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川普真正的敵人(上):消失的一千萬個美國工作

2018/05/21 徐子軒

川普政府直指中國利用貿易逆差「偷走美國人的工作」,但真的是這樣嗎? 圖/路透社
川普政府直指中國利用貿易逆差「偷走美國人的工作」,但真的是這樣嗎? 圖/路透社

把我們的國家當做小豬撲滿來重建中國...我們必須阻止他們從我們身上偷走工作。

一年半前,川普在總統競選期間不斷抱怨中國等國家,從貿易逆差到偷走工作,並宣稱當選後要將工作帶回美國。最近的一系列關稅措施,可視為是川普對所謂不公平貿易的宣戰,而此類爭論其實在美國經年累月。

自中國改革開放、入世後,美國就對中國的貿易赤字急遽擴大,直到中國已具取代美國經濟霸權的態勢,這個問題更加為美國民眾重視。那麼逆差真的是美國勞工失業的主因嗎?還是有其他的因素呢?

「把我們的國家當做小豬撲滿來重建中國...我們必須阻止他們從我們身上偷走工作。」...
「把我們的國家當做小豬撲滿來重建中國...我們必須阻止他們從我們身上偷走工作。」 圖/法新社

根據2014年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報告,從1999到2011年,中國的進口直接與間接導致美國的淨就業人數減少200萬至240萬人,約佔製造業的10%;也有學者研究發現,自從中國入世,固然有利美國出口、促進就業,但因此失去的工作更多,15年間算下來,總共減少至少340萬個職位。

亦有學者主張,從貿易流量推論失業並無意義,因為還有許多宏觀因素影響總體就業;出口有利就業、進口才會減少就業。即使減少從中國進口,依然會有從其他低成本國家進口的問題。

相對的,某些經濟學家主張美國生產力提升,亦即「自動化」,才是製造業失業的主要原因。有研究指出,如果以千禧年的勞動生產率與2010年相較,會發現這樣的生產量在千禧年,至少需要2,090萬個工人,但10年過去,2010年全美只雇用了1,210萬——這一切,都是託自動化的「福」。

再看自動化的影響,以美國為例,每增加1個機器人,會減少就業率0.34%以及總工資0.5%,但國內生產毛額增加0.13%。

從2008年金融海嘯復甦至今,美國共創造1,160萬個就業機會,95%獲得工作者有大學以上學歷;但目前製造業仍有30萬的職缺,每年額外增加50萬個新職位也都找不到適合的勞工。可發現,自動化對高中以下學歷的勞工傷害最多,很多新產生的工作,都是學歷過低者無法操作、或是需要長期培訓才能上任,因此不少企業寧可缺工。

同樣的勞動生產量,在2010年所聘僱的勞工,僅為2000年的一半。這一切,都是託...
同樣的勞動生產量,在2010年所聘僱的勞工,僅為2000年的一半。這一切,都是託自動化的「福」。 圖/路透社

如果只強調單一而忽略整體因素,就會陷入各說各話的學術性爭論。以生產率來說,比較美國製造業從1990到2010年的數據,前10年約成長26%、後10年約23%,兩者相近但後者的失業率是前者10倍多;況且「製造業」是一個籠統的名詞,如果將最具競爭力的IT產業除去,傳統工業從2000到2015年生產率實際只上升6.4%,顯然並非導致失業的主因。

究竟為什麼會有大批美國人失業?最新的NBER研究顯示,美國從1999至2016年間減少了1,140萬人就業,原因相當複雜。他們發現「貿易」是最主要的關鍵,其它原因還有自動化、社會福利、最低工資調高或犯罪入獄——

  1. 貿易:就業人口比率下降約1.04%,約265萬人。
  2. 自動化:就業人口比率下降約0.55%,約140萬人
  3. 社會福利:就業人口比率下降約0.2%,約51萬人。
  4. 最低工資調高:就業人口比率下降約0.2%,約49萬人。
  5. 犯罪入獄:就業人口比率下降約0.13%,約32萬人。

這項研究考慮到多種變項,應該是目前最完整解釋美國失業的論述。不過,貿易只是反映交換的現象,起到推波助瀾之功,背後乃是跨國公司與國家間的競爭,讓情形更加惡化。

「貿易」的確是造成美國失業率上升的關鍵因素。圖為全球吞吐量前十的中國青島港。 圖...
「貿易」的確是造成美國失業率上升的關鍵因素。圖為全球吞吐量前十的中國青島港。 圖/路透社

在真實的世界裡,為了節省成本,資本家會在中國或其他地方雇用兩個以上勞工替代原本的美國人;資本家也會在美國工廠採取自動化,協助尚未被裁員的勞工提高生產力。

如此不難理解,保護主義與自由主義陣營各執一詞,只會變成看不到盡頭的思辨。當雙方試圖影響或型塑政策,足以改變國家與世界的命運。對美國的普羅大眾來說,經濟學家提出的模型或數據,不只難以理解,更違反他們的判斷或直覺。除了部分能從貿易裡獲得好處的人外,多數都無法接受經濟看似昌盛、生活卻越來越差的環境。

鋼鐵業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千禧年迄今,美國的國民平均收入成長5成;近來也恢復到幾乎充分就業的狀態,且職位空缺率(job openings rate)創下歷史新高,代表美國經濟相對過去健康;然而鋼鐵業勞工似乎未能跟上回復的趨勢,統計顯示,2000年以降,由於技術進步,每人平均粗鋼產量增加超過20%,但鋼鐵業的就業人數從13萬多降至今年的8萬不到。

再看中國入世之時,鋼鐵產能約莫等於美國,經過10多年增加10多倍,幾佔全球生產總量的一半,美國鋼鐵所佔的全球比例卻大致維持不變——這不是市場機制的自然現象,背後是中國政府補貼所造成的結果。由於中國產能過剩、大舉對外輸出,即使華府屢屢啟動反傾銷與反補貼稅,美國鋼鐵業仍是不敵便宜的中國貨傾銷,只能裁員關廠以減少支出。

2000年以降,由於技術進步,每人平均粗鋼產量增加超過20%,但鋼鐵業的就業人數...
2000年以降,由於技術進步,每人平均粗鋼產量增加超過20%,但鋼鐵業的就業人數從13萬多降至今年的8萬不到。 圖/路透社

部份失業的工人可透過職訓再找新工作,但多數都難獲得和從前相同待遇。由於「自動化」與「貿易」互相交錯影響,使中低階勞工的處境更加為難;也有大量工作離岸外包,如製造業轉移到墨西哥等、電話服務中心轉移到菲律賓等。換言之,賺錢的都是資本家、受損的多是勞工,貿易與自動化增加了國內生產總值,也加劇不平等的情況。

鋼鐵業的失業者無法回復從前薪資水準,不只是因為年紀或經歷受限,更因為技能不符當下需求。過去農業勞工轉入工業相對容易,現在由於科技日新,勞工能掌握的數位能力稀少。部分低學歷者被拒於人力市場之外,只能以社會福利與津貼度日,形成永遠無法恢復的就業率。

這就是全球化的問題所在,自由貿易理論可以推演出兩國交換互利的邏輯,理論也告訴人們,在標準條件下國家所能獲得的利益,足以抵銷受損人們失去的部分。然而對於失業者,再多便宜的商品也無助於生活,論者認為這是國家內政應自行處理的問題,亦即透過補償等方式,讓贏家協助輸家度過難關。

如果依照美國的現狀來說,理論並沒有出錯,國際貿易固然損害許多製造業工作,但也帶來高技能的服務業職位,不該以此為由,進而遷怒他國。問題在於美國「補償的力道與幅度」是否足夠?亦即「社會福利網」的涵蓋範圍,像是失業保險、醫療補助、食物券和貧困家庭臨時援助(TANF)等方案。

不過這些計畫只能說是救急,協助勞工重返職場才是關鍵。

失業者無法回復從前薪資水準,不只是因為年紀或經歷受限,更因為技能不符當下技術的需...
失業者無法回復從前薪資水準,不只是因為年紀或經歷受限,更因為技能不符當下技術的需求。 圖/法新社

像是一項提供勞工面對外國競爭而流離失所的支持,即貿易調整援助(Trade Adjustment Assistance, TAA),內容包括職訓、求職補助、高齡薪資補貼等。不過,TAA的規模有限,2011年統計只佔GDP的0.1%;2015年只有5萬人受惠。且受到保守派反對,認為代價過高,未能有效解決失業問題。因此美國仍在研擬並推出更多新的方案,如川普政府已宣布增加社區大學的經費、鼓勵學徒制等措施。

無論是對失業者的職訓,或是在學者的教育,都算是長期投資。川普政府為求速效,遂決定以關稅對付他國。短期固然有用,如可讓工廠留在美國、勞工減少失業等,但長期則會帶來得不償失的負面效應,尤其當景氣下滑或國際貿易衰退,企業將很難創造新的就業機會。

除了協助勞工轉職,在傳統產業上想徹底減少與中國的貿易逆差,就需製造並出口更多產品,而這就得靠自動化提升生產率、增強美國製造的競爭力。

不難想見,未來自動化將加速佈署,將促使失業與工資下降。這是無法逆轉的趨勢,不只關乎企業生存,更深遠的影響一國國力與發展。因為所有主要的工業國都在積極推動自動化,特別是被川普政府列為重點的中國——去年全球新增的機器人,有1/3是在中國,就連第2名的韓國加上第3名的日本仍不及;估計到明年,中國將達到40%。

去年全球新增的機器人,有1/3是在中國,就連第2名的韓國加第3名的日本仍不及;估...
去年全球新增的機器人,有1/3是在中國,就連第2名的韓國加第3名的日本仍不及;估計到明年,中國將達到40%。 圖/歐新社

長久以來,中國製造的巨大優勢是成本低廉。隨著經濟發展,勞動力成本不斷攀升,一些傳統產業開始外移到東南亞、南亞等地,也逼迫中國企業必須在技術上突破。北京認定自動化是一個抵銷先進國家勞工優勢的方法,故而大力支持機器人產業,希望發展更高附加價值的產品。

雖然現在中國的機器人密度仍遜於美國,機器人品質也遠不及日本、德國。不過北京已經訂下目標,2020年要成為世界十大機器人國,祭出傳統的市場換技術策略,就對其他工業國構成威脅。

更令人憂心的是,中國的工資水準並未降低,似乎未受自動化的衝擊,這意味著中國企業背後有政府當靠山。因此不在乎負債的國有企業,將會靠著自動化來製造與出口更多貨品,影響全球經濟的平衡——從這點來說,川普政府雖刻意忽視自動化對美國國內的影響,卻正確地認知到中國自動化將是非常危險的對手。

美國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去年就曾抨擊中國政府提供機器人產業補貼,並認為中國強制技術轉讓,違反智慧財產權精神。且中國訂立本土製造份額目標,被川普政府視為是歧視外國、屬於不公平的貿易行為。

如此便不難理解,未來美國的重心將會放在自動化競爭,一來可名正言順地將中國當作頭號目標、轉移國內政策補償不足的問題;二來面對中國製造的企圖心,無論是透過WTO仲裁、關稅制裁,或是提升國家競爭力,都是川普政府無可迴避的挑戰。

未來美國的重心將會放在全球的自動化競爭,名正言順地將中國當作頭號目標、轉移國內政...
未來美國的重心將會放在全球的自動化競爭,名正言順地將中國當作頭號目標、轉移國內政策補償不足的問題。 圖/路透社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川普的真正敵人(下):當機器人統治世界工廠

徐子軒

amor fati,覺得魯莽是一生至少一次、誰都不可或缺的美德;amor mundi,相信聰明人為的均衡根本難抵混沌粒沙的傾城。 ▎FB:37°C 的中國。 ▎Vlog:魯賓孫

作者文章

俄羅斯雖是軍事大國,經濟表現卻不出色,容易受外部影響,但在烏俄戰爭爆發之後,面臨...

打仗發大財?讓俄羅斯在西方制裁下續命的「戰爭財」

2024/09/19
泰國前總理塔克辛(左)之女貝東丹(右)當選成為新任泰國總理,塔克辛家族重回權力之...

塔克辛家族重掌大權:貝東丹當選泰國新任總理,背後權位不穩的隱憂?

2024/09/05
泰國憲法法庭8月7日裁決前進黨有罪,前進黨遭下令解散。圖為曾代表該黨競選總理的皮...

泰國民主再挫敗:前進黨遭勒令解散、百位議員重新借殼上市

2024/08/15
泰國7月舉行了睽違10年的參議院選舉,圖為新科參議員於7月23日宣誓就職。 圖/...

「最複雜的選舉」泰國參議院選後觀察:保皇派泰自豪黨如何邁向權力中心?

2024/08/06
俄國總統普丁6月出訪北韓,兩人同乘一輛俄製Aurus轎車。 圖/路透社

冷戰再現?俄國與北韓再成「鐵血戰友」,中韓美會怎麼做?

2024/07/09
示意圖,非泰國預購之潛艦。圖為中國2018年南海軍演,人民解放軍海軍的09-IV...

一波三折的泰國購艦案:買下中製潛艦背後,泰美關係漸行漸遠?

2024/06/20

最新文章

日本前職業拳擊手袴田巖在58年前捲入靜岡縣4口命案遭判死刑,纏訟多年後在9月26...

等待58年的無罪判決:前死囚袴田巖冤獄案,看日本刑事再審制度問題

2024/10/11
賀錦麗與川普2位總統候選人目前所做的是不斷重複原本壁壘分明的立場,包括逐漸受到重...

白宮政策能對經濟產生多少影響?從美國建國延續到2024大選的經濟路線之爭

2024/10/11
美國總統大選進入最後衝刺階段,兩位候選人在許多搖擺州民調互相緊咬不放。圖為川普與...

川普經濟學 vs. 賀錦麗經濟學:通膨解法、關稅政策,與雙方避談的美國國債問題

2024/10/11
2019年的布拉格示威,是捷克自1989年天鵝絨革命以來,規模最大的政治示威活動...

捷克民粹政黨擴張:政治版圖變化,對捷台關係有何影響?

2024/10/09
加薩被封鎖圍攻近一年,醫療資源極為缺乏。圖為9月17日,醫護人員走在被摧毀的希法...

戰火之下我願同行:專訪在加薩的台灣無國界醫生 ft. 許彥鈞、鄔逸群

2024/10/04
賀錦麗接手拜登對中國來說也是一個意外,相對拜登和川普,中方不確定賀錦麗擔任總統後...

戰略清晰或模糊?檢視賀錦麗的美中台關係立場

2024/10/02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