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尼爾蓋曼性醜聞(下)惡龍可以被打倒:用故事的力量對抗權力

2025/02/18 鄭雅芝

尼爾蓋曼在奇幻文學、動漫、影視圈皆有大批粉絲,如今遭指控性侵女粉絲且施加暴力。 ...
尼爾蓋曼在奇幻文學、動漫、影視圈皆有大批粉絲,如今遭指控性侵女粉絲且施加暴力。 圖/美聯社

▎接續上篇:尼爾蓋曼性醜聞(上)繆思女神的證言:故事大師遭控性侵施虐

以下為筆者整理Tortoise Media節目《「主人」:針對尼爾蓋曼的指控》及《紐約雜誌》報導文章「沒有安全詞:暢銷奇幻作家尼爾蓋曼如何隱藏自己的黑暗面長達數十年」之內容,輔以對蓋曼作品的認識寫成。


「卡利奧佩」畢竟是一篇奇幻漫畫,在法庭上很難當作指控蓋曼的直接證據,故事中有多少部分是現實的投射,或者是某種程度的「自我實現預言」,也只是讀者的解讀。不過,Tortoise Media和《紐約雜誌》都提到蓋曼的另一部作品《萊緹的遺忘之海》(The Ocean at the End of the Lane)。此書背景發生在蓋曼童年時居住的薩塞克斯郡(Sussex),雖然蓋曼強調本書並非「真實的自傳」,但承認其中許多部分來自於他的童年經歷,並說故事主角「大致上可說是我的縮影」。

故事中,已成年的主角回顧童年奇幻經歷:他七歲時,一個古老怪物在他身體裡製造了一段通道來到人間,化身為一位漂亮保母入侵他的家庭,威脅到他的生命,最後在神秘的漢斯托家(Hempstock family)小女兒萊緹的犧牲之下,主角才得以平安長大成人。這本書最初是蓋曼為當時分隔兩地的帕爾默所寫的短篇,後來發展成中長篇小說,蓋曼在開頭寫了「獻給想一探究竟的阿曼達」。

Tortoise Media和《紐約雜誌》將此故事與蓋曼的出身連結在一起:蓋曼的父母曾是英國山達基教會(Church of Scientology)高層,1968年蓋曼七歲時,父親還曾讓他接受BBC廣播的採訪作為宣傳。山達基常被人質疑的部分包括虐待兒童,創教人L.羅恩.賀伯特(L. Ron Hubbard)曾指示,當違反教義時,兒童應受到跟成年人一樣的懲罰。《紐約雜誌》也提到一段之前就令很多讀者和評論家在意的橋段:在怪物保母影響之下,主角的父親將幼小的他壓進盛滿水的浴缸中作為「處罰」,稍晚主角逃家時,從窗戶看到了父親壓在怪物保母身上。

跟「卡利奧佩」一樣,《萊緹的遺忘之海》也無法做為指控蓋曼父親的直接證據,但Tortoise Media 和《紐約雜誌》都暗示,蓋曼本人或許曾經歷童年虐待,而他的作品可能反映了這種經歷,如果他現在受到的指控內容屬實,某種層面上可能是在重現發生在他身上的加害行為,怪物保母留在七歲男孩身上的通道,可能還有一部分留在他的心裡。

蓋曼在80年代中期逐漸遠離山達基,最初他從事記者工作,很快便在創作領域嶄露頭角,並因為《睡魔》而在漫畫粉絲中獲得如搖滾巨星般的地位。《紐約雜誌》報導寫道:「女粉絲會穿著他筆下角色的維多利亞哥德式服裝到他的簽名會,求他在她們胸部上簽名,或遞給他飯店房卡」。蓋曼此時已有家室,他的第一任妻子瑪莉.麥格拉斯(Mary McGrath)也是山達基教徒,兩人育有三名子女,直到2007年離婚。根據《紐約雜誌》採訪,當年蓋曼有婚外情是業界公開的秘密,但受訪者普遍認為這些關係是自願的。

《萊緹的遺忘之海》中文版與英文版書封封面。 圖/Amazon.com
《萊緹的遺忘之海》中文版與英文版書封封面。 圖/Amazon.com

▌不完美受害者與約會性侵

Tortoise Media受訪者之一茱莉亞.霍布斯邦(Julia Hobsbawm)也是名作家,1986年時她是一名書籍公關,在出版社派對上認識了蓋曼,她描述蓋曼「從以前到現在都沒有變,博學、語氣溫和、迷人且彬彬有禮,喜歡談論顛覆性話題,帶點前衛氣息,老穿著皮夾克,卻依然舉止得體」。然而,她也是目前所知時間最早的蓋曼不當行為受害者。據她所述,有一次她和蓋曼在她家,蓋曼前一分鐘還在談論他的妻子和孩子,下一秒就把她推倒在沙發上並企圖吻她,不過在茱莉亞拒絕之後,蓋曼便停手離開了。

跟其他受訪者比起來,茱莉亞所受的攻擊程度較輕,不過令她在意的是,她的沉默與之後和蓋曼重新往來,助長了蓋曼為自己打造的「神話」,如果1986年她就當面質疑或揭發蓋曼,或許能阻止他的不軌行為發展至更嚴重的程度,為此她非常懊悔。

對於包括筆者在內的台灣的蓋曼迷來說,英國山達基的歷史比古代神話還遙遠陌生,蓋曼雖然在網路與粉絲互動頻繁,但他的私生活卻很少曝光,因此在去年之前,筆者對蓋曼的個人印象正如茱莉亞所說的,博學而溫和,思想前衛同時彬彬有禮,甚至隨著年齡增長,他還給了年輕讀者一種充滿智慧的長者印象,卻又保有年輕人的激情和活力──正是因此,下面兩名原為蓋曼書迷的受害者故事,特別令筆者心驚和心痛。

在Tortoise Media節目中化名為「K」的蓋曼書迷,與《紐約雜誌》中的受訪者肯德拉.斯陶特(Kendra Stout)經歷一致。2006年,18歲的她在《無盡之夜》(Endless Nights,《睡魔》系列之一)宣傳會上遇見蓋曼本人,兩人開始透過電子郵件和電話頻繁聯繫,維持了三年的遠距離來往,最終發生了親密關係。據她所述在交往期間,蓋曼多次無視她表示疼痛和不舒服,強迫她扮演BDSM中的服從角色,卻未設定安全詞和界線。2007年兩人一起旅行時,肯德拉患了泌尿道感染,她告訴蓋曼可以親熱,但不能有侵入式行為,蓋曼卻無視她的請求。

他們的關係在2008年結束,是蓋曼提出分手,肯德拉當時哭著追他追上了飛機,跪在他的座位前哀求不要分手。回顧這段經歷,肯德拉在節目中表示:「那時我所有的自我價值都與『我正在和一位名人約會』綁在一起。我身上真正有趣的地方,都是我正在和這個擁有精彩人生的男人交往,透過與他的關係,我也變得『精彩』。他可以做任何他想做的事,而我會不惜一切去維持這段關係。」在分手之後,肯德拉仍與蓋曼保持聯絡。

如同史嘉莉,肯德拉也不是多數人眼中的「完美受害者」;同樣如同史嘉莉,當年20出頭的肯德拉,精神層面與蓋曼的權力關係極度不對等,而她描述的經歷也符合「約會性侵」。根據《紐約雜誌》,肯德拉已在2024年10月為2007年的事件報警。

尼爾蓋曼(左一)在文學影視圈的人氣和地位相當高。2019年,蓋曼與普萊契合著的小...
尼爾蓋曼(左一)在文學影視圈的人氣和地位相當高。2019年,蓋曼與普萊契合著的小說《好預兆》改編影集在亞馬遜串流平台播映,他與製作團隊舉辦座談。 圖/路透社

Tortoise Media節目中最後一位受訪者化名為「克萊兒」(Claire),與《紐約雜誌》中的受訪者凱薩琳.肯道爾(Katherine Kendall)經歷一致。她在《「主人」》前四集播出之後、後兩集播出之前,還接受過另一個節目《我壞掉了嗎:倖存者的故事》訪問,節目主持人帕皮雍.德博爾(Papillon DeBoer) 是一名有證照的臨床心理諮商師。

2012年時,克萊兒22歲,當時剛結婚不久的蓋曼和帕爾默夫妻都是她憧憬的對象。克萊兒回憶,她先是參加了帕爾默的演唱會,在會上告訴帕爾默,她兩天後將在蓋曼的講座中擔任志工,克萊兒問帕爾默有什麼話要她帶給蓋曼嗎?帕爾默當眾摟住克萊兒,在她耳邊說「妳可以輕咬他的耳垂」。

雖然克萊兒身為蓋曼的瘋狂書迷,但對她來說,大她30歲的蓋曼並不具有任何性吸引力,想像起來甚至有點噁心,然而,她還是不會放過這個和蓋曼拉近關係的機會。根據她的回憶,她並沒有依照帕爾默的建議,僅是給了蓋曼一個擁抱,而蓋曼則是回親了她的臉頰(根據節目內容,記者也就此事詢問了蓋曼,蓋曼則表示對方確實咬過他的耳垂,否則他不會做出積極回應)。

之後,蓋曼數次製造與克萊兒獨處的機會,並以各式各樣的藉口吻她,他也數次邀請克萊兒參加其他活動,並且越來越侵犯到她身體的安全距離,他還用電子郵件持續向她求愛,在信裡表示「我以前沒有這麼做過」、「妳是特別的」(You're it)。

又一次如同史嘉莉的情況,克萊兒在回信中給了正面回覆,甚至與蓋曼調情,然而根據兩個節目訪問,這整個過程中,克萊兒都是對與蓋曼身體接觸感到反感的,但她一直告訴自己這種事並不奇怪,因為對方可是尼爾蓋曼,如果感到奇怪,那自己才是奇怪的那一個。她不想這麼做但她還是做了,因為他是尼爾蓋曼,她親回去,因為她害怕蓋曼會討厭她,會離她而去。她告訴自己,她是世界最幸運的書迷,其他蓋曼粉會恨不得殺了她來頂替她的位置。

「大約交往幾個月後,他對我說:『我不知道自己到底看上妳哪一點。我是一位得獎無數的暢銷作家,而妳是……?』他沒有說完這句話,但他根本不需要說完,因為我完全知道自己是誰,我是個 22 歲、身無分文、沒有工作的粉絲,在無數癡迷的粉絲隊伍中,我根本微不足道,隨時可被取代。我之所以記得這段對話,是因為這句話讓我感到無比渺小、卑微。但現在回頭看,這段話令我印象深刻,則是因為我終於明白他當時的意圖——他是刻意這麼說的,為了貶低我,讓我記住自己的位置,讓我知道這場關係對我來說有多高的賭注,如果我回應得不夠正確,如果我不夠有趣或不夠會調情,我就會被淘汰。」

即使克萊兒一再強調她並不想與蓋曼發生肉體關係,即使她說過她已經有穩定交往的男友,蓋曼還是在某次宣傳活動中,將克萊兒帶到巡迴巴士後方企圖與她發生肉體關係。最後發現她真的不願意,蓋曼才放棄了,這段關係也就此打住。

#Metoo運動當中,許多受害者都是在權力不對等的關係下受到不當對待。圖為201...
#Metoo運動當中,許多受害者都是在權力不對等的關係下受到不當對待。圖為2018年群眾抗議性暴力的#Metoo集會。 圖/路透社

▌說出自己的故事

2017年#MeToo運動爆發,克萊兒也開始尋找能夠報導她故事的媒體,但對方不是不回應,就是告訴她,只有一個受害者出面指控不夠──不足以成為能夠說服人的「故事」。2022年克萊兒聯繫上德博爾,但她仍在猶豫,會不會一切都是她的誤會?她會不會「只是特例」?畢竟,除了她自己的遭遇以外,她從未聽過任何關於蓋曼的性騷擾或性侵傳聞,而蓋曼不久之前還表示支持#MeToo運動,在推特(現為X)上發佈這樣的推文

「在這樣的一天我再次重申:我相信倖存者。男人不能對這個世界上發生在女性身上的事情視而不見、充耳不聞。我們必須與她們並肩奮鬥,讓她們的聲音透過選票、透過藝術、透過傾聽被相信,令世界變得更美好。」

克萊兒決定先與蓋曼聯絡,再決定是否要正式播出節目,此時她不知道的是,幾個月前史嘉莉才遭遇了蓋曼的毒手。蓋曼在電話中向克萊兒道歉,承認對她造成傷害,表示自己的記憶也模糊不清,但若不是她主動,他是絕對不會踏出一步的,還表示他願意支付她一筆錢,並捐款給她曾任職的性暴力及人口販運受害者援助中心「OurVOICE」(後經證實蓋曼並未遵守諾言捐款)。

蓋曼參與了許多自己小說改編成的有聲書,克萊兒正是聽蓋曼的聲音講著故事長大,她如此回憶在那段關係中蓋曼的聲音對她有什麼影響:「那個聲音,跟在我小時候講美好故事給我聽的,是同一個聲音,他正在告訴我這樣的『故事』:我是安全的,我和他只是朋友,他並不會威脅到我。

10年後,身為「故事王子」、「故事之神」的蓋曼,又一次成功令克萊兒接受了他的故事──她是個「例外」,而且發生在她身上的事情不算「強暴」。於是克萊兒選擇暫時不讓《我壞掉了嗎:倖存者的故事》播出她的受訪內容,直到Tortoise Media播出了《「主人」》,她才聽到有人也有相同遭遇。

每當有創作者發生醜聞時,「該不該把作品和創作者本身分開看待」都會成為討論話題,而每個人也都有不同的答案。如上所述,以蓋曼之例來說,要把他和他的作品「分開看」是極度困難的,不只因為他把自己的一部分寫進了創作中,也是因為他利用了他的「故事」,以及「說故事的人」的身分,來控制和剝削他的受害者。

「克萊兒」──凱薩琳.肯道爾發表了一篇題名為「致卡利奧佩之友」的文章感謝大眾支持,並希望大家能捐款給「OurVOICE」,另外如果捐款者想要幫助蓋曼的受害者,「不管是想幫助那些已經站出來的、將會站出來的、還有那些無法發聲的受害者,請以「卡利奧佩」的名義進行捐贈」。

跟許多人一樣,即使對蓋曼本人徹底失望,凱薩琳.肯道爾還是無法拋棄他的「故事」。

尼爾蓋曼最知名的幾部作品,由左至右為:《第十四道門》、《美國眾神》、《無有鄉》。...
尼爾蓋曼最知名的幾部作品,由左至右為:《第十四道門》、《美國眾神》、《無有鄉》。 圖/Amazon.com

▌神話破滅之後

Tortoise Media的節目在讓史嘉莉等人親口敘述己身經歷時,也詢問了蓋曼本人的說法,並在節目中引用了他對這些指控的回應。蓋曼承認,他確實曾與多名指控者發生過親密關係,但也強調這些關係都是在雙方同意的前提下發生,否認曾有侵略性或強迫性的行為​​。《紐約雜誌》文章發表後,蓋曼在自己的部落格發表了一篇題名為〈打破沉默〉(Breaking the Silence)的文章,以下是翻譯節錄:

「...當我讀到這些最新的指控時,其中有些片段我能依稀辨識,有些則完全陌生,有些事情確實發生過,但與那些絕對沒發生過的事情並列在一起。我當然不是完人,但我從未與任何人發生過非自願的性行為,絕對沒有。

…在回顧這些對話的現在,時隔多年我也發現,我本可以做得更好,也應該做得更好。我在感情上很封閉,性方面卻很開放,自我中心而忘了該有的體貼。我明顯忽略別人的感受,這是我深深感到後悔的事。我的確自私,沉溺於自己的故事卻忽視了別人的。...同時,在我反思我的過去,並重新審視那些被指控的事的真實時,我依然不認同那其中有任何形式的虐待。再次強調,我從未與任何人發生過非自願的性行為。」

蓋曼的聲明並沒有挽回輿論,許多粉絲甚至是在看到這篇文章後,才徹底對他感到失望,畢竟蓋曼過去的「人設」是以尊重女性和性自主而知名,會認同他這些主張的支持者,從其他名人醜聞中已經看過太多類似的辯解,更何況比起指控者們的句句血淚,這次他筆下的「故事」是如此蒼白而無力。

一些有蓋曼參與或改編自蓋曼原作的文化作品也受到影響,前兩季由蓋曼撰寫劇本的影集版《好預兆》,第三季將僅有一集,長 90 分鐘,並作為最終季,蓋曼不會參與製作。據報導他仍有參與該集編劇工作,但不會擔任主筆。《好預兆》原作小說是已故的泰瑞.普萊契(Terry Pratchett)與蓋曼合著,泰瑞普萊契遺產管理機構(The Terry Pratchett Estate)已宣布,正在進行中的《好預兆》繪本小說集資計畫將不會分給蓋曼任何收益。

迪士尼暫停了《墓園裡的男孩》電影改編計畫,原定在里茲劇院(Leeds Playhouse)上演的《第十四道門》音樂劇也被取消。網飛宣布《睡魔》影集將在第二季畫上句點,雖然節目統籌表示這與蓋曼的醜聞無關,而是原本計畫如此,此外同屬《睡魔》影集宇宙的《死亡男孩偵探社》(Dead Boy Detectives)也確定只有一季,同樣無法確定是否與蓋曼受到的指控有關。

過去,蓋曼的許多長短篇小說,改編為漫畫/圖像小說時都交由黑馬漫畫(Dark Horse Comics)出版,一月底黑馬漫畫發布公告,表示以後不再出版蓋曼任何作品,連載中的《阿南西之子》漫畫版遭腰斬,也不會有合訂本。

另一方面,最初訪問史嘉莉等受害者的記者芮秋強森表示,令蓋曼遭到全面封殺並非她的本意,這發言令部分蓋曼迷更加憤怒──並不是因為她的報導讓蓋曼遭遇現在的局面,而是因為芮秋強森在跨性別議題上是主張性別應由生物學決定的一方,與長期公開支持性別自我認同觀點的蓋曼對立。芮秋強森是前總理強生(Boris Johnson)的妹妹,也不畏在媒體上發表自己的性別觀點,在與蓋曼有相同觀點的人看來,可能因此認為她的發言多少有點幸災樂禍。

另一位同樣因為跨性別議題立場而成為爭議人物的作家——《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則在X平台發表貼文,譴責文學圈和出版業界對此事的反應,也暗示其對蓋曼的行為長期包庇的可能性:

「在哈維.溫斯坦(Harvey Weinstein)被定罪之前,文學圈就已經大加撻伐,如今面對多名女性對尼爾.蓋曼的指控,他們卻異常沉默,而且這些年輕女性雖彼此素不相識,對蓋曼的指控卻驚人地類似,如同溫斯坦案中的受害者。」

尼爾蓋曼長期支持性別應依照自我認同,他的性侵指控案件也意外挑起跨性別議題戰場。左...
尼爾蓋曼長期支持性別應依照自我認同,他的性侵指控案件也意外挑起跨性別議題戰場。左為芮秋強森,右為JK羅琳。 圖/路透社

▌拿回說故事的力量

回顧Tortoise Media和《紐約雜誌》報導,史嘉莉和克萊兒(凱薩琳.肯道爾)遭逢劇變後都曾做過一件事,她們都上網搜尋了「蓋曼」、「性侵」或「#MeToo」,然而什麼結果都沒有,加深了她們對自己的懷疑,也加深了恐懼,使她們一度加入沉默行列,正是因為受害者和旁觀者的集體沉默,令蓋曼的不當行為得以持續幾十年,即使如他所說,那些絕不是「非自願的性行為」,但至少也絕對不是他一貫主張的「尊重女性」。

#MeToo運動以及它持續的影響,其價值便是令整個社會環境能夠打破這種沉默,就算曾支持#Metoo的蓋曼被揭發言行不一,也不會令「傾聽被害者的聲音」變成錯的。

若能夠把一個人和他的話語分開,是否也表示能把作者和作者寫的故事分開呢?這恐怕是包括筆者在內的蓋曼書迷,還要花好一段時間思考和調適的問題。不過有一件事蓋曼沒有說錯,「故事」的確是有力量的,正是因為史嘉莉等人終於能說出她們的故事,她們才獲得了力量,才能夠挑戰蓋曼一直以來所塑造的「神話」,並讓外界重新檢視他的形象。

這句許多蓋曼迷朗朗上口的名言,其實是改自G.K.切斯特頓(G.K.Chesterton)所說的「童話故事並非讓孩子第一次認識怪物,而是讓他第一次清楚地意識到,怪物是可以被打敗的。嬰兒自從擁有想像力起,就已經對惡龍熟悉無比,而童話故事帶給他的是一位能夠斬殺惡龍的聖喬治。」

現在,曾經身為蓋曼的書迷的筆者,現在更加相信,無論這句話來自誰,它所傳達的信念都同樣重要,那就是:惡龍確實是可以被打倒的。

「惡龍是可以被打倒的」名言出自《第十四道門》。圖為《第十四道門》不同版本的繪本書...
「惡龍是可以被打倒的」名言出自《第十四道門》。圖為《第十四道門》不同版本的繪本書封。 圖/Amazon.com

責任編輯/王穎芝

推薦閱讀

諾毛爾怪物En(上):被控性侵的南韓文學巨擘

浪漫化的「性侵文化」?法國藝文圈遲來的#MeToo革命

鄭雅芝

筆名masayo。中華科幻學會理事。

作者文章

英國奇幻作家尼爾蓋曼的作品是漫畫影劇界熱門改編題材,他近期遭多名女子指控性侵。圖...

尼爾蓋曼性醜聞(上)繆思女神的證言:故事大師遭控性侵施虐

2025/02/18
尼爾蓋曼在奇幻文學、動漫、影視圈皆有大批粉絲,如今遭指控性侵女粉絲且施加暴力。 ...

尼爾蓋曼性醜聞(下)惡龍可以被打倒:用故事的力量對抗權力

2025/02/18
《三體》系列小說是中國最暢銷科幻小說,第一集英譯版更獲得雨果獎殊榮。圖為《三體》...

《三體》的現實引力:中國科幻界的旗艦、神主牌和命運縮影

2024/04/03
2023年10月世界科幻大會「雨果獎」在成都頒獎,但近日主辦單位公布票選過程後卻...

科幻高地的魔幻日常?蒙塵的成都雨果獎與「不符資格」爭議

2024/02/05

最新文章

英國奇幻作家尼爾蓋曼的作品是漫畫影劇界熱門改編題材,他近期遭多名女子指控性侵。圖...

尼爾蓋曼性醜聞(上)繆思女神的證言:故事大師遭控性侵施虐

2025/02/18
尼爾蓋曼在奇幻文學、動漫、影視圈皆有大批粉絲,如今遭指控性侵女粉絲且施加暴力。 ...

尼爾蓋曼性醜聞(下)惡龍可以被打倒:用故事的力量對抗權力

2025/02/18
右為馬德里皇家歌劇院外觀,左為在馬德里皇家歌劇院後台排練的女演員。 圖/美聯社 

低調的歐洲音樂城市:馬德里音樂文化之旅

2025/02/14
西方後殖民研究和區域研究的分野,可能巧妙規避了「殖民主義在其他非直接殖民地所造成...

打破西方學術架構的界線:在地知識超克霸權冷暴力,《巴別塔學院》的解殖啟示

2025/02/14
清朝早期,帝權屢因滿人的異族身分而遭中國知識分子質疑,雍正援引中國經典文獻辯駁主...

歷史的《半透明鏡》:雍正皇帝的意識形態,正統化「異族統治」

2025/02/13
一名加拿大聖艾爾斯族(Sts'ailes Nation)的4歲女孩。 圖/美聯社

大AI時代的楓葉國:加拿大倡議原住民族權益,同時強化AI競爭力

2025/02/1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