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巨頭又幫洗錢?美國《FinCEN文件》曝光的滙豐醜聞門
「涉嫌洗錢,又是滙豐?」美國財政部轄下的「金融犯罪防制署」(FinCEN),近日爆發資料外洩事件。超過2,000筆金融相關交易的檔案文件,遭披露給美國網路媒體《Buzzfeed》與曾領導多起金融犯罪調查的「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進行調查報導。整份報導耗時1年多,有來自88個國家,400位記者參與跨國調查。這批密件被稱為《FinCEN文件》(FinCEN files),時間跨度橫跨1999年~2017年,紀錄了在美國營業的各個跨國金融機構,向FinCen提交的客戶可疑交易活動。
《FinCEN文件》曝光後,震驚世界金融市場,因內容顯示了包括滙豐、渣打、德意志銀行等西方銀行業巨頭,如何涉嫌默許、縱容非法金融犯罪,並在充實自己和股東的金庫與口袋同時,間接為恐怖分子、黑幫、毒梟、盜竊者開其方便之門。
▌請點閱下方收聽
▌《FinCEN文件》是什麼?
ICIJ調查整理的《FinCEN文件》,至少涉及全球90家金融機構,其中最為人所關注的是以下「五大銀行」:滙豐、德意志銀行、摩根大通、渣打、紐約梅隆(The Bank of New York Mellon),牽涉總金額高達2兆美元(約新台幣58兆)。
目前已外洩的《FinCEN文件》共有2,657筆檔案,其中約2,100筆屬於「可疑活動報告」(SAR)。
SAR意指在美國的金融機構,若發現客戶有「可疑的」美元交易行為時(比如:違反制裁的相關交易,來源或目的地不明確的存入、轉出等,可能涉及非法交易或洗錢等活動),無論該筆交易是否發生於美國境內,都須依法向有關監管單位——也就是FinCen進行通報。
須注意的是,SAR僅是銀行所提出的「可疑活動」,並非金融犯罪的「證明或證據」。但報告中也顯示了,即使銀行已注意到這些有著高度可疑的資金活動,卻仍長期且持續地提供服務,並未有更進一步的積極舉措,也讓外界質疑美國政府與銀行巨頭們口口聲聲要打擊金融犯罪,實務上卻似乎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FinCEN文件》由國際各大媒體曝光後,21日滙豐與渣打在港股中即迎重挫。滙豐創下1995年來新低;渣打則相較恆生指數小跌0.4%,下挫3.8%。
對此,歐洲議會議員吉戈德(Sven Giegold)表示:「即使在全球金融危機後,大規模跨國銀行仍繼續默許大規模洗錢,令人震驚。各政府多年來也證明自己根本無力解決日益嚴重的金融犯罪,這是大規模的國家失敗。」
▌滙豐銀行:暴風中心的金融巨頭
雖然FinCen事件是導致滙豐股價慘跌的原因之一,但其滙豐的困境同樣受到疫情和世界政治情勢的影響。只是FinCen醜聞直接打臉滙豐2012年誓言「要整頓內部金融歪風」的承諾,這才又連帶牽連銀行形象。
ICIJ依據《FinCEN文件》所做的報告指出,自2013至2017年,美國滙豐所上報提交的SAR中可發現16家可疑且資訊不詳的空殼公司,而單是香港滙豐,就替這些空殼公司經手處理了近7,000筆可疑交易,金額將近15億美元。其中有9億,被ICIJ調查團隊強烈質疑涉及了金融犯罪。
比如:報告顯示有數間公司透過滙豐處理3,100萬美元的交易,但這些公司其後卻被揭露是盜竊巴西政府公款的犯罪者;另有以巴拿馬為基地的組織單位「Vida Panama」,儘管被美國官方認定為替毒梟集團大規模洗錢的中介者,但滙豐仍在可疑狀態下,放行其將近3億美元的轉帳交易。
▌「WCM777萬通奇蹟」騙局下的人命
滙豐的FinCEN醜聞中,「WCM777詐騙案」是廣被媒體提及的戲劇化案例。
2014年,一位名為帕切科(Reynaldo Pacheco)的男子遭人綁架,並以石頭重擊,最後被發現陳屍於加州某處。警方循線調查後發現,死者涉入一樁名為「WCM777萬通奇蹟」的投資詐騙案,同樣作為投資者的帕切科,招攬了其他下家投資人,但卻因為不滿損失而買兇殺人。然而帕切科並非是這起詐騙案的源頭,他也只不過是多數相信能暴富、並邀集親友加入的可憐受害者之一。
WCM777據稱是一間「全球投資銀行」,是由一名出沒洛杉磯的中國籍男子徐明所創立。自稱「Dr. Phil(菲爾博士)」、聲稱擁有美國加州碩士學位的徐明,將自己包裝成一個福音教堂的牧師,以良好的基督教人士形象,鎖定在美的亞裔與拉丁裔底層人民,運用「可在100天內獲利100%」等話術,線上線下共成功募得8,000萬美元(約23.2億新台幣)。
2013年至2014年,滙豐銀行經手處理了徐明與WCM多筆涉嫌洗錢的巨款,從美國轉至香港戶頭。滙豐被指控在已知可疑、且被FBI警示提醒的情況下,依然允許徐明的可疑轉帳。引發爭議的尤其在於,這起破綻百出的「龐氏騙局」原本可能透過及時關閉帳戶,阻止受害人數攀升,但卻在滙豐的默許下,持續進行詐騙,最後甚至惹出人命。
事實上早在2013年9月,加州有關監管者就已曾告知滙豐,並向居民發出WCM777恐為詐騙的警告。報告當中也顯示,其後滙豐也確實陸續發送有關的可疑活動報告,指出WCM777「沒有明顯的經濟、商業或者法律目的」、存在「潛在龐氏騙局」。但直到2014年4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出起訴之後,WCM777在香港滙豐銀行的帳戶才被關閉,而當時帳戶內也已幾無餘款。
▌已記取教訓的德意志銀行?
除了滙豐受到輿論高度關注與批判壓力,在已洩露的《FinCEN文件》中,德意志銀行也因佔了所有可疑活動報告的62%,而為千夫所指。
作為德國最大金融機構,德銀遭質疑涉嫌協助洗錢漂白,對象包括了組織犯罪、恐怖分子和販毒者所獲的不法贓款,他們甚至被指控通過德銀的放水,得以規避對伊朗、俄羅斯的制裁,交易涉及金額高達1.3兆美元(約新台幣37.7兆)。
由於2015年,德意志銀行才同意因違反美國制裁,繳付罰款2.58億美元。但《FinCEN文件》指出,在2015年以大筆金額和解之後,德意志銀行卻涉嫌持續為可疑人士和企業轉移資金。傲慢的累犯嫌疑,也讓德銀的企業形象與投資信心又受重擊。
像是伊朗裔的土耳其黃金交易商札拉布(Reza Zarrab),就曾透過德意志銀行進行黃金洗錢,他也在2017年時,於美國聯邦法院上承認幫助伊朗規避制裁。此外報告亦顯示,德意志銀行透過與伊朗相似的方式來「幫助」俄羅斯企業繞道制裁。俄羅斯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Surgutneftegas」,2014年因協助俄國對烏克蘭的戰爭遭美國制裁,但德銀卻遭指控在制裁令生效後,仍多次經手處理過Surgutneftegas的銀行交易。
雖然德意志銀行對ICIJ這份紀錄報告自我主張「早已記取教訓」、「德意志銀行已脫胎成為不一樣的公司」,但除了《FinCEN文件》事件,人們也不還未忘記2016年的《巴拿文文件》,其中被指的洗錢銀行之一就有德意志銀行在內。再後來的2018年,德意志銀行則又爆發為900名客戶設置離岸公司進行洗錢事件,都不禁令大眾對其金融操守感到失望。
▌打擊金融犯罪淪為口號?
《FinCEN文件》調查報告所呈現的各項證據顯示,各家銀行金融機構原本可能可透過關閉帳戶或其他積極行為,及時阻止金融犯罪繼續擴大,但最後都在銀行未知是否故意的消極行為下造成悲劇。
有美國滙豐已離職的內部人員就向媒體表示:「事實上銀行根本沒有給他們足夠時間,針對可疑交易進行調查...他們幾乎被視為銀行內的次等勞動力,沒什麼權力關閉有問題的帳戶。」
也就是說在銀行端方面,內部人員根本沒有餘裕仔細調查。只是這是因為人為干涉,還是實務操作上的難度,或其他因素?當前外界仍很難得知。不過這或也說明了,為什麼這麼多家銀行即便向FinCen彙報了可疑交易資料,但卻難以更進一步走上強制關閉帳戶之途。
對此,美國銀行政策協會(BPI)理事長巴爾(Greg Baer)表示:媒體只根據可疑活動報告,就懷疑銀行故意隱匿非法活動,這是毫無道理的。顯而易見,這其中有更多故事,但遺憾的是報導並未挖掘出來,而銀行卻因為法律限制,被禁止說出對自己有利的部分。
然而反洗錢諮詢公司「AML RightSource」的顧問懷特(Tim White)則一針見血地指出,這些金融銀行巨頭冒險涉入的洗錢疑雲,錢恐怕還是唯一理由——畢竟進行這些「可疑交易」,銀行能賺到的錢比違規可能造成的損失,還要更多。
▌轉角編輯台每周的深度國際閒聊
• 用 Spotify 收聽:https://goo.gl/48CruJ
• 用 iTunes 收聽: https://goo.gl/o06EBG
• 用SoundCloud收聽:https://goo.gl/WSho3A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