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故事】龍的禮物在非洲:媒體沒告訴你的中國外交

2015/07/29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圖/路透社
圖/路透社

文/藤南多桑

五月四日至十一日,中國總理李克強從5月4日至11日對埃塞俄比亞、尼日利亞、安哥拉、肯雅四國進行正式訪問,並到訪位於阿迪斯阿貝巴的非盟總部。有趣的是,根據報導非盟總部的建設正是中國援助計畫的成果之一。

在此行的訪談中,李克強反駁了西方評論稱中國在非洲推動新殖民主義的說法。他說,大量中方援建基礎設施,是為改善非洲投資環境和人民生活。「中國絕不會走別國殖民主義的老路,也不允許歷史上的殖民主義行徑在非洲重演。」作為此行的重要的宣示,有的新聞媒體稱之為中國的「非洲觀」。關於這一點,讓人特別的注意,也就是中國與非洲之間的關係究竟為何?是以經濟為主,還是以政治結盟為主,又或者是其實只是不同立場下的不同解讀而已。

綜合來看,最近有關中國提出「非洲觀」的報導,讓人想到了這本書: The Dragon’s Gift:The Real story of China in Africa(繁體中譯本的書名是:《紅色大布局:中國錢進非洲的真相》。簡體版的書名譯作: 《龍的禮物︰中國在非洲的真實故事》)。這裡暫且不論書名的翻譯問題,而將焦點放在中非關係上。作者博黛蓉(Deborah Brautigam)曾在中國與南非工作過多年。書中提出了幾個重要的觀察,一般而言西方媒體的主流看法是:中國的援助和投資,僅僅是為了獲取非洲的石油、礦產等重要資源?但作者進一步指出在非洲,到處可以看到中國人資助的醫院、水壩、鐵路、機場、議會大廈、學校等等。而這些贊助,最初的目的只是讓這些國家支持北京而非台北。因此,主要是台北與北京外交競爭的結果。此外,一些西方評論指出中國正在使非洲政治的腐敗加劇,但作者的答案是:或許並沒有加劇,但顯然也沒有改善。就一般人而言,在大多數的非洲人看來,前來非洲的西方人主要是銀行顧問、投資專家。相對而言,來到非洲的中國人則是承諾要兌現伙伴關係的最高領導人、大型跨國企業的老闆、要求他們長時間工作的女廠長、廢棄金屬的收購商、修築橋梁和道路的專家和技術工人、農業專家和水利專家、青年志工和老師等等。透過一系列的觀察,作者呈現出中國人最初想在非洲輸出毛主義,但最後派去最多的是專家和技術工人。

此外,書裡面也提到許多的觀察面向,有樂觀面的,有負面的,也有許多多方面的思索。例如作者提到對於許多非洲人而言,他們看不到中國經濟成長背後付出的代價:「他們只看到了中國繁榮的一面:自信的商人前往非洲銷售商品,中國遊客去非洲旅遊的人數持續增長,中國商界領袖代表團到非洲考察盈利能力。他們當中的許多人發現這一面極具吸引力。將中國作為繁榮模範的想法已經進入了許多普通非洲人的腦海,儘管另外一些人擔心受到中國工業巨頭競爭的威脅,以及在初級產品領域爭奪非洲當地市場的中國商人的不斷增加。一方面,我們看到了興奮與期待;另一方面,則是對中國援助和由國家贊助的經濟參與的擔心。」

而就中國官方媒體而言,中非關係是五十年的友誼,是淚水中結識的朋友。李克強在談及中非共同的奮鬥史時,是這樣說道的:「50年來中非相互支持、相互幫助,結下牢不可破的友誼。一位詩人曾說:『和你一同笑過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起哭過的人,你卻永遠不忘。』」

於是龍的禮物,在不同的眼光與視角下,也就呈現出了全然不同的眾多面貌。英文版的書封是一個非洲的少年站在中國牌樓前略帶傲氣的望向讀者。中文書封的圖片,則是在推開的中式門扉中望向遠方非洲大地上的人們。也許,這也正反映了關於中非關係的種種不同的理解與看法吧。

本文授權轉載自「故事」:龍的禮物在非洲:媒體沒告訴你的中國外交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故事StoryStudio」於2014年成立,致力於知識傳播、公眾教育與文化體驗,結合創意與數位技術,讓歷史與文化走進每個人的生活,和讀者一起「從生活發現歷史、從臺灣看見世界,從過去想像未來」。

作者文章

當時的美國仍未意識到自己的投射能力已遍及全球,也只有少數人注意到,身邊的盟友將成...

美軍來了!二戰後美國太平洋之復員與維穩布局

2015/10/26
圖/ingimage

【故事】如何用十英鎊換一顆希望的種子──澳洲版的「大江大海」

2015/07/29
蔣方良(左)與蔣經國(右)於碧潭合影。 報系資料圖片

【故事】法依娜:反共抗俄的年代,一位來自俄羅斯的第一夫人

2015/07/29
法蘭茲.施密特(Franz Schmidt)的畫像 (描繪的事件約在他37歲的時...

【故事】從「死刑專家」到「救命醫生」:一個十六世紀歐洲劊子手的人生故事

2015/07/29
圖/路透社

【故事】龍的禮物在非洲:媒體沒告訴你的中國外交

2015/07/29
圖/維基共享

【故事】《大人的世界史》安保抗爭──日本戰後最大的一場社會運動

2015/07/29

最新文章

圖為堆滿貨櫃的美國洛杉磯港。 圖/法新社

美國對等關稅要來了:貿易順差創新高的台灣,會如何被影響?

2025/04/01
3月28日下午,緬甸中部發生規模7.7的大地震(震矩規模7.7、芮氏規模8.2)...

緬甸大地震:為何「前往現場報導」如此困難?

2025/03/29
歐洲已經到了緊急重新武裝的時刻,準備大舉增加國防開支以因應嚴重威脅。示意圖,一名...

如何保衛歐洲(上):備戰2030,歐盟8,000億重新武裝的可行性?

2025/03/28
示意圖,愛沙尼亞軍人。
 圖/美聯社 

如何保衛歐洲(下):加碼30萬人組歐洲聯軍的戰略部署

2025/03/28
以色列大批民眾上街示威,抗議總理納坦雅胡濫權又不肯停戰,將他比做暴君、獨裁者。 ...

以色列逾10萬人上街反政府:納坦雅胡深陷政壇內鬥與「破壞憲政」指控

2025/03/28
香港首富李嘉誠。 圖/路透社 

李嘉誠賣巴拿馬港口給美國:中國不滿,但能夠插手破壞交易嗎?

2025/03/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