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WFH萬歲:疫後人力荒?歐美職場煞不住的「大辭職潮」

2021/07/17 轉角說

「大辭職潮」一詞登上歐美熱門話題,點出了後疫情時代就業市場即將出現的劇烈轉變,也...
「大辭職潮」一詞登上歐美熱門話題,點出了後疫情時代就業市場即將出現的劇烈轉變,也將迫使全球企業重新思考更人性化的工作模式。圖為埃及熊貓廣告,本來是一個乳酪商品廣告,但是在職場大發雷霆、破壞工作的場景,直覺聯想到上班族決心不幹的發洩想像。 圖/埃及熊貓廣告截圖

「大辭職潮即將到來!」5月美國德州農工大學管理學副教授安東尼•克洛茨 (Anthony Klotz)在《彭博》提出的「大辭職潮」一詞,瞬時登上熱門話題。微軟統計有超過4成員工正準備提出人事異動的申請,英國人力資源公司Personio的數據上也有4/10的就業者期望在未來6到12個月間轉換工作角色,特別是18至34歲的人中,就上升了55%。

▌請點閱下方收聽

重磅廣播"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cccccc; text-decoration: none;">轉角國際.重磅廣播 · 重磅廣播 – 230.WFH萬歲:疫後人力荒?歐美職場煞不住的「大辭職潮」

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人們並沒有在逐漸復甦的經濟環境下擁抱工作,反而選擇在高失業率的狀態下,離開現有的工作型態。多數人在一年多嚴峻的疫情期間,透過居家上班等工作模式的轉換,認知到即便工時較疫情前增長,但因減少通勤時間、非典型的辦公室作業模式與長時間的家庭的互動,都給了人們更多不同的體驗和想法。人們不再對有工作應該保持感激而準備犧牲生活品質的心態,取而代之的是重新想像如何在有限的生命裡發揮自我的最大價值。

「大辭職潮」點出了後疫情時代就業市場即將出現的劇烈轉變,也將迫使全球企業重新思考更人性化的工作模式。而其中的細節與轉變的脈絡,請看本周的重磅分析。

 圖/路透社
圖/路透社

▌坐回辦公室?疫情下千禧世代的辭職潮

歐美各大媒體近期不斷報導,在疫情持續衝擊一年多的日子裡,未來可能出現「大辭職潮」(The Great Resignation)。這波潮流一般被認為是擔負職場主力,年齡落在25至40歲的Y世代就業者。他們年齡間距雖廣,有些是剛從校園畢業的新鮮人,有些則已為人父母,但卻不約而同開始思考轉換工作跑道或離開現有的工作環境。

微軟統計全球有41%的員工計畫提交辭職申請;而在英國也發現,每10個員工當中,就有4位想要在未來的6個月至12個月換工作,這個比例在18-34歲的族群中上升到55%。《BBC》根據美國勞工部的一份摘要顯示,光在4月份就有超過400萬人辭職,是有記錄以來的最高峰。

新冠肺炎所帶來的高失業率,並沒有消退「千禧世代」拿回生活掌控權的意志。歐美各國在疫情期間實施了分流或居家上班約15個月後,許多人或許已經難以再回到過往制式的工作生活,而是希望有更彈性的工作時間和選擇。

這些又被稱為「YOLO世代」——意指「你只會活一次」(you only live once)——的千禧一族在疫情下,反而去思考人生的「優先順序」是什麼,開始去反思自己要的生活和工作是什麼,進而發現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

事實上,工作環境的轉換,並非是橫空出世的衝動想法。這些千禧世代在疫情前已在職場上有長期的消耗,早已出現明顯的職業倦怠。工作超負荷、掌控力低、沒有成就感、不公平、有違價值觀,以及在工作中缺乏歸屬感,這些職場陋習相信許多人都不陌生,而這些在在影響工作意願和態度的因素,都增添千禧世代了對工作的長期倦怠感。特別在社交媒體盛行的年代,上下班時間已難以從打卡機上一刀兩斷,時時回應上級與客戶的需求,已經成了這一代更為消磨的痛苦來源。

歐美各國在疫情期間實施了分流或居家上班約15個月後,許多人已經難以再回到過往制式...
歐美各國在疫情期間實施了分流或居家上班約15個月後,許多人已經難以再回到過往制式的工作生活,而是希望有更彈性的工作時間和選擇。圖為疫情前努力工作的日本上班族。 圖/路透社

職場痛苦因子在疫情爆發期間更顯嚴重。NordVPN Teams研究發現,跟疫情前相比,英國員工每天居家上班工時較之前多2小時。除了居家環境不適合工作外,公事上溝通成本上升,email、會議變多等各種因素,在家工作也難以即時得到主管或老闆的支持反饋。人力資源公司 Beamery 的另一項研究發現,去年有63%的上班族因得不到或很少得到主管的支持而感到沮喪。同一項研究發現,48%的18至34歲的人感到孤立或覺得在家工作缺乏價值感。

然而,這個現象並沒有隨著疫苗覆蓋率上升、各國在逐漸解封後人們嚮往儘速回到原有的工作環境而趨緩,反而是在疫情過後,居家上班的優點被更多人看見。有些人發現更喜歡在家工作,也有了更好的生活品質:工作性質符合、省下更多的通勤時間、在工作和生活上可以更好達到平衡(worklife balance)、吃得更健康、不會被其他同事打擾等。《每日電訊報》報導提到,根據調查,約有40%的英國人不想回到全勤工作,因為這「不利於他們的心理健康」——這個數字在35歲的族群以下,上升到50%。

當然「大辭職潮」涵蓋了許多還在腦中盤算的上班族們,而雇主的態度,也將決定這群人對回歸職場的信心。有些人在疫情期間見識到了雇主如何在蕭條時期「無情對待」而感到心寒,具體體現在福利減少、減薪或是失去過往的勞動平衡等,都在在牽動著千禧世代的轉職神經。

居家辦公還是進辦上班比較好,因員工而異,尤其也取決於工作和休息空間如何切割。圖為...
居家辦公還是進辦上班比較好,因員工而異,尤其也取決於工作和休息空間如何切割。圖為疫情間邊上班邊顧小孩的職業女性。 圖/路透社

圖為疫情間,一位正打包行李,準備回到挪威居家辦公的員工。 圖/路透社
圖為疫情間,一位正打包行李,準備回到挪威居家辦公的員工。 圖/路透社

▌是員工要得更多,還是企業不夠人性?

《BBC》報導,大辭職潮其實不只發生在白領工作族群身上,而是發生在各個不同的工作行業當中,包括服務和零售業。以美國為例,目前美國主要零售商都在爭先恐後地填補空缺職位,並發現很難招到足夠多的新員工。

儘管包括大型連鎖商店如Target和Best Buy在內的公司已經提高了工資,麥當勞和亞馬遜則提供招聘獎金,但獵人頭公司Korn Ferry調查發現,94%的零售商還是難以填補職缺。

許多論述認為,加班費機制能使更多勞工願意超過法定工時勞動,但另一方面,許多公司沒有採取任何安全機制保護基層員工,也是招募不利的主要原因。例如在美國,沒有帶薪病假和相應的福利機制,都將使對「同理心」有更高期待的勞工們,寧可選擇薪水較少的工作,也希望得到基本的保護與尊重。

另外,一般觀點或許認為,在Google或Apple這樣的大企業,或許能帶給員工更多的人性光輝,但實際上是並非外界想像得如此。相對其他大企業,Apple並非如外界想像地一樣支持居家辦公政策。當Apple執行長庫克(Timothy Cook)告訴他的137,000名員工從9月開始,他們需要每周至少回到辦公室三天時,一些員工發表公開信表示抗議。

 美國勞工部摘要顯示,光是4月份就有超過400萬人辭職,是有記錄以來的最高峰。圖...
美國勞工部摘要顯示,光是4月份就有超過400萬人辭職,是有記錄以來的最高峰。圖為正在招聘員工的美國星巴克。 圖/法新社

圖為在5月1日的勞動節遊行中,民眾舉著在疫情間發大財的貝佐斯肖像。過去一年,亞馬...
圖為在5月1日的勞動節遊行中,民眾舉著在疫情間發大財的貝佐斯肖像。過去一年,亞馬遜員工不滿公司未採取安全措施保障員工,多次發起抗議和罷工,希望亞馬遜重視勞工權益。 圖/路透社

員工給Apple的信件內容大意為:

「Apple有關遠端 / 彈性地點的工作政策以及相關溝通,已經迫使一些同事辭職。若缺乏彈性空間下可帶來的包容性( Without the inclusivity that flexibility brings),我們覺得自己必須在家庭團聚、福祉、有能力做好我們的工作,或是成為Apple一分子之間,二擇一做出選擇。」

Google同樣也宣布員工要在9月重回辦公室的政策,而他們也同樣面臨到類似的反對,但後來又馬上宣布將允許多達20%的員工永久在家工作。

然而像Twitter,就開了全球首例,於2020年5月宣布讓員工可以永久在家工作。當時Twitter表示:過去數月的疫情中,Twitter已經證明了分散、去中心化的工作模式於他們而言可行,因此如果員工想在往後繼續同樣的工作模式,高層願意配合,且附上標籤 #lovewhereyouwork。

Twitter不僅讓員工可選擇是否永久在家上班,甚至還貼心地因應居家辦公給予相關補助津貼,例如,Twitter提供員工1000美元的居家辦公津貼,讓員工們購買在家的工作用品如辦公桌椅等。相比之下都讓其在輿論場上顯得「足甘心」。

國際科技龍頭接下來會如何應對「大辭職潮」或「遠端辦公」也將會帶動業界未來的趨勢發...
國際科技龍頭接下來會如何應對「大辭職潮」或「遠端辦公」也將會帶動業界未來的趨勢發展。圖左為Twitter執行長傑克·多西,中為Google 執行長Sundar Pichai以及臉書執行長馬克·祖克柏。 圖/美聯社

臉書在去年5月跟進與Twitter相似的政策,預計未來5至10年間,將有半數員工進行「永久性」遠端模式工作。根據臉書企業內部當時的調查,多達50%員工認為在家工作與到公司上班的效率相同;40%的臉書員工有興趣全職遠端工作,且若可以全職遠端,75%的人確定或打算搬到不同城市生活。這份內部調查也和《Business Insider》的民調有所呼應:對於舊金山科技員工而言,如果可以在家工作,其中約有三分之二的人將會搬離物價、房價極高,且交通又擁擠的舊金山灣區。

對千禧世代而言,他們希望「工作」是能滿足、實現生活的一部分。即便他們不會在當下離職,但若公司沒有辦法在未來做出相應的調整和規劃、或釋出願意解決問題的意願,那麼離職或許會是遲早的事情。

針對這波大辭職潮警訊,專家也有提醒轉職者除非擁有相應備案,否則不要衝動行事,應與主管商議希望的工作待遇,使經濟生活不至於瞬間陷入空窗。但企業需要員工也是不爭事實,或許這波提醒也能帶來新的企業管理模式。於是,新的企業大哉問可能會是:辦公室文化是否終結?

企業或許需要開始思考,是否讓員工有權利選擇遠端上班的各項福利政策,或是依據個別狀況來調整員工返回辦公室的時程。而與之相關更為基礎的態度在於:企業對遠端工作的態度為何?如何能不區別對待辦公室上班/居家上班的職員?如何創造更多遠端工作職位?如何有效溝通/降低遠端協調成本,這一些都將是企業在未來的挑戰。

藉著「千萬別惹熊貓」的埃及乳酪廣告,或許也可將之聯想為「千萬別惹千禧世代」——要...
藉著「千萬別惹熊貓」的埃及乳酪廣告,或許也可將之聯想為「千萬別惹千禧世代」——要留住員工,每一家企業就必須因應未來趨勢適時彈性調整,否則離職或許只是遲早的事情。 圖/埃及熊貓廣告截圖

▌轉角編輯台每周的深度國際閒聊

• 用 Spotify 收聽:https://goo.gl/48CruJ

• 用 iTunes 收聽: https://goo.gl/o06EBG

• 用SoundCloud收聽:https://goo.gl/WSho3A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日本「暗黑霞關」:東大菁英夢碎的過勞官僚加班地獄

瘟疫加劇的「親密暴力」:美國封城中的家暴救命問題?

擊殺工運巨怪勝?Amazon工會抗爭為何一敗塗地

轉角說

轉角國際編輯台:「在國際新聞之後,讀懂新聞;世界趨勢之前,掌握趨勢。」

作者文章

圖為美國杜蘭國家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TNPRC)的恆河猴,非本案當事猴。 圖/路...

美國「恆河猴逃逸事件」:從實驗室脫逃的猴子「所有權」歸誰?

2024/11/12
左起為:支持川普的馬斯克、態度曖昧的貝佐斯,以及支持賀錦麗的碧昂絲。 圖/路透社...

美選亂鬥誰挺誰?美國富豪名流的大選支持風向,與政治押寶的風險

2024/11/05
2024 美國總統大選在即,本文以川普與賀錦麗在各自的黨代表大會接受提名、正式成...

AI 替你把關、還是隱藏立場?用美國大選測試 NotebookLM 語音摘要

2024/11/01
美國服飾品牌A&F前執行長傑弗瑞被控跨國人口販運與強迫賣淫,受害者皆為年輕男性。...

美國潮牌背後的性剝削帝國:A&F前執行長傑弗瑞被控跨國色情販運

2024/10/23
加薩被封鎖圍攻近一年,醫療資源極為缺乏。圖為9月17日,醫護人員走在被摧毀的希法...

戰火之下我願同行:專訪在加薩的台灣無國界醫生 ft. 許彥鈞、鄔逸群

2024/10/04
以色列監獄多次被控,士兵集體對巴勒斯坦囚犯施加酷刑和性虐待,近日又有影片外流,連...

系統化的施虐?以色列監獄爆性虐巴勒斯坦囚犯,疑為政府授意

2024/08/21

最新文章

選戰時朝野政黨除了為人詬病的自民黨「裏金事件」吵翻天外,各黨還端出了增加時薪以及...

德政變惡政?年收入「103萬之壁」:日本朝野角力的稅收減免政策

2024/11/19
川普(左)拔擢的副手范斯,可能是比他更為基進的美國中心主義者。 圖/美聯社

視中國為最大威脅:川普2.0時代,不可忽視的副總統范斯

2024/11/15
媒體大亨梅鐸控告AI公司侵害創作者的智慧財產權,但此舉是否真正為創作者爭取到公平...

媒體大亨梅鐸槓上AI:資本家想搶回利益與霸權,但誰來保護最弱勢的創作者?

2024/11/13
2024年9月,支持保障墮胎權的民眾在佛羅里達集結。 圖/歐新社

墮胎權各州自主保障?川普再次執政,美國生育自主權的拉鋸戰況

2024/11/08
2015年,一位印尼穆斯林女性在緬甸駐雅加達大使館前,抗議緬甸僧旅團體迫害穆斯林...

我佛慈悲,但對穆斯林除外?緬甸佛教僧伽塑造的「伊斯蘭恐懼」與宗教衝突

2024/11/08
「自由」可能是資訊科技巨頭最喜歡掛在嘴邊的詞彙,畢竟,誰會討厭自由? 圖/法新社

科技巨頭助長「反民主」亂象?馬斯克在美國大選中的搧風點火

2024/11/06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