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搭橋者的崩壞《半島電視台》(上):從CNN手中搶回新聞

2017/09/18 張鎮宏

2003年9月10日,半島獨家播出賓拉登在「不明山區」的宣傳影帶。 圖/截自半島...
2003年9月10日,半島獨家播出賓拉登在「不明山區」的宣傳影帶。 圖/截自半島電視台

說到卡達的「半島電視台」,你會想到什麼:是賓拉登的獨家專訪?顛覆西方觀點的「南方新聞」?還是被阿拉伯國家抵制、封殺的爭議之聲?

對眾多阿語系的系友學生來說,半島電視台的出現,稱得上「阿拉為我們開啟的另一扇窗」。自從有了半島電視台,逢年過節的親友叨唸,也在「去考外交官」、「畢業挖石油」外,多了「可以當戰地記者採訪賓拉登」這一神秘、卻又充滿時代感的特殊選項。

和CNN一樣即時,和BBC一樣精準!

主打「顛覆西方觀點」的半島電視台,成立初期曾主打著這樣的口號,報導的腳步不僅遍及全球,透過地緣之便,半島更在以巴衝突、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屢開獨家。到了2011年阿拉伯之春,半島的鏡頭更是鎖在群眾咆哮前,臉書革命、社群革命、衛星電視的傳播革命,半島電視台也一夕成為轉播革命的熱血號角手。

直到今年6月,半島電視台的出資老闆——卡達政府——受阿拉伯鄰國集體指控「陰謀介入他國」而遭雪崩式斷交。受到牽連的半島電視台,不僅在阿拉伯世界遭到禁播,以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各國,甚至脅迫卡達「關閉半島電視台與旗下所有頻道」。

針對半島的「關台令」,在國際上卻激起反效果,像是紐約時報、衛報等跨國競媒皆出面守護「新聞自由」;被包圍的半島,亦悲壯拉出「為無聲者發聲」的抵抗旗幟。

然而主流傳媒力撐半島的同時,熱血的彼端卻是另一種氣氛。在中東研究與地區記者圈內,不少意見認為半島落難只是早晚、甚至剛好而已,還有曾為半島效力——甚至為其入獄坐牢——的知名記者公開補刀,現身譴責受卡達政府操弄的半島「根本沒資格為新聞自由哭號」。

我們該相信誰?半島電視台,報的都是真的嗎?

我們該相信誰?半島電視台,報的都是真的嗎? 圖/美聯社
我們該相信誰?半島電視台,報的都是真的嗎? 圖/美聯社

▎訊息即力量

在阿拉伯之春的高峰時刻,半島電視台的直播,將革命的激情從突尼斯、的黎波里、開羅,傳送到了全世界。之後,突尼西亞與埃及的強人政權先後倒台,而爆發內戰的利比亞,也擊斃了格達費的極權統治——為「革命」傳聲的半島,至此聲勢如日中天。

不過在阿拉伯世界,用新聞引領革命的故事,其實並不新奇。

驅逐英國殖民的埃及英雄——納瑟總統——就曾在50年代,比照BBC成立了「阿拉伯人之聲」(Voice of the Arabs)廣播電台,透過短波訊號,從開羅向阿拉伯世界播送新聞、時事評論與納瑟本人的政治演說。由於納瑟本人極具群眾魅力,阿拉伯人之聲也成為中東最受歡迎的頻道,納瑟亦透過廣播,向阿拉伯兄弟宣揚自己「泛阿拉伯民族主義」的理念。

納瑟本人極具群眾魅力,阿拉伯人之聲成為中東最受歡迎的頻道,納瑟亦透過廣播,向阿拉...
納瑟本人極具群眾魅力,阿拉伯人之聲成為中東最受歡迎的頻道,納瑟亦透過廣播,向阿拉伯兄弟宣揚「泛阿拉伯民族主義」。 圖/維基共享

儘管納瑟風潮煽起了中東的民族運動,但在1967年六日戰爭中,納瑟與埃及卻遭以色列擊潰,而衝突期間阿拉伯人之聲不斷播出「埃及大勝」的假新聞,這讓發覺真相的聽眾大失所望,信譽掃地的納瑟電台從此失去影響力。

隨著納瑟在1970年猝逝,阿拉伯世界也不再有領袖共主,比起跨國傳播,各國更傾向新聞控管。直到1991年,波斯灣戰爭開打,阿拉伯國家這才尷尬的發現:包括本國電視台在內,所有關心「沙漠風暴」的觀眾,全都緊盯著CNN直播!

被CNN海放的情況,讓當時的海灣各國相當憂慮,因為在CNN視角下,美軍的所向披靡,正好映襯出沙烏地等國無力自衛的窘困;衛星電視傳出的畫面都是美軍,刻意被安排「光復」科威特的阿拉伯聯軍反遭無視;而沙烏地開放基地、讓美軍大方進駐的新聞,更是引起賓拉登等極端保守者的憤恨。

CNN的強勢叩關,讓阿拉伯世界——特別是海灣國家——警覺到國際失語的威脅,但另一個老牌的國際傳媒「BBC」,此時卻主動找上了門。

所有關心「沙漠風暴」的觀眾,全都緊盯著CNN直播,阿拉伯媒體尷尬了。 圖/截自《...
所有關心「沙漠風暴」的觀眾,全都緊盯著CNN直播,阿拉伯媒體尷尬了。 圖/截自《CNN「沙漠風暴」直播》

▎從「BBC」到「AJ」

波灣戰爭之後,衛星電視進入戰國時代。為了維持在新聞市場的影響力,焦慮的BBC也試圖說服英國政府增加預算,以擴編國際頻道的外語台;但內閣認為BBC的編制本就過於肥大,開台的成本與回饋也不成正比,因此要求BBC「自己想辦法」。於是,BBC這才決定以阿語頻道為先鋒,並找上同樣為新聞而焦慮、但卻財大氣粗的沙烏地阿拉伯。

在BBC國際頻道中,1938年開通的阿拉伯語廣播,是旗下最早上線的外語電台。儘管英國在90年代早已沒有中東殖民地,但長年累積的經驗,也讓BBC坐擁現成的編採實力與影響力。這樣的品牌底蘊,與當時積極在媒體界招兵買馬的沙烏地,一拍即合。雙方彼此互補,最終沙烏地同意「贊助」開台,英國方面負責出人,設備與經營預算則由沙烏地王室財團提供——BBC的第一個外語電視台「BBC Arabic TV」,就在1994年7月正式放送。

BBC阿語台開播初期,沙烏地也對倫敦再三承諾「不會干涉新聞自由」,但這樣的蜜月期並未持續太久,出錢贊助的沙烏地王室就屢次向BBC「反應」,指其內容「冒犯在地價值觀」;雙方摩擦不斷,最終在1996年4月,BBC的王牌調查報導節目〈廣角鏡〉,在沙烏地的強烈抗議之下,播出指涉沙國王室違反人權與貪腐的內容。憤怒的沙烏地政府於是在4月20日深夜,無預警切斷BBC阿拉伯台的放送訊號,並沒收所有「贊助」的轉播器材。

《BBC Arabic TV 開播片頭》

阿語台開天窗的窘事,讓BBC總部很是難堪。儘管對外仍堅持「新聞價值不容妥協」,但BBC私下卻向英國外交部求救,也急著接洽有意的中東下家。但風頭上,無人敢接「BBC Arabic TV」這塊擺明與沙國對幹的燙手招牌;害怕對沙經貿被遷怒的英國政府,亦對BBC的 「不識相」大為光火,要求認賠罷手、放棄阿語新聞台。

然後我們——卡達——就出手了。

前卡達官方發言人阿提亞(Fawaz al-Attiya)表示,沙烏地與BBC撕破臉後,卡達政府隨即派遣首相出使倫敦,直接延攬BBC阿語台幹部——而半年之後,這批剛被解編的資深媒體人,也就成為了「半島電視台」開台的骨幹。

當時的卡達,才剛走出宮廷政變的混亂。1995年6月,原任卡達埃米爾哈里發・阿勒薩尼(Sheikh Khalifa bin Hamad al-Thani)因繼承衝突,在出訪瑞士的途中,遭親生兒子、王儲哈邁德(Sheikh Hamad bin Khalifa al-Thani)奪權。而放逐父親而新任埃米爾哈邁德,也指控沙烏地為首的阿拉伯鄰國「介入卡達內政」,意圖為父親哈里發策劃「反政變」,沙卡關係也因此陷入長期低迷。

「卡達埃米爾同樣警覺到了『CNN』問題。」阿提亞表示,在政變之後,沙烏地對卡達的輿論操作,讓哈邁德記取了了不少教訓;而BBC阿語台的關站,正好給了卡達見縫插針的機會,半島電視台的故事這才顛覆地展開。

然後我們——卡達——就出手了。 圖/美聯社
然後我們——卡達——就出手了。 圖/美聯社

▎搭橋不能沒有錢

1996年11月,半島電視台在多哈成立,除了薪資條件優渥外,卡達政府亦提出「報導自由」的承諾,延攬中東各國的阿拉伯語名記,並大力支持記者們深入衝突前線,從阿富汗、車臣、加薩走廊...送回一則則深入的調查報導,除了挑戰CNN等西方媒體的語權壟斷,亦讓「南方觀點」有機會躍上主流。

除了高質量的調查報導外,半島一掃傳統阿拉伯媒體的官話傳統,在新聞中加入了圓桌對辯的直播模式,節目來賓亦不限於社會賢達,像是被稱為恐怖份子的伊斯蘭主義者,或是同性戀、民運人士,甚至是以色列官員與學者等,都是半島「搭橋者」的座上嘉賓,而每每唇槍舌戰、拳拳到肉的激辯,也讓言論長期受制的阿拉伯閱聽大眾耳目一新。

半島的成立預算,是從卡達埃米爾本人提撥1億5,000萬美金的「無息貸款」開始。原本卡達期待在草創期後,半島電視台能進入「商轉」自給自足;但新聞市場本就難營利,擔心被捲入海灣權力戰而觸怒沙烏地的阿拉伯諸國,也刻意迴避投放半島廣告。此外,力拼影響力的半島,報導成本更是直線膨脹,只賠不賺根本不可能獨立經營,王室只好不斷提出無息擔保與補貼,依賴自此定型。

對批評者而言,仰賴政府奶水一事,先天就註定了半島電視台「新聞不可能獨立」的事實;但半島電視台卻有不同的說法,像是現任「半島電視台英語頻道」(AJE)新聞總監納吉姆(Salah Negm),在面對BBC主播質問時,就曾反手回應:

半島電視台並不由卡達政府運作——事實上,BBC與半島並無兩樣,而BBC國際頻道不也由英國外交部資助,卻保有自己的運作章程嗎!

除了高質量的調查報導外,半島一掃傳統阿拉伯媒體的官話傳統,在新聞中加入了圓桌對辯...
除了高質量的調查報導外,半島一掃傳統阿拉伯媒體的官話傳統,在新聞中加入了圓桌對辯的直播模式。 圖/美聯社

無論是主管或記者,半島電視台上下總是強調獨立媒體的身份「絕非官媒傳聲筒」,但與BBC不同的是,半島電視台從未公開財務資料,直到今天半島代理總監蘇阿格(Mostefa Souag)仍堅稱

半島是獨立的,但內部預算有多少來自政府...很抱歉,我不能說。

資金不透明很嚴重嗎?雖然半島電視台的國際報導有口皆碑,但在政府的預算背後,半島卻刻意避開本國政治,各種調查報導多迴避涉指本國的主動性內容。像是卡達2022年世界盃的申辦弊案、數千外勞因而死亡的醜聞,都在半島電視台眼皮底下被忽略,直到其他外媒追蹤、踢爆後,半島才消極地跟進,報導「後續改善」。

當半島大鳴大放的同時,幾家卡達新興的本地媒體——例如在阿拉伯之春後才成立的「多哈新聞網」(Doha News)——卻不斷地遭受打壓,像是無預警被網路供應商集體封鎖、或者遭到檢警突襲搜索...等,種種針對異議的壓制,更彰顯了半島的「關懷國際」是多麼弔詭與不合時宜。

此外,來自王室的資金,雖帶動了半島電視台的崛起,但政府與媒體間的模糊帳,卻為半島種下災難的遠因。

哈邁德奪權成為新任卡達埃米爾,為後來半島電視台的成立提供大量資源。 圖/路透社
哈邁德奪權成為新任卡達埃米爾,為後來半島電視台的成立提供大量資源。 圖/路透社

▎ 反戰的真心假意:半島的「戰爭之路」

就像波斯灣戰爭是CNN的崛起時刻,2001年的911事件,就是半島電視台的「天命之年」。

那年2月,半島播出了阿富汗塔利班炸毀1,400年歷史的世界遺產——巴米揚大佛的獨家影片。而當世界還在驚駭時,同年9月11日,紐約就發生了「大事」,半島也因蓋達組織領袖,奧薩瑪.賓拉登的專訪影片,一戰成名。

除了與賓拉登、塔利班的獨家互動,911後的第一時間,半島電視台也是第一家搶進喀布爾的國際媒體,不僅CNN、BBC等競媒爭相引用,半島的「賓拉登獨家」更透過翻譯,密集出現在不同語系、不同國家的在地新聞中。像是台灣當時,也有主流新聞台主動爭取半島合作,並破天荒地招募阿拉伯語編譯,定期為觀眾更新反恐戰況。

911之後,小布希政府很快在同年10月,以「反恐戰爭」之名,率領北約聯軍攻入阿富汗;但同樣名目,亦是兩年後美軍入侵伊拉克、推翻海珊政權的藉口。在這兩場同步進行的戰爭中,半島電視台卻被美國政府點名為「充滿仇恨的敵意媒體」,旗下曾多次採訪賓拉登的王牌記者阿魯尼(Tayseer Allouni),甚至在03年9月被西班牙(入侵伊拉克的盟軍之一)以「為蓋達組織洗錢」為罪名逮捕起訴。

西班牙檢方指控半島與阿魯尼曾多次以記者身分,從中亞與高加索地區為賓拉登送錢、帶口信以交換採訪機會。但當事人大力否認,堅稱帶錢出入是為了救濟「阿富汗的貧困家庭」;在外側應的半島電視台,亦首度打出「支持報導自由」的聲援口號,反指控西班牙政府是受「美國壓力」,操弄司法以威嚇公開反戰的半島電視台。

9月11日,紐約發生了「大事」,半島也因蓋達組織領袖,奧薩瑪.賓拉登的專訪影片,...
9月11日,紐約發生了「大事」,半島也因蓋達組織領袖,奧薩瑪.賓拉登的專訪影片,一戰成名。 圖/美聯社

半島電視台旗下曾多次採訪賓拉登的王牌記者阿魯尼,在03年9月以「為蓋達組織洗錢」...
半島電視台旗下曾多次採訪賓拉登的王牌記者阿魯尼,在03年9月以「為蓋達組織洗錢」為罪名被逮捕起訴。 圖/維基共享

阿魯尼的案子纏訟多年,最終在2012年才被歐洲法院宣判無罪。這段期間,半島與美軍卻在「戰場上」針鋒相對。小布希政府對半島不斷播放「恐怖組織宣傳」大為光火,除了口頭攻擊外,亦封殺半島記者的隨軍申請,甚至在空襲行動中「誤殺」半島記者。

壓力下的半島越戰越勇,比起CNN、BBC的隨軍記者受軍方管制,沒有庇護的半島電視台反而能自由地遊走戰地,儘管記者風險大增,但卻仍多次踢爆美軍於阿富汗、伊拉克濫殺平民的真相,讓見證百姓鮮血的國際輿論,逐漸朝反戰一方凝聚。

諷刺的是,當半島電視台高舉「美軍不義」反戰大旗時,卡達政府卻就主動把重要的「烏代德空軍基地」租借給美軍,從開戰以來,大批戰機自此升空、執行屢傷無辜的轟炸任務。而對此,半島電視台卻難置一詞。

透過兩手策略,伊戰中的卡達,也在阿拉伯世界與美國盟友之間兩面討好。就算面對小布希政權的抱怨,卡達王室也兩手一攤,公開呼喊「無法干涉報導自由」。儘管這樣的說法,日後卻遭維基解密踢爆。

根據維基解密釋出的國務院電文,早在2005年,美國駐卡達大使館就時常向半島集團總監坎法(Wadah Khanfar)「柔性勸說」,要求對方撤下駐伊美軍殺傷婦女、幼童的血腥內容。「馬上撤稿容易啟人疑竇,等風頭過兩天再動就沒問題了!」電文敘述,坎法確實同意了大使的請託,並極力解釋半島的戰地內容「已經盡可能平衡報導了」。

這則爭議電文最後在2011年9月曝光,但半島卻否認受到壓力,反稱電文解讀「有問題」,而捲入風暴的總監坎法,也在詭異氛圍中閃電請辭。

(延伸下篇:搭橋者的崩壞《半島電視台》(下):我是記者,我被半島背叛

維基解密資料顯示,美國駐卡達大使館就時常向半島集團總監坎法「柔性勸說」,要求撤下...
維基解密資料顯示,美國駐卡達大使館就時常向半島集團總監坎法「柔性勸說」,要求撤下不利的報導,而坎法會配合處理。 圖/法新社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搭橋者的崩壞《半島電視台》(下):我是記者,我被半島背叛

張鎮宏

台北、突尼斯、英國東北;政治大學阿拉伯語系、英國杜倫大學國關所中東組;現為久坐的筆耕者,也是這個網站以前的「上一代主編」。

作者文章

穆罕默德.本.沙爾曼從不知名的青年晉升王國太子,從全球最有實力的資本冒險家淪為殺...

世界只在意石油:谷底翻身...沙烏地「染血太子」的成王之路

2022/07/22
「沒事吧,我叫埃爾南,是個建築學生,今天還行嗎?」拼命對話像取暖一樣、成為彼此能...

雙面阿根廷:43年追捕,骯髒戰爭的酷吏「鐵串烤肉」

2019/12/30
國際的力量確實對蘇丹人民的悲鳴有所回應,但能不能為其帶來和平?斷線中的政治混沌,...

蘇丹慘案斷線中:「喀土木廣場大屠殺」後來呢?

2019/06/21
埃及前總統、同時也是埃及第一位民主直選的國家領導人——穆罕默德.穆爾西(Moha...

「阿拉伯之春」之死:法庭上暴斃,埃及第一位民選總統的悲哀

2019/06/18
「我們看見了地獄,我們看見了地獄...。」 圖/墨西哥國防部

銀子與子彈,毒梟與汽油:讓國家爆炸的「墨西哥盜油者」

2019/01/29
直到21世紀才開始認認真真鋪鐵路的沙烏地,究竟為了什麼卯足全力?圖為長年來唯一一...

沙烏地的沙漠鐵道:從阿拉伯起義,到麥加「清真高鐵」

2018/12/07

最新文章

選戰時朝野政黨除了為人詬病的自民黨「裏金事件」吵翻天外,各黨還端出了增加時薪以及...

德政變惡政?年收入「103萬之壁」:日本朝野角力的稅收減免政策

2024/11/19
川普(左)拔擢的副手范斯,可能是比他更為基進的美國中心主義者。 圖/美聯社

視中國為最大威脅:川普2.0時代,不可忽視的副總統范斯

2024/11/15
媒體大亨梅鐸控告AI公司侵害創作者的智慧財產權,但此舉是否真正為創作者爭取到公平...

媒體大亨梅鐸槓上AI:資本家想搶回利益與霸權,但誰來保護最弱勢的創作者?

2024/11/13
2024年9月,支持保障墮胎權的民眾在佛羅里達集結。 圖/歐新社

墮胎權各州自主保障?川普再次執政,美國生育自主權的拉鋸戰況

2024/11/08
2015年,一位印尼穆斯林女性在緬甸駐雅加達大使館前,抗議緬甸僧旅團體迫害穆斯林...

我佛慈悲,但對穆斯林除外?緬甸佛教僧伽塑造的「伊斯蘭恐懼」與宗教衝突

2024/11/08
「自由」可能是資訊科技巨頭最喜歡掛在嘴邊的詞彙,畢竟,誰會討厭自由? 圖/法新社

科技巨頭助長「反民主」亂象?馬斯克在美國大選中的搧風點火

2024/11/06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