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逃離社群暴民時代?世界如何對抗「假新聞」仇恨軍團

2018/10/08 徐子軒

該如何面對假新聞的「仇恨軍團」?圖為今年4月,Facebook爆發「劍橋分析」醜...
該如何面對假新聞的「仇恨軍團」?圖為今年4月,Facebook爆發「劍橋分析」醜聞後,於國會山莊的示威抗議活動。 圖/美聯社

由於2018年11月期中選舉即將來臨,美國政府非常在意網路公司如何保護社交網路免受操縱,陸續邀集各方商討方案。9月初,美國網路業兩大巨頭——Facebook的營運長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與Twitter的執行長多爾西(Jack Dorsey)——出席了美國參議院的聽證會。他們向國會保證,正在努力移除外力透過網路在美國散佈的假新聞。

9月底,Facebook和Twitter、再加上Alphabet(即Google母公司),三巨頭一起歐盟執委會承諾,他們將與其他科技和廣告公司合作,共同打擊假新聞在歐洲傳播,同樣也是旨在防止假新聞影響歐盟區的各種政治選舉。因為歐盟早於數月前,就呼籲網路平台與社交媒體提出減少網路錯誤資訊的計劃,否則將祭出監管措施。

在大洋兩端的國家都遇到了相似問題,逼得網路巨頭不得不設法應對。到底假新聞是如何形成的?又有甚麼方法可以阻止其危害呢?

2018年11月美國期中選舉即將來臨,2016年大選的「通俄門」和假新聞爭議仍持...
2018年11月美國期中選舉即將來臨,2016年大選的「通俄門」和假新聞爭議仍持續延燒。Facebook的營運長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與Twitter的執行長多爾西(Jack Dorsey)——日前也出席美國參議院的聽證會,宣示打擊假新聞的決心。 圖/美聯社

2013年世界經濟論壇(WEF)的全球風險報告裡,首次提到所謂的「數位野火」(digital wildfire),指的是網路上遍布的大規模錯誤資訊——從恐怖主義蔓延到全球治理的失敗,假新聞都在其中扮演要角。有心人士濫用自由開放的網路,在現實世界造成嚴重破壞,因此WEF認為,這已上升到全球性風險,對各國形成嚴峻挑戰。

那麼假新聞有多少?看看以下兩組數字便可略知一二。根據史丹佛大學研究,2016年在Tiwtter上,假新聞每月約超過2,000萬則,目前下降至400到600萬;在Facebook上,2016年假新聞每月約有2億左右,目前仍有7,000萬。這意謂著社交媒體上的假新聞甚至可能超過真新聞,足以污染整體資訊生態系統,使其傳播的訊息極不可靠。

再看今年,Facebook至今已刪除了600多個散佈假新聞的頁面、群組和帳戶,這些帳戶主要來自伊朗,多集中於以巴關係、英國脫歐和美朝衝突等爭議問題;Tiwtter也沒閒著,今年以來刪除200多個被視為由伊朗操縱的帳戶,6月更暫停7,000多萬個帳戶,包含數十個主要由俄國操縱、偽裝成美國新聞媒體的帳戶。

如此不難理解假新聞的影響力。事實上,在網路剛問世時,許多人都把這種只需點擊,即可隨時隨地輕鬆獲取資訊的方式,視為革命性的民主技術。論者認為網路可以使有知識的公民更容易參與公共事務,像是選舉和議題辯論等。然而時至今日,不少人卻擔心演算法和社交媒體,正在降低人們看到的網路資訊品質,虛假資訊將會削弱數位時代的民主制度。

「我讀出了你的內心。」Tiwtter今年以來刪除200多個被視為由伊朗操縱的帳戶...
「我讀出了你的內心。」Tiwtter今年以來刪除200多個被視為由伊朗操縱的帳戶,6月更暫停7,000多萬個帳戶,包含數十個主要由俄國操縱、偽裝成美國新聞媒體的帳戶。 圖/路透社

美國極右翼電台主播瓊斯(Alex Jones)創辦了「資訊戰」(Infowars...
美國極右翼電台主播瓊斯(Alex Jones)創辦了「資訊戰」(Infowars)網站,網站大量爭議性的陰謀論被認為散播仇恨與暴力,陸續遭Spotify、Youtube、Facebook、蘋果、Twitter等平台封殺下架。 圖/路透社

以Facebook為例,當人們察覺到假新聞影響2016美國大選之後,開始將砲火轉向社交網路。但最初Facebook卻辯稱它是一家科技公司,而非媒體公司。換言之,該公司認為其主要動機是獲利,而不是為新聞把關;CEO佐克伯(Mark Zuckerberg)也公開表示,在Facebook上的所有內容超過99%是真實,假新聞影響選舉極不可能。

這些言論現在看來自然是無稽之談,在劍橋分析洩密案後,Facebook的態度大為轉變,力求挽回用戶信心,也向世界喊話維護資訊安全。不過,就在10月初又爆發駭客入侵,據稱洩露了4,000萬以上的用戶資訊。這些資訊是否會被用以影響選舉等情事在所難言,突顯網路正是民主社會相當脆弱的一環。

今日人們的生活大多離不開各種社交網路,越來越多的PO文、對話涉及公共領域和政治議程。Facebook的朋友圈基本上是一種不透明但具有特殊可信性的網絡,在這種人際網絡裡,假新聞的散播者是長年熟識或志同道合的親友,更難以檢測和糾正。因此,網路公司有義務使用其技術,來改變並促進社會共同利益。

劍橋分析洩密案後,Facebook力求挽回用戶信心,也向世界喊話維護資訊安全。不...
劍橋分析洩密案後,Facebook力求挽回用戶信心,也向世界喊話維護資訊安全。不過,就在10月初又爆發駭客入侵,據稱洩露了4,000萬以上的用戶資訊。圖為今年4月,佐克柏出席國會聽證,接受關於2016大選干涉、假新聞、個資外洩...等質詢。 圖/法新社

從學理上來看,由於網路使用者不斷點擊或分享性質相似的新聞,代表其對議題的特定觀點。在極端情況下會形成所謂的過濾氣泡(filter bubbles,或者說「同溫層」),例如Facebook會從用戶過去的行為學習,猜你喜歡並大量占據頁面。當點擊假新聞越多,用戶頁面自然也就出現更多類似的假新聞,用戶因此只能接觸證實其偏見的內容。

日復一日,過濾氣泡隱藏真相、加強誤解,用戶在不知不覺中將自己鎖在回聲室(echo chambers)內,所見所聞都是一鼻孔出氣的資訊。當偏見越來越多,政治兩極化的現象也會越來越深。因此有論者認為,要擺脫這些問題並不為難,網路公司除了「打假」,也可從技術著手,減少甚至排除個人化的新聞提要。

但問題的複雜性顯然不止於此。過濾氣泡的假設是人們幾乎或完全與其他觀點隔離,真實世界裡不少研究都指出,網路用戶遇到交叉資訊的情況非常普遍,也就是說,導致用戶有錯誤資訊的原因,不一定是缺乏與正確資訊的連結。像是美國智庫皮尤研究中心(PEW)的調查就顯示,Facebook與Twitter的「同溫層」並沒有想像那麼厚,前者約占23%、後者約占17%,更多部分的人分享不同的看法。

你的同溫層氣泡,可能沒你想像中的「厚」? 圖/路透社
你的同溫層氣泡,可能沒你想像中的「厚」? 圖/路透社

以人類心理而論,更可能是因為他們本身的信念主導了獲取資訊的態度。一個明顯的例子是,面對相同的資訊,具有不同政治傾向的人可能會得出截然不同的內涵。如果從這個角度出發,網路公司要如何改變演算法來回應偏見,就會是非常艱難的任務。

尤其是當有心人士利用各群體間的偏見,很容易可看出在網路上大肆傳播的已不是假新聞,而是對立的仇恨情緒。PEW調查指出,就政治議題來說,將近一半的網路用戶認為社交媒體的政治討論只有憤怒、53%認為缺少尊重、49%認為並不文明。這代表著網路變成情緒宣洩的重要管道,當初人們認為可以促進民主的樂觀已不復存。

千萬別小看這些憤怒、缺少尊重又不文明的情緒,在某些仍有法治之處,這可能只構成鍵盤柯南或鍵盤俠們的霸凌殺人事件,多屬於破壞力相對較少的單獨事件。但在法治混沌,且介於民主過渡期的地方,憤怒等情緒很容易一發不可收拾,人們更願意接受黨同伐異的資訊甚於事實。

PEW調查指出,將近一半的網路用戶認為社交媒體的政治討論只有憤怒。千萬別小看鍵盤...
PEW調查指出,將近一半的網路用戶認為社交媒體的政治討論只有憤怒。千萬別小看鍵盤柯南們的仇恨言論,在法治混沌,且介於民主過渡期的地方,憤怒等情緒很容易一發不可收拾。 圖/路透社

例如近年來的緬甸,雖然恢復了民主選舉,但對於自由主義陌生的社會,仍處於不穩定的狀態。針對羅興亞人仇恨言論的正常化,提供緬甸軍方暴力的正當性,加強了軍方的勢力。長久以來,軍政府壟斷資訊,扼殺新聞與公民社會的空間,使媒體與人民素養普遍低落,反羅興亞的宣傳不知不覺地進入人民的思維裡。

最出名的應是極端佛教主義僧人威拉杜(Ashin Wirathu)及其同夥,在Facebook上傳播針對羅興亞人的仇恨言論,包括種族歧視的政治漫畫、偽造圖片和新聞報導。這些內容煽動公眾情緒,讓施暴羅興亞人的行為受到歡迎,甚至有緬甸人透過網路為此慶祝,彷彿上世紀盧安達的種族清洗再現,只不過那時使用的是無線電通訊,現在改為網路。

基於憤怒等情緒傳播假新聞,是利用人類在議題上的特定立場,還算是有意識的行為。但也有不少人自詡中立、或對某些議題無感,卻仍然避不開假新聞。這是可能是因為人性弱點,假新聞能控制他們,使其不自覺做出的無意識(或潛意識)的轉發行為。

一般來說,人們傾向相信最初閱聽的資訊為真,若要推翻首次印象,則需努力改變認知才能在腦海中將該資訊標記為假。且由於人類是群體生活的動物,為了與他人相處,人們傾向接受來自他人、看似真實的資訊。此外,人們對於新奇的資訊,有著不假思索的熱愛,這也是為何假新聞常常以釣魚式的標題吸引目光。

緬甸爭議的極端佛教主義僧人——威拉杜(Ashin Wirathu)——及其同夥,...
緬甸爭議的極端佛教主義僧人——威拉杜(Ashin Wirathu)——及其同夥,在Facebook上傳播針對羅興亞人的仇恨言論,包括種族歧視的政治漫畫、偽造圖片和新聞報導。圖為2013年美國《時代雜誌》七月號封面,將他形容為「佛教恐怖份子」,該期雜誌當時遭緬甸政府以「避免種族宗教衝突」為由禁止流通,也被部分威拉杜支持者反稱為假新聞。 圖/法新社

綜上所述可知,解決假新聞必須雙管齊下。首先是網路公司的把關,但這裡也有限度,因為過多的管制其實亦不利於民主社會,該如何拿捏尺度,對企業或政府來說都是兩難的局面。管得過少不如不管,管得過多,網路使用者會選擇退出平台、公民社會擔心影響自由、政黨會擔心被利用於政爭。

假新聞沒有簡單的解決辦法,無論是標記某些資訊為假,或是推出事實查核平台,其實是杯水車薪。真正的解決方案來自於每個人對於知識與道德的把關,當接觸到可疑或是有重大影響的新聞時,即使符合個人「信仰」,第一步驟應該是檢查來源,而不是在社交媒體上立即分享。

人們必須了解到,網路公司或政府刪除假新聞,並不是民主的勝利,更非讓人民從恐懼中自由。刪除只是側面證明我們所擁有的信念——包括學校教育、人文素養、社會風氣——某種程度上的失敗。人們也應該知道,自從有語言以來,謊話就未曾消失,理性思考與批判是人類最珍貴的資產之一,而它在這個時代是透過網路發揚或是墜落,就在一念之間。

自從有語言以來,謊話就未曾消失,理性思考與批判是人類最珍貴的資產之一,而它在這個...
自從有語言以來,謊話就未曾消失,理性思考與批判是人類最珍貴的資產之一,而它在這個時代是透過網路發揚或是墜落,就在一念之間。 圖/路透社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謊言媒體(上):一場衝擊德國媒體的信任危機

事實查核記者養成術(上):改革政治報導!

天黑請閉嘴:新加坡的附庸式「新聞自由」

徐子軒

amor fati,覺得魯莽是一生至少一次、誰都不可或缺的美德;amor mundi,相信聰明人為的均衡根本難抵混沌粒沙的傾城。 ▎FB:37°C 的中國。 ▎Vlog:魯賓孫

作者文章

川普(左)拔擢的副手范斯,可能是比他更為基進的美國中心主義者。 圖/美聯社

視中國為最大威脅:川普2.0時代,不可忽視的副總統范斯

2024/11/15
紐約市長亞當斯10月8日在市政廳記者會談話。 圖/美聯社

貪腐的湯姆叔叔?紐約市長亞當斯收受土耳其捐款爭議

2024/10/25
2021年布格磊宣布「比特幣城」計畫。 圖/路透社

薩爾瓦多虛擬貨幣之夢:總統布格磊力推「比特幣城」計畫為何難實現

2024/10/24
俄羅斯雖是軍事大國,經濟表現卻不出色,容易受外部影響,但在烏俄戰爭爆發之後,面臨...

打仗發大財?讓俄羅斯在西方制裁下續命的「戰爭財」

2024/09/19
泰國前總理塔克辛(左)之女貝東丹(右)當選成為新任泰國總理,塔克辛家族重回權力之...

塔克辛家族重掌大權:貝東丹當選泰國新任總理,背後權位不穩的隱憂?

2024/09/05
泰國憲法法庭8月7日裁決前進黨有罪,前進黨遭下令解散。圖為曾代表該黨競選總理的皮...

泰國民主再挫敗:前進黨遭勒令解散、百位議員重新借殼上市

2024/08/15

最新文章

右為日本浮世繪畫家歌川芳虎《三河英勇傳》當中的《従一位右大臣 征夷大将軍源家康公...

德川幕府從未鎖國:日本如何《逆轉中華》脫離中國,改寫東亞秩序?

2024/11/26
基層公務員對個案的投入,有時帶有同情及憐憫,也有時是帶著懷疑和敵意。示意圖,美國...

誰讓公務員生了病?濫用政府資源,讓基層公務員變冷漠的美國個案故事

2024/11/26
薩伊德多次在《音樂的極境》中指出古典音樂名家的演出未臻理想之處,世界三大男高音之...

大牌音樂家一定讚?拒絕迷思、超越舞台的薩伊德樂評《音樂的極境》

2024/11/22
最適合人類的食物是什麼?人們長期以來一直關注這個問題。示意圖,圖為2016年7月...

21世紀的狩獵採集者生存指南:人類有「最健康」的飲食方式嗎?

2024/11/21
電影《福田村事件》於2024年11月15日,在臺灣電影院公開上映。 圖/《福田村...

《福田村事件》的再思考:日本終於看見「轉型正義」展露曙光

2024/11/15
陳永森,《獅貓八美嬌》, 1975,膠彩、紙本,70 × 124公分,私人收藏。...

名揚日本的台灣畫家陳永森:映照戰後膠彩發展的創作人生

2024/11/14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