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同意讓韓國建造核動力潛艦,南韓進步派的「國艦國造」願望成真?
美國、英國和澳洲在2021年簽署的《AUKUS協議》,三國同意讓澳洲購買美國製造的核動力潛艦,最終目標讓英國和澳洲共同設計與製造新型核動力潛艦,讓澳洲晉升核潛艦持有國。現在,韓國有望繼澳洲之後,成為下一個取得美國的核動力潛艦技術的國家。
「我們的軍事同盟關係比任何時候都還要穩固,基於此,我已經同意讓他們打造核動力潛艦,而不是他們現在握有的過時又不敏捷的柴油動力潛艇。」美國總統川普10月30日飛去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之前,在Truth Social上發文表示,他同意讓韓國打造核動力潛艦,對於南韓而言,可說是長年盼望的一大進展。
川普會有這則發文,不是突然靈光乍現的神來一筆,而是南韓總統李在明,前一天見到川普時,明確向川普提出的請求。
「希望(美國)能提供韓國核動力潛艦的燃料,」李在明在美韓領袖峰會前的記者會上告訴川普:「如果(韓國)能獲得(核)燃料,以韓國的技術能打造出數艘能夠搭載傳統武器的潛艇,守護韓半島附近水域,就能減輕美軍的負擔。」
或許就是李在明的這席話成功打中川普的心,讓川普一改美國政府過去的立場,同意讓南韓打造心心念念的國產核潛艦,而南韓政府也在川普發文後迅速表示歡迎。韓國外長趙顯已經向外證實,韓美雙邊就打造核動力潛艇展開磋商,並透露此舉背後也有制衡北韓近期宣布將打造核動力潛艦的涵義在。
但想要南韓想要國艦國造、打造一艘核動力潛艦,真有這麼容易嗎?
另類的美韓合作
當天(10/30)川普在Truth Social上關於美韓核潛艦的消息,一共分成兩則貼文。第一則同意讓韓國打造核潛艦,緊接著在第二則上公布的造船廠地點:「韓國將在美國費城造船廠(Philadelphia Shipyards)打造核動力潛艦,就在美國這片土地上。我國的造船業將會強勢回歸。」原以為川普要讓韓國「國艦國造」,造船地點卻在美國,而被川普點到的造船廠,也頗具意義。
「費城造船廠」現稱「韓華費城造船廠」(Hanwha Philly Shipyard),原本確實是100%的美國企業,但韓國的韓華集團在2024年以1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下來。不僅如此,中國商務部10月14日才宣布制裁韓華費城造船廠,川普特別挑選此處,似乎也有想和中國相抗衡的意涵在。
韓國企業收購美國造船廠,再用來興建韓國的核動力潛艦,乍聽之下是另類的美韓合作,但美國政治評論網站《POLITICO》指出,現在的韓華費城造船廠並不具備處理核燃料或是打造軍艦的能力,韓華費城造船廠需要多少時間才能做好準備,應對這項高度專業化又敏感的工作?他們是否具有能完成這項任務的工人,以及需要花多少成本才能改造這座造船廠,都在在令人起疑。
韓國智庫峨山政策研究基金會區域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彼得(Peter K. Lee)就認為,費城造船廠過去只有建造商用和海軍水面艦艇,要將費城造船廠改為潛艦造船廠極具挑戰,現在美國似乎更重視能獲得投資和就業機會,而非考慮到是否具備客觀的工業產能。
韓國真能讓「美國造船業再次偉大」?
事實上,美國製造的核動力潛艦,早已面臨交貨延遲的窘境。
杭廷頓英格爾斯工業公司(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打造的維吉尼亞級核動力潛艦工期已經延誤2-3年,新型的哥倫比亞級潛艦也延遲了18-24個月。背後原因正是工人不足及供應鏈出現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根本無法生產更多潛艦。美英澳三國達成《AUKUS協議》以來,美國能否同時滿足美國海軍的核潛艦需求,同時協助澳洲研發核潛艦,也一直是計畫的爭點。
而美國的造船業,早從1970年代起便走向衰退。近期韓國為了爭取調降對等關稅,便喊出「讓美國造船業再次偉大」(Make American Shipbuilding Great Again, MASGA)構想,主動提議可以讓韓國協助重振美國造船業。
根據這次美韓雙邊領袖峰會後釋出的消息,韓國將投資美國造船業1500億美元,外加未來十年每年最高200億美元的投資計劃,總額高達2000億美元,來換取美國將韓國商品關稅從25%下調到15%。
雖然韓國的資金注入能否真的重振美國造船業,仍是一個問號,但駐韓獨立記者徐台教認為,從南韓提議的「讓美國造船業再次偉大」來看,如果美韓真能在韓華費城造船廠打造象徵性的韓國第一號核潛艦,光是開工,就足以視為李在明任內的政治遺產。
國艦國造核潛艦成民主黨政權長年盼望的夢想
「打造核動力潛艦一直都是韓國多年來的希望,」徐台教指出,早在1993年北韓威脅退出《核不擴散條約》(NPT)時,時任總統的金泳三就曾下令研發核動力潛艦,目標在2008年之前部署9艘,但當時韓國並不具備設計核動力潛艦船身的技術。
2003年6月,時任總統的盧武鉉在北韓正式退出《核不擴散條約》後批准了「362計畫」,希望能打造國產核潛艦。當時韓國已經完成出原子爐的設計圖,但因為計畫曝光,被國際原子能總署發現韓國在進行未經授權的濃縮實驗,再加上預算和人才問題,盧武鉉最終也只能打消念頭。
盧武鉉在任期間失之交臂的國產核潛艦,讓「打造國產核潛艦」成了此後民主黨政權的夢想。例如文在寅執政時期,韓國就曾在2021-2025年的國防中期計劃中,提及打造國產核潛艦的計畫。然而,核動力潛艦需要核燃料,核潛艦少了核燃料,就沒有用武之地。依據美國和韓國在1974年簽署的《韓美原子能協定》,韓國如果要濃縮或再處理核燃料,都需要美國的同意。當時,文在寅政府便已向美方說明韓國有開發核潛的必要性,希望美國提供核燃料,但遭到美方拒絕,所以也未能成功打造國產核潛艦。
對於韓國而言,打造核潛艦是實現「自主國防」的關鍵。現在世界上持有核潛艦的國家仍屬少數(美、英、法、中等國),南韓已有能力自行研發柴油動力潛艦,只要取得核燃料,就有機會發展出韓國自己的核動力潛艦。核動力潛艦具有壓倒性的潛航時間,不容易被敵軍發現,能大幅提升軍事實力。
李在明這次拜託川普提供核燃料時,就有特別提到:「柴油引擎的潛艦潛航能力較差,難以追蹤北韓或中國的潛艦。」南韓的鄰國中國保有核動力潛艦,現在連北韓官媒都在2025年3月釋出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視察核動力潛艦的照片,這都在在加劇南韓人的隱憂。
在北韓核武威脅日益升溫之際,南韓不可能發展或持有核武的情況下,但至少可以透過保有「不能搭載核武的」核動力潛艦,提升國民的安心感。而這也是南韓保守派和進步陣營在核武議題上的立場差異——保守陣營公開支持核武,來因應北韓的核武威脅;進步派則強調核避險(nuclear hedging),在韓國不會全面核武裝的前提下,保留在必要時刻能迅速獲得核武的能力,尋求南韓自主防衛的能力,來擺脫對美國的戰略依賴。韓國如果能藉由核潛艦發展出濃縮核燃料的能力,未來就更有機會能將鈾濃縮到核武等級。
前述的李彼得(Peter K. Lee)就特別點出,過去的進步派政府尋求核動力是為了嚇阻北韓,但這次李在明的說法強調「讓南韓擁有核潛艦可以減輕美軍的負擔,追蹤中國在區域水域的潛艦活動」,這種話語上的轉變,似乎也是為了迎合川普政府的口味,強調南韓會分擔共同區域的安全責任。
躋升核動力潛艦保有國的困難關卡
即便核動力潛艦只是以核能作為動力來源,並非代表核動力潛艦必將搭載核武,否則就會觸犯《核不擴散條約》。然而,核動力潛艦使用核燃料,就足以讓核潛艦被視為是極具敏感性質的戰略武器。特別是美國的核動力潛艦採用高濃度的燃料鈾,不只能用於發電,也可以轉為核彈用途。所以過去美國拒絕提供南韓核燃料,就是擔心核擴散,也擔心會因此加劇韓半島的不穩定局勢。
總部設在美國華府的武器管制協會(Arms Control Association)執行主任金波(Daryl Kimball)就認為,美國如果希望能預防核武擴散,川普政府就應該要極力避免讓盟友能取得這種具有雙重用途的技術。
另一方面,前述的《韓美原子能協定》也是一大門檻。韓國國家安保室室長魏聖洛便坦言,現在《韓美原子能協定》內容並不包含軍事用途,勢必需要有所調整,韓國才可能保有核動力潛艦。
日本和韓國作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盟友,日本和韓國一樣,都有和美國簽署核能協定,但《日美原子能協定》並未限制日本如果想要再處理或提取核燃料需要美方同意,《韓美原子能協定》卻多了這項條件。所以韓國境內長期存在著想要修改《韓美原子能協定》的聲音,希望至少讓限制降到「和日本一樣」。對此,魏聖洛也樂觀看待,認為目前和美方交涉的過程中,《韓美原子能協定》有望調整到和《日美原子能協定》相同的水準。
不過,就算韓國能解決法律層面的難題,韓國想要自己打造核動力潛艦,還有眾多挑戰。韓國海軍參謀總長姜東佶認為,南韓如果要能夠打造核潛艦,至少要10年以上的時間。
此外,雖然川普聲稱「同意讓韓國打造核動力潛艦」,但細節上還有許多需要確認之處。包括:美國是要轉移核動力潛艦製造技術給韓國?還是只是想透過取得韓國的資金,提升美國境內的核潛艦生產能力?還是再退一步來說,美國只是想賣「美國建造」的核潛艦給韓國?如果是後者,那美國似乎也能比照辦理將核潛艦賣給日本。
《日經亞洲》便認為,韓國如果真的獲得美國的核潛艦,日本可能也將被迫比照辦理,必須跟著購買核潛艦。一來是著眼於美國的印太戰略可能會將防禦任務交給太平洋地區的盟友,二來則是新的高市早苗政府對核潛艦的態度相對開放。
韓國取得核潛艦後,日本得跟著買?
事實上,日本防衛省的有識者會議今(2025)年9月才建議防長,應考慮研究開發「次世代動力」,讓搭載長程飛彈的潛艦可以長距離移動或潛航。
雖然防衛省對於「次世代動力」的說法是,研發續航力更加的固態電池或燃料電池,但防衛省並沒有否定核動力潛艦的可能性。此外,防衛省有識者會議建言當時,日本首相還是石破茂。從岸田文雄執政時期便擔任內閣官房長官的林芳正,就曾在記者會上明確否定引進核動力潛艦的看法,認為日本基於《原子力基本法》不可能保有核潛艦。所以可以預期,在石破茂任內,日本政府的立場不會有所變化。
但隨著高市早苗內閣上台,自民黨和日本維新會簽署的政策合意書就包括「活用次世代動力、能搭載長程飛彈長時間移動與潛航的潛艦」。現任的日本官房長官木原稔並未否認引進核動力潛艦的可能性,防衛大臣小泉進次郎也不考慮排除保有核潛艦的選項,這些跡象都顯示日本確實有可能改變過去立場。
貨出得去、錢進得來,美澳韓將成最大贏家?
目前認為,韓美核潛艦最可能比照AUKUS模式。也就是由美國提供核燃料,將核潛艦需要的核燃料及核反應爐以密封方式提供給澳洲,澳洲不會經手濃縮鈾,就能降低核擴散的風險。
即便是這種最保險的作法,也就是過程中不涉及技術轉移,只有美國才是真正掌握核潛艦關鍵技術的國家,此舉也已經推翻掉美國2021年簽訂AUKUS協議後的對外說法——當時拜登政府主張,和澳洲的AUKUS協議是一次性的計畫,但現在核動力潛艦在川普任內卻成了「貨賣得出去,錢進得來,一起發大財」的商品。澳洲的核潛艦或許也有機會在韓國的資金挹注之後加速到貨,共創三贏。
不過澳洲智庫「羅伊國際政策研究院」(Lowy Institute)國際安全計畫主任羅傑文(Sam Roggeveen)則有不同見解。他認為,韓國羨慕澳洲能獲得美國核潛艦的技術,但背後原因並非在於澳洲能因此獲得硬體設施,而是基於「為什麼美國信任你們,願意和你們分享這項科技,但不是和我們(韓國)分享?」的情感問題。
不論如何,在韓美核潛艦合作計畫的細節出來之前,上述這些都還只是各種揣測,但卻可能大幅改變東亞地區核潛艦持有國的布局。
文/張郁婕
推薦閱讀
←上一篇
非洲高速都市化現象(上):人多未必好?人口堆積為何帶來不了紅利
作者文章
川普同意讓韓國建造核動力潛艦,南韓進步派的「國艦國造」願望成真?
防範熊襲事件的領域展開:日本引進「分區計畫」能減少人熊衝突嗎?
《轉角國際》入圍第24屆卓越新聞獎:突發新聞獎、新聞評論獎
被承認的無土之國:英、加、澳宣布承認巴勒斯坦國,以色列面臨建國後最大國際譴責
以色列否認加薩飢荒問題:英法揚言承認巴勒斯坦國,川普敦促「餵飽加薩人民」
方丈金身失效?中國少林寺住持釋永信的金錢與性醜聞被調查,少林CEO紅塵爭議史
最新文章
川普同意讓韓國建造核動力潛艦,南韓進步派的「國艦國造」願望成真?
非洲高速都市化現象(上):人多未必好?人口堆積為何帶來不了紅利
非洲高速都市化現象(下):飛速成長的城市,如何避免「都市貧困陷阱」?
決斷與前進的內閣:高市早苗「人事刷新」的政治佈局
人道大國的形象轉彎?瑞典右傾政府減少援助預算的利與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