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職人精神,小布狂熱:B for Brompton Bicycle
如果有一天,你坐在長途巴士上,隔壁乘客與你相談甚歡,隨口提起他手上有間不賺錢的小公司也許需要像你這樣的人才,你八成會以為遇上詐騙集團了吧。威爾•巴特勒-亞當斯(Will Butler-Adams)卻不這麼想,他真的去拜訪了那間公司,發現自己熱愛這間奇特小工廠的一切,雖然不確定自己該怎麼做,但他放棄申請著名商學院的念頭,接受這份工作,最後成為執行長,讓工廠的年營收從170萬英鎊在短短十二年間暴增到2800萬英鎊。
這是布朗普頓自行車(Brompton Bicycle)現任執行長巴特勒-亞當斯的奇幻旅程,這牌的摺疊式自行車被不少台灣車友暱稱為「小布」,是小折界的夢幻逸品。有陣子在倫敦需要坐火車通勤,在車廂間常可以看到自行車騎士拎著摺好的小布等待下車,火車一靠站,就帥氣地展開小布呼嘯而去,我卻只能慢慢走向公車站,等著十五分鐘一班的公車到來。
雖然折起來精巧,騎起來有型,小布的代價卻也所費不貲,一台要價隨隨便便都是台幣七萬元起跳,所以它到底是在貴什麼?這也是美國記者布蘭登•葛里(Brendan Greeley)的疑惑,在紐約的自行車購物網站上,台灣製造的Dahon或Tern只要小布的三分之一價格,許多車友的首選依舊是小布。
葛里認為,車友對於小布幾近宗教的狂熱是它與其他競爭對手的最大區別:
你不只買了一輛小折,你還對此深信不疑。
(You don’t just buy a Brompton; you buy into it.)
代價數萬元,它既可以當手提行李帶進機艙,抵達目的地以後又可以任意遨遊,你買的是它無限的可能性。使用者所得到的滿足顯然不只是幾萬元:歐美各地紛紛成立了布朗普頓俱樂部(Brompton Club),週週一起騎著小布出遊,同好會堅定的程度令人讚嘆;有使用者則表示,在大雨中騎回家後,會先將小布擦乾,而不管自己全身濕透;日本消費者則是想辦法在配件上下功夫,打造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小布;在社群媒體Instagram上也有#MyBrompton的標籤記錄小布與使用者浪跡天涯的行旅,對它珍視與愛惜的程度,宛若是親密的家人。
然而,這近似宗教的狂熱又是從何而來?
布朗普頓自行車是由劍橋大學畢業的工程師安德魯•里奇(Andrew Ritchie)於1975年創立,名字源自里奇可以從自家公寓遠眺的布朗普頓聖堂(Brompton Oratory)。他設計出小布的原型後,原本打算將設計賣給當時英國最大的自行車製造商萊里(Raleigh Bicycle),結果吃了閉門羹,向銀行融資也遭到拒絕。最後跟親朋好友集資,自己開了間小工廠。
里奇是非常典型的阿宅工程師,對改善產品有無比的熱情,他說:
當時我們工廠裡有個蘇格蘭大塊頭,常常把腳踏車架坐壞,對於我們的品管超管用。
可是相對的,他對於行銷就沒有那麼在行,幾乎不廣告。也不管是否真的符合商業利益,國外經銷商只要煩他夠久,就可以得到他的授權。他的經營哲學是:「把產品做好,只要產品夠忠實,人們就會口耳相傳。
這也難怪儘管品質優良,營收卻未見起色。巴特勒-亞當斯在2002年因著奇妙的機緣進入布朗普頓,到了2008年,里奇終於願意讓他放手一搏。雖然巴特勒-亞當斯本身也是工程師,卻不像里奇那麼低調。他開始整頓工廠的動線與流程,大幅增加產量,並且開始加強行銷的力道,比方說在2011年推出皇室婚禮限量版小折。這些作法與里奇大相逕庭,當然也免不了當中的摩擦。
巴特勒-亞當斯表示里奇是個「傳奇人物」,卻也是「有建設性的麻煩鬼」。他經常無法認同巴特勒-亞當斯所做的決定,甚至會因此生氣,可以想見2008年放手對里奇來說是多麼困難的決定。甚至在退居二線後,他仍然每週進公司工作兩到三天。另外,他也有全公司最多的持股(20%)。
創業研究顯示,多數新創事業無法存活長於一定時間,原因是組織成長到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技能組合。然而,這些技能組合互相衝突,不太可能出現在同一個人身上。更慘的是,如果夠愛自己的事業,創業者不會輕易放手,因而事業很快便陷入瓶頸。以後見之明來看,儘管衝突難免,但布朗普頓的經營交棒,可算是個圓滿結局。
里奇對產品細節無止盡的追求,再加上巴特勒-亞當斯的衝勁與管理才幹,使得布朗普頓可以遠遠甩開對手,成為消費者心中的夢幻逸品。不過,觀察布朗普頓最近的經營方向,發現巴特勒-亞當斯並非純然逐利,或至少在策略上並不打算跟競爭對手走上相同的道路。
首先,他並不將自己定位於「自行車產業」,而是在「都會運輸業」。因此他的競爭對手是巴士、汽車與捷運。產品訴求的對象是受夠了壅塞、缺乏運動的都會上班族,而小布則可以同時解決這兩個問題,折起來可以帶著走,拿出來騎既可以健身,又可以順利抵達目的地,一兼兩顧。
然而光是功能性的解決方案,恐怕無法激起消費者心中的狂熱。英國製與純手工打造的職人精神,才是小布成功的關鍵。巴特勒-亞當斯在受訪時曾被問及:如果要大幅度提高產能,為何不考慮到中國生產?他回答:
如果亞洲的客戶都要求購買英國製的產品,我們有什麼理由要到中國生產?另外,皇室的加持與保證(布朗普頓曾多次獲得女王企業獎)也是我們的一大賣點。
「在哪裡製造」對消費者而言,重要的意義在認知到那裡的做工比較優異。因此,「英國製造」之於布朗普頓自行車的意義便是——他們工匠的手藝在其他地方找不到。
阿布•艾爾•薩迪(Abdul El Saidi)是布朗普頓的銅焊訓練經理,廠內所有的銅焊師傅都是他親自訓練出來的,小布的焊接工作全由這群人負責,並在完成後在車架上簽上自己的名字。他每天都接到許多消費者的仰慕電郵,希望能欣賞銅焊的過程,這也讓廠內工匠們引以為傲,能毫不猶豫地宣告:「這是我做的!」
常聽到的一種說法是:「明明是一樣的東西,多加個牌子就賣那麼貴,多不划算。一些小地方也不用那麼在意,反正功能都可以用。」讓我想到在電子廠工作的朋友曾說,裡面的工程師已經被訓練到看到一樣產品,可以立刻計算出所有的零件成本加總,並推估其溢價加成,這種截然不同的思維相當值得玩味。
當然,不同的經營模式會導致不同的獲利思維。我相信眾多品牌價值中的部分溢價不外乎來自炫耀或盲目購買。比方說我有蘋果我好潮,或大家都有LV我也要。可另一方面來說,若品牌僅有這般能耐,那也未免太小看消費者了。一窩蜂總有個極限,如果價格沒有真正的價值支撐,恐怕也不會活太久。
小布的價值,除了精良的製造品質外,也滿足了使用者對於好東西的想像,甚至形塑其對某種生活風格的追求,進而產生超越功能與成本的價值。我想說的是,不管是貪小便宜、永遠追求物超所值;或盲目購買、以金錢價格取代真正的價值,都很難找到適合自己的東西,滿足真正的需求。
而小布謎樣的類宗教崇拜,或許正填補了價格與價值之間某個小小縫隙吧。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