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天災威脅的「電柱大國」:日本地上電纜的「換柱」救國?

2019/11/08 陳威臣

最近的日本運氣不佳,不但世界文化遺產首里城正殿等建築,發生火災而燒毀,另一個世界文化遺產白川鄉合掌村,也在11月4日傳出火警,所幸火勢及時控制,也沒有人傷亡,虛驚一場。 圖/美聯社
最近的日本運氣不佳,不但世界文化遺產首里城正殿等建築,發生火災而燒毀,另一個世界文化遺產白川鄉合掌村,也在11月4日傳出火警,所幸火勢及時控制,也沒有人傷亡,虛驚一場。 圖/美聯社

最近的日本運氣不佳,不但世界文化遺產首里城正殿等建築,發生火災而燒毀,另一個世界文化遺產白川鄉合掌村,也在11月4日傳出火警,所幸火勢及時控制,也沒有人傷亡,虛驚一場。

除祝融之災,自9月的第15號颱風法西侵襲房總半島,造成千葉受災慘重以來,包括第19號颱風哈吉貝、20號颱風浣熊等,接著陸續肆虐日本,不但造成嚴重水患,也導致災區供電系統嚴重受損,千葉地區尤其慘重。

探究原因,是因為颱風造成千葉縣境內,至少2,000根電線桿倒塌,導致縣內93萬用戶停電。不少國人前往日本旅行時,雖然對於日本街道的乾淨、高水準的公民印象深刻,唯獨對於巷弄內的眾多電桿(日本稱為「電柱」),感到相當好奇:為何這麼先進的國家,還有這麼多電桿?

事實上,長期以來,日本的供電系統與電信固網等都大量使用電桿,一直為日本人所詬病,但似乎大家也都習以為常。近年不少天災,包括地震、颱風、龍捲風等,讓日本各地發生大規模停電與停話,原因就是電桿受損所導致。

長期以來,日本的供電系統與電信固網等都大量使用電桿,一直為日本人所詬病。近年不少天災,包括地震、颱風、龍捲風等,讓日本各地發生大規模停電與停話,原因就是電桿受損所導致。圖為2013年琦玉縣的龍捲風,導致電線桿倒落。 圖/美聯社
長期以來,日本的供電系統與電信固網等都大量使用電桿,一直為日本人所詬病。近年不少天災,包括地震、颱風、龍捲風等,讓日本各地發生大規模停電與停話,原因就是電桿受損所導致。圖為2013年琦玉縣的龍捲風,導致電線桿倒落。 圖/美聯社

根據統計,2011年的東日本大地震,共造成5萬6,000根電桿(電力與電信各半)遭到地震震毀或是海嘯破壞,當時就已讓許多人質疑,為何電桿的抗災力如此弱,日本卻仍繼續大量使用?因此2016年小池百合子競選東京都知事時,便提出「消滅東京都內的電桿」政見,上任後也積極推動這項政策。

目前日本全國共有3,552萬根電線桿(2015年度統計),可謂是「電柱大國」,要在短期內消滅也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尤其早在1986年,建設省(現已併入國土交通省)即已開始針對纜線地下化,進行可行性研究,並開始推動相關措施。

然而三十多年過去了,日本的電線桿卻是不減反增。光是2009年到2010年,全日本竟然增加了8萬多根電桿,時至今日仍以每日300根的速度持續增長,令人咋舌。與國外相比,包括倫敦、巴黎、香港與新加坡等地,纜線地下化比例已達100%,台北也有96%的高比例;但東京都23區卻只有8%,大阪市更是只有6%。

這兩座日本首屈一指的大都市,纜線地下化的比例如此低,也難怪部分外國人感到突兀——號稱世界最先進國家,大城市中卻長出這麼多電桿。然而,東京目前已是日本纜線地下化比例最高的行政區了。根據統計,日本47都道府縣居然有高達4成的行政區,纜線地下化比例不到1%。

圖為2011年311大地震後的仙台。當時東日本大地震共造成5萬6,000根電桿(電力與電信各半)遭到地震震毀或是海嘯破壞。 圖/美聯社
圖為2011年311大地震後的仙台。當時東日本大地震共造成5萬6,000根電桿(電力與電信各半)遭到地震震毀或是海嘯破壞。 圖/美聯社

日本之所以至今仍有那麼多電線桿,多少還是與歷史有關。事實上早在戰前,日本積極推動纜線地下化,最早開始進行纜線地下化的都市,是位於兵庫縣的蘆屋市,該市的高級住宅區六麓莊町,在1928年率先引進。由於這項政策被視為進步的象徵,因此不但本土如此,海外殖民地包括滿洲國等,也都展開這項工程。

但在二次大戰爆發之後,由於資源不足,這項政策便因此停止,戰後整個日本百廢待舉,維持穩定供電就成了第一要務。GHQ(盟軍駐遠東司令部)要求必須儘速恢復電力與電信的供應,然而當時的日本瀕臨崩潰邊緣,國家已無資源可以重建,且纜線地下化曠日費時,電力公司與遞信省人員,只得以最低成本進行復舊,就這樣電線桿大量出現在各地。

1950年韓戰爆發,由於軍事需求讓日本出現經濟榮景,大量農村人力前往都市發展,讓各大都會區的人口日益增加,但都市計畫趕不上人口暴增的速度,電力、自來水、電信等網路,更是捉襟見肘,為求快速佈線,架設電線桿在當時可說是最簡便與快速的方式。

加上日本地狹人稠,巷弄狹小,架設電桿比起挖地下管線來得容易,而且地下共同管線的費用是架設電桿的20倍,費用高昂也讓地方自治體無法負擔,最後只能遷就現況,佈滿電桿的都市景象,就這樣成了日本的特色。

戰後都會區的人口日益增加,但都市計畫趕不上人口暴增的速度,電力、自來水、電信等網路捉襟見肘,為求快速佈線,架設電線桿在當時可說是最簡便與快速的方式。圖為東京新橋。 圖/美聯社
戰後都會區的人口日益增加,但都市計畫趕不上人口暴增的速度,電力、自來水、電信等網路捉襟見肘,為求快速佈線,架設電線桿在當時可說是最簡便與快速的方式。圖為東京新橋。 圖/美聯社

日本地狹人稠、巷弄狹小,架設電桿比起挖地下管線來得容易,遷就現況之下佈滿電桿的都市景象,就這樣成了日本的特色。 圖/flickr@sinkdd
日本地狹人稠、巷弄狹小,架設電桿比起挖地下管線來得容易,遷就現況之下佈滿電桿的都市景象,就這樣成了日本的特色。 圖/flickr@sinkdd

當然,日本政府也不是沒想過推動纜線地下化,自1986年開始到1998年為止,全日本共有3,400公里長的電纜地下化。不過主要是大城市的主要幹線,因路幅寬闊容易施工而優先地下化。

1995年日本政府通過《整備共同管線特別措施法》,將電纜地下化法制化;1999年開始,日本政府針對「重要傳統建築物群保存地區」,進行電纜地下化工程,讓許多知名老街,少了礙眼的電線桿。

即便如此,日本的電纜地下化,仍有相當長的路要走,一方面是因為不被視為需要優先解決的問題,另一方面則是泡沫經濟崩潰之後,日本政府其實沒太多資源可推展地下化,更何況對於是否要地下化,也是正反意見紛雜。支持者認為,電桿除了有礙市容觀瞻外,發生災害時,電網與電信線路暴露在外,不但相對脆弱,還會造成許多危險,像是電線掉落增加火災的機率,還容易讓民眾觸電。

自1986年開始到1998年為止,全日本共有3,400公里長的電纜地下化。不過主要是大城市的主要幹線,因路幅寬闊容易施工而優先地下化。圖為2013年琦玉縣的龍捲風,導致電線桿倒落。 圖/法新社
自1986年開始到1998年為止,全日本共有3,400公里長的電纜地下化。不過主要是大城市的主要幹線,因路幅寬闊容易施工而優先地下化。圖為2013年琦玉縣的龍捲風,導致電線桿倒落。 圖/法新社

電桿除了有礙市容觀瞻外,發生災害時,電網與電信線路暴露在外,不但相對脆弱,還會造成許多危險,像是電線掉落增加火災的機率,還容易讓民眾觸電。圖為2017年哈吉貝颱風造成災情,成田外圍淹水。 圖/美聯社
電桿除了有礙市容觀瞻外,發生災害時,電網與電信線路暴露在外,不但相對脆弱,還會造成許多危險,像是電線掉落增加火災的機率,還容易讓民眾觸電。圖為2017年哈吉貝颱風造成災情,成田外圍淹水。 圖/美聯社

根據1995年阪神大地震的經驗,當時發生震度7的地區,使用電線桿的停電率為10.3%,但電纜地下化的停電率僅有4.7%,可見電纜地下化具備相當程度的抗災率。此外,道路旁的電桿,也是車輛肇事的元兇之一。根據國土交通省與警察廳2015年公布的資料,車輛撞擊電桿的致死率,是一般交通事故的10倍。

所以不管是防災、都市景觀美化與交通安全的保障,推動電纜地下化,減少電線桿的依賴,都是必須要做的;但部分反對意見則認為,遇到水災或是下大雪時,地下化的電纜便無法及時進行復舊作業,而且萬一發生地震,導致地下共同管線受損,也會大幅延後復舊的時間。

關西電力的幹部就表示,當年阪神大地震受損的地下化管線,復原施工所花費的時間,比起電線桿要花上一倍以上。但不管如何,相較於滿街電線桿,地下化管線整體來說好處多多,這也是為何小池百合子擔任國會議員時,極力推動「無電柱化推進法案」,並促成2016年所通過的相關法案了。

根據國土交通省與警察廳2015年公布的資料,車輛撞擊電桿的致死率,是一般交通事故的10倍。 圖/法新社
根據國土交通省與警察廳2015年公布的資料,車輛撞擊電桿的致死率,是一般交通事故的10倍。 圖/法新社

由於今年多起風災,導致千葉與神奈川等地大規模停電,讓電纜地下化的議題,再度受到重視。目前東京都包括品川區、豐島區等地,也正如火如荼的展開電纜地下化,頗受民眾歡迎的下町,位於豐島區的巢鴨地藏通商店街,也成為當地施作地下化的標竿。

這條長約830公尺的商店街,正進行電纜地下化的工程,預計5年後將全部完工,由於施作的工程採用新技術,不但抗災能力較強,也方便在狹窄的道路施工,最重要的是工程費比起原有的工法,可減低四分之一,也因此小池期望能推廣這項新的工程方式,進而推動整個東京都的電纜地下化。

只是三年前小池當選都知事時,曾發下要讓東京都23區的電桿消失的豪語,但時至今日成效並不佳,可見推動電纜地下化仍有相當大的阻力。不過最近幾次大規模停電,或許會讓這個電柱大國的國民,開始重視電纜地下化吧。

推動電纜地下化仍有相當大的阻力。圖為千葉縣木更津市的「電柱名勝」江川海岸。 圖/flickr@Hideya HAMANO
推動電纜地下化仍有相當大的阻力。圖為千葉縣木更津市的「電柱名勝」江川海岸。 圖/flickr@Hideya HAMANO

推薦閱讀

法西黑暗一周間:日本「千葉大停電」的搶修混亂大考驗

透視:首都圈崩壞?如果東京發生大地震...

陳威臣

媒體工作者,資深政治幕僚,喜歡透過鏡頭看世界,現居日本東京,喜好研究鐵道、航空、軍武,順便觀察日本政經及文化史地。著有《我在日本的24hr:街頭巷尾的常民生活日誌》。

作者文章

復原天守閣的討論持續,不少民眾無法接受政府花大筆預算蓋一座早已消失數百年的建築,...

讓日本再度偉大?東京的「江戶城天守閣重建計畫」

2025/02/28
現年52歲的中居正廣,1986年14歲時加入傑尼斯,1988年成為偶像團體SMA...

中居正廣引退:性侵醜聞風暴,與富士電視台的崩壞黑歷史

2025/01/23
曾經是主流的錄影帶,如今卻面臨了所謂的「2025年問題」。
 圖/路透社

只能保存40年的記憶:錄影帶的「2025年大限」

2025/01/03
圖/電影《情書》海報

お元気ですか?中山美穗:致敬日本國民偶像的情書

2024/12/06
2024年11月,東京地下鐵與東寶合作,販賣丸之內線.哥吉拉70周年紀念乘車券。...

日本鐵道與怪獸之王:紀念哥吉拉與東京丸之內線70周年

2024/12/06
選戰時朝野政黨除了為人詬病的自民黨「裏金事件」吵翻天外,各黨還端出了增加時薪以及...

德政變惡政?年收入「103萬之壁」:日本朝野角力的稅收減免政策

2024/11/19

最新文章

2017年11月3日,休士頓太空人隊在休士頓慶祝隊史上首次贏得世界大賽冠軍。
...

贏球治百病:作弊而來的首座世界冠軍,休士頓太空人隊如何走上自毀?

2025/04/02
儘管中國的GDP(特別是人均GDP)仍然比美國低得多,但自覺富有的中共仍不斷對外...

買來的「中華秩序」:中共的強國外交,揮霍多少經濟和人命代價?

2025/04/01
左為1930年代的維根斯坦,右為《維根斯坦的哲學筆記:文化與價值》書封。
 圖...

寫給離散在世界角落之人:《維根斯坦的哲學筆記》

2025/03/28
示意圖,2017年3K黨在維吉尼亞州集會,與民眾對峙。  圖/美聯社

美國的反智傳統:從1950年代至今,保守民粹為何仇恨知識分子?

2025/03/24
法國退休醫師勒史夸內,執業數十年間侵犯至少300名兒童與少年、少女。 圖/法新社

法國狼醫性侵案:300男女兒童受害,法規如何追討正義、防堵犯罪?

2025/03/21
左為中國動車和諧號,右為大讚中國高鐵的美國富豪馬斯克。
 圖/路透社、美聯社 

中國高鐵強,美鐵我就爛?馬斯克話術未提的高鐵燒錢難題

2025/03/2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