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大AI時代的楓葉國:加拿大倡議原住民族權益,同時強化AI競爭力

2025/02/10 DSET民主治理組

一名加拿大聖艾爾斯族(Sts'ailes Nation)的4歲女孩。 圖/美聯社
一名加拿大聖艾爾斯族(Sts'ailes Nation)的4歲女孩。 圖/美聯社

文/杜芸璞(族名 Nikal,華盛頓大學法律博士候選人,現為該校原住民族學系助教;科技、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DSET海外研究員)

臺灣在2024年11月獲得世界12強棒球賽冠軍,多位球員均為臺灣原住民身分,其中又以筆者所屬的阿美族比例最高,贏球的那幾天連續被不少新聞報導。

然而若觀察主流媒體對當代臺灣原住民族的報導,往往是在運動賽事、歌唱演藝或原住民族兒童合唱團出國巡演時,會被瞬間推向主流——在這些揚名國際的事件裡,大眾以「臺灣擁有原住民族」為榮;但話題很快又被遺忘,直到下一次有酒駕、狩獵或校園歧視等負面刻板印象案件出現,留言區又充斥著謾罵;原住民族相關話題要進入主流視野,彷彿只有「與有榮焉的國際亮點」和「本該被罵的國內問題」兩種單一、扁平的兩極視角。

筆者目前旅居海外,地緣鄰近加拿大,而加國是國際原住民族研究領域常被借鏡為他山之石的參考對象,臺灣原住民族目前佔全國人口約2.5%,加拿大的原住民族也僅佔加國人口的5%,但正因人數少、聲量小,加拿大更認知到須以國家的力量,確保原住民族的聲音與觀點能被聽見並理解。臺灣在國際舞臺,除了珍珠奶茶發源地與友善人民之外,還致力形塑「科技之島」的形象,這一點是否能與「原住民族」有所對話與交織?筆者即欲藉此文分享,楓葉國如何在強化國家人工智慧(AI)的國際競爭力之時,維護並倡議加國原住民族的權益。

2024年4月北美日全蝕,加拿大Burgeo 第一民族成員聚集觀賞日蝕。 圖/路...
2024年4月北美日全蝕,加拿大Burgeo 第一民族成員聚集觀賞日蝕。 圖/路透社

加拿大在制定全國的人工智慧政策時,即立意導入「原住民族對AI的觀點」 (Indigenous perspectives in AI) 的課程與資源,並早在2022年即啟動第一階段的「泛加拿大人工智慧策略」(Pan-Canadi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trategy),協同跨領域重量級AI研究智庫加拿大高等研究院(CIFAR)辦理此項「原住民族對AI的觀點」之課程,這項國家級政策已於2025年邁入第二階段。

這項課程以線上形式辦理且不收任何費用,以開放資訊的方式強化課程資源的易用與可得性,增進全國人民對此課程的近用性,不僅強制要求對參與這個國家級AI政策任何相關培訓的所有參與者(例如:受CIFAR資助的學者)都必須修習課程,同時也開放給有興趣參與學習的產官學人,提供法、英雙語版本(加拿大的兩大主要使用語言)並向公眾開放。

盡最大可能將「原住民族對AI的觀點」推向加拿大所有公民的視野裡——讓5%的原住民族和95%非原住民族(non-Indigenous)均能受惠並認識與AI相關的兩大重點:其一是原住民族的知識(Indigenous knowledges)、其二是原住民族的世界觀(worldviews)。課程主旨即是確保AI計畫從發展開始就能具備文化敏感性,並真誠地納入原住民社群的需求與價值觀。

更深入了解會發現,加拿大設計此系列課程的思考邏輯與用心所在。加拿大認為:AI已經是全世界備受關注的重點領域,也迅速成為橫跨不同學門學生的重要教育領域(又以STEM相關學科為最)。另一方面,加拿大政府想要肯認早在西方主導的科學與科技傳統佔據學術界主導地位之前,世界各地社群就已憑藉豐富的原住民族知識保存與共享系統蓬勃發展,這些傳統至今仍在延續。」;同時,加拿大政府也深刻認知並省思「原住民族的世界觀,在加拿大乃至全球當代學術中,基本上受到忽視。

基於上述觀念,加拿大相信原住民族知識與觀點受到殖民主義與種族主義影響,而長期「被消失」或扭曲,CIFAR便是嘗試撐開空間,讓更多人接觸到這些知識與觀點。

AI應用發展日進千里,但若想要涵蓋多元視角,則需要從源頭確保各種族群的文化受到重...
AI應用發展日進千里,但若想要涵蓋多元視角,則需要從源頭確保各種族群的文化受到重視。圖為男子使用VR眼鏡。 圖/路透社

CIFAR委託 Ridge Road Training & Consulting, Inc. 顧問團隊來開發、設計該課程,此團隊獲得加國「原住民族事業認證」(Certified Indigenous Business),並由兩位昆特灣的莫霍克族(Mohawks of the Bay of Quinte)原住民女性共同帶領,團隊包含原住民族組織與非原住民族成員。藉由課程設計與強制要求,任何進入AI與其他STEM領域的科技專業人員,在設計與開發階段就能對加拿大原住民族的存在、歷史脈絡及觀點具備基本瞭解。

「泛加拿大人工智慧策略」 執行總監 Elissa Strome表示:「傳統由西方主導的技術和學術研究觀點,往往優先考慮效率與利潤,但可能忽視其他關鍵層面,例如:對環境的影響,及對廣泛社群福祉的影響。這門課程將幫助 AI 學員獲得更全面的知識,了解 AI 對人類與全球帶來的潛在風險和機遇。」

加拿大協和大學運算藝術(Computation Arts)的教授路易斯(Jason Edward Lewis)曾舉例說明,當前AI研究中的西方思維,往往預設了用戶都是以自身福祉為優先考量的個體,但如此只會造成盲區,未能考量許多人類智慧運作的面向,例如信任、關懷與社群。具有夏威夷與薩摩亞裔血統的路易斯說:「(上述思維)把人工智慧假定為純然理性、目標導向、只為自己服務的行為者,但其實在我們所有的文化裡,這樣的人只會被視為自私、愚蠢、頑劣的社群成員,也沒有智慧。」

「我們沒有AI倫理問題,我們有的是AI的認識論問題。」

台灣同為外來民族移居、並由強勢族群佔大多數人口的漢人社會,在各項學術或科技領域的主導均罕見原住民族的影子,我們發展AI政策時,能否向加拿大政府借鑒其對原住民族觀點的重視?這是我以加拿大為題的起心動念之一。

2008年,時任加拿大第一民族議會主席方丹,在國會接受政府對原住民族的道歉。加國...
2008年,時任加拿大第一民族議會主席方丹,在國會接受政府對原住民族的道歉。加國19世紀至1970年代的寄宿學校政策拆散並虐待至少15萬名原住民兒童。 圖/美聯社

▌泛加拿大人工智慧策略三大計畫

承前所述,加拿大的主要AI國家政策「泛加拿大人工智慧策略」,乃為了鞏固、促使加拿大能在全球AI發展領域保持前景與競爭力,不僅在乎多元觀點,更列出三大主軸:商業化(commercialization)、標準(standards)、人才與研究(talent and research)。

商業化部分,加國致力於將AI研究轉化為商業應用,並以五年計畫(2021-2026年)撥款6,000萬加幣,由三大國家級AI研究所帶領各項商業化計畫(位於愛德蒙頓的 Amii研究所、蒙特婁的Mila研究所、多倫多的Vector研究所)。而為確保人民能信任每天使用的AI系統,以另一個五年計畫(2021-2026年)撥款860萬加幣給「加國標準委員會」,來全面推動AI相關標準,這些標準涵蓋 AI 的倫理治理、資料隱私保護、技術互通性及安全風險管理,確保 AI 在開發與應用過程中透明、公平、安全,並符合隱私法規與技術規範,以促進可靠且負責任的 AI 生態系統。

最後,在人才培育與研究方面,則以十年計畫(2021-2031年)撥款總計2.08億加幣,並藉助CIFAR的AI委員會,全力支持上述三所研究所超過100名的專業人員,來推動各AI領域研究,促使加拿大在全球AI技術與創新領先、具有世界競爭力。

除了策略性訂立資金挹注的三大計畫之外,加拿大另制定《人工智慧與資料法》(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Data Act, AIDA)專法,以建立負責任的AI監管框架為宗旨,以國家法律層級確保AI技術之發展,對加拿大國家社會與經濟產生的必須是正面影響,同時並以法律把關、減少潛在的風險發生。

這些原則明確了國家AI發展與應用的兩大目標:其一、確保AI系統負責任地發展「3D」——設計(Design)、發展(Development)和部署(Deployment),辨識並解決AI系統的風險、確保使用者能理解風險,並制定適當的風險緩解策略,還要確保系統持續受到監控;其二、提高AI系統的問責性(accountability),藉由開放並透明制定的AI專法,加拿大政府承諾與公眾和關鍵利益相關單位,進行更廣泛且具包容性的協商,包括AI產業領袖、學者、民間社會等,以確保專法符合加拿大人民期望。

AIDA 以風險導向為基礎,規範高風險AI系統的發展與其應用,確保符合人權標準、維護隱私與公平性等原則。此外,AIDA更強調透明性、監督與強化AI系統的穩定性等要求,但同時又嘗試採取具有彈性法規設計,避免因法律監管而阻礙科技的創新發展,AIDA強調能接軌國際標準,藉此確保加拿大相關企業,均能具有全球競爭力。

加拿大總理杜魯道2024年4月宣布將投資24億加元於在AI領域。 圖/路透社
加拿大總理杜魯道2024年4月宣布將投資24億加元於在AI領域。 圖/路透社

我國行政院於 2023 年八月底,先通過《使用生成式AI參考指引(草案)》。藉由指引先讓公部門更加熟悉 AI 的相關風險與實務經驗。去年7月中旬,國科會發布《人工智慧基本法》草案的預告,以「促進創新兼顧人權與風險」為主軸,可以看出臺灣政府對於AI新興科技帶來的風險、對社會與人權的影響等考量,認為有導入法規管制之必要。因此筆者不免期待,臺灣的原住民族之存在與我們守護的知識、社群的福祉,是否也有機會像是加國之於其原住民族一樣,能夠被看見、觀點被採納呢?

臺灣與加拿大以科技為題的合作,未來還將有更多可能性,前總統蔡英文在2024年11月赴加參與「哈利法克斯國際安全論壇」年會(Halifax International Security Forum, HISF),HISF 是匯集全球民主國家討論安全議題的重要盛會,推動民主國家間更緊密的戰略合作,共同應對世界上最緊迫的安全挑戰。加拿大與臺灣亦在2025年四月簽訂「科技合作協議」,由國科會副主委陳儀莊代表出訪加國,參加《臺加科學技術及創新合作協議》(STIA)簽署儀式、主持首次的臺加雙邊科技諮議會議。臺加科技交流已是進行式,只是尚未被太多人看見。

在臺加 STIA 協議框架當中,臺灣與加國針對 AI、半導體、生物技術等科技領域,探討未來雙邊合作和人才培育計畫;從駐加拿大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的新聞稿可知,臺灣亦透過「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Taiwan CbI),結合生成式AI等技術推動創新應用,並邀請加拿大晶片與AI廠商來臺投資,期望共同開拓新興產業機遇與發展潛力,更特別提到加拿大 CIFAR 及其他重要科研與人才培育單位,顯示出雙方對合作的高度重視。

當代的人工智慧不只是一種產業,而是每個產業都可能、正在納入AI應用——與人工智慧有關的發展,既已成為產官學界競相角逐的目標,隨之而來的法制需求也日益迫切,國際間已有許多不同立法治理的呼聲或實際行動,臺灣也從不自外。

與臺灣同樣重視多元文化與族群發展的加拿大,不僅強調以國家資金挹注人才發展、產業應用和專法制定等面向之外,展現對於加拿大原住民族的重視,讓任何人都容易近用相關內容、理解觀點,藉此完善AI科技與產業發展,乃是奠基於為加拿大全國人民共好的重大原則與國家政策的承諾。

筆者認為,在推動我國的人工智慧法制發展之際,加拿大致力於發展維護安全倫理,並有效整合AI技術到產業監管環境,又挹注大量資金,嘗試在創新、消費者保護及倫理考量之間取得平衡,培育人才保持國際競爭力,同時以國家研究所豐富的資源,展現對於多元文化與族群發展的重視,在新興科技產業的競爭發展之下不被忽略,值得我國參考與學習。

人工智慧產業已是各國政府致力發展、強化的重點領域。圖為新創公司以AI分析加拿大與...
人工智慧產業已是各國政府致力發展、強化的重點領域。圖為新創公司以AI分析加拿大與美國的野火肆虐地圖。 圖/美聯社

推薦閱讀

媒體大亨梅鐸槓上AI:資本家想搶回利益與霸權,但誰來保護最弱勢的創作者?

AI 替你把關、還是隱藏立場?用美國大選測試 NotebookLM 語音摘要

告別DEI,創新競爭掛帥:從拜登到川普2.0的美國AI政策重構(上)

在科技冷戰維持美國霸權:川普2.0的AI政策如何與去管制化取得平衡?(下)

DSET民主治理組

科技、社會與民主研究中心(DSET)是國科會下的政策研究智庫,致力於研究關鍵科技及地緣政治的相關議題。DSET民主治理組由黃凱紳研究員擔任組長,聚焦於人工智慧、民主實踐及供應鏈韌性等三大領域的交錯關係,探討新興科技如何融入民主治理,並在快速變化的科技變革及國際局勢中,探討地緣政治下台灣面臨的挑戰,對相關議題提出思辨。

作者文章

一名加拿大聖艾爾斯族(Sts'ailes Nation)的4歲女孩。 圖/美聯社

大AI時代的楓葉國:加拿大倡議原住民族權益,同時強化AI競爭力

2025/02/10
川普政府的AI藍圖,不外是維持美國霸權地位,在科技冷戰中領先中國。 圖/美聯社

在科技冷戰維持美國霸權:川普2.0的AI政策如何與去管制化取得平衡?(下)

2024/12/25
川普政府三大巨頭對AI的看法各不相同,他們將如何形塑美國未來AI產業發展? 圖/...

告別DEI,創新競爭掛帥:從拜登到川普2.0的美國AI政策重構(上)

2024/12/25

最新文章

一名加拿大聖艾爾斯族(Sts'ailes Nation)的4歲女孩。 圖/美聯社

大AI時代的楓葉國:加拿大倡議原住民族權益,同時強化AI競爭力

2025/02/10
當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導政治文化是反民主的,在這種文化之下,任何民主化的嘗試都將...

《中國的未來》:中國畸形的「民主文化」,如何鞏固了一黨專政?

2025/02/10
《貪食蛇》(Snake)是1998年Nokia風靡一時的經典款手機所內建的小遊戲...

吞食吧!貪食蛇:從理工宅的電腦實驗到手機經典的奇幻之旅

2025/01/30
左為米開朗基羅《銅蛇》,右為《亞當與夏娃的墮落和逐出伊甸園》,皆為西斯汀禮拜堂天...

毀滅與救贖:米開朗基羅的《銅蛇》與見證神力的歐洲蛇圖像

2025/01/25
圖/現流冊店攝影提供

深度閱讀與電玩的結合:《轉角遊樂器》年度成果與統計

2025/01/25
2018年 Taylor Swift Reputation Stadium To...

當「蛇女」自信歸來:美國女星的地獄年代末尾,泰勒絲如何甩掉輿論泥淖?

2025/01/2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