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泰特現代美術館25週年:當代藝術的聖地,倫敦在全球文化地位的提升
位於倫敦泰晤士河畔的泰特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是舉世知名的當代藝術聖地,而今年2025年,恰是泰特現代美術館現址開幕的25週年。美術館建築本身是一座廢棄的發電站,矗立在倫敦市中心,在2000年5月11日由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揭幕——儘管當時女王對館內展出的藝術品有些不知所措。今年5月9日至12日期間,泰特也將舉行一系列從白天到黑夜的慶祝活動,帶領觀眾見證泰特對於界限、對於藝術、對於看待世界眼光的突破。
泰特現代美術館的地位,與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和巴黎龐畢度藝術中心(Pompidou)並列,是當代藝術迷心目中,若到倫敦絕不可錯過的聖地。美術館位於泰晤士河南岸,周圍有莎士比亞環球劇場、河畔畫廊等重要藝文場域,由千禧橋連結到泰晤士河北岸。
而泰特現代美術館本身的建築是一座廢棄發電站,關閉於1981年,在泰特現代美術館籌備時,這個空間大部分已經荒廢,大廳屋頂嚴重漏水——現今這個渦輪大廳,經常成為特殊展覽、以及展出藝術互動裝置的重要場地。
▌泰特美術館集團
「泰特」是一整個美術館集團的名字,除了泰特現代美術館之外,全英國還有另外3座泰特美術館:同樣位於倫敦的泰特不列顛(Tate Britain)、泰特利物浦(Tate Liverpool)和泰特聖艾夫斯美術館(Tate St Ives)。除了聖艾夫斯之外,另外3間泰特美術館皆是免費入場。
泰特現代美術館和泰特利物浦展品都以現代藝術為主,泰特不列顛的展品則是都鐸王朝(始於15世紀末)以來的繪畫作品,還有全世界最豐富的英國浪漫主義風景畫家威廉.透納(William Turner)藏品,19世紀英國畫家約翰.艾佛雷特.米萊(John Everett Millais)的名作《歐菲莉亞》(Ophelia,莎翁名劇《哈姆雷特》當中哈姆雷特的未婚妻)也是泰特不列顛常設展品。
在西元2000年之前,泰特當代美術館與泰特不列顛共用位於倫敦西敏市的米爾班克(Millbank)場館,該場館本是監獄改建,亦是泰特不列顛的現址,到2000年泰特現代美術館才遷移至現址的原河岸發電站(Bankside Power Station),與聖保羅大教堂隔著泰晤士河相望。發電站長200公尺、鋼鐵結構、磚砌建築,中央有一座高99公尺的煙囪,建築物大致分為三區——中間的巨大的主渦輪機房、北邊的鍋爐房、南邊的開關房。
在成為泰特現代美術館選址之前,河岸發電站原本面臨被拆除的命運,其後泰特美術館集團才在1994年宣布新的現代美術館將落腳河岸區,並在1995年從競賽中選出設計新美術館的建築師、動工改建河岸發電站,耗資1.34億英鎊。
河岸發電站大部分的內部結構在改建時都獲得保留,屋頂加上雙層玻璃延伸,鍋爐房作為主要展覽空間,如今這座建築每年迎來數百萬的參觀人次,是全英國乃至全世界最受歡迎的藝術博物館之一。
在選中河岸發電站之前,泰特美術館館方考慮過6個地點,包括倫敦碼頭區、泰晤士河南岸的銀禧花園、王十字車站等等。在泰特現代美術館擔任館長長達28年,到2017年才卸任的前館長塞羅塔 (Nicholas Serota)憶述選址時,館方認為河岸發電站的原始空間甚具吸引力(加上地點周圍有明確地標,訪客容易找到),而在那個年代已經非常常見藝術家們利用舊工業空間來展出作品。塞羅塔形容自己當時的心情:
▌25年前開幕的那一天
泰特現代美術館現址開幕的那一天——2000年5月11日,塞羅塔同樣印象深刻,他表示當日是伊麗莎白二世女王揭幕,「她對美術館展覽的內容有點不知所措」,女王對於現代藝術遠沒有對古典藝術熟悉。那時,女王在館內看到的作品,包括法裔美國藝術家路易絲.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於1999年創作,象徵母愛與創傷的巨型蜘蛛青銅像《媽媽》(Maman)。如今為了紀念25週年,這件作品也將回到泰特現代美術館再度展出。
塞羅塔還提到,泰特現代美術館開幕時女王所參觀的作品,還包括展出英國藝術家布里奇特.萊利(Bridget Riley)抽象畫作的展廳,女王的評價是:「這真是太耀眼了。」
泰特現代美術館是倫敦第一個單獨的現代藝術博物館,永久改變了本就博物館林立的倫敦樣貌,如今的館藏有馬諦斯、畢卡索、達利、羅斯柯、安迪沃荷等大師的經典之作。不過在泰特剛開幕的第一年,沒有人預料到這座美術館會迎來如此巨大的成功——官方原本估計接待200萬參觀人次,數字已經不低,沒想到第一年的參觀人數就有500萬。塞羅塔形容,一進美術館,渦輪大廳的巨大空間立刻就吸引了所有人,對藝術家來說更是一項挑戰,讓他們得以提出其他地方無法實現的藝術作品規模及大膽程度。
美術館展出永久藏品的方式也曾經引起爭議,因為採用的方法不是一般博物館常見的「按照時間順序展出」或「按照藝術流派展出」,泰特是以主題化、跨國化的方式展出,不同藝術家的作品混在一處。塞羅塔解釋,這其實是有戰略考量的,「如果只是簡單地按照時間順序來呈現一系列展覽,從1900年開始到2000年結束,就意味著我們要與現代藝術博物館還有龐畢度中心競爭,而單就藏品而言,我們根本無法與之匹敵。」
現在的泰特現代美術館當然與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巴黎龐畢度中心傲然並列,但在籌備獨立建館的1990年代,令人感到荒謬的是,倫敦沒有獨立的現代藝術展館、沒有可以和Moma及龐畢度中心相提並論的機構。
▌眼前的挑戰
但儘管創造了輝煌,泰特現代美術館仍面對挑戰,《衛報》報導,泰特美術館集團正在與英國文化、媒體和體育部(DCMS)進行嚴肅討論,指望英國政府出手援救美術館財務,同時尋找可行的財務模式。儘管泰特現代美術館依然受歡迎,是英國旅遊排名靠前的人氣景點,但根據主要旅遊景點協會(Alva)的數據,4座泰特美術館在5年內總共流失了270萬名遊客。
造成美術館參觀人次下滑的原因是Covid-19疫情衝擊,即使疫後有所復甦但也回不去原本的榮光。尤其是,本來拜2018年的畢卡索特展之賜,畢卡索藍色時期的自畫像、《夢》、《鏡前的少女》等經典之作來到倫敦展出,廣受好評也讓接下來的2019年泰特現代美術館在9年內首次超越大英博物館,成為英國最受歡迎的博物館。
可是,緊接著疫情到來,到如今2024年泰特現代美術館參觀人次460萬,在英國排名第四(敗給溫莎城堡、自然歷史博物館和大英博物館),人次比前一年減少3%、比2019年減少25%;泰特不列顛相較2019年的參觀人次,數字也下降32%。經營窘境讓泰特美術館集團在2025年3月宣布裁撤40個職位,約佔全體職位的7%,裁減方式是透過自願離職和凍結招聘。
在挑戰中迎接25週年的泰特現代美術館,仍致力於恢復參觀人潮和預算平衡,現任館長欣茲柏(Karin Hindsbo)帶領團隊籌畫週年慶祝活動和2025年的重大展覽,慶祝活動包括從5月9日到12日之間,涵蓋白天與夜晚的現場音樂和表演、演講和遊覽,還有美術館內飲食販賣的特別優惠,美術館歷史上許多具有重大代表性的藏品也將回歸。除了繪畫、雕塑之外,電影、音樂和表演的當代作品同樣都在展出之列。
泰特現代美術館專案總監伍德(Catherine Wood)表示: