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地球彼端:世界飢荒人口的矛盾

2016/09/30 Joe

歐盟呼籲糧食援助奈及利亞。 圖/路透社
歐盟呼籲糧食援助奈及利亞。 圖/路透社

很多人都會對自己能擁有充足的食物感到感激,這是一件好事。根據聯合國的年度飢餓報告(UN Hunger Report)顯示,2014年至2016年,全球飢餓人口數約為7.95億人;若以2015年的全球人口數73億人來計算,大約有10.9%的人口,處於飢荒。

不少人對於全球糧食的供給需求的概念是:全球糧食量不足人們每天所需,所以才會有飢荒地區的出現。也因此,許多人認為,自己如果能減少浪費食物,那麼就能讓更多人遠離飢荒。然而,事實真的是如此簡單嗎?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調查,全球自1980年起,肥胖人口翻倍成長註1:在2014年,全球18歲以上的成年人口中,有39%體重超重(overweight),其中男性約38%,女性約40%;體重嚴重超標的肥胖(obesity)人口,則有13%為成年人;年齡低於五歲的孩童中,甚至也有高達4.1億人口為超重或肥胖。換算下來,全球肥胖和超重人口加總約是19億人。由此可見,全世界體重超標的人口數,其實是遠大於飢餓人口數的。

此外,根據國際糧農組織(FAO)的統計,2015年全球穀物產量25.28億噸,2014年25.638億噸,是人類史上糧食產量最高的兩年,全球糧食供給量早已遠遠大於消費量。2016年的全球糧食庫存量,甚至超過六億噸,這些都是相當驚人的數據,那為何還有如此多的飢荒人口呢?

事實上,造成飢荒的原因,不在於食物不足。在全球許多組織的努力下,2014年至2016年間,全球飢餓人口已經比1990年至1992年,減少了2.16億人。如同全球財富成長的概念,隨著全球經濟成長,2015年的全球財富總值,亦是早已超過了九零年代,然而在全球資源與糧食分配不均的問題依然存在的同時,財富總值攀升的2015年,還是有著窮苦人家。

不管全球糧食產量增加到何種程度,仍然會有分配不均的情況,因為,糧食問題的根本,是經濟和政治。

圖/擷自<a href=
圖/擷自2015年聯合國年度飢餓報告(9月30日)

法國慈善團體「反飢餓行動」(Action Against Hunger)為利比亞...
法國慈善團體「反飢餓行動」(Action Against Hunger)為利比亞女童量身。 圖/美聯社

在資本主義的推動下,自由化貿易盛行,全球幾乎所有地區都能透過貿易互通有無,因為能光靠自己的力量,就達到生產所有生活必需品的國家並不多。譬如,中東地區生產原油的經濟成本低,生產科技產品成本卻相對高,因此,比起在生產低成本原油的同時,平行生產高成本的科技產品,若能透過出口原油去換取高成本的產品,所能達到的經濟效率跟經濟效益將會更高。

理論上,人們生活所需用品,透過全球分工生產,能夠達到供需平衡的狀態。然而,並非全球所有地區都能達到自由貿易的條件。

「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要從產地轉到消費端,必須仰賴商業效益做適當的分配,光靠農民生產大量糧食是不夠的,是無法解決糧食分配不均的。消費市場夠不夠大?交通運輸是否方便?基礎建設和當地通路是否夠完善?地區政治是否穩定?是否會對商業行為過度干預?上述種種,皆會影響糧食的運輸成本。這些成本一層又一層的,最終都會加諸到產品的最後價格上。 

較糟的情況是,糧食在經過商人運輸抵達消費端後,其販售價格卻根本不是飢荒地區人民所能負擔的。所以,即使糧食就在災民眼前,他們也未必買得起。無法成功販售出去的糧食,經過時間有所腐敗而減少,進而提高糧食單價。如此一來,人們更是買不起,惡性循環下,消費市場又縮小了。

可以預期的一種狀況是,商人認賠殺出、結束營業,導致糧食來源斷絕。但最慘的情況,或許是當地的政治勢力,如軍閥或特殊政治隔離等,完全阻隔商人的貨通有無功能——一旦資源無法產生流動性,那麼糧食的價格更是會處於相當高的價位,最後的結果,自然是當地人民挨餓。

由上述狀況可知,透過經濟成長帶動消費力,有錢便能使糧食產生行動力。當商人們察覺商品販售所產生的財富套利空間,消費人口增加,商人運輸的糧食數量便以量制價,在這種情況下,糧食的價格就能更平易近人。人人都買得起生活基本所需之糧食,就能進一步減少飢荒人口。

圖/擷自<a href=
圖/擷自世界糧食情勢(Food Security Portal)(9月30日)

獅子山共和國人民扛著來自英國的糧食援助。 圖/美聯社
獅子山共和國人民扛著來自英國的糧食援助。 圖/美聯社

過去十多年來,中國是全球飢餓人口減少最多的地區,東亞和東南亞地區的飢餓人口亦下降許多。目前全球飢餓人口比例,仍然以東非和中非地區較高。這些地區面臨基礎建設嚴重不足,甚至還有治安與當地軍閥割據等難以在短時間內解決的政治問題,商業開發成本因此相對高很多;商人難以在低風險、不虧錢的市場條件下,讓商品順暢流通。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東非索馬利亞地區,該地區長期處於軍閥武裝割據局面,國家呈現無政府狀態,長期內戰外加沿海地區的武裝海盜,嚴重阻礙自由貿易發展。軍閥割據問題一日無解,人民飢寒將持續下去,飢餓困境勢必無法獲得救贖。

隨著工業革命和工業量產盛行全球,人類的糧食生產力達到巔峰水平,即使有大規模天災,人類也可以透過生產技術,克服產量驟減的問題。甚至可以說,「價格」才是最能夠影響農產品和糧食產量的變素——價格驟跌,糧食產量就會受到影響,實際的消費力反倒不至於快速影響糧食產量。

也因此,就算是已開發國家地區的人民,基於「不浪費」等原因減少糧食需求,也未必能減少未開發地區的飢荒現象——因為,打從一開始問題就不在於供需平衡。想要改善飢荒,勢必得從當地的政治勢力、交通通路、基礎建設等面相著手,創造出一個能夠讓商業活動健康發展的環境,財富自然會驅動商人運輸糧食,飢荒自然地就能獲得緩解。

無奈的是,這些社會要在短期內有明顯改善,著實不容易;飢荒要在世界上消失,恐怕還得慢慢來。

目前全球飢餓人口比例,仍然以東非和中非地區的較高。圖為索馬利亞女童。 圖/美聯社
目前全球飢餓人口比例,仍然以東非和中非地區的較高。圖為索馬利亞女童。 圖/美聯社

▎備註

註1:

體重超重(overweight)指BMI指數等於或超過 25;肥胖(obesity)指BMI指數等於或超過30。詳見:世界衛生組織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Joe

台灣最大國際金融投資部落格主編。曾任經濟日報、北美智權、商業週刊、Yahoo 財經專欄作家 壹電視、東森、三立、非凡電視台、香港鳳凰財經來賓、MoneyDJ 網路電視主持人。先後在澳洲、新加坡、中國歷經約4年的海外工作或生活經驗。▎FB:外匯是穩定投資的天堂 ▎Blog:Joe的部落格

作者文章

圖/美聯社

轉型曲線:中國經濟前瞻,2018是好年嗎?

2018/01/09
一個國家的國力強弱,與國土大小或自然資源不必然有直接關聯。 圖/路透社

豐富天然資源就能帶來強盛國力嗎?

2018/01/04
川普:美國的子民們!你們的聖誕禮物來了! 圖/美聯社

美國減稅法案:川普給國民的耶誕禮物?

2017/12/07
日本總人口不僅陷入負成長,而且少子化的惡化速度完全沒有停下來。 圖/路透社

全球噩夢:少子化的終極世代

2017/11/21
對於身為共和黨的美國總統川普來說,讓美國能源業在全球擴張,完全符合川普的政策。 ...

能源帝國轉移,美國頁岩油利多

2017/10/26
「一轉眼,英國脫離歐盟的公投已經過了一年多了呢...」 圖/路透社

脫歐公投一年後,英國的經濟狀況還好嗎?

2017/10/03

最新文章

以巴衝突爆發逾2個月,新加坡政府刻意壓制同情巴勒斯坦與加薩的聲音,也不支持抵制以...

獅城沉默的聲音:新加坡穆斯林社群在以巴衝突的掙扎

2023/12/06
新加坡與以色列的友好關係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以色列秘密協助剛獨立的新加坡建立...

獅城堅定的盟友:協助新加坡建軍的「以色列顧問團」

2023/12/06
「南韓已忍受北韓多達3千件以上的《9‧19軍事協議》違反事項了,不能再對自己造成...

不再容忍北韓?揚棄《919軍事協議》的「和平假象」,南韓轉向硬碰硬

2023/12/01
北韓發射偵察衛星後南韓與美、日等國警戒,南韓為反制北韓決定中止雙方簽訂的「9‧1...

南北韓中止《919軍事協議》:朝鮮半島的武裝危機重啟?

2023/11/30
碩果僅存的冷戰風雲人物——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在2023年11月29日辭世,享...

冷戰國師季辛吉:從冷酷的美國國務卿,變成熱情的中國代言人

2023/11/30
2015年月,在華盛頓國會山莊舉行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軍事委員會會議上,一名示威者...

季辛吉現實主義從何而來:逃離納粹、權力平衡與利益至上的「第三條路」

2023/11/30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