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最遙遠的喪禮:馬來西亞疫情下的「送行者」記事

2021/05/26 轉角說

馬來西亞在陸續經歷了封城、解封再封城的不同階段後,為何疫情依然難以得到控制?而在疫情不斷升溫之下,又如何衝擊身處在當地的個人、乃至家庭? 圖/美聯社
馬來西亞在陸續經歷了封城、解封再封城的不同階段後,為何疫情依然難以得到控制?而在疫情不斷升溫之下,又如何衝擊身處在當地的個人、乃至家庭? 圖/美聯社

「疫情下的生離和死別...大家都已盡力了。」COVID-19的疫情持續侵襲全球,繼南亞印度之後,東南亞的狀況也令人高度緊繃。像是瘟疫規模持續直線破紀錄的馬來西亞,過去一週單日新增確診人數至少6千人,5月25日創下單日確診7,289例、60人死亡的數字新高。截至目前為止,馬來西亞病例總數一共是52.6萬,總死亡數是2,369人。而過去一年的疫情狀況起起伏伏,馬來西亞在陸續經歷了封城、解封再封城的不同階段後,為何疫情依然難以得到控制?而在疫情不斷升溫之下,如何衝擊身處在當地的個人、乃至家庭?對於同處緊繃狀態的台灣來說,又能怎樣同理與安慰這樣的情緒?

這一集的《重磅廣播》邀請到兩位馬來西亞人——一位服務於當地的殯葬業;而另一位則是因為家人離世而被迫從台灣趕回家鄉——紀錄在這場超過18個月的全球大疫中,他們在馬來西亞見證的人間觀察與故事。

▌請點閱下方收聽

若簡單概括,馬來西亞疫情可分為三波。第一波始於2020年3月初,當時伊斯蘭宣教組織Tablighi Jama'at在吉隆坡清真寺舉行集會,聚集了至少一萬名穆斯林,但沒有任何相關的防疫措施。當時在3月中旬以前,單日新增的上千宗病例裡至少一半以上都是參與该集會的穆斯林。疫情升溫的關鍵也在於,剛在2月底經歷「喜來登政變」的馬來西亞陷入政治風波,政府遲遲才宣布應對措施,並且在三月中旬宣布封城(行動管制令)。

圖為去年三月馬來西亞宣布封關之際,當時塞車又塞人的新柔長堤。 圖/路透社
圖為去年三月馬來西亞宣布封關之際,當時塞車又塞人的新柔長堤。 圖/路透社

隨著疫情逐漸控制下來、馬來西亞各州陸續解封之後,東馬沙巴州的九月補選也讓疫情再次升溫,持續延燒到今年初,當時單日的確診病例是介於1千至2千例。慕尤丁政府於是在1月宣布封城,同時也宣布馬來西亞進入緊急狀態,引起極大爭議。原以為3月疫情好轉、可逐步放寬行動限制令之際,各種狀況再度加劇疫情,包括開放齋戒月市集、開始出現變種病毒、無症狀感染等等,導致疫情持續升溫至今,不論是第一線的醫療人員、抑或殯葬業工作者紛紛表示難以負荷。

在嚴峻的疫情狀況、死亡病例增加的情況下,許多人被迫面臨生離和死別。馬來西亞政府去年3月宣布封城之際,首當其衝的也是在居住在新馬邊境、通勤到新加坡工作的馬來西亞人,他們面臨的掙扎在於:一、辭職回家和家人相聚,但工作怎麼辦?二、選擇在新加坡工作,但不知何時才能與家人見面。當中,許多家庭已至少一年不見,而下一次見面很有可能正是因為家中有人離世,而「被迫」相聚。

尤其,對於身處在國外的人而言,在需要隔離以及各種煩瑣的手續之下,他們往往都見不到家人的最後一面,只能以視訊的方式送別:

「最終,我無法親人最後一程,只能在出殯時用視訊在300公里外的飯店裡看著整個儀式。」

即便在國內能為家人送上最後一程,但若家人是因為染疫去世,家屬也無法為其好好送別——沒有相關葬禮儀式、難以瞻仰儀容、無法為他穿上生前喜歡的衣服等——只能遠遠跪地站在一旁,看著遺體土葬或火化。對於殯葬業工作者而言,所處理的每一宗案例——夫妻染疫雙雙去世、丈夫無法接受染疫妻子的離世、孩子自責將病毒帶給母親等——都大大衝擊者一個家庭。這當中除了是難過與沈重的情緒,也是在全球疫情依然緊繃的情況下,一個深切的提醒:

「病毒不會因為這些難過的故事而消失。我們要做的就是持續做好防疫措施,不能麻木,還有照顧好自己。」

圖/歐新社
圖/歐新社

圖/新華社
圖/新華社

圖/歐新社
圖/歐新社

▌轉角編輯台每周的深度國際閒聊

• 用 Spotify 收聽:https://goo.gl/48CruJ

• 用 iTunes 收聽: https://goo.gl/o06EBG

• 用SoundCloud收聽:https://goo.gl/WSho3A

推薦閱讀

步步驚心防疫中:馬來西亞「300萬非法外勞」趁疫大搜捕

鏡頭背後/鎖國前大撤退?星馬交界的「防疫越境潮」

大馬手套工廠染疫啟示:當移工感染後...生存困境與仇恨言論的雙重夾攻

轉角說

轉角國際編輯台:「在國際新聞之後,讀懂新聞;世界趨勢之前,掌握趨勢。」

作者文章

以色列大批民眾上街示威,抗議總理納坦雅胡濫權又不肯停戰,將他比做暴君、獨裁者。 ...

以色列逾10萬人上街反政府:納坦雅胡深陷政壇內鬥與「破壞憲政」指控

2025/03/28
香港首富李嘉誠。 圖/路透社 

李嘉誠賣巴拿馬港口給美國:中國不滿,但能夠插手破壞交易嗎?

2025/03/27
2024年10月30日,川普至威斯康辛州造勢,因現任美國總統拜登將川普的支持者稱...

回望2024/意外的熱門文章?轉角國際「深度專欄」閱讀排行榜

2024/12/27
海棠文學城的多位中國耽美作家被捕,遭判刑、罰款,引起眾多讀者不滿。 圖/抖音

海棠耽美作家抓捕案:多位中國作者遭重判,與警方「遠洋捕撈」的執法醜聞

2024/12/26
米雷伊在紐約證交所敲響開盤鐘。 圖/美聯社

被遺忘的報導:阿根廷狂人總統的「打掉重練救經濟」,後來呢?

2024/12/19
加薩人民面臨多年封鎖與空襲,以擅長運用有限物資度過生活。圖為2023年8月資料照...

站在「創傷同心圓」外側:面對加薩人道危機,我們如何伸出援手?

2024/12/11

最新文章

2017年11月3日,休士頓太空人隊在休士頓慶祝隊史上首次贏得世界大賽冠軍。
...

贏球治百病:作弊而來的首座世界冠軍,休士頓太空人隊如何走上自毀?

2025/04/02
儘管中國的GDP(特別是人均GDP)仍然比美國低得多,但自覺富有的中共仍不斷對外...

買來的「中華秩序」:中共的強國外交,揮霍多少經濟和人命代價?

2025/04/01
左為1930年代的維根斯坦,右為《維根斯坦的哲學筆記:文化與價值》書封。
 圖...

寫給離散在世界角落之人:《維根斯坦的哲學筆記》

2025/03/28
示意圖,2017年3K黨在維吉尼亞州集會,與民眾對峙。  圖/美聯社

美國的反智傳統:從1950年代至今,保守民粹為何仇恨知識分子?

2025/03/24
法國退休醫師勒史夸內,執業數十年間侵犯至少300名兒童與少年、少女。 圖/法新社

法國狼醫性侵案:300男女兒童受害,法規如何追討正義、防堵犯罪?

2025/03/21
左為中國動車和諧號,右為大讚中國高鐵的美國富豪馬斯克。
 圖/路透社、美聯社 

中國高鐵強,美鐵我就爛?馬斯克話術未提的高鐵燒錢難題

2025/03/2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