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神只是拿走了祂本來給的」摩洛哥強震浩劫後,仍心存希望的災民們

2023/09/21 陳彥婷

摩洛哥強震造成嚴重死傷,災民Saleh Fatma站在她被毀的家內。 圖/陳彥婷攝 
摩洛哥強震造成嚴重死傷,災民Saleh Fatma站在她被毀的家內。 圖/陳彥婷攝 

摩洛哥現場採訪、攝影/陳彥婷(獨立記者)

本來擠滿賣果汁、工藝品、香料、糖果的攤位,擁擠的馬拉喀什市舊城區廣場,在一夜間鋪滿棉被,成為遊客、摩洛哥人露宿的避難所,這是北非國家摩洛哥在2023年9月8日發生規模6.8強震後的市況。

強震至今已累計死、傷人數分別高達3,000與5,000人,數以萬計的居民流離失所,是該國自1960年以來最嚴重的地震。然而,震央位於高阿特拉斯山脈,當地災情比市況更甚,獨立記者陳彥婷走訪災區,連日到山區不同的村落,細看當地災民經歷的夢魘。

▌前情提要:〈摩洛哥強震災區紀實:崩裂的返家之路,埋在瓦礫堆下的親人與回憶〉

走在這山路上,沿路大大小小的村莊都看見地震後毀壞的痕跡,53歲的Ait Mazine Iahcen居住50多年的祖屋倒塌得面目全非;少女Toufatry住在奧伊俄貞市,她與她的外婆等人親眼看著救援人員從瓦礫中找到她6歲表妹的遺體;50歲的Saleh Fatma現與家人睡在空地,村落斷水斷電,要用燭光照明,缺乏經濟支援下,未知如何度過寒冬⋯⋯

在Imlil,有災民在清理瓦礫。 圖/陳彥婷攝    
在Imlil,有災民在清理瓦礫。 圖/陳彥婷攝    

救援人員從瓦礫中找到少女Toufatry6歲表妹的遺體。 圖/陳彥婷攝  
救援人員從瓦礫中找到少女Toufatry6歲表妹的遺體。 圖/陳彥婷攝  

死者已矣,但生還者仍活在陰霾內,根據災後心理輔導協會自上周一起對數百名災民的心理評估,發現有近8成人仍處於恐懼與焦慮,亦有2成人有自尋短見的念頭,災民的負面心理狀況除了來自地震本身外,亦與失去家園、牲畜、沒有經濟支援、民族鄰里關係深厚等有關。

但不是所有人對災難感到悲觀,29歲的Hassain本來住在小村落Azo,由於地震把村內大部分樓房摧毀,村民都搬到步行過去約5分鐘左右,位於公路旁的小鎮Tahnaout築起帳篷暫住。

Hassain指著村落高處,「你看到那黑色的摩托車嗎?那就是我的房子。」Azo村民的房子跟普遍住在高阿特拉斯山脈的村民一樣,房子依山的斜坡興建,Hassain在災後跟記者首次走回自己的房屋,途經不少地方已變得溶溶爛爛,需要攝手攝腳攀上大石,每走一步他都難掩情緒,重複說「我的天呀!我的天呀!」

走到山頂,他指著那沒有牆的房子,示意是他本來的家,

「我在10天前才結婚,才剛剛住在這間新房子10天,一場浩劫便把一切摧殘。」

Hassain站在他剛在10天前遷入的新居。 圖/陳彥婷攝  
Hassain站在他剛在10天前遷入的新居。 圖/陳彥婷攝  

Hassain的新居內仍放有慶祝新婚的氣球。 圖/陳彥婷攝  
Hassain的新居內仍放有慶祝新婚的氣球。 圖/陳彥婷攝  

由浴室到房間,他說房子足足用上他十年的時間興建,一步步建立雛形,同時成為他成長的里程碑。百年難遇的地震便把這些泥土、沙、石建成的房子如泥膠般推倒,屋頂仍留下慶祝新婚時的氣球,但這未有摧毀Hassain的意志,

「我仍舊保持樂觀的心,因為我們相信這是真神對我們的考驗。」

在摩洛哥近乎所有人都是信奉伊斯蘭教,Hassain解釋他的信仰是生活中的美好,如房子、親人都是神給予的,現時發生的災難,只是神拿走祂本來給予的東西,

「我們村落只有兩個人死亡,已經不幸中的大幸。我們的宗教就是教曉我們,不論好壞,亦要接受這處境。」他在村口面前言之鑿鑿地說,

「我相信在未來,一定會有好的東西會降臨。」

消防隊伍在馬拉喀什市舊城區撿查倒塌的建築物。 圖/陳彥婷攝    
消防隊伍在馬拉喀什市舊城區撿查倒塌的建築物。 圖/陳彥婷攝    

責任編輯/李牧宜

推薦閱讀

摩洛哥強震災區紀實:崩裂的返家之路,埋在瓦礫堆下的親人與回憶

徒手挖掘倖存者:摩洛哥2,122死強震,孤立無援的絕望災民

陳彥婷

獨立記者,曾在香港多間媒體從事全職記者工作,現時放眼國際,希望以文字與影像,記錄世界不同角落的人與事,揭示社會不公。

作者文章

兩度被俄羅斯俘虜的烏克蘭士兵楚涅佐夫,以「怪人」稱號為人所知,現已再度重返前線,...

兩度被俄羅斯俘虜:專訪「怪人」烏克蘭兵,死去活來的抗戰經歷

2025/03/06
烏克蘭士兵楚涅佐夫,以「怪人」稱號為人所知。他說軍隊裡有很多母語是俄語的俄裔烏人...

為了平凡日常而戰:挺過俄軍的酷刑凌虐,「怪人」烏克蘭士兵重返戰場

2025/03/06
黎巴嫩曾是中東對性少數最為包容的國家之一,圖為2018年,名為 Melanie ...

當性少數成為代罪羔羊:黎巴嫩繁華落盡,戰火下的LGBT何處尋光?

2025/02/26
Myra英語好,但仍未能讓她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無法在黎巴嫩當地任職護士。 圖/陳...

中東國家的現代奴隸:黎巴嫩卡法拉制度下的家務移工

2025/02/20
在黎巴嫩工作的移工Jaiiatu因為戰火無處可去,在收容所抱著她數月大的兒子。 ...

被拋下的幫傭:黎巴嫩戰火下,無處可去的外籍移工

2025/02/20
在以色列與真主黨長期衝徒下,黎巴嫩基督徒的角色愈發複雜。圖為基督教黎巴嫩力量黨成...

黎巴嫩戰火百態(二)砲彈下的夾心餅乾,黎巴嫩基督徒能否主宰國家未來?

2025/01/06

最新文章

2017年11月3日,休士頓太空人隊在休士頓慶祝隊史上首次贏得世界大賽冠軍。
...

贏球治百病:作弊而來的首座世界冠軍,休士頓太空人隊如何走上自毀?

2025/04/02
儘管中國的GDP(特別是人均GDP)仍然比美國低得多,但自覺富有的中共仍不斷對外...

買來的「中華秩序」:中共的強國外交,揮霍多少經濟和人命代價?

2025/04/01
左為1930年代的維根斯坦,右為《維根斯坦的哲學筆記:文化與價值》書封。
 圖...

寫給離散在世界角落之人:《維根斯坦的哲學筆記》

2025/03/28
示意圖,2017年3K黨在維吉尼亞州集會,與民眾對峙。  圖/美聯社

美國的反智傳統:從1950年代至今,保守民粹為何仇恨知識分子?

2025/03/24
法國退休醫師勒史夸內,執業數十年間侵犯至少300名兒童與少年、少女。 圖/法新社

法國狼醫性侵案:300男女兒童受害,法規如何追討正義、防堵犯罪?

2025/03/21
左為中國動車和諧號,右為大讚中國高鐵的美國富豪馬斯克。
 圖/路透社、美聯社 

中國高鐵強,美鐵我就爛?馬斯克話術未提的高鐵燒錢難題

2025/03/2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