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河劇失靈?觀眾持續衰退的收視率危機
今年是明治維新150週年,對日本人而言,是改變歷史的時刻,自然得要大大慶祝一番。而日本放送協會NHK也沒錯過這個時機,今年的大河劇,以維新功臣西鄉隆盛為主角,製播了「西鄉殿」(西郷どん)。
「西鄉殿」找來新生代性格男星鈴木亮平飾演西鄉隆盛,此外還有渡邊謙(飾演島津齊彬)、傑尼斯關八的錦戶亮(飾演西鄉從道)、北川景子(飾演篤姬)與二階堂富美(飾演西鄉的第一任妻子愛加那)等知名影星助陣,希望能跟上潮流,也期望可以獲得好成績。
只不過開演後,西鄉殿的收視率慘淡,首集僅有平均15.4%的收視率,不但是過去十年最差,而且還是歷代大河劇首集收視率倒數第二,這讓NHK相當難堪,對於近年來大河劇的收視不佳,十分苦惱,究竟該如何才能增加收視率、讓觀眾願意收看。
大河劇(大河ドラマ)與連續電視小說劇(連続テレビ小説),是NHK兩大招牌連續劇,不過兩者的播放時間以及劇情主題對象完全不同。連續電視小說劇是1961年開始,NHK所製播的連續劇,其特色是週一至週六,每日上午播放15分鐘,因此又被稱為「晨間連續劇」。過去一年製播一部,不過從1975年開始至今,都是每半年製播一部。
從1961年至今,連續電視小說劇已經製播98部,而且收視率都不錯,近年也都有20%上下的收視率(日本收視人口計算方式,大概是每百萬收視人口為1%)。主演女主角,大多是經過甄選而來,而且幾乎只要演過連續電視小說,幾乎都會爆紅。
至於大河劇,則是每年製播一部,以日本歷史上的人物為主角題材(但仍有少部分主角是虛構人物),在每週日的晚上放映,由1月開始播到12月。第一部NHK大河劇,是在1963年製播的「花之生涯」,當時稱為「大型時代劇」,平均20.2%的收視率,引起各界極大的迴響。
隔年(1964年)製播的「赤穗浪士」,平均收視率更是高達31.9%,第47集的收視率創下53%的史上最高收視紀錄。《讀賣新聞》認為NHK所製播的大型歷史劇,講述歷史人物的生涯(第一部主角為井伊直弼、第二部為大石內藏助),就像歐洲的大河小說(法文的roman-fleuve)一樣,因此稱為「大河連續劇」,結果後來就直接改稱大河劇了。
總計自1963年開始至今,NHK已經製播了57部大河劇。這些大河劇過去收視率都相當不錯,而且經常有膾炙人口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因大河劇呈現出主角的一生,所以NHK還在每一集的尾聲,有數分鐘的「大河紀行」,都是當集的事發地旅遊介紹,這還可造成龐大的觀光效益,也是大河劇受到重視與地方歡迎的原因。
單就收視率的資料來看,這57部大河劇當中,平均收視率超過20%的高達35部,其中有7部超過30%。當中名列大河劇平均收視率最高的,是1987年的「獨眼龍政宗」,高達39.7%,由當時28歲的渡邊謙主演伊達政宗,也捧紅了渡邊謙。
雖然大河劇的收視率還算不錯,但時序進入21世紀之後,卻是每況愈下,甚至於是慘不忍睹。2000年之後的大河劇,收視率最高的是2008年,由宮崎葵主演的篤姬,當時的平均收視率是24.5%,名列歷代大河劇第17位,這部大河劇在台灣播出時,也有相當高的話題性。
但是21世紀之後,收視率超過20%的也只有篤姬、2002年的利家與松(22.1%)、2009年的天地人(21.2%)、2006年的功名十字路(20.9%)共四部,其他的根本慘不忍睹。就以收視率最低的10名來看,除了1968年的龍馬來了,與1994年的花之亂以外,其他都是21世紀之後所製播的大河劇。
更慘的是,2012年的平清盛,與2015年的花燃燒這兩部,還創下史上最差收視率,其中平清盛第45集的單集收視率僅有7.3%,不但比一般民放連續劇的收視率還低,更是大河劇歷史上最低紀錄。2017年的女城主直虎,只有12.77%的平均收視率,雖不是最低,但倒數第二已是難堪,至於今年的西鄉殿,到目前為止(截至2018年7月16日),平均收視率不過才13.65%,已是倒數第三,未來還需要再加把勁了。
綜觀這些數據資料,可以發現在21世紀之後,由於網路逐漸發達,年輕人的收視習慣早已改變,加上近年來的主角人物,製播已經拍過的角色讓人有種冷飯熱炒之感,雖然試圖以新的角色來製播,但有些人物知名度太低、劇本難寫,只能以虛構劇情填充,像是2017年的井伊直虎,在史書上的記載僅有一頁不到,要撐起一年50集,根本是咬緊牙根硬拍。2015年的花燃燒也是同樣的狀況,加上劇本完全是不知所云,讓外界批評根本是浪費了井上真央,這都讓人降低收看的慾望。
雖然NHK也不是沒有打算改變,光是選角就下了相當多苦心,為了迎合年輕人的口味,找來當紅藝人擔任男女主角,就以西鄉殿來說,演出陣容幾乎都是大受歡迎的影星,加上編劇中園美穗還曾製作派遣女醫系列等收視率相當高的連續劇,理應獲得觀眾支持才是,但卻仍無法挽回收視率。
有業界人士就說,雖然大河劇的陣容堅強,而且有一票粉絲,但製作單位過度迷信這樣的組合,加上因歷史人物的演出必須符合史實,無法有過多虛構的發揮,也容易成為流水帳,對觀眾就缺乏吸引力了。
再者,近年來日本觀眾收視的胃口早已改變,就算是帥哥美女,也是得要白白淨淨,這從現在日本年輕男女,流行脫毛與美白就可了解。但演歷史劇,為了符合史實,主角總是要看起來符合時代,化完妝之後就很難如此,這居然還引起許多觀眾抱怨。
2012年的平清盛就吃過苦頭,「松山研一看起來太髒」,2010年的龍馬傳,飾演三菱財閥奠基者岩崎彌太郎的香川照之,就因造型還被三菱抗議,說「怎麼會把他們創辦人弄得那麼髒」,結果今年的西鄉殿,同樣被觀眾抗議,不想看到那麼髒的西鄉隆盛,而這或許也是製作單位的兩難吧!
大河劇收視不振,同樣的狀況也發生在每年的紅白歌合戰,雖然有許多創新的規劃,並且大幅增加年輕歌手的數量,還讓民眾參與歌曲票選,但仍無法有所突破只能年年看著收視率往下掉,這對於電視從業人員來說,情何以堪。
明年的大河劇《韋駄天~東京奧運故事~》,NHK改變策略,配合2020年東京奧運的話題,決定以日本知名馬拉松選手金栗四三為主角,還找來鬼才導演宮藤官九郎擔任編劇,這是相隔33年來再度以現代人物做主角,但屆時能否力挽狂瀾,只得再觀察了!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