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還相信黎明的人:《緬甸,最後一博》黑暗深淵裡的反抗與覺悟

2023/03/21 慢工文化

2021年3月27日,緬甸政變發生不久,示威者在仰光抗議,丟擲煙彈。 圖/美聯社...
2021年3月27日,緬甸政變發生不久,示威者在仰光抗議,丟擲煙彈。 圖/美聯社

文/嵇國鳳

他們瞄準頭部

殊不知

革命在人心中

—— 緬甸詩人克席

在2021年5月9日死於拘留所期間所受酷刑

面對緬甸複雜難解的族群關係,曾有人這樣形容:「兩個緬甸人,就可以創立三個政黨!」而2021年的政變,首次開啟緬甸各族群之間跨越「本位主義」的和解之姿,像是緬族長期以來對於羅興亞人的歧視心態,也正在發生轉變。

2023年2月19日,由慢工文化與國際特赦組織聯合舉辦漫畫作品《緬甸,最後一搏》的講座活動於西門町飛地書店舉行。由法國跨海連線的本書漫畫編劇斐德希克‧德波米(Frédéric Debomy)進行導讀,透過對緬甸戰後政治發展的回溯,及歷次政變的軌跡,帶領我們在緬甸的現況中,看見歷史的延續與新生。以下為當天的現場紀錄。

2021年持續至今的緬甸政變,戰火為什麼不能止息?國際上,各國政府對緬甸究竟做了什麼?

為了回答這些疑問,國際特赦組織將相關資料集結成〈致命的貨物:揭露助長緬甸戰爭罪的供應鏈〉的報告,以緬甸航空燃油的供應鏈為例,呼籲供應商、航運公司、船東和海事保險公司,勇於面對企業應承擔的社會責任,退出緬甸空軍的供應鏈。並播放了聲援緬甸抗爭兩週年的影片,片中緬甸人民敲打瓶罐、鍋盆和欄杆所製造的噪音,也是當地傳統的驅魔避邪法,具有反抗暴政的象徵。國際特赦組織期望透過報告、影片、漫畫及線上連署等不同形式,向聯合國彰顯各國對這場不人道政變的持續關注。

《緬甸,最後一搏》內頁,呈現緬甸人民敲打瓶罐、鍋盆和欄杆所製造的噪音,這也是當地...
《緬甸,最後一搏》內頁,呈現緬甸人民敲打瓶罐、鍋盆和欄杆所製造的噪音,這也是當地傳統的驅魔避邪法,具有反抗暴政的象徵。 圖/慢工文化提供

《緬甸,最後一搏》作者斐德希克‧德波米。 圖/慢工文化提供
《緬甸,最後一搏》作者斐德希克‧德波米。 圖/慢工文化提供

▌1885年至2010年代:從被殖民到推動緬族主義

斐德希克以導讀的方式,概述了二戰至今緬甸政治發展的背景,讓聽眾能了解2021年的軍方政變,有其歷史經驗上的延續,但近年軍方無差別施暴的戰火,反倒催生出緬甸獨立後大規模跨族群反抗聯盟,使得族群多元的緬甸開始跨出團結的一大步。

1885年至1948年英國殖民緬甸期間,各族群主要採取「分而治之」的統治策略。1947年,由臨時政府領袖翁山(翁山蘇姬之父)主導,居多數的緬族與其他非緬族簽定《彬龍協議》,以「多元一體」的聯邦體制為核心,為緬甸多元族群的合作提供基礎。惟緬甸獨立後的首任總理吳努,改以緬族主義為核心推行國家政策,故獨立之初,緬甸各族群之間就充滿分歧。

1962年,由尼溫領導的軍人集團發動政變,成立緬甸革命委員會,採取「緬甸社會主義路線」,走向集權專政。緬甸國防軍則以維安為名,在少數族群村落裡,進行軍事佔領,強暴、虐待與屠殺等情事層出不窮,使得少數族群在自己家園的土地上流離失所,尼溫上臺後,軍方對少數民族持續性的攻擊,宛如瘟疫般蔓延。

1988年以學生為首的反政府「8888」群眾運動,遭軍方強力鎮壓,參與運動的學生被迫離開城市,逃往少數族群像是克倫族的村落躲避,流亡的學生進而瞭解到,原來少數族群早在軍方長期迫害下持續的逃亡,透過實際的接觸,也開始讓不同族群間有了更多理解的基礎。

2010年,軍方為減緩國際輿論壓力而舉辦國會大選,由翁山蘇姬帶領的「全國民主聯盟」(NLD,簡稱全民盟)選擇杯葛軍政府,並未參與;2011年底,全民盟重新註冊為有效政黨後,積極參與隔年補選,並在2012年成為國會第二大黨,於2016年執政,這樣的結果顯示出緬甸社會民心對政治改革所懷抱的期待。但選舉開出的政治新局,卻不能保證緬甸迎來平順的民主之路。2010年代的緬甸改革時期,坦克與軍方依舊盤踞少數民族的家園,未曾離去,少數族群的衝突苦難仍懸而未決。

1988年以學生為首的反政府「8888」群眾運動,遭軍方強力鎮壓。 圖/美聯社 ...
1988年以學生為首的反政府「8888」群眾運動,遭軍方強力鎮壓。 圖/美聯社

圖為2017年,一名羅興亞婦女在跨到孟加拉邊境之後,失去意識。 圖/美聯社
圖為2017年,一名羅興亞婦女在跨到孟加拉邊境之後,失去意識。 圖/美聯社

▌2021年:政變之後,逐步瓦解的緬族主義?

2020年選舉全民盟再度大勝,隔年2月1日新屆國會開議之日,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Min Aung Hlaing)發動政變,推翻選舉結果。政變持續至今已兩年有餘,反抗力量卻未曾止息,但已從起初大規模示威抗議,轉而以「安靜罷工」的形式在緬甸各城市串連、響應,以表達對軍方的無聲抗議。

斐德希克說,面對緬甸複雜難解的族群關係,曾有人這樣形容:「兩個緬甸人,就可以創立三個政黨!」過往在軍方長年鼓吹緬族主義的催化下,使得佔多數的緬族難以理解、甚至是被隔絕於少數民族的苦難之外,但2021年的政變,軍方施暴的對象是無差別的全體緬甸人民,讓緬族也終於親身體悟國內少數族群長久遭受生命威脅的處境。補充

2021年的政變及軍方不人道的鎮壓,卻也開啟緬甸各族群跨越「本位主義」的和解之姿。政變後新成立的民族團結政府(NUG)比過去任何一個緬甸政府都更能反映這個國家的樣子,它由之前當選的全民盟代表和社會上其他重要分子,共同成立的政府。其中有相當大比例的少數民族代表,也兼顧了不同世代,而且女性首長占了三分之一。當然,這個被迫流亡的地下政府,並未獲得所有人無異議支持,幾個少數民族的武裝團體尤其和這個流亡政府保持距離。然而,它仍是軍頭政權以外的一個切實選項;此外,一些緬甸軍隊的逃兵,和幾個少數民族武裝團體的軍事教練組成人民防衛軍(PDF),開始培訓沒有任何軍事經驗的各族年輕人作戰。

斐德希克‧德波米強調,團結雖然仍是脆弱的,卻是緬甸自《彬龍協議》以來,在追求「多元一體」的民主化發展上的關鍵轉折。

圖為2021年2月2日,緬甸政變第二天,軍方在檢查站站崗。 圖/美聯社
圖為2021年2月2日,緬甸政變第二天,軍方在檢查站站崗。 圖/美聯社

▌問與答:街道之戰,靈魂之戰

接下來的共談時間,每位聽眾的提問,皆加深了彼此對緬甸政權不同向度的理解。

Q1. 想了解華人(Chineseman)在緬甸歷史發展與現況中扮演的角色?

斐德希克:可以從不同面向去理解「Chinese」的定義:是華人,還是指中國的北京當局?由於緬甸是中國「一帶一路」計畫中,自陸路直入印度洋的關鍵國家,2021年軍方政變,中國也甚感困擾。雖然中國現在仍以軍方作為緬甸合法政權的代表,但同時也在考慮是否要和民族團結政府(NUG)進行聯繫;中國除了支持緬甸軍方外,同時也支持佤族的反抗軍,以維持中國在緬甸不同地區的勢力保持不墜。


Q2.(提問的是《緬甸,最後一搏》的緬文翻譯葉碧珠老師):身為緬甸華裔,我很好奇斐德希克您為什麼能如此清楚勾勒出緬甸的歷史與當下?

斐德希克:從事緬甸研究需透過軍方文宣以外的報導與調查,才能清楚掌握緬甸國內究竟真正發生了什麼事。如緬甸被監禁的政治犯相關資訊,可透過政治犯援助協會(AAPP);關於緬甸政府軍隊性侵案例的紀錄,則有撣族婦女行動網(Shan Women's Action Network, License to Rape)可以參考。聯合國毒品暨犯罪辦公室(UNODC)也有針對緬甸的鴉片種植與軍事政變進行相關的調查報告。

碧珠老師進一步補充,此書封面上的身影,是這次2021年反抗運動中,遭槍擊身亡的華裔女孩鄧家希。以鄧家希為例,她出門抗爭前都會和家人道別,爸爸會在她的手腕繫上紅絲帶,上頭寫著名字、血型,以及若意外發生時自願捐贈器官的聲明。葉碧珠說:

「1988年學生反抗運動時,若父親知道我出門是為了參與抗爭,那我絕對會被鎖在家裡。但現在,緬甸真的不一樣了,反抗的不光是青年學生,而是跨世代的參與力量。」


Q3.(提問者是來自緬甸的僧人)請教此次緬甸反抗運動,最終是否真能走向成功?

斐德希克:越來越多緬甸人民意識到,絕對不可以再和軍方做出任何妥協。因為當初翁山蘇姬就曾嘗試和軍方進行妥協(翁山蘇姬當時同意她的政黨全民盟會尊重緬甸2008年憲法,即全民盟不能掌控主要部門如國防、內政部和邊境事務部,以換取日後修正憲法的機會,但從未實現。)緬甸人民透過這次的政變清楚知道,為了保有對自我、族群,甚至國家未來的尊嚴,唯一的方式就是贏得這「最後的一博」!

圖中左下角穿著「Everything will be OK」黑色上衣的示威者,正...
圖中左下角穿著「Everything will be OK」黑色上衣的示威者,正是鄧家希。 圖/路透社

《緬甸,最後一搏》內頁 圖/慢工文化提供
《緬甸,最後一搏》內頁 圖/慢工文化提供

Q4. 能否多談談政變裡的逃兵現象?

斐德希克:大抵上,軍方是活在與人民的平行時空裡,部分軍人與將領是真心相信「在鎮壓人民的我們,是在做對的事。另方面,政府是以軍人家屬的安危作為其效忠的擔保,所以整體而言,緬甸軍人的逃兵率不高。或許未來,透過人民防衛軍積累越多場戰爭的勝利,能讓越多軍人主動棄戰,進一步削弱軍方的勢力。


Q5. 是否有其他更安全有效的支援管道,將物資交到民族團結政府或人民防衛軍手中?

斐德希克:現在他腦中尚未有所謂「真正安全的管道」,能將物資交到上述兩者手中。但能透過其他組織,像是捐助英國的援助緬甸逃難家庭協會(Phan Foundation),也能對難民的生活產生實質的助益。

最後,斐德希克建議,在場聽眾可以嘗試寫信給臺灣的政治人物,以影響政府對於緬甸人權議題表達支持;另方面,臺灣人也能與在臺的緬甸人串聯,自發性組織關心緬甸現況發展的社群,或是直接支持有經驗的國際組織,像是英國聲援緬甸組織 (Burma Campaign UK)。

講座的最後,國際特赦組織補充,在緬甸政變發生時,臺灣的立法院曾通過支持緬甸民主的決議,但兩年過去了,現在臺灣政府的態度是什麼呢?如斐德希克建議,我們可以嘗試做更多的事,讓臺灣在這場人權抗爭的運動裡,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編按:2021年4月9日,立法院支持緬甸民主的決議如下:一、本院支持國際社會為恢復緬甸民主、保護人權的相關決定與行動,並呼籲緬甸軍方勿以武力攻擊和平示威民眾,應以和平、理性對話的方式化解對立情勢,以及盡早恢復緬甸的民主政治。二、目前在緬甸臺商約數百名,中華民國政府應加強保僑護民相關作為,與在緬臺商保持密切聯繫,以及時提供當地重要資訊及必要協助。三、中華民國政府基於人道考量,在緬甸情勢緩解前,對於滯留在臺的緬甸人士應視個案情形放寬在臺停居留期限。以上資料援引自立法院第 10 屆第 3 會期第 7 次會議議事錄)

而慢工製作的這本《緬甸,最後一搏》或許是認識當代緬甸社會的極佳入口。

「1988年學生反抗運動時,若父親知道我出門是為了參與抗爭,那我絕對會被鎖在家裡...
「1988年學生反抗運動時,若父親知道我出門是為了參與抗爭,那我絕對會被鎖在家裡。但現在,緬甸真的不一樣了,反抗的不光是青年學生,而是跨世代的參與力量。」 圖/美聯社


《緬甸,最後一搏》

作者: 斐德希克‧德波米

譯者: 許惇純, Alice Heathwood

繪者: 柳廣成

出版社:慢工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3/02/01

內容簡介:《緬甸,最後一搏》(中英雙語),由在法國長期關注緬甸,同時身兼紀實漫畫編劇的斐德希克‧德波米(Frédéric Debomy)、香港漫畫家柳廣成共同製作,故事以單篇為段,堆砌出緬甸人的抗爭現況,而擅長以鉛筆繪製漫畫的柳廣成,細膩筆觸更突顯衝突中,人物的張力與動感,讓讀者彷彿親臨關鍵現場。本書在緬甸軍事政變2週年推出,企圖打破國界,召喚關心民主自由的讀者,藉由閱讀,縮短距離,持續聲援奶茶聯盟夥伴,並以漫畫串聯抵抗強權的自由區域,展現小國小民的好國好民精神。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破繭如何重生?緬甸政變兩年...專訪被軍方性侵的記者

留下的恐懼與代價:緬甸政變兩年...專訪仍在仰光報導的記者

屠夫國防軍?緬甸軍政府如何養成濫殺百姓的「死忠士兵」

親愛的,請你活著:緬甸政治黑牢中相愛的民運夫妻

緬甸還有自由希望?政變21個月,翁山蘇姬後來呢

慢工文化

成立於2013年,專注出版原創圖像小說的台灣出版社,以「多元性」作為出版核心、以「對真實的探索」作為創作的出發點。集結東亞及東南亞各國創作者,尋找屬於亞洲的圖像敘事風格。

作者文章

2021年3月27日,緬甸政變發生不久,示威者在仰光抗議,丟擲煙彈。 圖/美聯社

還相信黎明的人:《緬甸,最後一博》黑暗深淵裡的反抗與覺悟

2023/03/21

最新文章

有關香港歷史的論述,多以中英兩國為中心,但實際上在二戰之後,港美關係較一般想像密...

導讀《香港製造》(上):帶領香港融入全球資本主義體系的「跨商」們

2024/04/26
田納西河谷管理局模式被視為屬於自由世界、自上而下由政府推動、能同時維護民眾自由的...

導讀《香港製造》(下):美國羅斯福新政如何「經營」香港?

2024/04/26
美國《Hallmark Channel》2024年2月推出一系列現代化改編的攝政...

黑色羅曼史綺想:《理性與感性》改編電影與非裔女性的浪漫投射

2024/04/26
台灣變裝皇后妮妃雅(黃衣者)赴美國參加《魯保羅變裝皇后秀》第十六季,最終奪得后冠...

看見妮妃雅,也要看見Drag:《魯保羅變裝秀》與美國變裝文化

2024/04/25
第四種平交道設備相當簡易,不過卻是地方住民方便的通道。2024年4月發生小女孩闖...

小女孩的鐵道亡命悲劇:日本「第四種平交道」安全問題

2024/04/24
鄭㵛汝是一名濟州四三事件受害者家屬,也是一名天主教宣教士,現年57歲的她,自20...

無法入眠的南島(下):濟州4.3受難者家屬的生命與和平堅持

2024/04/23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