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群 │ 轉角24小時
-
融雪釀洪水?俄羅斯與哈薩克邊境水災,已超過10萬人撤離
2024-04-10 14:14哈薩克與俄羅斯遭遇水患侵襲持續近一周,兩國政府合計疏散逾10萬人,而水位至今仍在上升中,預計10日後才抵達高峰。這場洪災至少導致5人死亡、俄羅斯上萬棟房屋被淹沒,還有一座水壩遭沖毀,可能是80年來最嚴重水患。洪災主因應是烏拉河上游大量積雪提前融化,不排除為暖化造成的異常現象,但初步調查顯示僅10年的水壩可能疏於維護導致災情加重,上百位俄羅斯災民亦聚眾抗議救災不力,呼喊總統普丁「幫幫忙」。...4145 -
仰望天空的神秘力量:北美的日全食觀測狂歡
2024-04-09 12:58「日食似乎對所有動物的作息都產生影響,但其中最奇怪的當屬...人類。」北美4月8日迎來日全食天文奇景,在橫跨墨西哥、美國、加拿大的4,000英里廣袤範圍,數千萬人仰頭觀看月影將太陽吞噬、白日墮入黑暗的一幕。這次的日全食從墨西哥小鎮馬薩特蘭(Mazatlan)最先發生,穿過美國15個州進入加拿大,美國太空總署(NASA)指出有3,160萬人生活在日食帶,另外預計有數百萬人往往觀賞;在看得見日食的地區,戴著墨鏡的觀賞者洋溢歡慶氛圍,紛紛以歡呼、奏樂、甚至結婚、求婚的方式來慶祝。...10838 -
加薩戰爭邁入下一個階段:以色列「戰術性撤軍」,以哈衝突仍無軟化
2024-04-08 11:55「以色列戰術性撤軍,火力集中拉法?」以色列軍方4月7日證實,其軍隊已大幅從汗尤尼斯(Khan Younis)等加薩南部地區撤出,僅餘下一個旅,但這並不代表停戰,以色列國防軍(IDF)指出,撤軍行動是「戰爭的另一階段」,以色列國防部長加蘭特(Yoav Gallant)也表示部隊離開加薩南部,是為打擊哈瑪斯在拉法(Rafah)的最後據點做準備;總體而言,此次以色列的撤軍為的是戰術考量,而非結束戰爭。另一方面,以色列與哈瑪斯都於4月7日表示,將派出代表前往埃及進行停火談判,但即使美國已施壓呼籲以色列停火,以哈雙方的立場仍相距甚遠且無軟化跡象。...10739 -
《三體》殺人事件:中國電玩大亨林奇遭公司CEO毒殺,兇手判處死刑
2024-04-02 12:49「拿下《三體》IP版權的中國億萬富翁,遭到自己的CEO投毒殺害...」由中國科幻小說改編的Netflix影集《三體》3月21日甫上架即掀起討論,而就在Netflix版《三體》上架隔天的3月22日,將《三體》英文改編權賣給Netflix、並合製該影集的中國遊戲公司「游族網絡」董事長林奇謀殺案一審結果出爐,被告許垚被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43584 -
德國大麻合法化上路:開放使用娛樂性大麻,但國內輿論正反兩極
2024-04-01 12:59「哈們!」從2024年4月1日起,德國大麻法案上路,德國成年人得以合法使用娛樂性大麻;根據法案內容,18歲以上人士在公共場合最多可持有25克大麻、在私人場所可持有最多50克,以及每戶家庭最多可種植3株大麻;而至7月1日起,德國成年人可以加入非營利的私人大麻俱樂部,種植和取得大麻。德國民眾對大麻法案的意向兩極,支持者認為此法案可以有效遏止黑市交易,但反對者指出即使在大麻早已合法化的加拿大等國家,黑市仍無法被消滅,而前執政黨基民盟(CDU)已表示,若重獲政權將廢止法案。...14561 -
「用石頭砸死她們」:塔利班宣布恢復針對女性的公開石刑與鞭刑
2024-03-29 12:32「我們將鞭打這些婦女…我們將當眾用石頭砸死她們。」控制阿富汗的塔利班政府,3月24日宣布將恢復針對通姦女性的公開鞭刑和石刑——儘管在2021年奪權之時,塔利班對外宣稱不會將阿富汗帶回1990年代的恐怖統治,但實際上卻凍結了2004年施行的阿富汗憲法,並逐步執行伊斯蘭基本教義的嚴刑峻法,對女性的壓迫尤甚。聯合國猛烈批評,並要求塔利班停止目前做法,但塔利班最高領導人阿洪札達(Hibatullah Akhundzada)態度強硬,他宣稱塔利班將繼續與西方影響力作戰,「我代表阿拉,而你們代表撒旦」。人權組織則指責是國際社會對塔利班的不作為,導致塔利班肆無忌憚,對阿富汗國內女性壓迫日深。...19378 -
日本小林製藥「紅麴健康被害」風暴擴散中:已4人死亡、106人住院
2024-03-28 12:54日本小林製藥公司生產的紅麴成分保健食品,在上週五發生相關食品導致腎臟疾病問題,到今天3月28日又確定有服用者死亡,截至目前已經有4人死亡、106人住院治療,「紅麴健康被害問題」仍在擴大中。目前有使用到小林製藥紅麴原料的食品、飲料,已經有至少55家廠商自主回收產品,然而到底紅麴原料出了什麼問題?確切的原因還在調查中,小林製藥初步的說法是「紅麴原料發現未知的成分」尚待化驗。日本政府在今天也同步指示成立專門調查,並且將相關資訊與世界衛生組織WHO通報,這起紅麴被害事件,已從民間企業的食品問題,變成衝擊日本社會的食安風暴...52417 -
美國巴爾的摩大橋被撞斷:6名失蹤工人推定死亡,當地陷入塞車噩夢
2024-03-27 12:33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凱伊橋」(Francis Scott Key Bridge)遭受貨輪撞擊橋墩,於當地時間3月26日凌晨1時30分左右坍塌,橋上6名建築工人失蹤,截至目前搜救隊都未能發現其蹤跡或遺體,考量事發後經過時間以及水溫,當局推定6人已經死亡。撞擊凱伊橋的貨輪是新加坡籍的DALI號;DALI號在從巴爾的摩啟程後即失去控制動力、以高速駛向凱伊橋方向,船員發出求救信號僅2分鐘後就撞上橋墩。除搜索失蹤者仍在進行之外,凱伊橋是每日通行3萬5,000車流量的交通要道,其倒坍使巴爾的摩陷入嚴重壅塞,而這樣的通勤噩夢可能將延續數年。...29667 -
莫斯科音樂廳恐攻案:4名槍手「負傷出庭」遭酷刑逼供?普丁仍死咬「烏克蘭參與」
2024-03-25 12:10發生於3月22日晚間的莫斯科音樂廳恐攻事件,至少造成137人死亡、182人受傷,是莫斯科近20多年來最嚴重的恐怖攻擊。4名槍手已遭到逮捕,並且在24日立即就被帶上法庭受審,4人負傷出庭、而且其中一人幾乎是昏迷狀態,頗令外界揣測;與此同時俄羅斯媒體、以及親俄的網路社群,流傳許多4人遭到酷刑逼供的影像,但相關消息尚未得到查核驗證。另一方面,儘管伊斯蘭國(IS)承認犯案,以及包括美國在內的事前情資都指向了IS的策劃,但俄羅斯對外的說法,仍一口咬定是「烏克蘭的配合接應」,不過截至目前都沒有任何有力證據和可能的線索能夠證實。...40349 -
莫斯科20年最大恐攻133死、逮捕11人:涉案的「伊斯蘭國呼羅珊省」是誰?
2024-03-23 17:57莫斯科克洛庫斯音樂廳(Crocus City Hall)22日晚間驚傳槍擊案,至少4名槍手闖進音樂廳後台掃射並引爆爆裂物,造成至少133人死亡、145人受傷,可能俄羅斯是20餘年來最嚴重的恐怖攻擊案,俄羅斯當局聲稱已逮捕11人,包含4名槍手。恐怖組織伊斯蘭國已公開承認犯案,各方認為主要攻擊者為其分支「伊斯蘭國呼羅珊省」(ISKP)。ISKP近年在中亞一帶屢次發起攻擊,美國國安單位早已事先警示俄羅斯恐攻可能性。ISKP過去攻擊對象多是什葉派族群或曾與美軍合作的阿富汗人,檯面上與俄羅斯沒有過節,攻擊莫斯科是否僅作為「公關宣傳」手段之一,或是背後另有更多政治目的,許多謎團仍待調查。...38732 -
海地動亂與孤兒救助:美國《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作者平安撤離海地
2024-03-22 12:50「生命要活得有意義,就要貢獻你自己去愛其他人...」加勒比海國家海地因武裝幫派暴力深陷治安動盪,全國超過36萬人流離失所,襲擊活動從首都太子港蔓延到郊區、高級社區及使館區域。美國駐海地大使館3月16日宣布安排包機從海地撤離美國公民,其中著有《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Tuesdays with Morrie)、《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The Five People You Meet in Heaven)的知名作家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也在官員協調下,於12日搭乘直升機離開海地。艾爾邦在海地從事救助孤兒的慈善事業已超過10多年,海地對於艾爾邦的人生啟發和寫作,也有深遠的影響。...6366 -
英國王室陰謀論:凱特王妃的替身謠言之亂
2024-03-21 15:13「凱特王妃在哪裡?」凱特王妃自1月接受腹部手術之後,至今仍未公開露面,而肯辛頓宮3月10日發布的凱特王妃與3個孩子合照被發現後製痕跡、遭各家通訊社下架後,愈加引發英國公眾對凱特王妃病情和現狀的好奇,社群媒體上甚至開始湧現陰謀論,尤其是在3月18日英國《太陽報》發布一段威廉王子與凱特王妃在農夫市集的影片後,宣稱影片中女子是「替身」的說法不斷傳播,#whereiskate、#katebodydouble和#katemiddleton成為X、Instagram、TikTok上的熱門標籤,種種情形再次彰顯了公眾對王室的好奇心、佐以社群媒體的傳播力量,所能引致的混亂局面。...17022 -
葬送自由的七宗罪:香港《基本法》23條立法通過,「維護國安」沒有反對者
2024-03-20 13:16香港在3月19日晚間,立法會三讀表決通過《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草案,正式完成香港《基本法》23條的立法。自此除了《國安法》規範的分裂國家罪、顛覆國家政權罪之外,更明確涵蓋了「任何竊取國家機密、禁止外國組織在香港從事政治活動、禁止香港團體與外國政治性組織聯繫」等共七項罪行,在中國高壓管控與大規模抓捕異議者的社會環境下,等同於更加緊限縮了香港的人權與自由。早在21年前的2003年,當時提案的《基本法》23條立法,遭遇前所未有的50萬港人上街反對、最終讓港府撤回立法。然而21年後今非昔比,《國安法》的施行壓制所有反對意見,立法會只餘「愛國者治港」,也讓23條立法在今年1月底公布後,無人反對之下「光速」通過。...17411 -
早已知曉結果的選舉:普丁第五度當選俄羅斯總統,烏克蘭佔領區也要投票
2024-03-18 14:29「普丁毫無懸念再次連任俄羅斯總統。」俄羅斯總統普丁在3月17日以88%創紀錄的得票,毫無懸念地連任第5任期,一把抓的國家大權再次穩固——普丁是蘇聯領導人史達林之後,在俄羅斯執政時間最長的統治者,自2000年首次擔任總統以來,雖因任期限制而有4年改任總理,但實際上一直都是俄羅斯最高掌權者。本次選舉投票率超過7成,普丁宣稱這顯示他擁有壓倒性的公眾支持,而下個6年任期的主要挑戰是「實現烏克蘭特殊軍事行動目標,以及加強國防能力」。在這場選舉中,普丁的政治對手早已被監禁,其餘3名候選人只是象徵性的存在,因而其他國家,包括烏克蘭、美國、德國、英國等,均評價俄羅斯大選「既不自由也不公平」。...10423 -
球場上的賽亞人:鳥山明《七龍珠》,歐美足球明星的大英雄
2024-03-15 11:02「綠茵球場上的我們,會像悟空一樣,精力充沛地生活著!」《七龍珠》廣受全球讀者歡迎,除了日本、東亞之外,也在非洲、南美、歐洲等地陪伴無數人成長,而目前活躍於各國足壇的球星們,當中就有許多的《七龍珠》粉絲——例如阿根廷球王梅西(Lionel Messi)就曾戴著印有賽亞人王子貝吉塔的帽子現身球隊更衣室,巴西巨星內馬爾(Neymar)更將主角孫悟空刺在自己背上。《七龍珠》作者鳥山明逝世消息3月8日公布之後,義甲豪門AC米蘭、球王比利(Pelé)曾效力的巴西球隊桑托斯、以及美職大聯盟都在社群平台貼出悼念圖致意,代一個又一個征戰球場的球員,就此向童年時心目中的英雄話別。...14210 -
阻止抖音亡國?美國眾議院通過TikTok禁令法案,如果違反會發生什麼事
2024-03-14 13:09「美國TikTok禁令法案,將要求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限時出售TikTok,否則...?」美國眾議院針對是否禁用TikTok(抖音國際版)討論多時,3月13日眾議院以352票贊成、65票反對的表決結果通過議案,議案內容要求TikTok的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限期6個月內出售TikTok給其他的非中國公司,否則將從App Store和Google Play等App商店全面下架TikTok、以及禁止透過美國網路服務存取使用TikTok。...20059 -
有了物資船,卻沒有碼頭:「海上人道走廊」能救加薩飢荒嗎?
2024-03-13 16:46一艘載滿200噸食品的物資船12日由賽普勒斯啟程前往加薩,這為「海路救援計畫」揭開序幕但也凸顯國際援助的艱難。以色列現在仍全面掌控加薩陸路運輸,救援物資輸送速度緩慢,全境有超過57萬人(佔加薩總人口四分之一)面臨飢荒邊緣,其中至少約30萬人集中於高度封鎖的加薩北部。3月2日起美軍嘗試空投物資至北加薩,卻傳出包裹砸死5人的不幸意外,各界將希望放在海上人道走廊,但由於加薩一端的臨時港口尚未興建完成,糧食能否及時送達民眾手上仍是疑問,恐怕難以緩解30萬難民的緊急需求。...4947 -
波音吹哨人死亡之謎:舉發波音飛航安全疑慮與「報復訴訟」
2024-03-13 14:26美國航空業龍頭波音公司(Boeing)深陷安全疑慮,3月12日南卡羅來納州當局證實,曾任職波音的吹哨人伯納特(John Barnett)身亡,死因疑似是槍擊自盡,但確切原因仍在調查當中。原本伯納特仍在與波音纏訟,他的2名律師強力呼籲查清死因,並強調伯納特的身心狀態良好、沒有會自殺的跡象,不過伯納特家屬則表示,他因波音的工作環境而罹患PTSD。伯納特原本是波音的品管經理,任職32年,2017年退休,其後他公開指出波音787客機的安全問題,並指稱自己遭波音報復,與波音陷入長期纏訟。伯納特之死,使波音的爭議風波愈滾愈大。...20644 -
來自悟空的勇氣與元氣:《七龍珠》鳥山明,留給311震災的應援訊息
2024-03-11 16:33當時在眾多漫畫家之中,享譽國際的《七龍珠》作者——鳥山明——當然沒有缺席,他畫了悟空和阿拉蕾兩大代表人物,為災民們加油;也用了悟空「元氣彈」的比喻,希望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能量。如今,鳥山明已在今年3月1日逝世,在東日本震災紀念的這一天,這是來自鳥山明13年前的訊息——「絕對不要認輸喔!繼續加油吧!」...13326 -
烏克蘭記者的戰場日記:《馬立波的20天》獲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
2024-03-11 12:36「電影形成記憶,記憶形成歷史,榮光歸於烏克蘭。」第96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在台灣時間3月11日舉行,當中最佳紀錄片獎項由《美聯社》和美國公廣《PBS》製作的新聞紀錄片——《馬立波的20天》(20 Days in Mariupol,暫譯)贏得;該片拍攝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圍攻南部城市馬立波,一群國際記者身陷危城的經歷。導演切爾諾夫 (Mstyslav Chernov)是烏克蘭記者、攝影師、也是當時《美聯社》團隊成員之一,他在發表得獎感言時提醒,烏克蘭的前線城市依然持續遭受攻擊、陷落,發生在馬立波的一切象徵了烏克蘭人在戰爭中的痛苦掙扎,但也象徵著持續抗戰的信心。...4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