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間諜戰術全解析:「千沙理論」中國舉國體制下的民間情報戰

▌本文為《中共間諜戰術全解析》(有理文化,2025)內容節選。
文/尼可拉斯・艾夫提米亞迪斯(Nicholas Eftimiades),美國國家安全與中國情報問題領域專家,曾任職DIA美國國防情報局。現任教於美國賓州州立大學。
1988 年,一位FBI官員對媒體描述中國的間諜策略為「千沙理論」(Thousand Grains of Sand ):
「我們總是把他們比作沙粒,」一位FBI官員說。「如果沙粒代表情報目標,那麼蘇聯人會在黑夜中讓潛艇浮出水面,派出一小組人員上岸,帶回幾桶沙子;而中國人會在大白天派出一萬名遊客到海灘上,每個人帶回一粒沙子。」
在過去三十年間,有少數學者對這種描述提出質疑,指出中國國安部的一些間諜案例使用了與西方情報機構相似的標準情報技術。這些案例被用來證明「千沙理論」並不正確,進而認為中國的間諜行動其實與西方類似。
但事實上,這些反對意見是錯的,FBI 的觀點才是正確的。在過去十年中,大量證據顯示,中共動用其所有可用資源與機構來從事情報活動。那些使用專業間諜手法的案例,相較於中國整體龐大的情報收集規模而言,其實是非常少數的。中國這種「舉國體制情報作戰模式」具備下列幾項總體特徵:
.中國共產黨監督國安部與解放軍的情報收集工作,但各地的省級國安局具有相對自主性。
.省市級國安局與地方黨組織密切協調運作。
.國安部與解放軍的情報收集手法,在某些方面與西方間諜技術相似;隨著情報技術的演進,這些相似性在近年有所增加。
.儘管在技術層面有相似之處,中國在招募、操作與資安管理方面仍有獨特作法。
.國務院負責下達國企的技術發展任務。目前沒有證據顯示國務院或中共中央會直接命令國企偷竊技術,但由於國企內部設有黨委,可以確定這些情報行動至少是在「知情默許」的狀態下進行的。
.許多涉及國企、大學與私人企業的案例,都使用了政府資源(如研究機構、貨運系統、海關、假文件、政府設施、黨的審批程序等),顯示這些行動受到官方支持。
.中共對龐大情報收集行動的鬆散協調,導致目標重複、任務交叉的情況時有發生。
因此,我們可以說,「千沙理論」目前依然站得住腳。
間諜手法
儘管情報技術不斷變化,美國政府機構仍成功瓦解了多起行動,甚至對中共國安部實施了反制雙面間諜操作。歐洲、俄羅斯、日本與韓國也在反制中國間諜方面取得一定成效。FBI在反制中國情報行動上的成功,清楚顯示出中共國安部在作戰安全與線民驗證方面的缺陷與弱點。儘管在「唐元雋案」中出現了使用測謊的情節,顯示出作戰安全方面可能正有所調整。截至目前,美國執法部門的應對措施已產出大量證據,包含:錄影畫面、對話錄音,以及大量逮捕與定罪案件。
不只是FBI,過去五年中,英國、法國、德國、比利時、波蘭、日本與澳洲的反情報與執法機關,也成功破獲多起中國的間諜與影響力滲透行動。在美國,國土安全部也成功阻止了中國試圖非法出口美國軍事與雙重用途技術的多起案例。
在「姚俊威」與「彭學華」兩個案例中所展示的情報手法,加上中共官方對美國邊境安全作業的公開警告,表明中共正試圖減少情報人員在出入境時的風險。例如:前休士頓總領事蔡偉與兩名中國外交官曾在喬治布希國際機場,使用偽造的出生證明,護送中國學生走入飛機停機坪、登上中國國航的包機。至於為什麼中國的高級外交人員需要偽造身分文件,則仍不清楚。
國安部整體表現平平,尤其是在作業安全、內部監督與個案管理方面的缺陷,可能與其內部訓練、組織結構與作業流程薄弱有關。省級國安單位似乎缺乏來自中央的具體指導或管控。這一點從下列情況可見一斑:中國國安部在全球各地的情報行動,在情報技術與目標選擇上表現出極大的差異與疊床架屋。此外,為國安部工作的外包駭客團隊多為省級國安局指派,幾乎各自為政,缺乏高層協調。省市級國安單位主要針對轄區內的外籍人士進行情報收集。這種以地區劃分職責的方式,也進一步說明了為何中共情報行動缺乏一致性與協調性。
中共黨國體制下,情報系統的高度政治化,亦導致整體品質與紀律水準低落。歷史上,情報機構多次遭到中共清洗,這種政治高壓使得情報官員更傾向於迎合黨的預設立場,而非報告真實情況。在這樣的環境下,情報分析員若提出違反官方論述的資料,反而會面臨風險。更嚴重的是,中共的「政法委領導小組」對國安人員的升遷有決定性影響,使得整個情報體系難以維持誠信與專業。
由於這些限制,國安部的整體表現在未來短期內不太可能大幅改善。雖然從過去二十年的情報行動來看,國安部的目標鎖定、招募能力與行動靈活性(如:網路與人力情報結合的應用)已有明顯進步,尤其在作戰安全意識方面亦略有提升。然而,該機構整體仍持續受限於:政治化、標準化不足、作業安全薄弱、缺乏監管,以及省級層面目標重疊等結構性問題。
本分析也揭示了幾個重要觀察點:私人企業是最可能完全不使用或僅使用最低限度間諜技術。在這些情報蒐集行動中,幾乎未採取任何間諜手法或僅採用最低限度的手法。這樣的情況屬於預期之中,因為這類案例通常不涉及專業情報人員(無論是行動幹員或被招募的線民)。
這些商業間諜案件通常可歸類為兩種類型: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或個人透過在美國或第三國(如英國、新加坡、香港、德國)設立的空殼公司所從事的出口違規行為。其過程包括:對製造商或銷售商謊報產品最終用途、未提交或提交虛假運輸文件,以及對商品進行錯誤標示(例如零件編號),以欺騙海關人員。
.個人以內部威脅身分滲透外國公司、學術機構或研究機構,竊取研究成果、智慧財產與商業機密。在利用企業內部人員的案件中,所使用的間諜手法有極大差異。大多數不使用或僅使用最低限度手法的案例,發生在內部人員宣布計畫永久返回中國的前幾個月。
國有企業的間諜活動在所使用的間諜手法方面也顯示出極大的差異性。個別案件中揭露的行動細節顯示,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幾個因素:
.被選來蒐集外國技術的個人,其技術知識差異極大。
.對於情報幹員或被招募人員,缺乏標準化(或極可能是根本沒有)的訓練機制。
.不同國企之間的差異。
.所針對的間諜目標變化多端,涵蓋軍事、太空、雙重用途、能源、生物醫療與製造業等產業。
然而,在國有企業所使用的間諜手法中,有一項是一致的特徵:它們比起民營企業更重視維持作業安全,並採用較高程度的情報技術手法。這可能是因為參與這類行動的大型軍工相關國企,更受到中國共產黨的嚴密控制。這種嚴密控制包括由中共中央組織部進行人事管理,以及設置黨委內部機制來監督企業運作。與民營企業相比,國有企業更常使用假名、偽造文件與第三方人士來掩蓋非法行為(共計 54 起案件)。它們也使用商業加密技術,並選擇在中國境內召開會議(共計 24 起案例)以避免被偵測。
《中共間諜戰術全解析:800 起真實案例,前美國中情局官員揭露全球共諜行動的面貌》
作者: 尼可拉斯・艾夫提米亞迪斯
譯者:江冠廷
出版社:有理文化
出版日期:2025/9/17
內容簡介:中國在二十一世紀的全球戰略佈局中,情報滲透與非傳統作戰手段日益受到國際關注。本書為近年最具份量與深度的研究報告,首次以系統性的研究,揭示中國間諜作戰的結構、策略與行動細節,涵蓋情報機關組織、科技與產業滲透手法、留學生與僑社操控、跨國鎮壓異議人士等核心面向。無論你是政府公務員、企業高階主管、學術機構領導者、科學家、研究生或記者──本書都是理解當代中國影響力擴張與國際安全挑戰的關鍵讀本。
推薦閱讀

←上一篇
把「矽盾」變嚇阻:台灣經濟威懾的起點與邊界
作者文章

中共間諜戰術全解析:「千沙理論」中國舉國體制下的民間情報戰

秘密會議那一天,發生了什麼?步上高峰的教宗良十四世

轉角國際 X 青春愛讀書:祝大家文藝復興!天才如何撐起五百年藝術天花板

《你不再是我父親》:法國迷姦案主嫌之女自述,一個平凡家庭的迷航

地球是一本書,我們要成為更好的讀者:彼德.梵科潘《地球之路》

人類為何戰爭?從政治野心到環境危機,史學家李察.奧弗里剖析世界衝突成因
最新文章

中共間諜戰術全解析:「千沙理論」中國舉國體制下的民間情報戰

把「矽盾」變嚇阻:台灣經濟威懾的起點與邊界

一個人,一年三個月,兩噸的3D列印:烏克蘭的平民製造,如何補位軍工量能

日本自民黨總裁選前局勢:三強鼎立、兩中急追,關鍵選票會流向何方?

海灣「新北約」?沙烏地阿拉伯與巴基斯坦簽訂戰略共同防禦協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