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觀眾請分開坐?爭議的馬來西亞「大學演唱會指南」
前言:馬來西亞高等教育部在2023年9月3日公布「大學演唱會指南」,檢討高等教育機構舉辦娛樂活動,其中要求「男女觀眾在演唱會上必須分開坐」。
當地的學生組織反對該指南,並發起聯署抗議,同時尋求司法審查,指出這可能損害「大學自治」的核心精神。高教部後來將這一指南分發給各大學,允許校方和學生代表自行制定演唱會指南,該指南稱只是建議、不具罰則,但引發各大學學生組織質疑指南存在的必要性,還激起爭議,認為這不符合馬來西亞首相安華的新執政口號「昌明大馬」(Malaysia Madani)其中的兩大核心治國理念——尊重與信任。
為此,筆者訪問了兩大馬來西亞學生組織代表,即由九所馬來西亞大學的學生組織組成的「大馬新學運聯盟」(下稱:新學聯),與該國第一學府馬來亞大學的學生組織「馬大新青年」,試著了解學生組織的抗議與回應,以及高教部過去干預學生組織的紀錄。
▌「大學演唱會指南」為何爭議?
該指南共有16頁,針對公私立大專院校舉辦演唱會的所有細節,都一一列出詳細的規定,包括:批准流程、主辦方、舉辦時間、受邀藝人、伴舞團、音樂種類、觀眾席位的安排、LED 展示方式、樂器、海報等。
其中讓大學生們詬病的一點是指南中針對觀眾席位的安排,規定:
該指南進一步針對男藝人,要求他們不得男扮女裝、不得佩戴項鍊、耳環和手鐲,但若是出於宗教原因而佩戴的飾品則不造成問題。此外,校內男藝人在演出或進行音樂測試時,不能穿短褲,也不被允許留長髮表演,若留長髮者是校外男藝人則必須在表演期間紮起頭髮,規定非常嚴格。
然而,高教部為何會毫無預警地在 9 月發布大學演唱會指南?這或許也與今年 6 月的登嘉樓大學演唱會事件有關。
馬來西亞登嘉樓州由伊斯蘭黨(PAS)執政和執行伊斯蘭法多年。回到今年 6 月,網絡上流傳一支馬來西亞登嘉樓公立大學禮堂演唱會的短影片。在影片中,男女同學們的身體在台下隨著音樂和歌曲搖擺,但因為參與演唱會的大學生們沒有沒有按照要求「男女分開坐」,這被視為違反了伊斯蘭法。此外,演唱會主辦方在事後也被發現沒有獲得有關當局開出的演唱會准證。
因此,有關單位根據登嘉樓州 2002 年娛樂及娛樂場所法案採取行動,罰款該州公立大學馬幣 2 萬 5000 令吉(約新台幣17萬),並限定大學管理層在 14 天內繳交罰款,若逾期將採取進一步行動。不但如此,高教部亦回應會嚴正看待登州公立大學的演唱會事件,以及也立刻向全國公私立大學發出指示:即日起,禁止所有未經大學管理層進行風險評估的演唱會。
學生組織對高教部此全國性監管感到不滿,尤其是「新學聯」和「馬大新青年」,這兩大學生組織當時立即回應高教部的聲明,強烈抗議其干預大學生的自主權。至於登州公立大學後續並沒有再作出任何回應,包括如何看待高教部的指示。不過據學生組織了解,校方通常都會跟著高教部的指示,只要高教部推行任何新規定,各校管理層基本上都會跟從。
面對學生組織的抗議與不滿,首相安華在6月18日承諾會與高教部討論、放寬大學演唱會的限制,就連高教部長卡立諾丁也澄清說大學演唱會不是問題,惟大學演唱會中需保持高度敏感以免出現無法控制的情況。
當時,因首相和高教部長兩人對大學演唱會抱持相對開明的態度,學生組織想必高教部應僅會針對某些敏感課題設立一些指南、來加以限制,而學生組織本來預期高教部不會再對大學演唱會設下太多的束縛或提出大更動,結果出乎意料,各大專院校卻還是在 9 月 1 日陸續收到高教部提出的更嚴格「大學演唱會指南」。
針對此份指南,高教部的回應前後不一,先聲稱沒有同意該份指南、指出是有小拿破崙在政府內部鬧事,又在文告中提及會重新審核該指南的內容。不過無論如何,高教部最終依然在 9 月 5 日把該指南下放到各大學,讓校方和學生代表自行制定演唱會指南。
▌反對派:「馬大新青年」與「新學聯」如何抗議?
「大學演唱會指南」發布後,各學生組織紛紛聯署抗議。尤其,馬大新青年更提出司法審核,要求高教部立即撤回該指南,否則將挑戰高教部的指南違憲,指出「誓言捍衛學生自由,守住校園世俗的最後防線!」
新學聯則採取與馬大新青年不同的抗爭路線。新學聯文宣秘書陳潔潁坦言,新學聯在 9 月 6 日向高教部呈上了高達 120 個單位的聯署備忘錄,「當天新學聯提呈聯署文告時,我們在高教部門前辦了一個快閃演唱會,並唱了一首愛國歌,且演唱的男同學還穿上了短褲和粉色衣服,女同學則中性打扮。」
陳潔潁解釋,他們刻意違反了該指南的一些規則,因為新學聯想要告訴高教部和大眾,高教部的大學演唱會指南嚴重侵害了大專生的身體自主權及個人自由。快閃演唱會後,新學聯也召開記者會,並派兩位代表進入高教部呈上聯署備忘錄給該部官員。
▌支持派:指南顯示「進步」行為,防治性騷擾
另一邊,馬來西亞伊斯蘭大學生聯盟(下稱:伊大學生聯盟)則支持高教部頒布的「大學演唱會指南」,認為該指南顯示了「進步」的行為,並表示真正「不進步」的是大學仍然允許無限制的娛樂(如演唱會)和男女混合;同時,伊大學生聯盟也發文稿反駁新青年認為該指南是「保守且限制學生活動自由」的指控。
此外,伊大學生聯盟認為該指南合理的另一原因在於,這將防止性騷擾和道德淪喪,並表明這並非忽視非穆斯林的權益,甚至還能提升彼此宗教中所傳授到的向善原則和積極價值觀,同時也能防止日益威脅的「西方因素」影響,培養學生的高道德觀。
陳潔潁對此反駁,指出伊大學生聯盟支持大學演唱會男女分開列坐,並不會減少性騷擾,反而是在培養學生「男女授受不親」的概念,想要讓大眾有「男女接觸」所產生的羞恥感,進而產生男女對立。
「這種規定乍聽之下感覺良好,但參加一個大學演唱會都必須要男女分開列坐,是真的太過分了。伊大學生聯盟是想嘗試去讓男女隔開,把男女接觸視作為一種恐怖行為,企圖誤導大眾。」陳潔潁認為演唱會指南除了會增加性別刻板印象和危害學生權利之外,也體現了大馬社會逐漸傾向保守化,並感嘆大馬在文化思想上仍需努力。
▌當學生組織的聲音一再被壓制...
事實上,馬來西亞的公私立大學都曾被政府或校方嘗試壓制學生組織的相關記錄,如下:
一、馬大迎新活動
2022 年馬來亞大學(馬大)的迎新活動中曾邀請了對馬大校方具有爭議性的人物——黃彥鉻(現今馬來西亞人民之聲代表)演講,但校方聽聞此人物後立刻拒絕他入校。
胡克華仁(Dhurgesswaran Veeran)作為馬大學生代表,據他回憶,馬大新青年當時不顧校方反對,仍然帶黃氏入校。而在有人將此消息洩露給馬大校方之後,校方立即派了20名警察來圍著活動場所,確保黃彥鉻無法入內,讓時任學生會代表的他非常震驚。胡克華仁表示,「後來我們從活動地點的後方讓黃氏順利登台,校方得知此事,便立即闖入禮堂內趕走所有的學生和關閉音響設備,即刻終止我們的迎新活動。」
二、馬大聲援烏魯木齊白紙運動遭阻
去年 11 月末,新疆烏魯木齊因一場大火,共造成10人死亡,在中國各地衍生了「白紙運動」,而馬大新青年在該月舉辦了一場悼念活動,但聲援集會卻困難重重。
當時胡克華仁是馬大新青年代表,也是燭光悼念活動的主辦人之一。他憤憤不平,指責校方視學生為暴徒,學校不僅叫來了大量警察闖進學校守在集會外,還請保安開警笛驅趕學生,「這是一個和平集會,我們只是想點蠟燭舉白紙,悼念新疆烏魯木齊的悲劇,但校方卻處處為難。」最終胡克華仁在現場與警方談判後,才獲得一些時間來進行燭光悼念活動,而警察也盡量配合學生們在外圍守備。
三、校方嘗試掩蓋性騷擾案件
今年 2 月,就讀私立拉曼大學的學生代表李慧敏(匿名)收到了一起性騷擾案件,該名受害者聲稱已向校方投案,但校方卻沒有認真對待此事,唯有李慧敏陪同該受害者一起到學生事務處投訴,校方才直面回應此性騷擾案。
李慧敏坦言,拉曼大學校方不想把性騷擾事件鬧大,造成學校醜聞,影響升學率,讓學生代表的她倍感壓力和心中不服,進而以學運組織名義召集了各種集會和記者會。「(拉曼大學學生組織)優大青年之聲在社交平台上發了一則有關性騷擾事件的懶人包後,隔天,我就收到了來自校長的私人電話來電,因該懶人包已造成學校管理層不滿,並嚴厲警告馬上撤下該文章。」
最終,學生組織撐住了來自校方的壓力,讓學校管理層無法對學生代表們進行下一步行動,並且獲得校方對該起事件的重視和道歉。
▌學生組織的下一步可能是什麼?
胡克華仁還記得,高教部長於今年初在致詞中說道,將賦予大學生全面性的自由,但沒想到今時今日卻還未能實行。作為學生代表,他經常與某位高教部官員聯繫,後者也經常向他詢問意見。他指出,「今年7月底,我收到廢除大學演唱會指南的通知,我強烈反對。高教部官員(表示)理解,但他提到(政府面臨)六州選舉和政治壓力。我們學生代表(回應),希望高教部能提出折衷方案,或協商後做出決定。」
當時,馬來西亞的六州選舉(相當於台灣地方選舉)即將到來,面對來勢洶洶的穆斯林保守派勢力——不論是登嘉樓的大學演唱會事件,還是英國樂團 The 1975 男主唱與男貝斯手在馬來西亞 Good Vibes 音樂節上公然親吻事件等等——都讓首相安華領導的團結政府焦頭爛額,無論如何回應可能都會激起另一方的不滿,進而影響選舉結果。
儘管首相安華最終勉強保住州選議席、繼續執政,但從高教部於 9 月初自行推出的嚴苛的大學演唱會指南看來,安華政府最後似乎選擇迎合保守派,違背了自己當初要「放寬大學演唱會限制」的說法。
而或許讓胡克華仁不滿的也是,高教部當初的說法與胡克華仁和各學生組織當初所言有極大出入,且沒有和學生代表協商便自行決定,才會讓學生組織紛紛出來抗議。胡克華仁熟悉高教部會如何迴避指控,
至今,面對學生組織的抗議與不滿,高教部依然沒有撤回大學演唱會指南。馬來西亞政治學者潘永強對此分析,事件主因是政府要求行政官僚採取行動,並認為大部分馬來青年沒有特別反感(宗教因素),唯有華裔學生感到不滿。而受到約束的公立大學管理層雖然兼具學術背景,但往往也會被公務員的行為準則所約束,不想要承擔風險,更何況該指南已經獲得高教部高層批准。因此,除非學生出現極大反彈,可能才會爭取到一些緩衝時間。
筆者亦有相似觀察,高教部之所以能堅持大學演唱會指南的立場,是因為獲得部分保守派學生的支持,而即便有反對意見,但反對派的處理和回應也出現分歧。
過去的事件和爭議表明,大學生組織在爭取自主權、自由和正義方面扮演著關鍵的角色。他們的努力和行動為社會進步和改變提供了重要的動力,並對塑造更公平、更開放的未來起到了關鍵作用。然而,要實現訴求,大學生組織需要不斷改進策略,如建立更強而穩定的聯盟和合作,以擴大他們的聲音和影響力。因為共同行動可以增加訴求的力量,促使高教部更難忽視學生的訴求。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