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新聞散播的恐怖標籤:日本高官殺子悲劇下的「中年繭居族」

2019/06/06 陳威臣

現年76歲的熊澤英昭,6月1日親手殺了44歲的兒子熊澤英一郎,犯案之後直接向警方...
現年76歲的熊澤英昭,6月1日親手殺了44歲的兒子熊澤英一郎,犯案之後直接向警方自首。他向警方表示,「因為看到川崎殺人事件,擔心自己的兒子有樣學樣、才會痛下殺機。」 圖/NNN

日本社會仍震驚於前一週5月28日,發生於川崎市登戶的路上隨機殺人事件(造成3死17傷),6月1日卻傳出一位老父親熊澤英昭,居然親手殺了44歲的兒子熊澤英一郎,犯案之後直接向警方自首。

看似兩個不相關的社會事件,在經過調查之後,卻有了令人驚訝的進展,川崎殺人事件的兇嫌,本身就是近來引起討論的中高齡「繭居族」(引きこもり),而被自己父親殺死的熊澤英一郎,本身也是中高齡繭居族。老父親自首之後,向警方表示,「因為看到川崎殺人事件,擔心自己的兒子有樣學樣、才會痛下殺機。」

父殺子的事件發生後,日本媒體赫然發現,這位老父親熊澤英昭大有來頭。現年76歲的熊澤英昭,畢業於東京大學法學部,曾任農林水產省事務次官,也曾擔任過日本駐捷克大使,可謂是高階菁英官僚,有媒體估計過熊澤退休時,領有高達8,700萬日幣(約新台幣2,552萬)的退休金。

這樣的一號人物,如今卻犯下殺死兒子的事件,隨即引發日本媒體的一陣追逐。然而殺子真相逐漸明朗之後,也讓日本社會開始省思:「繭居族」的現象與造成悲劇的關聯、以及日本媒體自川崎殺傷事件開始,不斷放大報導所可能導致的後遺症。

根據熊澤英昭向警方所供稱的內容,被害人熊澤英一郎,本身即有嚴重的暴力傾向,不但經常在推特上大放厥詞,還曾說過「那個笨蛋母親快去死一死吧!」、「國中二年級時,第一次把那個笨蛋母親打趴,那個快感到現在都還記得」、「真想殺掉那個笨蛋母親」等話,顯見其對母親的恨意。

此外, 新聞報導也指出,熊澤英一郎是個網路遊戲的愛好者,據說在網路世界相當知名;而且在網路上不諱言自己的身份,常說自己的老爸是個大人物,也曾在推特上發文,說「自己跟你們這些庶民,從出生開始就不同了」,一副高高在上的態度。在虛擬世界如此的表現,現實世界卻是個繭居族,而且時常在家中使用暴力,讓老父親不知如何是好。

川崎殺傷事件發生之後,日本各大媒體天天報導,加上英一郎抱怨家附近的小學辦運動會很吵,而且言談之中帶著恨意,甚至嗆聲要殺了小孩。為了這個事情,父子兩人因此爭吵起來,這讓熊澤英昭驚覺到,自己兒子有可能闖下大禍。

熊澤英昭向警方表示:兒子天天沈溺於網路上,不可能不知道川崎殺傷事件,具嚴重暴力頃向英一郎,很有可能成為模仿犯,也因此自責不能造成別人的困擾,不希望自己的兒子跑出去濫殺無辜,並深感自身與家人的生命受到威脅,最後狠下心將自己的兒子殺害。

川崎殺傷事件與熊澤殺人事件,各家媒體都指向了中高齡繭居族的現象。但是各大媒體天天...
川崎殺傷事件與熊澤殺人事件,各家媒體都指向了中高齡繭居族的現象。但是各大媒體天天強化報導,也讓當事人和有類似經驗者感到相當憂慮。 圖/TOKYO MX

▌日本的中高齡繭居族

兩個事件發生的背景,都與中高齡繭居族有關。事實上,根據日內閣府今年三月的調查報告顯示,開始成為繭居族的年齡層當中,人數最多的是20代(約27%),不過40歲至64歲的中高齡繭居族,總人數高達61萬3千人,比起40歲以下的54萬1千人更多,而且七成以上都是男性。

這些數據,顛覆了過去人們對於繭居族族大多是年輕人的認知。這些中高齡繭居族由誰來照顧?是年紀更大、目前已經領取年金的75-90歲左右的老年人撫養,也因此一但這些老年族群過世之後,中高齡繭居族將會失去金援與生活支持,也可能成為更嚴重的社會問題。

會成為繭居族的原因,有36.2%是因為辭掉工作,有21.3%是人際關係不佳、或是被職場霸凌等,另外的21.3%則是因為生病。這些人長期足不出戶,也因此會逐漸地產生孤立感,更不想與人交際,如此一來惡性循環,讓不少繭居族對人生更加悲觀,甚至發生憾事。

繭居族從年輕世代轉變成高齡化的「8050問題」。這些中高齡繭居族由誰來照顧?是年...
繭居族從年輕世代轉變成高齡化的「8050問題」。這些中高齡繭居族由誰來照顧?是年紀更大、目前已經領取年金的75-90歲左右的老年人撫養,也因此一但這些老年族群過世之後,中高齡繭居族將會失去金援與生活支持,也可能成為更嚴重的社會問題。 圖/NHK

繭居族的年齡層當中,人數最多的是20代(約27%),不過40歲至64歲的中高齡繭...
繭居族的年齡層當中,人數最多的是20代(約27%),不過40歲至64歲的中高齡繭居族,總人數高達61萬3千人,比起40歲以下的54萬1千人更多,而且七成以上都是男性。 圖/NHK

這些中高齡繭居族,由於經歷過泡沫經濟崩潰、以及「就職冰河期」,所以工作上並不順利,在遇到挫折加上職場適應不良的情況下,最後轉而變成繭居族。與年輕繭居族不同的是,本身對於社會應對早已因年齡世代而定型,且有些人對於自身狀況「感覺丟臉、不想面對真實的社會」,而讓自己更加隱蔽孤僻。

川崎殺傷事件的主嫌,現年51歲的岩崎隆一,就是一個例子。岩崎長期沒有工作,年幼時因父母離婚,而由伯父收養,成為典型的繭居族,而且與伯父一家人幾乎沒有任何互動。

即便曾有親人察覺問題,因而通報川崎市市府,透過相關單位來與岩崎接觸、並協助其生活自立,卻結果都遭拒絕。熊澤英一郎也是類似的情形,雖然在網路上活躍,但現實上並未與人接觸,住在熊澤家附近的鄰居說,他們這幾年都沒看過兒子,只知道老夫婦有個偶而會來探訪的女兒。

愛知教育大學川北稔准教授便表示,在面對這些中高齡繭居族時,最主要的工作,便是要防止其「孤立化」。川北教授認為居住環境相當重要,能夠有人邀請一同參加各種活動,維持其安心感,並時常與人接觸。此外,也要讓這些人有被重視的感覺,並鼓勵參加職訓活動,學習新的技能,早日得以回歸社會。

圖為中高齡繭居族的互助會,用定期聚會的方式互相支持協助。每一個成為繭居族的人理由...
圖為中高齡繭居族的互助會,用定期聚會的方式互相支持協助。每一個成為繭居族的人理由不盡相同,官方與民間也都設有若干相談所與單位提供協助。 圖/NHK

▌媒體的過度報導

在這兩個事件發生之後,在媒體的強力報導之下,也有許多繭居族的家屬被新聞所影響,擔心自己的家人也會發生同樣的狀況,而紛紛向有關單位求助。不少繭居族的救援團體、或是家庭相談所,這幾天都接到許多求助的案件,有些家屬因感到羞恥丟臉,所以不敢讓外界知道,但發生這兩件悲劇後,鼓起勇氣,希望能夠解決。

除了家屬,也有不少繭居族主動致電有關單位,表明「不希望自己變成那個樣子,但卻不知如何是好」、「害怕未來社會更加鄙視繭居族,讓他們永遠無法回到社會上」。再者,電視上天天報導這兩個事件,以及描述繭居族的狀況,不少人也憂慮媒體的過度報導,會讓社會上與繭居族的鴻溝更深,更擔心會有模仿犯出現。

近期從大津市保育園車禍、川崎殺傷事件、到這次的熊澤殺人案,日本媒體毫不收斂、過度報導的行徑,也是令許多人憂心忡忡;認為目前各大媒體大篇幅的報導,不但鉅細彌遺的將犯案經過、嫌犯使用的兇器以及家庭環境等,完全攤在陽光下,甚至於四處採訪周遭民眾的意見,讓媒體嗜血的一面完全展現。

川崎殺傷事件,媒體報導「在兇手家中發現電視機和電玩主機」,引發輿論的抗議,紛紛批...
川崎殺傷事件,媒體報導「在兇手家中發現電視機和電玩主機」,引發輿論的抗議,紛紛批評「有電玩主機又怎樣?我家也有啊!」、「怎麼不說他家還有冰箱?」、「又想說玩電玩的人會犯罪嗎?」 圖/NNN

也有不少媒體著重在「電玩」上,甚至於將繭居族與電玩劃上等號,讓人有種「繭居族只愛玩電玩」的誤解。事實上根據內閣府的報告中,繭居族在家的行為比例,依序是「看電視」、「做家事」、「看書」等,打電玩或是動漫的比例,其實相對較少。

因此有許多人認為,這樣的報導方式,都可能助長一般民眾對繭居族的歧視。有救援團體的人員表示,有些民眾甚至反過來對救援的社工感到不諒解,誤以為就是有這些團體才會導致繭居族越來越多。此外,網路上也有人認為,熊澤英一郎的事件會發生,媒體要負最大責任等言論,媒體應該要自律收斂,不該持續推波助瀾。

這兩件悲劇,顯現出繭居族的社會問題,以及中高齡啃老的嚴重程度,在邁入高度老年化的日本社會,這樣的狀況的確是令人憂慮,至於媒體在這些社會事件的角色,是否應該不顧一切、一窩蜂的報導?散布恐懼、貼標籤的現象同樣也發人深省。

媒體在這些社會事件扮演的角色,是否應該不顧一切、一窩蜂的報導?圖為川崎殺傷事件後...
媒體在這些社會事件扮演的角色,是否應該不顧一切、一窩蜂的報導?圖為川崎殺傷事件後,前往案發地悼念的民眾,與包圍攝影的媒體。 圖/路透社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川崎無差別殺傷事件:受害小學的應變,與日本社會的兇案追查

池袋暴走事件:「上級國民」暴衝車禍,日本高齡駕駛危機

園長先生的眼淚:大津幼童死亡車禍,激怒日本的「殘酷記者們」

陳威臣

媒體工作者,資深政治幕僚,喜歡透過鏡頭看世界,現居日本東京,喜好研究鐵道、航空、軍武,順便觀察日本政經及文化史地。著有《我在日本的24hr:街頭巷尾的常民生活日誌》。

作者文章

選戰時朝野政黨除了為人詬病的自民黨「裏金事件」吵翻天外,各黨還端出了增加時薪以及...

德政變惡政?年收入「103萬之壁」:日本朝野角力的稅收減免政策

2024/11/19
在自民黨陷入政治獻金醜聞「裏金問題」風暴下,即便由民間聲望極高的石破茂接任首相,...

對政治獻金醜聞的懲罰?日本選舉自民黨大敗:失去過半優勢,石破茂面臨執政危機

2024/10/28
日本於2014年開始推動「地方創生」,讓資源和發展避免過度集中於東京,活化日本各...

救經濟的仙丹?日本「地方創生」十年檢討: 好壞評價不一的活化戰略

2024/10/25
10月1日,石破茂正式成為日本第102代首相,新內閣上路。 圖/路透社

殺出重圍的石破茂:日本新內閣上路,未來有哪些挑戰?

2024/10/01
決定日本首相人選的自民黨總裁選,將於9月27日投開票,本次共9位候選人,形成人數...

日本總裁選的9人混戰:政治獻金醜聞後,自民黨困局如何再起

2024/09/18
小池成功三連任,但這一次得票數僅有291萬8,015票,得票率42.8%並未過半...

小池百合子三連任達成:東京都選戰的勝負關鍵與政界影響?

2024/07/08

最新文章

薩伊德多次在《音樂的極境》中指出古典音樂名家的演出未臻理想之處,世界三大男高音之...

大牌音樂家一定讚?拒絕迷思、超越舞台的薩伊德樂評《音樂的極境》

2024/11/22
最適合人類的食物是什麼?人們長期以來一直關注這個問題。示意圖,圖為2016年7月...

21世紀的狩獵採集者生存指南:人類有「最健康」的飲食方式嗎?

2024/11/21
電影《福田村事件》於2024年11月15日,在臺灣電影院公開上映。 圖/《福田村...

《福田村事件》的再思考:日本終於看見「轉型正義」展露曙光

2024/11/15
陳永森,《獅貓八美嬌》, 1975,膠彩、紙本,70 × 124公分,私人收藏。...

名揚日本的台灣畫家陳永森:映照戰後膠彩發展的創作人生

2024/11/14
到「現人神」(あらひとがみ)是日本神明在人間的化身,但這個過去曾經有過的信仰,隨...

#現人神:日本神明在人間的化身,見人如見神?

2024/11/13
圖為美國杜蘭國家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TNPRC)的恆河猴,非本案當事猴。 圖/路...

美國「恆河猴逃逸事件」:從實驗室脫逃的猴子「所有權」歸誰?

2024/11/12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