問對日本來說,就是在敏感性較低的安全層面,如反恐、網路安全、武器共同開發等,有較多的幫助,但是在敏感性高、涉及中國的戰略層面,則是空話多於實際。尤其梅伊對北韓的強硬態度,實際上起不了什麼作用:英國不太可能真的派兵打擊北韓,更不可能協助日本擊落越過其上空的北韓彈道飛彈。梅伊可說純粹即興表演給日本看。但是為了穩住「朋友圈」,日本也只好拿出經濟層面的承諾,與英國交換。

於是最後我們發現,梅伊這次訪問日本有一點與當年的英日同盟雷同,即對於同盟(或合作)的需求,仍然是英國大於日本。但從雙方的交手看來,日本在盟約或合作中付出較多,同樣與當年的英日同盟沒有太大的差別。這不僅是歷史的有趣之處,也是地緣政治的趣味所在。

梅伊這次訪問日本與當年的英日同盟雷同,即對於同盟(或合作)的需求,仍然是英國大於...
梅伊這次訪問日本與當年的英日同盟雷同,即對於同盟(或合作)的需求,仍然是英國大於日本。 圖/路透社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王俊評/英日同盟復甦?牽制安倍的親俄大計

王俊評/航向自由:海洋自由原則與歐洲海洋政治

倫敦生活A to Z/英國政治啟示錄:H for Hollow Crown,《虛妄之冠》與權力的遞嬗

王俊評

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博士,專長為海洋戰略研究、國際關係史、地緣政治學,及戰略文化。2013年赴美國南加州大學東亞研究中心訪問,期間出版《和諧世界與亞太權力平衡:中國崛起的世界觀、地緣戰略,及戰略文化》。現為獨立研究者。

作者文章

地緣政治學如何影響世界?圖為1991年第一次波灣戰爭的「沙漠風暴行動」,飛越科威...

《地理的復仇》:地緣政治如何影響世界戰略?

2017/10/05
認為英日應該再續前緣、密切合作的理由之一,是雙方都是「島國」。但英日之間真的是天...

梅伊訪日:天生盟友?英日再續前緣的虛實

2017/09/26
聲嘶力竭的大韓民族。圖為北韓閱兵的出席老兵。 圖/美聯社

聲嘶力竭的大韓民族:南韓、北韓爭奪半島主導權

2017/08/29
這場中印對峙的戲碼,最終誰會勝出? 圖/美聯社

不丹不幸福:中印對峙,一觸即發的邊境衝突

2017/08/14
美中之間在經濟、外交、安全上的摩擦,是否代表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無可避免呢?...

妥協的藝術:美中能從「宋遼澶淵之盟」學到什麼?

2017/07/26
圖為英國於2014年退役的光輝號(HMS Illustrious)。 圖/美聯社

揭開「大航艦時代」的英俄海上口水戰

2017/07/18

最新文章

選戰時朝野政黨除了為人詬病的自民黨「裏金事件」吵翻天外,各黨還端出了增加時薪以及...

德政變惡政?年收入「103萬之壁」:日本朝野角力的稅收減免政策

2024/11/19
川普(左)拔擢的副手范斯,可能是比他更為基進的美國中心主義者。 圖/美聯社

視中國為最大威脅:川普2.0時代,不可忽視的副總統范斯

2024/11/15
媒體大亨梅鐸控告AI公司侵害創作者的智慧財產權,但此舉是否真正為創作者爭取到公平...

媒體大亨梅鐸槓上AI:資本家想搶回利益與霸權,但誰來保護最弱勢的創作者?

2024/11/13
2024年9月,支持保障墮胎權的民眾在佛羅里達集結。 圖/歐新社

墮胎權各州自主保障?川普再次執政,美國生育自主權的拉鋸戰況

2024/11/08
2015年,一位印尼穆斯林女性在緬甸駐雅加達大使館前,抗議緬甸僧旅團體迫害穆斯林...

我佛慈悲,但對穆斯林除外?緬甸佛教僧伽塑造的「伊斯蘭恐懼」與宗教衝突

2024/11/08
「自由」可能是資訊科技巨頭最喜歡掛在嘴邊的詞彙,畢竟,誰會討厭自由? 圖/法新社

科技巨頭助長「反民主」亂象?馬斯克在美國大選中的搧風點火

2024/11/06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